公司概况 -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产品锂电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和锂离子电池模块封装集成制造商,2006年12月于港交所主板上市[6][9] - 公司主要生产基地位于中国福州,拥有严格质量和环境管理系统,采用先进自动化设备与工艺[11][13] - 公司核心业务是为国内外知名企业配套高质量锂离子电池,服务优质客户群竞争力强、份额稳定[8][9] - 公司坚持“高效、创新、卓越、诚信”精神,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12][14]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中国主要营业地点在福建福州,香港营业地点在铜锣湾[18] - 公司董事会包括执行董事冯明竹、连秀琴,非执行董事侯立、陆海林,独立非执行董事邢家维、林友耀、张为国[18] - 公司2021年主营ODM业务,专注生产锂离子电池产品,应用于3C消费类电池及智能硬件产品,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企业[25][30]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主要附属公司业务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及35[176][181] 公司业绩 - 2021年营业额为7091644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6216571千元人民币增长14.1%[16] - 2021年本年度溢利为38561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亏损57482千元人民币增长167.1%[16]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为42182千元人民币,较2020年的亏损52683千元人民币增长180.1%[16] - 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87分人民币,较2020年的亏损4.83分人民币增长180.1%[16] - 2021年集团综合营业额约70.916亿元,较2020年的62.166亿元增加约14.1%[63][66] - 2021年集团录得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约4220万元,2020年为亏损5270万元[63][66] - 2021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约3.87分,2020年为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4.83分[63][66] - 2021年ODM业务营业额约66.929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94.4%,2020年占比92.4%[63][66] - 2021年公司综合营业额约70.92亿元,较2020年的62.17亿元增长约14.1%[81] - 2021年ODM业务营业额约66.93亿元,占公司综合营业额约94.4%,净利润约1.72亿元[69][71][74][82] - 2021年电芯业务营业额约1.81亿元,较2020年的1.85亿元减少约2.2%,净利润约110万元[67][77][79][82][83] - 2021年手机电池销售量约1.44亿颗,较2020年减少约0.3%,营业额约57.68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2.1%[69][71] - 2021年移动电源营业额约3.14亿元,占ODM业务营业额约4.7%[69][71] - 2021年平板和笔记本电池营业额约5.59亿元,占ODM业务营业额约8.4%,成为新的收入增长点[69][71] - 2021年公司毛利约5.15亿元,较2020年的3.86亿元增长约33.4%[81] - 2021年公司年度利润约3860万元,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年度利润约4220万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约167.1%和180.1%[81] - 2021年公司EBITDA约2.35亿元,较2020年的8110万元增长约189.9%[81] - 集团综合营业额约70.92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4.1%,毛利约5.15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33.4%[84] - 本年度溢利及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溢利同比分别增加约167.1%及180.1%,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较2020年增加约189.9%[84] - ODM业务分部营业额约66.93亿元,同比增加约16.5%,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94.4%;电芯业务分部营业额约1.81亿元,同比减少约2.2%,占比约2.5%[85][90] - 手机电池销售额约57.68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81.3%,销售量减少约0.3%;移动电源销售额约3.14亿元,占比约4.4%,销售量约310万颗;平板及笔记本电池销售额约5.59亿元,占比约7.9%[86][90] - 集团销售成本约65.77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12.8%,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其他生产成本分别占销售成本约92.7%、4.5%及2.8%[90] - 集团2021年综合毛利率增加至约7.3%,ODM业务毛利率约为7.2%,电芯业务毛利率约为14.2%[90][91] - 2021年其他收入约5600万元,主要因政府补助增加,政府补助源于集团对城市的产业贡献等[94] - 销售及分销开支约9280万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1.3%,较2020年减少,主要因维修保养及员工薪酬福利减少[95] - 行政开支约3.33亿元,占集团综合营业额约4.7%,较2020年增加,主要因研发及员工培训费用增加[96] - 回顾期内,集团贸易及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存款及其他应收款分别录得约180万元及310万元减值转回,而2020年分别录得约2240万元及150万元减值损失[98]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4220万元,2020年为亏损约5270万元,主要因ODM业务销量及毛利率增加[105][110] - 2021年融资成本约7750万元,2020年约4090万元,主要因银行借款及贴现应收票据利息增加[99][101][104][109] - 2021年其他收益约5600万元,2020年约3810万元,主要因政府津贴增加[99] - 2021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9280万元,占综合营业额约1.3%,2020年约9940万元,占比1.6%,因维修保养及员工薪金福利减少[100] - 2021年行政开支约3.327亿元,占综合营业额约4.7%,2020年约2.94亿元,占比4.7%,因研发及员工培训费用增加[100] - 2021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2.267亿元,同比增加约1540万元[107][112] - 2021年末未偿还借款约11.75亿元,2020年约9.119亿元,其中约8.617亿元计息借款将在12个月内到期[108][113] - 2021年末总负债权益比率约110.7%,2020年约89.0%[114][115] - 2021年末净流动资产约3.559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约28.0%,净资产约10.614亿元,较2020年末增加约3.6%[117] - 2021年末流动比率约为1.1倍,流动资产约45.379亿元,流动负债约41.82亿元[119] - 2021年应收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111日,存货周转天数约28日,应付贸易款项周转天数约62日[119] - 2021年末流动资产净值约3.559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28.0%;资产净值约10.614亿元,较2020年增加约3.6%[120] - 2021年末银行贷款约11.75亿元以公司资产作抵押,资本承担约1700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125] - 2021年业绩载于第83页综合损益及其他全面收益表[177][1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股东分配储备约为9.5亿元人民币,2020年为9.062亿元人民币[180]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派發予股東之儲備約為人民幣9.5億元,2020年為人民幣9.062億元[185] 公司发展举措 - 公司于2019年中启动福州工业园扩张计划,两座新厂房2020年4月完工,部分2021年中投入使用[28][30] - 公司福州工业园员工宿舍及相关设施2020年动工,部分宿舍大楼2021年底前员工已迁入[29][31] - 2021年公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生产效率和工艺水平,确保电池符合高安全标准[27][31] - 2021年公司不断寻找新合作伙伴,为现有客户提供优质电池供应[27][31] - 2021年公司仔细选择供应商,提供优质多元化电芯选择[27][31] - 2021年公司对产线自动化升级改造,缓解经营成本压力[31][32] - 公司完善内部决策机制,针对疫情迅速采取应对举措,并将继续监测疫情影响,适时采取措施[40][43] - 公司会密切管理及控制开支和资本资源,提高准备状态及快速应变能力[40][43] - 公司将积极关注锂离子电池在新行业、新领域应用,把握市场切入机会[41][43] - 公司会更严谨检视电池产品安全性,确保符合高安全标准,提供安全、轻便、持久的绿色能源产品[41][43] - 为满足ODM客户生产需求,公司2019年年中实施福州工业园区扩建计划以提升产能[118] - 两座新厂房2020年4月完工,部分2021年中投入使用;员工宿舍及相关设施2020年动工,部分2021年底前员工迁入[121][124][125] 智能手机市场情况 - 2020年疫情致全球危机,智能手机市场需求萎缩,2020年Q3起反弹,2021年Q3失去增长动力[34] - 2021年半导体组件供应短缺、疫情防控政策等影响手机出货量,供应链问题阻碍智能手机市场发展[34] - 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面临产业链供应低于预期和5G换机动力不足致销量低于预期两大风险[34] - 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2亿部,年增长仅6.1%,整体涨势不理想[48][50] - 2021年全球5G手机出货量约为5.3亿部,年增长近80%,5G手机已渐成市场主流[48][50] - 展望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进入上升周期,年产量预计达13.86亿部,有望回到疫情前水平[49] - 疫情持续反复使全球经济受挫,智能手机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用户购买欲望减弱,换机动能不足[36][48][50] - 半导体元件供应短缺、更严格防疫政策及新变异毒株传播影响2021年下半年手机出货和生产[36] - 疫情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集团ODM业务运营受一定影响,供应链问题阻碍市场发展[54][57] 疫情应对与业务调整 - 疫情加速数码转型,人们线上活动增多,激发对智能电子产品及周边配件需求[39][43] - 回顾期间集团员工疫苗接种率超85%,有效控制疫情次生风险[55][58] - 集团密切监控产品品种结构、毛利率、大客户销售金额与比重等,降低疫情对运营的影响[56][58] - 集团增加对重点客户的供应比重,维持市场份额稳定[58][60] - 集团持续评估客户和供应商可持续经营状况,平衡采购和销售订单控制库存增长[60][64] - 集团加强对客户评级及信用额度审核,按月查阅应收账款金额及逾期情况,降低呆坏账风险[61][65] 公司股权与投资 - 2021年公司以459.9万元收购鸿德集团额外8%股权,年末持股比例达86.84%[131] - 2021年末公司无重大投资持有计划,来年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未来计划[129][131] 公司人员情况 - 2021年末公司有3210名全职雇员,较2020年的3885名减少[134][135] - 冯明竹为执行董事、公司主席及集团副总裁,负责集团战略等事务,2007年3月加入集团,2013年4月任副总裁[138][140] - 连秀琴为执行董事及集团行政总裁,负责集团日常经营管理,1998年3月加入集团,拥有逾20年工程制造技术经验,2021年获美国西东大学兼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39][141][144][145] - 侯立为非执行董事,2016年8月25日加入集团,为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有逾25年公司法及企业内部治理经验[146][147] - 骆宇(别名骆海林)为非执行董事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2020年9月1日重新加入集团,有逾40年会计、审计等经验,同时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49] - 陆海林72岁,2020年9月1日重新加入集团,在会计、金融咨询及公司管理领域有逾40年经验[150] - 邢家维44岁,2016年9月1日加入集团,为执业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持有相关学位及证书[154][156] - 林友耀58岁,2018年9月27日加入集团,在审计等方面有约32年经验,持有相关学位[155][157][159][161] - 张伟国68岁,2020年5月19日加入集团,在金融服务行业有超40年经验[16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冯明竹、连秀琴、侯立、骆宇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XV部,均无公司股份权益[138][140][144][145][146][147][14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陆海林、邢家维、林友耀在公司股份中无权益[150][154][156][159][161] - 邢家维是陆海林的侄婿[150][154][156] - 陆海林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0] - 邢家维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公司秘书[154][156] - 林友耀担任多家公司相关职务[155][157][159
锐信控股(01399)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