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德莱建业(01546) - 2022 - 年度财报
德莱建业德莱建业(HK:01546)2022-07-20 16:48

财务报告发布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年报发布[5] 市场环境与业务获取 - 2021年建筑业下半年逐渐回升,2022年初因疫情市场情绪恶化[6][12] - 本年度公司成功获得多个新项目,如公眾停車場建设、数码港改建及加建工程等[6][12] - 2022年4月公司获授两个额外项目及四个新组装合成建筑项目[6] - 2022年4月公司获得北角一个研究中心的改善工程新合约[12] 业务发展策略 - 公司本年度投资研发创新型组装合成建筑设计[7] - 公司积极接纳及采用新建筑技术,推动数字化转型[7] - 公司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市场地位及增加市场占有率[8] - 公司将于2022年推出品牌重塑活动[8] - 公司对建筑服务未来需求保持积极看法,将探索物业发展机会[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本年度收入约2.043亿港元,较上年度约1.518亿港元增加约34.6%[16] - 公司直接成本约1.645亿港元,较上年度约1.323亿港元增加约24.3%[17] - 公司毛利约3980万港元,较上年度约1950万港元增加约104.2%,整体毛利率由上年度约12.8%增加至本年度约19.5%[18][19] - 公司其他收入约50万港元,较上年度约2240万港元减少约97.6%[20] - 公司行政开支约3450万港元,较上年度约3210万港元增加约7.3%[21] - 公司融资成本约47.7万港元,较上年度约33.7万港元增加[22] - 公司所得税开支约40万港元,较上年度约420万港元减少约90.0%[25] - 公司本年度溢利及全面收益总额约430万港元,较上年度约2110万港元减少约1680万港元[26] 财务状况指标 - 2022年3月31日,公司银行结馀及现金约576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0.78,资本负债比率约为15.5%[28][29] 人员规模变化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共有69名雇员,较2021年的79名减少[36] 履约担保情况 - 2022年3月31日,银行向公司客户发出履约担保约960万港元,2021年为40万港元;向公司房东发出履约担保约90万港元,2021年无[39] - 报告期末公司除已披露外无其他重大履约担保[40] 担保责任事项 - 2021年3月5日,公司就向合营附属公司提供的银行融资向银行提供最高1.24亿港元担保,责任以获担保债务34.3%为限[43] 业绩预期与措施 - 截至2021及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仍能确认净利润,董事预期楼宇建筑分部业绩持续改善,将监控开支并实施成本控制措施[45] 购股计划情况 - 公司购股计划于2015年9月22日获有条件批准,2017年10月26日转主板上市后维持有效,自采纳起无购股已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46][47] 董事信息 - 执行董事林健荣63岁,1995年3月加入公司,在香港楼宇建造行业逾45年经验[49] - 执行董事林治平31岁,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相关委员会成员,负责新创企业及物业发展等事务[50] - 执行董事薛汝衡57岁,1998年8月加入公司,在香港楼宇建造行业逾34年经验[51] - 邓智宏44岁,2015年9月22日获委任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楼宇建造行业积逾25年经验[54] - 谢庭均47岁,2015年9月2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审计、财务及会计方面积逾20年经验[55][56] - 黄广安63岁,2015年9月22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香港楼宇及土木建造业累积丰富经验[58] - 许闻皓40岁,2021年加入公司,负责房地产发展整体管理,在建筑行业拥有15年经验[60] - 蔡婉芳52岁,1997年3月加入公司,负责行政及人力资源事项[63] - 陈立仪60岁,1997年5月加入公司,1993年8月获认可为估价工程师学会会员,负责项目投标事项[63] - 陈桂芳50岁,1998年3月加入公司,负责财务管理[63] - 罗明辉51岁,2012年1月3日加入公司,在香港楼宇建造行业有逾22年经验,2014年2月获香港营造师学会认可为会员,负责项目管理及行政工作[63] - 冯南山45岁,2015年11月13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自2010年2月起为香港会计师公会之执业会计师,自2003年10月起为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64] 企业管治架构 - 公司企业管治守则按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订立,林健荣兼任主席及主要行政人员,偏离企管守则第C.2.1条[68] - 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68][92] - 董事会每年最少召开4次常规会议,必要时召开额外会议或采用书面决议案[69] - 报告日期,董事会由3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72] - 审核委员会成员为谢庭均、邓智宏、黄广安[73] - 薪酬委员会成员为黄广安、林治平、林健荣、谢庭均[73] - 提名委员会成员为邓智宏、薛汝衡、谢庭均、林治平[73] - 全体董事初步任期为3年,至少每3年轮值退任一次[73] - 召开定期会议时董事获发最少14日通知,会议文件提前最少3日送达[74] - 董事可全权限取集团资料,必要时可咨询独立专业意见[74] - 涉及主要股东或董事及公司利益冲突的重大交易,将在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场时由董事会处理[75] - 公司已收取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年度独立身份确认书,认为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75] - 董事有责任编制集团综合财务报表,确保符合法定要求、适用会计标准并及时公布[79] - 董事履行职责时需按公司及其股东最佳利益行事,责任包括出席会议、监控汇报、处理利益冲突等[76] - 董事会已成立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均由独立非执行董事出任主席[80] 会议情况 - 年内董事会共举行4次会议及1次股东周年大会,各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率均为100%[80] - 年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无执行董事在场的情况下举行1次会议[82] - 审核委员会于2015年9月22日成立,职权范围自2019年1月24日起生效,年内举行2次会议,成员出席率均为100%[83][84] - 提名委员会于2015年9月22日成立,职权范围自2017年10月26日起生效,林治平先生于2021年12月3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87] - 提名委员会年内举行1次会议,各成员出席率均为100%[90] - 薪酬委员会于2015年9月22日成立,年内举行2次会议[93][97] - 薪酬委员会成员中,黄广安、谢庭均、林先生出席率为100%,钟冠文、林治平出席率为100%(钟冠文于2021年12月31日辞任,林治平于同日获委任)[98] 审核委员会职责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财务报表遵照适用会计原则及联交所规定编制并全面披露[84] - 审核委员会负责执行企业管治职务,年内履行多项职责[100] 董事合规与保险 - 公司全体董事确认年内遵守上市发行人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101] - 公司为集团董事及高级职员购买合适的责任保险[105] 公司秘书培训 - 公司秘书冯南山先生按规定参与15小时培训[106] 核数服务费用 - 德勤就核数服务及非核数服务分别收取112.75万港元及12.5万港元[108] 股东大会规定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大会须在提交请求书后2个月内举行,若21日内董事会未召开,请求人可自行召开[115] - 股东周年大会须以不少于21个完整日的书面通告召开发出,其他特别大会以不少于14个完整日的书面通告召开发出[120]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公司提呈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23] - 报告披露公司在香港提供楼宇建筑服务及维修、保养、加建及改建工程服务的相关政策及措施[124] - 报告基于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四个原则编制[126] - 这是公司第六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未来数年将使用一致方法作比较[127] - 公司公布截止2022年3月31日财政年度第六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29] 公司管理体系 - 公司参照ISO 26000:2010建立社会责任体系,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政策[129] - 公司实施以ISO 31000:2009为指引的风险管理框架[129] - 公司的管理系统已根据ISO9001、ISO14001、ISO45001及ISO50001进行认证及审查[130] - 公司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自2009年经SGS认证符合ISO 14001:2015要求[134] 环境指标数据 - 报告期内,公司建造活动产生的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81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2间接温室气体排放232吨二氧化碳当量,总计313吨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每百万港元收益1.53吨二氧化碳当量[139] - 公司对TSP的现场测量符合BEAM Plus评级系统标准,且无公众投诉[138] - 公司对处理后的废水在工地循环利用,产生废水量较少[140] - 报告期内,公司无粉尘及废水问题的投诉、定罪和违规行为[140] - 实施措施预期每年整体减排3%[142] - 报告期内集团产生313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142] - 报告期内产生惰性废弃物3777吨、非惰性废弃物83吨、分类设施废弃物107吨、石棉废弃物0吨[145] - 实施措施预期每年无害废弃物可降低3%[149] - 项目产生的总废弃物已达至30%-60%的减少/循环利用率[153] - 报告期内无有害废弃物产生及违规行为[153] - 报告期内集团消耗电力75,811千瓦、柴油19,350升、汽油14,678升[158] - 报告期内集团总耗水量为51公吨,其中总部33公吨,项目C为18公吨[163][164] 节能减排目标 - 采取节能措施后预计集团总能源使用量每年降低5%[162] - 采取节水措施后预期集团总耗水量每年降低5%[166] - 集团计划于2027年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3%[173] - 集团目标是2050年前在香港地区实现碳中和,2060年前在中国实现碳中和[173] 环保措施 - 集团所有MVAC系统均采用不含CFC(含氟氯烃)制冷剂[168] - 集团工地部署一级能效标识空调及能源之星标识电脑设备等以提高用电效率[161] - 集团工地采用水循环概念,废水处理后用于一般清洗[166] - 集团根据《环境管理计划》及ISO14001:2015规定在工地实施降噪措施并定期监测[170] 员工结构与流失率 - 2022年3月31日全体员工总数为69人,其中男性50人、女性19人;30岁以下7人、30至50岁32人、50岁以上30人;永久雇员69人;香港地区69人[183] - 2022年员工总流失率为3.4%,其中男性流失率3.7%、女性流失率2.5%;30岁以下流失率4.6%、30至50岁流失率3.4%、50岁以上流失率2.3%;香港地区流失率3.2%、中国大陆流失率0%[185] 安全目标与事故情况 - 公司安全目标为零死亡率及每10万工时时工作量的目标事故频率低于0.6[186] - 2022年涉及事故数量为0,2021年为1,2020年为6[191] - 2022年死亡人数为0,每千名雇员及工人的死亡率为0,2021年和2020年死亡人数均为0,每千名雇员及工人的死亡率也均为0[191] - 2022年因工伤而损失工作日数为0,2021年为155,2020年为1460[191] ESG工作推进 - 公司设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并开展定期会议,将ESG话题整合进企业决策[176] - 公司合规部领导讨论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为向低碳经济转型作准备[176] 薪酬与福利政策 - 公司薪酬与福利政策基于公平薪酬方案,考虑绩效、当地惯例、市场标准及个人需求[181] 雇佣合规情况 - 公司确保所有雇佣惯例按当地劳动法进行,报告期内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情况[182] 员工培训情况 - 2022年受训雇员中男性占比86%,女性占比14%[194] - 2022年受训雇员中经理或以上占比10%,主任或以上占比54%,操作员/后勤支援占比36%[194] - 2022年男性雇员平均培训时数为2.1小时,女性为1.5小时[194] - 2022年经理或以上平均培训时数为1.0小时,主任或以上为1.3小时,操作员/后勤支援为1.5小时[194] 童工与强制劳工政策 - 公司《禁用童工及强制劳工政策》在集团范围内公开发布并传达给所有雇员及分包商[198] - 公司内部审计与合规部每年开展一次审计及评估,人力资源部每年随机检查记录[198]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反童工及强制劳工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199] 供应链管理 - 公司致力于与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长期建设性关系[200] - 公司采购管理手册等要求遵循公平、合乎道德等采购流程[200] - 公司要求所有雇员遵守最高商业诚信标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200] 宪章文件情况 - 年内公司宪章文件无重大改动[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