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2021年公司收入为777.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2.7%[40]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60.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72.0%[40]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9.28港仙,同比下降72.6%[40] - 2021年每股股息总额为4.50港仙,同比下降59.1%[40] - 呼吸产品分部销售额同比下降47.8%至427.9百万港元,主要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的需求高峰导致基数较高[75] - 成像一次性产品分部收入同比增长7.2%至213.8百万港元,尽管新冠疫情推迟了非紧急手术和筛查[82] - 骨科支护复康器具分部收入同比增长25.3%至79.0百万港元,显示出远程康复器械的市场潜力[84] - 公司总收入为777.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2.7%,主要受2019冠状病毒病影响[96] - 毛利减少47.6%至259.1百万港元,毛利率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影响[97] - 研发开支增加7.1%至39.2百万港元,占收入5.0%[10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减少72.0%至60.7百万港元[105] - 公司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73.2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169.1百万港元有所增加[114] - 公司2021年流动资产净值为407.9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367.3百万港元增长11.1%[114] - 公司2021年净资本负债比率为0.09,较2020年的0.11有所下降[114] - 公司2021年全职雇员总数为1,281名,较2020年的1,853名减少30.9%[115] - 公司2021年员工成本为213.0百万港元,占收入的27.4%,较2020年的21.1%有所增加[115] - 公司2021年对Inovytec的投资为23.4百万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2.8%[120] - 公司2021年对Fresca的投资账面值减少至零港元,并录得10.7百万港元的减值亏损[122] - 公司2021年未偿还银行贷款为55.3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61.5百万港元减少10.1%[114] - 公司2021年未动用银行融资为56.5百万港元[114] - 公司2021年已发行股本为6.6百万港元,较2020年的6.5百万港元略有增加[116] - 公司2021年股息总额为每股4.5港仙,派息比率为48.6%[184] - 公司拟派末期股息共计16.4百万港元,需在2022年5月24日股东周年大会上批准[184] - 公司2021年可供股东分派储备为189.3百万港元[189] - 公司2021年购回1,592,000股股份,总代价为1,613,760港元[193] - 公司2021年股息政策规定每年支付总额不少于股东应占综合溢利的30%[185] 市场与业务 - 呼吸产品占公司总收入的71%,为主要收入来源[44] - 美国市场占公司总收入的47%,为主要市场[45] - 公司与飞利浦(中国)订立针对中国市场的高流量治疗仪转售采购协议[50] - 公司委聘美敦力为其inspiredTM呼吸类器械及配件的首选分销商[57] - 公司与国药集团旗下附属公司订立全球合作框架协议[57] - 公司成功扩张亚洲市场覆盖,包括日本、印度、越南、泰国及菲律宾,并与国药集团附属公司订立全球合作框架协议[69] - 公司计划开发具有持续监测关键生理参数功能的综合解决方案,以巩固其在医院呼吸护理市场的竞争地位[77] - 公司预计2022年将面临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挑战,但仍专注于新产品开发、市场拓展及提高利润率[70] - 公司将继续投资支持医疗科技合作伙伴进军全球市场,并加强与学术界及医疗专业人士的交流[70] - 公司位于大湾区中心的优越地位将有助于其利用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有利政策[70] - 公司计划开发智能骨科可穿戴支架,并升级现有器械以实现远程监控及身体机能追踪[84] - 日本非全资附属公司收入增长173.5%,公司将继续扩大日本业务[90] - 公司在美国及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7.3%和14.2%[96]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研发、制造及销售医疗器械,专注于呼吸护理、成像剂压力注射器一次性产品及骨科支护康复器具[161] - 公司通过OEM和OBM分部运营,OBM分部开发并销售自有品牌“英仕医疗”及“inspiredTM”产品[161] - 公司52.0%的收入来自五大客户,客户集中度较高[166] - 公司2021年五大客户占总销售额的52.0%,最大客户占29.3%[196] - 公司2021年五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的18.3%,最大供应商占5.0%[196] - 公司2021年最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2020年的18.5%增长至29.3%[196] - 公司2021年最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从2020年的3.8%增长至5.0%[196]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全球经济和COVID-19疫情带来的风险,可能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163] - 公司业务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和特定地区市场发展的影响,尤其是呼吸类器械制造业务[163] - COVID-19疫情导致多地封城,可能对公司业务、设施和产品运输造成不利影响[163] - 公司面临劳工成本上升和熟练工人短缺的风险,尤其是受2019冠状病毒病影响[167] - 公司产品开发存在风险,包括研发困难、资金供应不足及市场竞争[167] - 公司供应链可能受到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影响,导致原材料供应中断[168] - 公司面临知识产权侵权的风险,可能影响业务和声誉[171] - 公司需遵守各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法律法规,法规变更可能影响业务[171] - 公司产品品质问题可能导致产品召回、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172] - 公司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实际和过渡风险,可能影响业务和财务表现[172] - 公司主要财务风险包括外币风险、信用风险、流动资金风险及利率风险[172] 公司治理与人事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总部位于九龙红磡[6] - 公司核数师为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6]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恒生银行和中国银行(香港)[6] - 公司股份代号为1612[6] - 公司网站为www.vincentmedical.com[6] - 公司总部自2022年2月22日起迁至香港红磡海滨广场2座[62] - 公司委任蔡章泰先生为副行政总裁,以加快落实策略重点[69] - 蔡章泰先生拥有超过16年工业工程及运营管理经验,涉足医疗器械、化妆及美容产品、工业及半导体系统等领域[143] - 黎海明先生拥有逾17年财务及会计经验,曾负责公司首次公开发售及审计工作[144] - 黄育明先生在医疗器械业的开发、制造及全球分销方面拥有逾17年经验,成功为公司品牌身份、呼吸类产品组合及销售渠道重新定位[148] - 容启亮教授自1986年起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不同职位,现任精密工程系讲座教授[142] - 过鹏程先生拥有逾35年商业咨询及跨境投资经验,曾负责联交所上市申请人的运营尽职调查及投后管理[136] - 莫国章先生在亚太区医疗器械行政管理、营销及研发方面拥有逾37年经验[137] - 区裕钊先生在会计及金融方面拥有逾36年经验,曾担任多家金融及投资公司的董事[138] - 徐丽琪女士在上市公司秘书服务领域拥有逾17年经验,曾担任多间联交所上市公司的公司秘书[148]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蔡文成先生(主席)、陶基祥先生(行政总裁)、许明辉先生、符国富先生,非执行董事过鹏程先生,以及独立非执行董事莫国章先生、区裕钊先生、容启亮教授[200] - 根据公司章程细则第84(1)及(2)条,三分之一现任董事需在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席告退,退任董事可重选连任[200] - 企管守则守则条文第A.4.2条规定,各董事须至少每三年轮席告退一次[200] 未提供信息 - 公司2021年年报中未提供具体的财务数据或业绩总结[4] - 公司未提及用户数据或市场扩张的具体信息[4] - 公司未提供未来展望或业绩指引的具体内容[4] - 公司未提及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的具体进展[4] - 公司未提及并购或其他新策略的具体计划[4] 其他 - 公司出售广州和普乐所有实际权益,以止损并重新分配资源[91] - 公司确认与Fresca相关的全数减值亏损26.9百万港元[92] - 公司将继续采用严格库存控制政策以应对供应链问题[107] - 公司2021年向中国贵州省铜仁市捐赠了6,000件颈椎固定器及其他医疗用品,金额约为830,000港元[195]
永胜医疗(01612)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