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表现 - 2023年度财务摘要显示,公司收入为401,352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591,900千港元有所下降[5] - 公司除所得税前虧損为38,065千港元,较上一年度的19,391千港元有所增加[5] - 每股虧損为4.01港仙,较上一年度的2.42港仙有所增加[5] - 公司在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录得淨虧損约38.1百万港元,较上一年度的18.7百万港元增加约19.4百万港元[8] - 淨虧損增加主要原因包括收益减少和行政及其他开支增加[9] - 公司收入截至年度减少约190.5百万港元,主要由于上层结构建筑工程减少[19] - 公司收入为401.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2.2%[27] - 毛利为21.4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0.2%[28]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2.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878.4%[29] - 行政及其他开支为56.0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1%[30]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虧損为18.7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1%[3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为87.9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0.7%[32] - 资本开支为9.6百万港元,由内部资源提供资金[36]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对未来保持建筑业务和竞争力持审慎乐观态度,面对不明朗的经济前景和融资市场环境[10] - 公司致力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满意度,以确保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同时探索其他建筑行业的潜在业务发展和投资机会[11] - 公司在绿色建筑领域融入更多绿色、智能元素,提升核心竞争力[13] - 公司推出屋苑充电易资助计划,资助私人住宅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13] - 公司将继续探索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业务,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15] - 公司将专注于加快转型至绿色建筑领域,帮助客户减少碳排放[23] - 公司持续探索潜在业务,整合环保技术,发展独特竞争力,关注香港北部基建机遇[25] 公司治理结构 - 郭晋昇先生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拥有超过25年的环保科技和新能源行业从业经验[44] - 詹志豪先生拥有近10年的绿色科技行业运营和环境、社会及治理投研经验,曾在多家公司担任高管职位[45] - 鄧志堅先生在建筑领域拥有逾30年工作经验,负责扩大公司业务网络和开拓新发展机会[46] - 侯穎承先生是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商业交易、诉讼、银行和破产事务经验[47] - 張掘先生是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逾13年的投资、财务管理、市场研究和审计经验,曾在多家公司担任高管职位[50] - 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被认为是独立人士[82] - 公司已收到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的年度独立确认书[83] - 公司与董事签订了服务合同,任期为三年,可续约,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8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已签署委任函,初步任期为一年,需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终止[86] - 公司董事及五大最高薪员的薪酬详情载于綜合财务报表附注[88] - 公司薪酬政策基于表现、资历和能力,由薪酬委员会定期审阅,董事薪酬由董事会根据表现和市场数据提供的推荐意见确定[89] 环境、社会及管治责任 - 公司持续采取措施以减少、再利用、回收和复原原材料,提高资源使用效率[63] - 公司遵守法律法规,未发生严重违规情况[65] - 公司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分包商保持良好关系,认为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8] - 公司的主要客户和供应商分别占总收入和总服务成本的比例较高[81] - 公司已檢討章程文件,以符合相关法律及规则[177] - 公司發佈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追求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178] - 报告期间公司关注環境及社會层面的整体表现[179] - 报告范围包括核心业务的政策及措施,以及逆向供应链管理和环保相关服务[180] - 报告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環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182] - 公司重视持股者参与和重要性评估,确定重大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82] - 公司已檢討環境、社會及管治报告,遵守相关规定并匯報建议性披露[187] - 公司致力将環境、社會及管治因素纳入營運中,以期为持份者创造可持续价值[191] - 公司已实施綜合管理系統,包括质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及職业健康及安全管理體系[191] - 公司将逐步加入
晋景新能(01783)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