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金融租赁(02312) - 2022 - 年度财报

公司投资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上市及/或非上市证券投资,集中在中国和香港市场区域[5][6] 宏观经济情况 - 2022年中国GDP增长3%,低于5.5%的官方目标[10][12] - 内地房地产业债务危机严重,许多公司偿债困难,预计该行业很多公司将在即将公布的业绩中录得亏损[14][16] 2022年市场表现 - 2022年前三季度,股票、债券、商品等投资工具及加密货币价格大幅下跌,美元长仓是唯一获利途径[9][11] - 2022年前9个月,S&P 500指数下跌24.8%[20] - 2021年底至2022年10月底,恒生指数从23,397点降至14,687点,跌幅37.2%[20] - 2022年全年恒生指数下跌15.5%,报19,781点,恒生科技指数下跌27.2%[21][23] 2023年市场展望 - 2023年将是全面正常化的一年,旅客和贸易流量有望大幅恢复,内地边境重开将促进证券市场交易和香港IPO交易[15][17] - 2023年初市场反弹持续,多数市场指数1月进一步上升[24][27] - 全球市场未来将继续经历短暂且频繁的波动,美国经济衰退风险不可忽视[24][27] - 香港及中国市场相关指数可能进入整合阶段,市场将聚焦被低估的领域和股票[24][27] - 香港市场2022年前10个月下行,恒生指数10月末反弹,公司在盈富基金投资损失大幅减少,2023年香港市场有望进一步反弹[73][77] 公司财务状况与投资业绩 - 公司财务状况在过去一年进一步稳健,将继续审慎选择投资,探索新投资机会以提高股东回报[15][17] - 2022年公司上市投资录得公平值亏损净额约16,044,000港元[21][2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上市股本投资账面价值约为45,913,000港元,2021年为25,764,000港元;非上市股本投资账面价值为零,2021年也为零[25][28] - 2022年公司出售上市股本证券所得款项约为57,553,000港元,2021年为22,457,000港元[26][28] - 2022年透过损益按公平值计算之财务资产已变现亏损约为10,396,000港元,2021年为33,334,000港元;未变现亏损约为5,648,000港元,2021年为12,249,000港元[26][28] - 2022年公司亏损约为20,502,000港元,2021年为51,597,000港元,主要因营运开支及股本投资亏损所致[26][2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上市投资成本约7.3143亿港元,公平值约4.5913亿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67.38%[31][33] - 2022年全年上市投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约1604.4万港元[3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持有的上市投资,已变现亏损约39万港元,未变现亏损约1281.2万港元[36] - 2022年年内持有并出售的上市投资,已变现亏损约1000.6万港元,未变现收益约716.4万港元[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上市投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约为1604.4万港元[40] - 2022年12月31日至年报批准日,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约321.8万港元,未实现收益约34.5万港元[102][106] 被投资公司情况 - 中国碳中和2021年全年经审核综合溢利约2.67651亿港元,2021年末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8687.4万港元[37] - 中国碳中和于2021年初开展全球碳业务,已停止汽车发动机等亏损业务[38] - 中国碳中和将继续为商业伙伴开发碳资产项目,并为客户开展CCUS项目[38] - 中国碳中和通过筹集资金显著增强了财务状况,有利于扩大碳中和业务[39] - 公司对中国碳中和持股470万股,持股比例1.47%,公平值约1165.6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17.11%[31] - 公司对智城发展控股持股995.2万股,持股比例4.15%,公平值约766.3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11.25%[3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Smart City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1533.6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30371亿港元,近期中期业绩收入减少但核心业务毛利率改善[42][43][4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Silver Tide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3384.4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2.11142亿港元,近期中期业绩毛利改善且贸易应收款项数据大幅改善[45][49][5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香港教育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3289.2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45801亿港元,亏损主要源自单次事件[51][52][5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Hing Ming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303.5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21354亿港元,近期中期业绩收入和利润因塔吊租赁及相关服务收入增加而改善[56][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Miji International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4435.3万元人民币,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24268亿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因疫情业务持续受影响[59][60] - 投资委员会认为中国及香港经济环境2023年复苏改善,Smart City发展将随经济状况复苏而维持稳定[44][46] - 投资委员会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增加土地供应的中长期愿景将为Silver Tide提供机会,其未来盈利能力取决于运营效率提升[50][5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兴铭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303.5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21354亿港元,计划回购6%股本[6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米技国际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4435.3万元人民币,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1.24268亿元人民币,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持续亏损,2023年业务有望回升并恢复盈利[62][64][6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环亚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亏损约为4639.7万港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3.65877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业务受疫情影响收入及毛利下降,中国放开三孩政策长期利好[65][66][67][7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友邦保险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742.7亿美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6046.7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表现坚韧,增派中期股息6%,稳步回购股份[75][76][78] - 友邦保险是近期市场反弹中表现最佳蓝筹股之一,2023年将持续向好,公司将其视为核心持股之一[80][8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腾讯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2248.22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8062.99亿元人民币[81] - 腾讯适应监管环境良好,派发美团特别股息解锁投资价值[82] - 腾讯是蓝筹股板块市场领导者和指标,公司将部分腾讯股票作为长期投资,部分用于短期交易[83] - 盈富基金是公司获得香港蓝筹股投资最具成本效益工具[73][7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腾讯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溢利约为人民币224,822百万元,股东应占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约为人民币806,299百万元[85] 公司资金与股份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维持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约为22,933,000港元(2021年:21,125,000港元),主要以港元计值[86][8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及2021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计息负债,未呈报资产负债比率[86][87][8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之流动资产净值约为68,137,000港元(2021年:46,522,000港元),除租赁负债外并无借贷或长期负债[87][8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73,448,741股每股面值0.04港元之股份(2021年:231,264,988股每股面值0.2港元之股份)[88][90] - 2021年4月23日公司与东方汇财订立配售协议,5月14日完成配售,发行385,000,000股,所得款项总额及净额分别约为18,100,000港元及17,600,000港元,每股配售股份净价约为0.046港元[88][90] - 2021年7月12日公司董事会建议股份合并,8月20日股东通过相关决议,8月24日股份合并生效,2,312,649,882股现有股份合并为231,264,988股合并股份[92][94] - 2022年1月27日公司建议已发行股份的资本削减、股份溢价削减及未发行股份分拆,资本削减使每股已发行股份面值由0.20港元削减至0.01港元[93][94] - 2022年7月25日资本削减、股份溢价削减及分拆生效[95] - 2022年9月21日股份合并生效,10月27日发行115,632,494股合并股份[96][98] - 供股筹集所得款项总额约439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4210万港元[97][99] - 公司将约269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63.9%)用于投资证券,约10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4%)用作营运资金[97][99] - 剩余所得款项净额约142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33.7%),拟将101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23.9%)投资证券,41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9.8%)用作营运资金[101][105] 公司业务变动 - 2022年3月25日收购溋天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本,4月1日出售中国金融前海有限公司全部已发行股份[104][107] 公司员工与薪酬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名员工,员工福利开支约83.8万港元,董事薪酬约96.3万港元[109] - 2022年与新冠相关政府补助约4.8万港元已抵销员工福利开支[109] - 集团和员工需按员工每月相关收入的5%向强积金计划供款,每月最高供款额为1500港元[110] - 2022年底集团雇员2名,全年总雇员福利开支(不含董事酬金)约83.8万港元,董事酬金约96.3万港元,较2021年的127.3万港元和145.4万港元均有所下降[113] - 2022年新冠相关政府补助约4.8万港元抵减调整雇员福利开支[113] - 集团及其雇员须按每位雇员每月相关收入的5%向强积金计划供款,每名雇员每月最高供款为1500港元[11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性别比例为50:50[196][198] 公司其他情况 - 2022年和2021年底集团均无资产抵押[114] - 2022年集团投资主要以港元计值,无重大外汇风险[118][123] - 2022年董事未发现或然负债,2021年也无[119][12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也未派付[128][130] - 2022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公司任何上市证券[129][131] - 2022年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仅偏离守则条文第C.2.1条,董事会主席一职悬空[135][138] - 公司采用上市规则附录10所载的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标准守则,2022年全体董事均遵守该标准[142] - 公司是根据上市规则第21章于联交所上市的投资公司,董事会制定价值观为业务活动提供指引[143] - 全体董事在2022年度遵守董事进行证券交易规定标准[144] - 截至年报日期,董事会由4名董事组成,包括1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46][149] - 董事会主席一职悬空,其角色及职责由董事会承担,执行董事负责日常业务管理[151][155] - 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具专业资质和多领域经验,为董事会履职提供支持[152][15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独立非执行董事任职超过9年[153][156] - 2022年12月6日董事会检讨机制,4名董事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超上市规则要求[154][15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个人情况变化影响独立性时需尽快通知公司[159][16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每年需提交书面确认其及直系家属独立性[159][160] - 提名委员会每年评估新独立非执行董事候选人及现长期服务者的独立性[161][163] - 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董事会举行13次会议,常规会议提前至少14天通知董事[165][168] - 新董事获提供涵盖集团业务等内容的就任须知,集团提供培训更新董事知识技能[167][169] - 2022年,招伟立1月7日辞任,陈柏楠6月30日获委任,陆志成6月30日辞任[172] - 审核委员会2002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