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科控股(02323) - 2021 - 年度财报
融科控股融科控股(HK:02323)2022-06-10 08:02

公司业绩及重要日期 - 公司2021年中期业绩于8月27日公布,全年业绩于2022年5月31日公布[8][9] - 公司股东过户登记将于2022年7月12日至15日暂停办理,股东周年大会于7月15日举行[8][9] 股息情况 - 公司股息中期和末期均为无[8][9]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2021年宣派任何末期股息,2020年也无[37][42]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线路板制造销售、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10][11] 市场环境影响 - 公司在2021年1 - 8月价格下跌后年底大致恢复价格水平,但该期间遭受重大损失[15][18] - 2021年最后一季度起全球芯片短缺,致汽车等行业主要客户削减订单,短缺或持续到年底[15][18] - 若俄乌战争短期不结束,欧洲经济受影响,公司业务因欧洲有主要客户存在不确定性[16][18] 业务亏损原因 - 公司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2021年持续重大亏损,因逾期财务资助减值拨备和证券公平值亏损[20][23]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认为应加强风险管理、合规管理,提升交易可收回性和维持现金流[21] - 公司因大股东变化进行战略升级,将多元化业务,探索新投资和业务发展机会[22]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总收入为5.3543亿港元,较2020年的2.7758亿港元增加约92.89%[32][35] - 2021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约3.9042亿港元,2020年为10.3699亿港元[33][35] - 2021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平值亏损约0.5727亿港元,2020年为2.5653亿港元[33][35] - 2021年贸易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贷款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共2.4483亿港元,2020年为3.0812亿港元[33][35]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4.5159亿港元,2020年同期约为10.2997亿港元[34][35] - 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20.45港仙,2020年同期为46.65港仙[34][35] - 2021年财务投资分类以变现及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及利息收入形式录得亏损约3.1440亿港元,2020年为9.2680亿港元[41][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约7.54亿港元(2020年:11.89亿港元),负债净额约15.76亿港元(2020年:14.37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67.64%(2020年:54.71%)[59][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1095万港元(2020年:8.80亿港元),流动资产约17.29亿港元(2020年:19.72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7.18亿港元(2020年:10.92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01(2020年:1.81)[60][6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约3633万港元(2020年:2846万港元),贸易应收账款约1.63亿港元(2020年:1.24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为108日(2020年:98日)[61][63][64] - 公司存货从2020年12月31日约5522万港元增至2021年12月31日约5670万港元,存货周转日为42日(2020年:48日),贸易应付账款从2020年约1.38亿港元增至2021年约2.31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为171日(2020年:121日)[62][6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1.44亿港元(2020年:1.32亿港元),固定年利率为2.36% - 3.85%(2020年:0.85% - 4.35%)[6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从关联方获得的其他贷款约1.78亿港元,无抵押、免息,2024年偿还,其余其他贷款有抵押,年利率3% - 8%,其中6.73亿港元(2020年:2亿港元)和0(2020年:4.78亿港元)分别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和十二个月后偿还[67] - 2021年12月31日,银行贷款约1.4442亿港元,年利率2.36厘至3.85厘;从联营公司取得其他贷款约1.7794亿港元,无抵押、不计息,须于2024年偿还[69]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贷款余额中6.7271亿港元须于未来12个月内偿还,0港元须于未来2年内偿还;2020年12月31日对应数据分别为2亿港元和4.7819亿港元[6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1.2013亿港元(2020年:1.774亿港元)[166][16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会籍债权证427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资产,上市股权投资1.1587亿港元(2020年:1.7313亿港元)分类为流动资产[166][167] 制造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制造业务分类总收入为5.5176亿港元,2020年为4.6103亿港元,销售增加约19.68%,毛利率从2020年的9.45%升至2021年的10.44%[32][35][39][43] 财务投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为0.1633亿港元,2020年为1.8345亿港元[32][35] 牌照情况 - 公司旗下融科资本第1类(证券交易)和第6类(就机构融资提供意见)监管业务牌照自2021年2月24日起取消[47][48] 投资基金情况 - 公司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6.2亿港元[51][5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向部分基金注资约13.8亿港元,与2020年持平[52][54] 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情况 - 2021年因资本市场波动和疫情影响,公司未提供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53][56] 博大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旨在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资本增值[72][74] - 2019年8月,公司通过持有Grand Highlight 50%权益取得博大基金共同控制权,此后博大基金重新分类为“于合营企业之投资”[77][79] - 博大基金底层投资债券于2020年12月20日到期,截至报告日期,双方仍在就某些条款谈判,未达成安排[77][79] - 自2017年4月起,债券发行人应按8%年利率支付额外利息,自2019年7月起为2%,但该额外利息在年内仍逾期[82] - 2021年12月31日,债券发行人财务和经营状况比上一年差,未收到结算款,无法按计划还款,贸易应收款信用风险显著增加[83]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对债券发行人贸易应收款计提1549万港元减值损失,贸易应收款账面价值为0港元,2020年为1549万港元[83] - 博大基金持有的债券应收款累计减值损失达6041万港元[83] - 债券发行人应按8%(2019年7月后为2%)年利率向公司缴纳2017年4月后的额外利息,但本年度未缴付,公司就贸易应收账款计提1549万港元减值亏损,2021年末该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0(2020年为1549万港元),合伙人基金持有的应收债券累计减值亏损6041万港元[84] 华融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4月10日,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股份及其他资产[86][88] - 2017年3月22日,公司获6912万股卓尔股份作为认购华融基金的抵押,2018年末确认其公平值2.93亿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出售[87][89] - 2021年12月31日,若计算华融基金分派销售所得款项净额,其投资公平值为零(2020年:零),公司正进行有关华融基金的诉讼[91][93] 自然资源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及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92][93]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该基金资产、负债和回报并入公司财务报表[95] - 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一笔2.2亿港元的第三方应收贷款,年利率6%;持有第三方发行的本金3.75亿港元债券,年利率10%,2019年末账面价值约4.12亿港元[96]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部分撤回2.2亿港元注资,收到账面价值2.316亿港元的应收贷款实物分配以降低投资风险[97]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当时自然资源基金与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为220.00百万港元,年利率6%,认购375.00百万港元债券I,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I账面价值约412.00百万港元[98]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退资220.00百万港元,收回账面价值231.60百万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部分借款[98] - 2020年1月1日一带一路基金重组生效,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各认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自然资源基金获并购基金100%权益[100][102]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追溯自2020年1月1日生效,此后自然资源基金成特殊机会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104][107] - 报告日期,自然资源基金作为唯一有限合伙人分别持有并购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100%权益[106][108] 固定收益基金相关情况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0.00百万港元及375.00百万港元,公司担任普通合伙人及二级有限合伙人[110][113]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当时固定收益基金与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为220.00百万港元,年利率6%,持有375.00百万港元债券II,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II账面价值约409.00百万港元[112][115]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部分退资220.00百万港元,收到账面价值230.73百万港元应收贷款实物分配用于抵消借款[116] - 2020年5月29日固定收益基金为提高投资质量调整投资策略进行一带一路基金重组[117] - 固定收益基金主要目的是通过投资固定收益证券等实现长期资本增值[111][113] - 固定收益基金与独立第三方应收贷款为220.00百万港元,利率6%,认购375.00百万港元债券II,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II账面价值约409.00百万港元[118]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0.00百万港元资本走资,获账面价值230.73百万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部分借款[118]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其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的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追溯自2020年1月1日生效,固定收益基金成唯一有限合伙人[120][123] - 报告日期,固定收益基金作为唯一有限合伙人持有高科技基金100%权益[122][124] 并购基金相关情况 - 集团成为并购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应收贷款200.00百万港元,年利率5%,免息融资额约18.00百万港元,贷款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26][129] - 2021年,并购基金为贷款I额外计提减值亏损35.19百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贷款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00.53百万港元后约为150.80百万港元(2020年:185.96百万港元)[132][135] 高科技投资基金相关情况 - 高科技投资基金收购超人智能股份批次3的64,148,063股[133][136] - 2017年9月12日,高科技投资基金借出本金80.00百万港元,年利率5%,免息融资额约4.15百万港元,贷款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34][136] - 高科技投资基金本年度为贷款II额外计提减值亏损136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贷款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3895万港元后约为5843万港元(2020年:7205万港元)[140][141] 地标基金相关情况 - 自2017年12月27日起,公司作为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向地标基金注资2.2亿港元,地标基金认购本金总额2亿港元债券III,年利率5%,另有约1800万港元免息融资[143][146] - 债券III以借款人持有的中国资源交通发行的1亿港元债券权益作抵押,到期日在2021年12月31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43][146] - 地标基金本年度为债券III额外计提减值亏损3503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债券I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