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融科控股(02323) - 2022 - 中期财报
融科控股融科控股(HK:02323)2022-09-26 08:2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主要从事印刷线路板制造销售、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10][11] 公司业绩公布及股息情况 - 公司2022年中期业绩于8月29日公布,中期股息为无[9] - 董事会决定不建议就本期宣派任何末期股息,2021年同期也无[33][36] 业务影响因素 - 公司印刷线路板业务因俄乌战争和台海局势,上半年订单量受严重影响[14][17] - 公司财务投资和金融服务业务在2022年上半年持续重大亏损[15][17] - 亏损原因包括逾期财务资助减值拨备和上市证券公平值亏损[15][17] - 因大股东变化,公司积极多元化业务,探索新投资和业务机会[20] - 受疫情影响,内地和香港通关安排短期内难恢复,公司业务难在2022年恢复[21] - 因资本市场波动和新冠疫情影响,公司本期未提供咨询及企业解决方案服务[51][53] 公司人事及顾问变动 - 2022年7月21日邢梦玮获委任,8月11日获任行政总裁[4][5] - 2022年8月15日金杜律师事务所获委任为法律顾问[6]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1.6472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4063亿港元减少约31.55%[30][3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除所得税前亏损约2.9698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2.3227亿港元[31][34] - 2022年上半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所持金融投资未变现公平值亏损约为5727万港元,2021年同期为2140万港元[31][34] - 2022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应收贷款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共2.4951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2618亿港元[31][34]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9807亿港元,2021年同期约为2.1715亿港元[32][3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3.34港仙,2021年同期为9.83港仙[32][35]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分类亏损3102万港元,2021年同期收益为326万港元[30][34] - 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分类以变现及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及利息收入形式录得亏损约2.7576亿港元,2021年同期为1.9956亿港元[41][44]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约4.4775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7.5392亿港元;负债净额约15.353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5.7585亿港元;负债权益比率为77.42%,2021年12月31日为67.64%[56][6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净值约2.287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0.1095亿港元;流动资产约14.299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2854亿港元;流动负债约12.011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7.1759亿港元;流动比率为1.19,2021年12月31日为1.01[57][60] - 2022年6月30日,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约341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633万港元;贸易应收账款约9398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634亿港元;应收账款周转日约87日,2021年12月31日为108日[58][61] - 公司存货从2021年12月31日约5670万港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约4968万港元;存货周转日约51日,2021年12月31日为42日;贸易应付账款从2021年12月31日约2.312亿港元减至2022年6月30日约1.8861亿港元;应付账款周转日约194日,2021年12月31日为171日[59][61]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1.4018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4442亿港元,固定年利率为3.45% - 3.85%,2021年12月31日为2.36% - 3.85%[62] - 2022年6月30日,从联营公司获得的其他贷款约1.7794亿港元,无抵押、免息,2024年偿还;其他贷款余额以集团子公司和联营公司股权等担保,年利率3% - 8%,2021年12月31日相同,其中12个月内偿还2.104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7271亿港元),2年内偿还4.6229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0)[63] - 执行董事卓浩峰提供贷款1.0736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0371亿港元,年利率7%,2021年12月31日相同,可随时偿还;前执行董事刘廷安提供贷款21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5万港元,免息,无固定还款期限[64] - 2022年6月30日银行贷款约为1.4018亿港元,年利率3.45厘至3.85厘;2021年12月31日为1.4442亿港元,年利率2.36厘至3.85厘[65] - 2022年6月30日从联营公司取得其他贷款约为1.7794亿港元,年利率3%至8%;2104.2万港元须于未来12个月内偿还,4622.9万港元须于未来两年内偿还;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6727.1万港元和零港元[65] - 2022年6月30日卓先生垫付款项为1.0736亿港元,年利率7%;2021年12月31日为1.0371亿港元[66] - 2022年6月30日刘先生垫付款项为21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295万港元[66] - 2022年6月30日,集团持有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约802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013亿港元[163][164] - 2022年6月30日,集团会籍债权证427万港元分类为非流动资产,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上市股权投资为7598万港元分类为流动资产,2021年12月31日为1.1587亿港元[163][164] 制造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上半年制造业务收入1.9574亿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2.4030亿港元减少约18.54%,毛利率从17.28%降至10.15%[30][34][39][43] 公司投资基金情况 - 公司设立12个投资基金,8个与一带一路有关,4个与港桥基金有关,管理资产总额约26.2亿港元[49][5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向离岸基金注资约13.8亿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50][52] 公司对各基金注资及相关情况 - 2017年1月25日公司向博大基金注资2亿港元[68][71] - 2019年8月公司通过持有Grand Highlight 50%权益取得博大基金共同控制权[72][75] - 博大基金底层投资债券2020年12月20日到期,截至报告日双方仍在谈判[72][75] - 债券发行人应支付公司年利率8%(2019年7月后为2%)额外利息,本期仍未缴付[74][7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账面金额为零,博大基金持有的债券应收款累计减值损失达6041万港元[78] - 2017年4月10日公司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募资用于收购不超过22.3亿港元丰盛控股股份[7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零港元,合伙人基金持有的应收债券累计减值亏损6041万港元并已全额减值拨备[80] - 2017年4月10日,公司向华融基金注资3.4亿港元,华融基金筹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收购不多于22.3亿港元的丰盛控股有限公司股份及其他资产[81] - 2018年12月31日,公司确认卓尔股份公平值2.93亿港元为衍生金融资产,2019年出售所有卓尔股份[83][8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若计算华融基金的分派销售所得款项净额,华融基金投资公平值为零港元(2021年12月31日:零港元)[84][86] - 2021年3月9日,公司连同其他原告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索赔书,截至报告日期,仍在进行有关华融基金的诉讼[85][86]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85][86]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该基金资产、负债及业绩并入公司财务报表[89][92] - 公司成为自然资源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应收独立第三方贷款2.2亿港元,年利率6%;持有独立第三方发行的本金3.75亿港元债券,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账面价值约4.12亿港元[90][92]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自然资源基金注资的2.2亿港元中退资,收回账面价值2.316亿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借款[91][93] - 2020年5月29日,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调整投资策略,自然资源基金分别获得香港桥高科技投资基金、香港桥特殊情况基金50%权益和香港桥一带一路并购基金100%权益[94] - 2017年5月14日和2018年3月12日,公司向固定收益基金分别注资2.2亿港元和3.75亿港元[102][107] - 2019年5月16日,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业绩并入公司财务报表[104][107] - 公司成为固定收益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2.2亿港元应收贷款,利率6%,持有3.75亿港元债券,年利率10%,2019年12月31日债券账面价值约4.09亿港元[108][112] - 2020年5月29日,公司从固定收益基金提取2.2亿港元,获2.3073亿港元应收贷款用于抵消借款[109][112] - 2020年5月29日,一带一路基金重组生效,自然资源基金和固定收益基金各认购高科技投资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获并购基金100%权益[97] - 2020年7月17日,固定收益基金将特殊机会基金50%权益转让给自然资源基金,追溯至2020年1月1日生效[98] - 2020年7月17日,自然资源基金将高科技投资基金50%权益转让给固定收益基金,追溯至2020年1月1日生效,固定收益基金成唯一有限合伙人[111][113] - 报告日期,自然资源基金分别持有并购基金和特殊机会基金100%权益[101][106] - 报告日期,固定收益基金持有高科技投资基金100%权益[116] - 公司成为并购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时,该基金有2亿港元应收贷款,利率5%,另有约1800万港元免息融资,贷款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17] - 固定收益基金持有高科技基金100%权益[120] - 并购基金对海峡借款人应收贷款2亿港元,年利率5%,另提供免息融资约1800万港元,以价值4亿港元的中国资源交通债券权益作担保[121] - 并购基金为贷款I本期额外计提减值亏损5027万港元(2021年6个月:243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贷款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508亿港元后约为1.0053亿港元[123][125] - 高科技投资基金收购第三批超人智能股份24397946股[124][126] - 高科技投资基金向海峡借款人借出本金8000万港元,年利率5%,另免息融资约415万港元,以价值1亿港元的中国资源交通债券权益作抵押[128][131] - 高科技投资基金为贷款II本期额外计提减值亏损1948万港元(2021年6个月:94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贷款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5843万港元后约为3895万港元[133][135] - 集团作为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自2017年12月27日起向地标基金出资2.2亿港元[134] - 地标基金认购海峡借款人发行的债券,本金2亿港元,年利率5%,另免息融资约1800万港元,以价值1亿港元的中国资源交通债券权益作担保,债券到期日延至2022年12月31日[134]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完成后,自然资源基金成为并购基金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收益并入集团财务报表[122][125] - 一带一路基金重组完成后,固定收益基金成为高科技投资基金唯一有限合伙人,其资产、负债及收益并入集团财务报表[130][131] - 公司自2017年12月27日起作为唯一二级有限合伙人向地标基金注资2.2亿港元,地标基金认购海峡借款人本金2亿港元债券III,年利率5%,另有约1800万港元免息融资[136] - 地标基金过去三年未收到海峡借款人未偿还金额,本期为债券III计提额外减值亏损5003万港元(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为242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债券III账面价值扣除累计减值亏损1.501亿港元后约为1.007亿港元[140][142] - 绝对回报基金与四个独立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