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5.86亿元,船舶租赁规模近200艘,资产超人民币500亿元,管理集装箱保有量超370万TEU,集装箱制造设计产能超130万TEU[2] - 已发售36.76亿股H股和99.10477301亿股A股[6] 财务业绩 - 2021年收益为人民币349.14585亿元,较2020年的128.53145亿元增长172%[7] - 2021年营运溢利为人民币79.48388亿元,较2020年的17.49749亿元增长354%[7] - 2021年除税前持续经营业务溢利为人民币78.30582亿元,较2020年的12.02789亿元增长551%[7] - 2021年非持续经营/终止业务溢利为人民币16156万元,较2020年的11.34382亿元下降99%[7] - 2021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溢利为人民币60.89321亿元,较2020年的21.39402亿元增长185%[7] - 2021年本年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4978元,较2020年的0.1575元增长216%[7] - 2021年毛利率(持续经营业务)为29%,较2020年的20%增长45%[7] - 2021年负债比率为223%,较2020年的364%下降39%[7] - 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349.15亿元,较2020年增长17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60.89亿元,较2020年大幅增长185%[10] - 2021年公司总资产132,616,323千元,较2020年下降13%;总负债99,927,426千元,较2020年下降21%;净资产32,688,897千元,较2020年增长19%[8] - 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49.14585亿元,较去年经重列收入128.53145亿元增长171.6%[32] - 2021年除所得税前持续经营业务利润总额为78.30582亿元,较去年经重列利润总额12.02789亿元增长551.0%[32] - 2021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利润为60.89321亿元,较去年经重列利润21.39402亿元增加184.6%[32] - 航运及相关产业租赁业务2021年收入80.43308亿元,较2020年经重列收入50.37154亿元增长59.7%,占集团总收入23.0%[33][34] - 集装箱制造业务2021年收入312.75636亿元,较2020年经重列收入119.69608亿元增长161.3%[33] - 投资及金融服务业务2021年收入2.61797亿元,较2020年经重列收入1.90821亿元增长37.2%[33] - 2021年船舶租赁等收入20.66578亿元,较去年经重列收入6.7456亿元上涨206.4%[34] - 2021年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收入59.7673亿元,较去年经重列收入43.62594亿元上涨37.0%[34] - 2021年集装箱制造业务营业收入312.76亿元,较去年重列收入119.70亿元上升161.3%,占集团总收入89.6%[35] - 2021年集装箱制造业务累计销售164.50万TEU,较去年86.61万TEU上升89.9%[35] - 2021年集装箱制造业务运营成本237.08亿元,较去年重列成本107.21亿元上升121.1%[35] - 2021年租赁业务运营成本52.65亿元,较去年重列成本35.17亿元同比上涨49.7%[35] - 2021年金融服务业务收入2.62亿元,较去年重列收入1.91亿元增加37.2%,占集团总收入0.7%[35] - 2021年金融服务业务营业成本0.50亿元,较去年重列成本0.43亿元增加15.7%[35] - 2021年投资业务收益14.21亿元,较去年重列收益24.37亿元下降41.7%[35] - 2021年集团产生毛利99.70亿元,2020年经重列毛利为25.29亿元[38]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成本合计116.15亿元,账面价值172.58亿元[39] - 截至2021年底,公司对金融企业股权投资成本合计70.25亿元,账面价值78.77亿元[40] - 2021年公司及境内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42] - 2021年集团分销、行政及一般开支为21.16767亿元,较去年增加46%[43] - 2021年集团其他利得为3.13566亿元,较去年增加2.07471亿元[43] - 2021年公司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利润为60.89321亿元,较去年上涨184.6%[44] - 2021年集团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为145.05795亿元,年末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78.71147亿元[45] - 2021年末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款合计822.29268亿元,一年内还款额为418.84085亿元[45] - 2021年末集团持有应付债券85亿元,人民币定息借款为221.0075亿元[45] - 2021年末集团净流动负债为203.16965亿元[46] - 2021年集团来自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为145.05795亿元,较2020年增加58.36358亿元[47] - 2021年集团用于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额为151.36136亿元,较2020年增加101.31471亿元[51] - 2021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入额为59.01791亿元,较2020年净流出额3.19571亿元增加62.21362亿元[5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贸易账款及票据净额为13.72306亿元,较去年减少32.56874亿元[53] - 2021年末公司净负债率为223%,低于去年的364% [54] - 2021年集团产生汇兑损失3.66164亿元,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增加归母公司股东权益435.1万元[54] - 2021年度集团用于添置集装箱船舶等开支为131.99663亿元,购买租赁资产开支为211.30134亿元[54] - 董事会建议就2021年度派付末期股息每股0.226元,合共约30.52548亿元[5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雇员13338人,雇员总开支约为35.74489亿元[55]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保留盈余金额约为36.09亿元[7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内,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7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无董事或最高行政人员放弃或同意放弃薪酬安排[77] - 2021年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226元(2020年:每股0.056元),按13,506,850,298股股份计算,合共约为30.53亿元(2020年:6.46亿元)[73] 业务发展 - 2021年船舶租赁业务持续投放中远海运特运10艘纸浆船、中远海运散运若干艘散货船项目,并推进LNG船舶、滚装船等租赁项目[12] - 2021年公司完成发行股份购买相关集装箱制造资产,跃居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商,以2.76元/股的增发价格,成功募集资金14.64亿元[14] - 公司在租箱业务板块打造数字化平台,在造箱业务板块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并升级财务管理系统[18] - 公司建立健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推进“油改水”技术,促进绿色环保理念传播[14] - 航运租赁业务短期优化船队产融结合模式,探索轻量化路径,长期提升对外业务比重,设计“一站式”业务模式[24][25] - 集装箱租赁业务短期稳固核心业务,加强特箱和冷箱业务,长期改善资产质量,做好行业整合准备[25] - 集装箱制造业务以产业协同、智能制造、多元发展为重点,保障用箱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26] - 投资管理注重战略价值与财务回报,聚焦投资领域,优化组合,退出非核心金融投资,助推产业升级[27] - 2021年集团74艘船由经营租赁转为融资租赁,且由期租业务变更为光租业务[34] 行业展望 - 2022年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挑战,整体增速预计较前期有所放缓[19] - 未来一段时间,航运市场有望保持较好的景气度,供应链周转效率仍受影响,航运市场将逐步回归理性[19] - 数字化、绿色低碳化、智能化将构建航运产业链新格局,助推航运产业链新发展[19] - 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挑战,预计增速放缓,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全球航运市场需求将缓慢复苏,运力供给增速略低需求增速[21] 公司战略 - 公司将围绕航运、物流主业积极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卓越航运产业金融服务商[20] - 公司战略定位是整合资源,服务及赋能航运物流产业,扩大资金流价值,打造卓越产业金融运营商[22] - 公司发展目标是围绕综合物流产业主,发展产融投一体化业务,打通货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客户创造价值[23] 风险管理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信用、市场、资金流动性、公司层面集中度、行业竞争、战略等风险,并建立相应风险管理体系[28][29][30][31] - 公司将持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推进全面风险管理系统优化[20] - 集团建立风险识别、评估、管理程序,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评估风险[190] - 集团加强三个层次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三道风险防线,定期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工作[191] - 集团有严格程序处理及发布内幕消息,制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备案制度》[192] - 董事会每半年对集团内部监控系统有效性进行检讨,认为2021年度财务及非财务报告方面系统有效且足够[193] 公司治理 - 现任第六届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1年期间遵守《上市规则》规定[151] - 董事会负责管理集团业务及事务,转授权力及责任予管理层,并成立多个委员会[152][153] - 公司秘书于2021年参加超15个小时专业培训,董事可要求其安排独立专业意见[153] - 董事会负责制订集团企业管治政策,2021年通过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履行职责[154] - 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已提交符合独立性的周年确认书,公司认为其皆符合《上市规则》规定[145] - 审核委员会由陆建忠、蔡洪平及黄坚组成,已审阅集团2021年度业绩[148]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50] - 2021年公司董事长为王大雄,总经理为刘冲,首席执行官一职空缺[155] - 2021年新任董事均参加了包含法律责任等内容的培训[156] - 2021年董事参加了有关董事职能、职责的培训以符合规定[157] - 2021年6月29日,Graeme Jack先生及奚治月女士退任,邵瑞庆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58] - 2021年董事会举行了17次会议[159] - 2021年各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出席率均为100%[160] - 2021年董事会就董事的委任及辞任检讨建议会议出席率为100%[162] - 执行董事王大雄、刘冲、徐辉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次,出席率100%[163] - 非执行董事黄坚、梁岩峰、叶承智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次,出席率100%[164] - 独立非执行董事奚治月、Graeme Jack、蔡洪平等出席会议次数均为1次,出席率100%,邵瑞庆不适用[165] - 审核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6次会议,平均出席率100%,陆建忠、蔡洪平、黄坚出席率均为100%[166][168] - 薪酬委员会2021年举行3次会议,平均出席率100%,蔡洪平出席率100%,张卫华、邵瑞庆任期内出席率100%[170][171] - 投资战略委员会成员由王大雄、刘冲等组成,王大雄任主席[172] - 报告期内董事会投资战略委员会召开3次会议,平均出席率100%[173] - 2021年2月25日,投资战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2021年投资及资产处置计划议案[173] - 2021年3月26日,投资战略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2020年度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议案[173] - 2021年10月28日,投资战略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议案[173] - 报告期内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平均出席率100%[177] - 第六届董事会提名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推选邵瑞庆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议案[177] - 报告期内风险控制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平均出席率100%[180] - 2021年3月26日,风险控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2020年度内控体系工作报告及自我评价报告议案[180] - 2021年8月27日,风险控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2021年中期全面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工作报告议案[180] - 奚治月于2021年6月29日任期届满退任,邵瑞庆接替其在投资战略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的职务[174][178] - 第六届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成员出席率均为100%[181] - 第六届执行委员会报告期内召开四次会议,平均出席率为100%[18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中远海发(02866)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