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亨得利(03389) - 2022 - 年度财报
亨得利亨得利(HK:03389)2023-04-03 18:01

公司治理结构与委员会运作 - 公司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三名董事组成,负责向董事会推荐董事任命和继任事宜[5] - 提名委员会本年度召开一次会议审议公司董事轮值告退及重选事宜[44] - 薪酬委员会由刘学灵、蔡建民和张瑜平三名董事组成[31] - 薪酬委员会年内召开一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管薪酬结构相关事宜[36] - 审核委员会于2022年3月22日及8月30日召开会议审议集团年度、半年度财务报告[31] - 本年度薪酬委员会召开一次会议,审议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结构,董事会保留批准薪酬最终权力[85] - 公司遵循上市规则成立提名委员会,由三位董事组成,负责向董事会推荐任命董事及安排承继[86] - 公司采纳董事会成员提名及遴选政策,包括委任、补选及重选董事的准则及程序[84][87] - 董事会于2023年3月21日委任钱炜青女士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提升董事会多元化程度[4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2022年集团开展废气排放相关工作[8] - 公司自2017年与英国知名学府合作,探索木屑废弃物转化可行性,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9] - 公司未来三年力求同等单位产出值减少10%的废物排放总量[9] - 公司制定碳排放统计程序,控制及减低气候风险[15] - 公司依据上市规则附录二十七对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进行评估,确定ESG关注及披露依据[1] 员工管理与福利 - 公司将员工视为宝贵财富,落实人事管理制度,采用规范化招聘体系[16][17] - 公司实施科学薪酬管理和多种激励措施,定期审查薪酬和晋升机会[19] - 公司为员工提供养老金计划、强积金计划、医疗保险等福利[19] - 公司向高级管理层及有关人士授出奖励股份及购股权[21] - 2021年员工总数为1597人,2022年为1565人[22] - 2021年员工流失率方面,中国内地为27.0%,港澳为3.1%;2022年中国内地为30.3%,港澳为15.8%,台湾/马来西亚两年均为0[22] - 2022年因工伤损失的工作日数为417.5天,2021年为332.5天,过去三年无因工死亡个案[24] - 集团为董事及高管提供定期培训,内容涵盖上市公司条例等[34][35] - 回顾年度内集团未涉及童工及强制劳工问题[38] 审计与财务报告 - 2022年审计费用约为人民币1,612,000元,2021年约为人民币1,652,000元[29] - 2022年非核数服务费用共人民币275,000元,2021年为人民币334,000元[29] - 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客观、公允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31]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大幅增长[31] -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集团与客户关系及交易记录等多项内容[49] - 集团就应收贸易账款进行的减值测试有证据支持[4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第三方垫款余额为人民币104,570,000元,应收利息为人民币5,227,000元,集团对其进行减值测试[49] -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集团贷款限额和偿还期限程序、与借款人关系及交易历史、抵押品价值等多项内容[51] - 董事负责其他信息,其他信息包含公司年报内除综合财务报表及核数师报告外的全部信息[51] - 审计人员需阅读其他信息,判断其与综合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不一致或重大错报,目前无相关报告[52] - 董事负责按照香港会计师公会发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披露要求编制真实公允的综合财务报表[53] - 董事需确定必要的内部控制,以确保编制的综合财务报表不存在因欺诈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53] - 审计师根据香港审计准则进行审计,认为所获审计凭证能为审计意见提供基础[71][73] - 公司董事负责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香港《公司条例》拟备综合财务报表并负责内部控制[8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年度(亏损)/溢利为-8.8139亿元,2021年为2.021亿元[94] - 2022年年度其他全面收入(税后及重新分类调整后)为11.6482亿元,2021年为-4.0042亿元[94] - 2022年年度全面收入总额为-3.6037亿元,2021年为-11.8709亿元[94] - 2022年非流动负债中银行贷款为2.4922亿元,租赁负债为0.6542亿元,2021年分别为2.6954亿元和1.2079亿元[98] - 2022年递延税项负债为0,2021年为0.0454亿元[98] - 2022年资产净值为32.19834亿元,2021年为32.72463亿元[98] - 2022年股本为0.21254亿元,2021年为0.21516亿元[98] - 2022年储备为31.40286亿元,2021年为31.83082亿元[98] - 2022年本公司股份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31.6154亿元,2021年为32.04598亿元[98] - 2022年非控股权益为0.58294亿元,2021年为0.67865亿元[98] - 2021年12月31日权益总额为32.72463亿人民币,2022年12月31日为32.19834亿人民币[101] - 2022年度亏损8002.2万人民币,非控股权益亏损811.7万人民币[101] - 2022年其他全面收入为5229.2万人民币,非控股权益变动为 - 190万人民币[101] - 2022年股份回购金额为1659.2万人民币[101]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37386亿人民币,2021年为 - 7762.6万人民币[103] - 2022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6859.3万人民币,2021年为 - 2.27053亿人民币[103] - 2022年退税金额为2.39057亿人民币,2021年为 - 7500.6万人民币[103] - 2022年已付税项为170.9万人民币,2021年为337.8万人民币[103] - 2022年购入物业、厂房及设备付款为5830.5万人民币,2021年为7805.4万人民币[103] - 2022年出售物业、厂房、设备及无形资产所得款项为4.4万人民币,2021年为8.9万人民币[10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2.66亿元,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5.35亿元,年度亏损8.00亿元;2021年对应盈利分别为5.54亿元、亏损2.91亿元、盈利2.63亿元[117] - 2022年非控股权益应占持续经营业务亏损8117万元,年度亏损8117万元;2021年对应亏损分别为6072万元、6072万元[117] - 2022年年度(亏损)/溢利为亏损8.81亿元,2021年为盈利2.02亿元[117] - 2022年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盈利为亏损0.018元,2021年为盈利0.006元[117] - 2022年年度全面收入总额为亏损3.60亿元,2021年为亏损11.87亿元[120] - 2022年末非流动资产为118.67亿元,2021年末为127.66亿元[122] - 2022年末流动资产为233.91亿元,2021年末为225.48亿元[122] - 2022年末流动负债为27.45亿元,2021年末为21.94亿元[122] - 2022年末流动资产净值为206.46亿元,2021年末为203.53亿元[122] - 2022年末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325.13亿元,2021年末为331.20亿元[122] - 2020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22,337千元,股份溢价为2,620,409千元,保留溢利为891,042千元,权益总额为3,439,810千元[128] - 2021年公司年度溢利为26,282千元,其他全面收入为 - 138,540千元,全面收入总额为 - 112,258千元[128] - 2021年公司回购股份金额为49,838千元,非控股权益注资1,200千元[128]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股本为21,516千元,股份溢价为2,570,571千元,保留溢利为931,043千元,权益总额为3,272,463千元[128] - 2022年新增银行贷款所得款项为54,900千元,偿还银行贷款为46,665千元[134] - 2022年已付租赁租金的资本部分为12,736千元,利息部分为656千元,其他借贷成本为2,708千元[134] - 2022年购回股份金额为16,592千元,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24,457千元[134]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281,522千元,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61,017千元,年末为1,050,187千元[134] 会计政策与财务报表编制 - 会计政策变动包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本)和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本),对集团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44][145] - 财务报表根据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准则、香港公认会计原则及相关规定编制[138] - 非控股权益在综合财务状况表权益内列示,与公司股份持有人应占权益分开[147] - 集团在附属公司权益变动不导致失去控制权,按权益交易列账,不调整商誉、不确认损益[147] - 集团失去附属公司控制权,按出售全部权益列账,确认收益或亏损[147] - 公司财务状况表中,附属公司投资按成本减减值亏损列账[147] - 商誉是已转移代价等总额与被收购者可识别资产及负债公允净值之差[148] - 商誉按成本减累计减值亏损列账,每年作减值测试[148] - 出售现金产生单位,计算损益时计入所购入商誉应占金额[148] - 联营公司是集团有重大影响力的实体[148] - 集团在联营公司收购后损益及储备变动按比例在综合报表确认[151] - 联营公司投资按权益法列账,收购成本与应占可识别资产及负债公平净值差额处理有不同规定[152]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HKAS 16修订本、HKFRSs 2018 - 2020周期年度改进于公司当前会计期间起首次生效[163][164] - 附属公司投资从控制权开始日起合并计入综合财务报表,至控制权终止日止,集团内公司间结余、交易等未实现利润全额抵销,未实现亏损以无减值迹象为限抵销[167] - 公司可选择以公允价值或非控股权益应占附属公司可识别资产净值比例股份计量非控股权益[167] - 联营公司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初始按成本确认,收购时联营公司可识别资产和负债按收购日公允价值计量[171] - 收购成本超过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可识别资产和负债净公允价值的部分记为商誉,商誉包含在投资账面价值中,有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171]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可识别资产和负债净公允价值超过收购成本的部分计入综合损益[171] - 债务及股本证券投资于公司承诺购买/出售当日确认/终止确认,初始按公允价值加直接应占交易成本列账,通过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除外[153] - 出售联营公司导致失去重大影响力的收益或亏损为出售代价公允价值加保留投资公允价值与公司应占联营公司净资产等的差额[153] - 公司与联营公司间交易未实现溢利以公司于联营公司权益为限抵销,未实现亏损在转让资产有减值证据时抵销[153] - 财务报表编制采用历史成本基础,部分资产按公允价值列示[156] 资产折旧与租赁政策 - 位于永久业权土地的楼宇折旧年限为完成日期后不超过50年[178] - 分类属融资租赁的租赁土地按未到期租约折旧[178] - 位于租赁土地的楼宇按未到期租约及其估计可使用年期(较短者)折旧,为完成日期后不超过50年[179] - 租赁装修折旧年限为1 - 5年[179] - 汽车折旧年限为5 - 10年[179] - 办公室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为3 - 10年[179] - 资本化的使用权资产初始按成本计量,后续按成本减累计折旧及减值损失列账[184] - 公司作为承租人,经营租赁付款在租赁期会计期间等额分期列支损益,租金优惠确认为已付租金总净额一部分,或然租金在产生期列支损益[190] - 公司作为出租人,租赁开始时确定租赁类型,转移资产所有权重大风险及回报为融资租赁,否则为经营租赁[190] - 含租赁及非租赁部分的合约,公司按相对独立售价分配合约代价,经营租赁租金收入按附注确认[190] - 公司为中介出租人,分租参考主租赁使用权资产分类,主租赁为短期租赁且应用豁免则分租为经营租赁[190] 金融资产减值与收益确认 - 公司就预期信贷亏损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合约资产的亏损拨备,部分金融资产无需进行预期信贷亏损评估[191] - 预期信贷亏损为按概率加权估计的信贷亏损,以预期现金差额现值计量,重大时按不同资产类型采用对应贴现率贴现[191] - 估计预期信贷亏损考虑的最长期间为公司面临信贷风险的最长合约期,计量时考虑合理可靠信息[192] - 预期信贷亏损采用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计量[192] - 应收贸易账款、应收租赁款项及合约资产亏损拨备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计量,其他金融工具一般按12个月预期信贷亏损确认[192] - 其他金融工具若信贷风险显著上升,亏损拨备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贷亏损计量[192] - 公司对信贷风险是否显著上升的评估视金融工具性质按个别或共同基准进行,按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