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奥星生命科技(06118) - 2023 - 中期财报

公司业务情况 - 公司股票代号为6118[1] - 按业务分部划分的收入中,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占比最大,为38.6%[7] - 在化学药品市场中,投资回报预期高、临床试验阶段管线实力雄厚的复杂药物配方领域提供资本支出机会[11] - 公司新生产基地投产,生产面积超过50,000平方米,预计能满足未来五年增长需求[38] - 公司全球销售团队逐步建立,相信全球销售团队在销售订单中所占比重将逐渐提高[44] - 公司已获得402项专利,截至2023年6月30日,30项专利已注册,66项专利正在申请中[48] - 公司已建立12个技术应用团队,包括製藥自动化和数字化、清洁、灭菌和消毒、生物制药工艺和技术等,旨在为客户提供最新技术的科技解决方案[61]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964,269人民币千元,较2022年同期下降[5] - 毛利率为15.3%,较2022年同期下降[5] - 2023年上半年,奥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收入约为964百万元,同比下降45.6%[18] - 2023年上半年,奥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审计的損失约为72.2百万元,其中德国非全资子公司的損失为63.9百万元[20] - 2023年上半年,奥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订单额总计为732,654千元,同比下降45.6%[27] - 公司在2023年中期报告中提到,总收入约为964.3百万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2.7%[73] - 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业务分部的收入由2022年同期的497.8百万人民币减少至371.8百万人民币,降幅为25.3%[76] - 潔净室及自动化控制与监控系统业务分部的收入由240.9百万人民币减少至222.1百万人民币,降幅为7.8%[77] - 粉体固体系统业务分部的收入由108.8百万人民币增加至129.6百万人民币,增幅为19.1%[78] - GMP合规性服务业务分部的收入由44.3百万人民币增加至50.4百万人民币,增幅为13.9%[79] - 生命科技耗材业务分部的收入由195.5百万人民币减少至161.2百万人民币,降幅为17.6%[80] - 製藥設備分銷及代理业务分部的收入由16.7百万人民币增加至29.2百万人民币,增幅为74.7%[81] - 2023年上半年,奥星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的总收入为964,269千元,同比下降12.7%[83] - 流体与生物工艺系统业务分部的毛利由2022年同期的63,038千元下降至4,527千元,毛利率从26.7%下降至1.2%[87] - GMP合规性服务业务分部的毛利由2022年同期的18,018千元增加至23,451千元,毛利率从7.6%上升至46.5%[91] - 本集团研发开支在2023年6月30日约为27.5百万人民币,较上期减少17.6%[97] - 其他收入在回顾期内约为4.2百万人民币,增加492.8%[98] - 本集团在回顾期内录得其他收益净额约为3.2百万人民币,较上期改善[99] - 资产减值损失总额为11.4百万人民币,其中两家德国非全资附属公司已申请破产[101] - 财务成本净额在回顾期内约为4.9百万人民币,较上期增加70.7%[102] - 本集团应占使用权益法核算的投资净利润约为4.0百万人民币,较上期略有下降[103] - 除所得税前损失约为70.3百万人民币,主要来自H+E Pharma与S-Tec的损失[104] - 所得税开支在回顾期内约为1.9百万人民币,较上期减少[105] - 本集团在回顾期内录得損失约为72.2百万人民币,主要来自H+E Pharma及S-Tec的净损失[106] - 本集团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约为64.8百万人民币,主要由除所得税前损失、无形资产摊销等因素导致[10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从2022年12月31日的27.8%增加至34.8%[116] - 公司的股东权益约为人民币859.5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896.9百万元略有下降[121]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拥有1,838名全职员工,其中包括研发、销售、行政、项目管理和制造等,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3.9%[122] - 公司已遵照中国规则和法规以及当地政府政策建立多种福利计划,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其他相关保险[125] - 公司已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包括入职培训、外派培训、管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等[126] - 公司已订约但尚未产生的物业、厂房、设备和无形资产资本支出约为人民币14.1百万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54.5百万元大幅减少[127] - 公司在2023年6月30日并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和合营公司的事项[128] - 公司主要在中国运营,面临来自多种货币风险的外汇风险,但董事认为外汇风险并不重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