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与贸易数据 - 2021年全球贸易额预计约为28万亿美元,比2020年同期增长23%[11][14] - 全球经济增长2021年反弹至5.5%,预计2022年放缓至4.1%,发达经济体产出和投资预计2022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28] - 2021年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4%,对欧盟和非洲出口增长率超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率超40%[31] - 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1.4%,对欧盟、非洲出口增速超20%,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40%[34] - 2021年中国GDP同比增长8.1%,进出口货物总额同比增长21.4%,其中出口增长21.2%,剔除疫情影响,货物贸易出口与2019年相比增长约26.1%[83][85] - 2022年全球产出预计增长4.0%[77] - 2022年全球产值预计将增长4.0%[79] 疫情对公司的影响 - 疫情使公司面临航班缩减、港口堵塞、城市封锁等严峻挑战[12][15] - 后疫情时代国际物流价格仍处高位,但较2020年有所好转[12][15] 公司业务发展机遇 - 电子商务在全球多个地区渗透率继续提升,为公司创造新蓝海市场[12][15] - 公司与全球伙伴及圆通航空积极部署,为全球客户提供物流和供应链服务[13] - 2021年财政年度公司业务较去年有所提升,全球经济及消费大幅回暖,国际物流需求回升[28]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2021财年集团收入约75.564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50.481亿港元增长约49.7%[32] - 2021财年毛利约7.928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7.726亿港元增长约2.6%[32] - 2021财年毛利率约为10.5%,2020财年约为15.3%[32] - 2021财年净利润约2.782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2.559亿港元增长约8.7%[32] - 2021财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净利润约2.734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2.522亿港元增长约8.4%[32] - 集团2021财年收益约7,556.4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49.7%[35] - 集团2021财年毛利约792.8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上升约2.6%,毛利率约为10.5%(2020财年约15.3%)[35] - 集团2021财年纯利约278.2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8.7%[35]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纯利2021财年约273.4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上升约8.4%[35] 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 2022年公司将联合母公司和全球伙伴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优化产品战略,落实全球化战略[20][22] - 2022年公司将关注市场动向,扩大在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网络及服务能力,挖掘区域市场潜力[21][23] - 公司认为疫情影响由直接转至潜在风险,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同经济体复苏步调或有分歧[79][80] - 公司认为RCEP生效将促进区域内外贸易和投资,有望缓解疫情对地区经济的负面影响,助力全球经济复苏[82][84] - 公司认为短期全球产业链依赖中国,RCEP落地将强化中国出口优势,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市场支撑[83][85] - 公司认为短期内国际航空运力短缺无法解决,需借助自身空运资源提升竞争力[87][88] - 公司对2022年总体情况保持谨慎乐观[79] - 公司认为2022年是发展关键年,将坚持国际化战略实现业务持续增长[89] - 公司将优化现有代理网络管理及运营模式,增强与合作伙伴合作[91][94] - 公司将利用母公司品牌效应,与现有伙伴在亚洲扩展业务[91][94] - 公司通过多种模式吸引全球伙伴加入网络,增强服务覆盖和产品能力[92][94] - 公司将加大欧美干线运能采购等,扩大在既有市场优势地位[93][95] - 公司认为东南亚潜力大,2022年将加强该区域投资和能力建设[97][99] - 公司将利用母公司航空资源,打通区域内国际航空服务能力[97][99] - 全球产业链对中国制造依赖增加,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比重增强[98][100] - 公司将利用母公司资源挖掘中国出口市场潜在商机[98][100] - 公司预计与圆通航空合作引入长航程全货机,搭建自营线路[98][100] - 2022年公司将整合航空货运资源,聚焦欧美、东南亚等跨境电商市场,开发更多航空专线解决方案[102][103] - 2022年公司将持续投入数字化转型领域,推动传统业务效能提升[104][106] - 公司运输管理系统2.0已分阶段部署,新一代管理系统将逐步替代原有系统[104][106] 空运货运代理业务数据 - 空运货运代理业务2021财年占集团总收益约44.5%(2020财年约60.7%)[39][41] - 空运货运代理业务2021财年收益约3,361.8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增加约9.8%[40][42] - 空运货运代理业务2021财年毛利约354.6百万港元,较2020财年减少约22.1%[40][42] - 空运进口及出口吨数2021财年较2020财年合共增加约5.2%[40][42] 海运业务数据 - 2021财年海运业务收入约20.042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8.174亿港元增长约145.2%,占集团总收入约26.5%(2020财年约16.2%)[45] - 2021财年海运业务毛利约2.643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1.385亿港元增长约90.8%,海运货运量吨数增加约0.9% [45] 配套及合约物流服务业务数据 - 2021财年配套及合约物流服务收入约6720万港元,较2020财年约8280万港元减少约18.8%,占集团总收入约0.9%(2020财年约1.6%)[45] 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业务数据 - 2021财年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收入约19.491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9.529亿港元增长约104.5%,占集团总收入约25.8%(2020财年约18.9%)[48][52] - 2021财年国际快递及包裹服务完成约1.361亿件,2020财年约7750万件,毛利约1.109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1.144亿港元下降约3.1% [48][49][52] 其他业务数据 - 2021财年其他业务收入约1.742亿港元,较2020财年约1.326亿港元增长约31.4%,毛利约3670万港元,较2020财年约3640万港元增长约0.8% [50][53] 公司资金与财务指标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营运资金约10.249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约7.505亿港元增长约36.6% [5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从2020年12月31日约2.10倍降至约1.97倍 [5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约5.678亿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约4.919亿港元增长约15.4% [56] - 2021财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入约1.525亿港元(2020财年约3.229亿港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约540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110万港元),资产负债率约0.5%(2020年12月31日0.1%)[56]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营运资金约为1024.9百万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的约750.5百万港元大幅增加约36.6%[59] - 公司的流动比率由2020年12月31日约2.10倍下降至2021年12月31日约1.97倍[5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银行结余及现金约为567.8百万港元,较2020年12月31日约491.9百万港元增加约15.4%[59] - 2021年财政年度内,公司有经营现金流入约152.5百万港元,2020年财政年度为约322.9百万港元[5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未偿还银行借款约为5.4百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约为1.1百万港元[5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约为0.5%,2020年12月31日为0.1%[59] 公司投资与资产相关情况 - 2021年财政年度,公司并无持有任何重大投资[62]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无任何资本开支承担[64] - 公司已在2021年财政年度结清2020年12月31日的250,000港元或然代价[64] - 卖方承诺Best Loader HK 2017 - 2019年资产净值分别不少于3.0百万港元、4.7百万港元、7.1百万港元[64] - 若2017、2018、2019年资产净值保证达成,OT BVI分别需向卖方支付30万、25万、25万港元[66] - 因2017及2018年资产净值保证达成,OT BVI已支付55万港元[66] - 2020年8月4日,OT BVI等订立补充协议,最后一期25万港元支付延期至2021年8月4日,条件是Best Loader HK收到超30万港元未偿还应收账款,最终已支付[6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抵押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86.9万港元、按摊销成本计量的债务投资706.9万港元、已抵押银行存款1076.8万港元,共计1870.6万港元[70][71] - 2020年集团抵押资产共计1599.2万港元[71] - 2021年1月1日,OT BVI以75万港元收购OT Korea 1800股普通股,占比3%,完成后集团持股51%,OT Korea成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74] 航空运输行业预测 - 2022年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计行业亏损进一步收窄至120亿美元[87][88] - 2022年总体航空运输需求将达到危机前(2019年)的61%,空运需求比疫情前高出13%[87][88] - 2022年国际客运需求预计仅能恢复至疫情前的44%[87][88] 公司人员任职与权益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黄逸峰先生在3,717,6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09] - 黄逸峰先生39岁,2018年12月3日任公司副总裁,2019年3月28日晋升总裁[109] - 孙建先生46岁,2021年3月31日任公司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10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孙建先生在4,017,6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喻会蛟先生于268,229,408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13][116]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先生于3,334,1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2022年3月31日,李先生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120][12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孙先生于4,017,600股股份中拥有权益[115] - 喻会蛟先生于2017年12月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等职[112][116] - 潘水苗先生于2020年1月2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114][117] - 李先生于2017年12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总裁等职,2019年3月28日不再担任总裁,2020年1月21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19][122] - 陈冬先生于2021年3月3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121][123] - 喻会蛟先生于2000年5月创办圆通速递有限公司[112][116] - 潘水苗先生于2006年7月至2012年2月担任浙江万马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等职[114][117] - 陈冬先生于2018年3月加入圆通速递集团,担任税务总监[121][12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陈先生持有160万股股份权益[125][126] - 杨新伟先生45岁,于2022年3月31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自2015年7月起任圆通速递有限公司副总裁,2021年6月起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和国际快递业务发展[125][126] - 李东辉先生51岁,于2017年12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2016年7月加入吉利,现任吉利执行董事及副主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127][128] - 徐骏民先生57岁,于2017年12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曾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自2016年5月起任上海二三四五网络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130][131] - 钟国武先生53岁,2017年12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逾20年审计等经验,目前担任多家上市公司相关职务[133][134] - 黄珮华女士47岁,2006年3
圆通国际快递(06123)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