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收益为76,67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2%[22]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2,605千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亏损265,276千元人民币实现扭亏为盈[22] - 公司2022年总资产为55,705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6.8%[22] - 公司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12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1%[22] - 公司2022年收入约为7670万元人民币,税前利润为950万元人民币,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年度亏损为260万元人民币[10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49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5.1%[103] - 公司2022年净资产为1550万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净负债440万元人民币有所改善[103] - 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2.8%,同比下降约55.6个百分点[103] - 公司2022年营业额为767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2%,主要由于平台服务收入增加[118][122] - 金融服务平台收入为75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7%[119][122] - 利息收入及融资租赁服务收入为14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0.6%[119][122]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260万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亏损2.653亿元人民币大幅改善[128][133] - 公司2022年利息支出为7.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4%,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及租赁负债减少[124][129] - 公司2022年行政及雇员福利开支为6020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4.0%,主要由于金融服务平台业务收益增加[126][131] - 公司2022年金融资产亏损拨备为240万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1060万元人民币大幅减少[127][132] - 截至2022年底,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490万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1410万元人民币减少[135] - 截至2022年底,公司借款总额为150万元人民币,相比2021年的560万元人民币减少[135] - 公司2022年资产负债率为2.8%,相比2021年的6.3%有所改善[135] - 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为人民币4.9百万元,较2021年的14.1百万元减少[139] - 公司借贷为人民币1.5百万元,较2021年的5.6百万元减少[139] - 公司负债资产比率为2.8%,较2021年的6.3%下降[139] - 公司100%借贷将于一年内到期,且100%以港元计价[139]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公司董事会在2022年进行了多次人事变动,包括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任命和辞职[10][12] - 公司审计委员会在2023年2月23日进行了主席和成员的调整[11] - 公司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在2023年2月23日进行了成员调整[14][16] - 公司合规主任在2022年5月23日由张公俊先生变更为梁文杰先生[11] - 公司法定代表在2023年2月23日由周志荣先生变更为梁文杰先生[11] - 公司董事会未能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企业管治常规未如理想[60][61] - 公司董事酬金由薪酬委员会根据董事经验、责任、工作量及公司经营业绩等因素进行审阅[188][191] 公司运营与战略 - 公司计划在2023年引入新投资者,带来资金、商机和专业能力的提升[29] - 公司将在现有B端金融中介服务基础上,发展C端广泛业务[29] - 公司将继续提升资本实力,以抓住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增长机会[29] - 公司金融科技平台通过与腾讯云等持牌机构合作,建立了涵盖客户获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贷款分发渠道、支付渠道和大数据分析的全面业务流程和技术体系[110] - 公司金融科技平台自2015年开始运营,2018年推出金融管理服务平台,提供银行和存款管理服务[107] - 公司金融科技平台具有风险控制模块,可防止企业客户重复借款,并识别欺诈和税务支付模式及发展数据[108] - 公司正在进行企业重组,预计重组完成后业务及财务状况将有所改善[142][145] - 公司金融服务平台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可能面临用户流失、成本增加等风险[144][147] - 公司处理大量客户个人数据及信用信息,面临网络安全威胁[149][155] - 公司采用稳健的库务政策,通过持续信贷评估降低信贷风险,并密切监控流动性以应对资金需求[186][190] 法律与合规 - 公司股票自2021年3月29日起在香港联交所暂停交易,目前仍处于停牌状态[31] - 公司需完成多项复牌指引,包括独立调查、解决财务披露问题、完善内部控制等[33] - 公司已持续采取积极措施以应对及遵守复牌指引,并多次公布复牌状况的季度更新[35][38] - 公司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委聘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就相关拘留进行独立调查[36][38] - 根据2021年10月判决,郑先生实际控制深圳汇联金融的非法集资活动,公司及现任董事无需承担刑事及民事责任[37][39] - 公司成立补救行动委员会,旨在建议和实施与公司亏损及企业管治相关的补救行动[43][44][46] - 根据适用中国法律及2021年10月判决,公司收回被扣押资产的可能性及可行性极低[47] - 公司向交易所提交复牌建议,并申请将除牌程序限期延后四个月[48][49][50] - 公司因未能满足复牌指引,被联交所决定取消上市地位,最后上市日期为2022年5月23日[52][53] - 公司已向联交所上市复核委员会提交复核申请,复核聆讯定于2022年8月3日举行[54][57] - 公司委任大成律师事务所进行中国补充调查,并已提交补充调查报告[55][57] - 公司委任清洪办事处和麦家荣律师行提供香港法律意见,法律意见指出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系统存在缺陷[59][60] - 公司因郑先生和郭女士的违约行为,遭受损失约2.30837亿元人民币[65] - 公司已向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诉讼,指控郑先生和郭女士违反信托责任和谨慎责任[64] - 公司董事会同意并决定尽快实施补救行动委员会的建议[62] - 公司因郑先生及郭女士违反受信责任和谨慎责任,导致损失约人民币230,837,000元[67] - 公司已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针对郑先生及郭女士的法律诉讼,以保护公司及股东利益[69] - 公司不排除未来在索偿中加入其他被告或发起进一步法律行动的可能性[69][73] - 公司已解决导致声明C的问题,保证毋须再发出声明C,并已披露足够资料令投资者可评估其财务状况[82] - 公司于2022年10月18日重新聆讯后,GEM上市委员会决定公司未能维持足够的业务运作和资产价值[87] - 公司于2022年11月21日提交申请,要求将11月17日决定转交上市覆核委员会覆核[88] - 公司于2023年2月8日申请覆核GEM上市委员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决定[92] - 上市覆核委员会于2023年2月17日决定推翻GEM上市委员会取消公司上市地位的决定[94] - 公司董事会欢迎上市覆核委员会的决定,并感谢销售和运营团队以及专业顾问的努力和贡献[95] 资本与股权 - 公司计划实施股本重组,涉及股份合并、资本削减及股份分拆,并已与认购人签订认购协议,发行36,042,067股新股份,每股认购价为0.72港元[70][73] - 公司已将认购协议的最后截止日期延长至2023年6月30日,以符合先决条件[72] - 公司已向股东寄发通函,详细说明股本重组、认购事项、特别授权及清洗豁免等交易[74] - 公司已通过股东特别大会的投票方式正式通过了所有相关决议案[74] - 公司正在落实资本重组和认购事项的时间表,股份合并已于2023年3月22日生效[99] - 公司正在取得开曼群岛大法院对资本削减的确认,并将发布有关资本削减和股份分拆的最终时间表[97] 内部监控与风险管理 - 公司已委聘GRC Chamber Limited进行内部控制系统审查,并于2022年7月14日完成内部监控检阅报告[75][76] - 公司已全面采纳并实施了GRC提出的建议,并纠正了内部控制系统中的相关缺陷[77] - 公司认为基于GRC建议的增强内部监控措施足以应对内部监控检阅报告中的关键发现[77] - 公司已全面采纳并实施GRC提出的内部监控建议,并纠正了内部监控系统的相关缺陷[79] 资产与投资 - 公司因中国房地产行业下行周期影响,2022年物业发展项目表现不佳,导致零投资收入及相关财务顾问服务收入[102] - 公司物业发展项目投资的公平值为0,因出售集团不再为子公司[153][156] - 公司部分投资及资产在回顾年度内涉及诉讼及扣押[159] - 公司于2022年6月29日完成一项非常重大出售交易,出售其持有的拓富有限公司、Profit Success Technology Limited及拓旺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股权,交易对价为1500万港元[170][173] - 出售集团在2022年6月29日交易完成后不再为公司的附属公司,公司不再持有出售集团的任何权益[164][170]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综合财务报表获得核数师
丰银禾控股(08030)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