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与年报信息 - 报告期为2022/23年[1] - 公司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年报[12] 人员变动 - 张利先生自2023年2月10日辞任执行董事[10] - 解梦娜女士自2022年9月2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10] - 范伟女士自2022年8月9日退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主席、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0] - 周力先生自2022年8月9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审核委员会成员、薪酬委员会主席、提名及企业管治委员会成员[10] - 蔡燕瑛女士自2022年7月27日辞任公司秘书[10] - 陈月贵女士自2022年7月27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10] - 蔡燕瑛女士于2022年7月27日辞任授权代表,陈月贵女士同日获委任[11] - 信永中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于2023年3月10日辞任核数师,上会栢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日获委任[11] 董事及管理层个人信息 - 郭群女士53岁,于2017年9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会计及审计方面有超25年经验[20] - 解梦娜女士34岁,于2022年9月26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在多行业有丰富经验[23] - 叶祖贤先生72岁,2017年2月1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3月7日调任为非执行董事[27] - 叶祖贤先生1972年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取得数学学士学位,198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取得教育文凭[30] - 计祖光先生66岁,2019年10月3日获委任为非执行董事,2020年7月31日获委任为公司主席[31] - 计祖光先生自2012年8月起担任中国星火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31] - 计祖光先生1992 - 2000年担任上海市邮电管理局秘书和工程师[33] - 计祖光先生2000年起担任峻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33] - 计祖光先生2003年参与成立上海银通,在担保融资行业累积约9年经验[33][34] - 计祖光先生1992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主修经济管理[35] - 计祖光先生2006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取得高级商业管理硕士学位[35][36] - 解女士2019年11月创立易上彩文化艺术创意(深圳)有限公司,从事饮料与酒类公关媒介及市场营销服务[24][25] - 朱健宏58岁,2015年9月21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2008年12月至2020年9月任中民控股执行董事,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任正乾金融控股执行董事[37] - 刘翁静晶59岁,2019年6月4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7年7月起于张志宇律师行出任律师,有逾18年法律经验[41][42] - 周力57岁,2022年8月9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86年自浙江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自密西根州立大学获计算机科学理学硕士学位[45] - 2009年至2014年周力任上海微创软件首席执行官,该公司超5000名软件工程师[46] - 左贤2022年1月起任麦迪森(中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负责集团财务和会计事务[48] - 陈月贵2022年7月27日起任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负责集团公司秘书事宜[49] - 朱健宏自2021年12月起任凯富善集团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38] - 朱健宏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任北大资源(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8] - 朱健宏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任新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8] - 朱健宏自2016年11月起任明发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主要营业地点在香港黄竹坑香叶道2号港岛南岸1座8楼26 - 28室[1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是香港上海滙丰银行有限公司和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11] - 公司股份代号为08057[11] 业务概述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主要从事葡萄酒业务、贷款融资业务及金融服务业务[53] - 公司葡萄酒业务和贷款融资业务因新冠变种威胁和经济环境不确定,本年度仍受抑压[13] - 公司将通过业务多元化带来协同效应,巩固现有业务并增加额外收入来源[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年内,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益减少约25.5%,至约9720万港元(2022年:1.305亿港元)[55] - 集团本年度持续经营亏损约为140万港元(2022年:159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91.2% [58] - 亏损减少主要由于应收贷款及利息确认之减值净额减少约1570万港元等因素,被毛利减少约1140万港元等部分抵销[58] - 集团贷款组合规模大幅减少至约3.035亿港元(2022年:4.463亿港元)[6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贷款组合账面价值约为2.869亿港元,2022年为3.955亿港元[67] - 2023年3月31日,约42.9%(2022年:32.5%)的贷款组合账面价值由抵押品担保,约57.1%(2022年:67.5%)为无担保[67] - 年末,向第一大借款人及前十大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分别占集团贷款组合的11.1%(2022年:9.1%)及40.8%(2022年:32.3%)[67][68] - 本年度应收贷款及利息确认的减值净额约为1990万港元,2022年为3560万港元[73] - 本年度应收贷款预期信用损失约为1090万港元,2022年为1660万港元[73] - 本年度直接注销约900万港元,2022年为1890万港元[73]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有557笔减值贷款,2022年为1602笔[75] - 其中273笔贷款逾期未偿还,2022年为919笔[75] - 920笔贷款已注销,2022年为343笔[75] - 逾期贷款及注销贷款分别约为2470万港元(2022年:8910万港元)及900万港元(2022年:1890万港元),分别占集团整体贷款组合的8.1%(2022年:20.0%)和3.0%(2022年:4.2%)[75][76]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注销贷款中2019年或之前授出885笔,2020年授出23笔,2021年授出10笔,2022年授出2笔,2023年无授出[78] - 逾期贷款中,关注类贷款(第二阶段贷款)2023年有36笔,2022年有173笔;次级/可疑/损失等级贷款(第三阶段贷款)2023年有237笔,2022年有746笔[78] - 2023年3月31日,每笔第三阶段贷款平均未偿还金额约为104,000港元,2022年为68,000港元;第三阶段贷款未偿还总额约为2470万港元,2022年为5130万港元,占集团整体贷款组合比例2023年约为8.14%,2022年为11.49%[78][79] - 本年度公司扣除减值和经营业务成本后录得分部溢利约1990万港元,2022年为400万港元[88] - 已确认的净减值亏损总额(包括注销贷款)约占应收贷款总额的6.6%,2022年为8.0%[88] - 2023年3月31日确认拨备约1660万港元,本年度确认减值约1990万港元[114] - 年内公司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益约为9720万港元,2022年为1.305亿港元,减少约3330万港元或25.5%[144] - 持续经营业务中葡萄酒业务毛利率增至约22.8%,2022年为19.5%[146] - 持续经营业务总毛利率由去年约59.6%增至约68.3%[147]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约6640万港元,2022年为7780万港元,减少约14.7%[148] - 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员工成本及行政及其他经营开支分别约为3340万港元及1230万港元,2022年分别为3390万港元及1630万港元,分别减少约1.5%及24.5%[148] - 持续经营业务折旧约为520万港元,较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约590万港元减少约11.9%[148] - 本年度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其他收入由约1870万港元增至约2010万港元[151] - 其他收入增加主要归因于出售附属公司、厂房及设备收益、管理收入及政府补贴共约390万港元,被应收代价利息收入减少约260万港元部分抵销[151] - 本年度财务成本约为2060万港元,2022年为2750万港元[153] - 本年度持续经营亏损约为140万港元,2022年为1590万港元,较去年减少约91.2%[154] - 贷款融资业务产生的应收贷款及利息确认之减值亏损净额约为1990万港元,2022年为3560万港元[156] - 衍生金融工具之公平值变动收益约为1360万港元,2022年为700万港元[156] - 2023年3月31日,集团的流动资产净额约为9730万港元,2022年为1.227亿港元[158] - 2023年3月31日,集团的流动比率约为1.4倍,2022年为1.3倍;资产负债比率约为80.8%,2022年为200.1%[16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的已发行股份总数为6.23127227亿股[167] - 本年度集团业务包括葡萄酒业务、贷款融资业务、金融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约41.1%、58.9%及0%,2022年分别为50.1%、49.9%及0%[174] - 2023年3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资本承担和或然负债,2022年均为无[169][170] - 董事不建议派发现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172] - 集团葡萄酒业务及贷款融资业务收入分别减少约2550万港元及780万港元,金融服务业务无收入[177][178]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集团雇员为120名,2022年为124名[18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葡萄酒业务收益减少约39.0%,至约3990万港元(2022年:6540万港元),亏损增加约275.0%,至约450万港元(2022年:120万港元)[56][60] - 贷款融资业务收益减少约12.0%,至约5730万港元(2022年:6510万港元),分部溢利增加约398.0%,至约1990万港元(2022年:400万港元)[56][62] - 葡萄酒业务收益减少主要因中国部分城市实施疫情封锁措施,导致物流问题及客户取消订单[60] - 贷款融资业务分部溢利增加主要由于应收贷款及利息确认的减值净额减少[62] - 葡萄酒业务收益约3990万港元,2022年为6540万港元;贷款融资业务收益约5730万港元,2022年为6510万港元;金融服务业务未产生收入,2022年无[144] 贷款预期信贷亏损估值 - 公司委聘独立估值师罗马国际评估有限公司对香港及中国于2023年3月31日的应收贷款的预期信贷亏损进行估值[90] - 罗马采用违约概率法对香港应收贷款的预期信贷亏损进行估值,主要输入值包括违约风险暴露、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及贴现因子[9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香港应收贷款EAD金额约为1840万港元[92] - 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百分比变动1%时,敏感度为3.465%,敏感度加权回报为 - 0.391[92] - 香港信贷评级特定因素百分比变动为1.100% - 29.900%,违约概率为2.312% - 31.112%[92] - 香港收回率为0.000%[92] - 截至2023年3月31日,中国应收贷款EAD金额约为2.524亿人民币(约2.851亿港元)[101] -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变动5.238%时,敏感度为 - 11.667,敏感度加权回报为 - 0.611[101] - 中国2022年全球企业违约率为1.300%,前瞻性调整为0.561%[101] - 中国收回率为0.000 - 61.200%[101] - 中国历史亏损率为1.211 - 79.880%,已采纳预期亏损率为0.722 - 100.000%[101] - 集团分别采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中的一般方法及简化方法,对香港及中国的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进行估计[109] - 公司采用PD法及拨备矩阵对香港及中国的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进行估值[113] 贷款审批层级 - 贷款规模在人民币100万元以上,批准层级为贷款批准委员会[123] - 贷款规模在人民币80.0001万元至100万元,批准层级为总经理[123] - 贷款规模在人民币30.0001万元至80万元,批准层级为总经理助理
麦迪森控股(08057)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