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智易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100[25] - 公司执行董事为黄靖淳先生和刘兆昌先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勇先生、郑康棋先生和黄志恩女士[3] - 公司总办事处及香港主要营业地点为香港湾仔告士打道181 - 185号中怡商业大厦12楼1204 - 5室[25]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星展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核数师为罗申美会计师事务所[25] - 公司网址为www.geth.com.hk[25] 业务布局与发展策略 - 本年度公司通过Boom Max Group继续加强在软件行业的立足点,提供多种软件产品[18] - 公司通过威发香港向香港企业客户提供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资讯科技合约服务业务[20] - 疫情对香港经济和业务运营环境有不利影响,该业务市场状况未来仍具挑战,公司将拓展客户群,也可能考虑缩减或处置该业务[14] - 公司对后市持审慎乐观态度,将争取业务稳定增长和回报,有效利用资源拓展核心业务和发掘新商机[23] 董事声明与职责 - 公司董事确认报告资料准确完备,无误导欺诈成分,无遗漏事项,意见经审慎考虑且以公平合理为依据[21] - 董事负责根据香港公司条例及适用会计准则编制公司2022年年报及财务报表,确保真实公平列报[180][181] - 董事负责确保集团备存披露财务状况的会计记录,以编制财务报表[183][191] - 董事负责采取合理步骤保障集团资产,防止及侦测欺诈等欠妥之处[189][192] 软件业务数据 - 软件业务2022年收入约8577万港元,较2021年约8780万港元减少约2.3%,分部溢利约2263.8万港元,较2021年约1567.8万港元增加约44.4%[31][35] - 2021年软件业务有900万港元商誉减值亏损,2022年无此项亏损[31][35] - 2022年12月31日,Boom Max集团现金产出单元可收回金额估值约2.20384亿港元,超出账面价值约1902.6万港元,无需减值[31][35] - 2022年第四季度,Boom Max集团推出多款产品新升级版本,全年也升级其他软件产品[34][40] - 2022年12月31日,Boom Max集团产品新用户总数超5000万,2021年超5800万[34][41]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数据 -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2022年收入约1516.9万港元,较2021年约2657.9万港元减少约42.9%,该业务2022年盈利约137.3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156.1万港元[46] - 2022年12月31日,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IT合约服务业务现金产出单元可收回金额估值约1200万港元,超出账面价值约142.1万港元,无需减值[46] - 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资讯科技合约服务业务本年度收入约1516.9万港元,较2021年约2657.9万港元减少约42.9%,本年度溢利约137.3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156.1万港元[48] B2C在线销售平台及B2B产品贸易业务数据 - B2C在线销售平台及B2B产品贸易业务2022年收入约508.9万港元,2021年约15.6万港元[47] - B2C在线销售平台及B2B产品贸易业务2022年亏损约380.6万港元,较2021年约365.4万港元增加约4.2%[47] - B2C网上销售平台及B2B产品贸易业务本年度收入约508.9万港元,2021年约15.6万港元,本年度亏损约380.6万港元,较2021年约365.4万港元增加约4.2%[49] 证券投资业务数据 - 证券投资业务本年度分部亏损约651.7万港元,2021年亏损约585.3万港元,主要因本年度透过损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公平价值亏损净额约660.4万港元,2021年约615.1万港元[55][59] 集团整体财务数据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透过损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公平价值约2403.7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048.8万港元;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公平价值约10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06.7万港元[58][60] - 本年度集团收入约1.06028亿港元,较2021年约1.14535亿港元减少约7.4%,主要来自软件业务约8577万港元、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资讯科技合约服务业务约1516.9万港元、B2C网上销售平台及B2B产品贸易业务约508.9万港元[63][64] - 本年度集团毛利约7281.2万港元,较2021年约7520万港元减少约3.2%[65][66] - 本年度集团融资成本约14.4万港元,较2021年约23.5万港元减少约38.7%[67] - 本年度集团净亏损约138.8万港元,2021年净亏损约1092.9万港元[68] - 本年度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净额约805.9万港元,2021年约1819.7万港元[70][7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约7122.2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8828.9万港元[71] - 本年度融资成本约14.4万港元,较2021年约23.5万港元减少约38.7%[75] - 本年度亏损净额约138.8万港元,2021年亏损净额约1092.9万港元[75]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约7122.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8248.2万港元[78][85] - 2022年12月31日,借款约60万港元,年利率12%,一年內偿还[79][85]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约30153.7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30951.1万港元[80][86] - 2022年12月31日,负债总额约5567.2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5703.3万港元[80][86] - 2022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比率约为18.5%,2021年12月31日约为18.4%[80][86]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股息,2021年也未派付[81][87] - 2022年12月31日,已抵押银行存款约8.1万美元(约63万港元),为50万港元银行融资作担保,年利率0.45%[82][88] - 2022年12月31日,未提取银行融资约30.4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20.6万港元[83][8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3.01537亿港元,包括无形资产约1.13797亿港元、商誉约6052.5万港元、透过损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约2403.7万港元、透过其他全面收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约104万港元[95] 硅谷银行事件影响 - 2023年3月10日,硅谷银行被关闭,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被委任为接管人[9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约7059.2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16日,集团在硅谷银行账户内存有现金约36.1万美元(约280万港元),占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总额的4.0%,占集团2022年12月31日资产总值的0.9%以下[95] 集团风险与管理 - 集团面临各业务分部相关的营运风险,各业务分部管理层负责监控业务经营、评估风险、落实风险管理政策及报告不合规情况[98][99] - 集团面临的信贷风险主要来自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2022年12月31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约2828.4万港元[102][108] - 本年度集团信贷风险主要源于B2C网上销售平台、B2B产品贸易业务、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及资讯科技合约服务业务[102][108] - 本年度应收款项收回情况受疫情遗留不利因素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影响[102][108] - 董事密切监控信贷风险整体水平,管理层负责信贷审批和收款程序,集团期末审阅贸易债项可收回金额[102][108] - 董事定期检讨集团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及损益以公平价值列账的金融资产的股本证券价格风险[95] - 董事密切监察含商誉及无形资产的现金产出单元,每年对商誉及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检讨,有潜在减值时更频密进行[95] 公司人员与成本数据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22名雇员,2021年12月31日为29名[112] - 2022年公司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613.6万港元,2021年约为1575.5万港元[112] 公司其他事项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2021年12月31日为无[11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就无形资产开发成本已订约但未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4312.5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546.1万港元[114][116] - 2018年7月3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Perfect Growth收到修订传讯令状及修订申索陈述书[110] - 2018年11月22日,Perfect Growth对修订申索陈述书提出抗辩[110] - 2019年12月3日,原告对Perfect Growth之抗辩提出答辩,诉讼状书尚未结束[110] - 公司采取稳健的库务政策,倾向投资多元化产品组合[112] - 公司本年度并无任何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112] 董事会相关信息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26][13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多于董事会人数的一半[127][131] - 2022年4月19日,徐灿杰教授辞任,黄志恩女士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126][13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董事会主席黄靖淳拥有协盟100%权益[126][131] - 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遵守当时现行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124][129] - 定期会议正式通知会在会议举行前最少14日发出[135][137] - 公司致力于维持高水平企业管治及良好程序,为股东争取最佳回报[123][128] - 董事每年最少定期举行4次会议[138] - 本年度共举行7次董事会会议[142] - 本年度主席及行政总裁职位分别由不同人士担任[149] - 董事会一直遵守GEM上市规则,至少包括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多于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且至少一名有相关专长[155] - 徐灿杰教授自2022年4月19日起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黄志恩女士同日获委任[143] - 黄志恩女士获委任任期3年,自2022年4月19日起;陈勇先生和郑康棋先生获委任任期3年,自2020年11月24日起[163] - 每位董事包括特定任期者至少每三年轮值退任一次[163] - 公司制定了正式、审慎且透明的新董事委任程序[160] - 鼓励所有董事参加相关培训课程,费用由公司承担[167] - 公司记录显示,现任和前任董事本年度接受了符合持续专业发展守则的培训[168] - 黄志恩女士自2022年4月19日起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任期三年;陈勇先生及郑康棋先生自2020年11月24日起获委任,任期三年[169][173][177] - 公司秘书刘兆昌先生本年度接受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74][184] 核数费用 - 本年度就核数服务向公司核数师已付/应付费用为1000千港元,非核数服务为460千港元,总计1460千港元[193][194] 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 - 董事会负责制定集团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至少每年检讨成效[197][198] - 董事会评估并确定集团达成策略目标时愿承受的风险性质及程度,确保系统实施[197][200] - 管理层设计、实施及监控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识别评估风险等[197] 新董事入职与培训 - 新委任董事获全面正式入职工指引,董事应参与持续专业发展培训[170]
名科国际(08100)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