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收益约3.954亿港元,较上一年度的约3.703亿港元增加6.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净亏损约530万港元,上一年度则录得纯利约1090万港元[7]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2022年:无)[8] - 2023年收益为395,405千港元,2022年为370,336千港元,2023年较2022年增长约6.77%[33] - 2023年可报告分部收益为395,405千港元,2022年为370,336千港元,同比增长约6.77%[38][39]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3,797千港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为11,801千港元[38][39] - 2023年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为7,038千港元,2022年为1,549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54.36%[38][39]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重估亏损为2,566千港元,2022年重估收益为5,090千港元[38][39] - 2023年折旧费用为5,168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3,274千港元 + 使用权资产折旧1,894千港元),2022年为5,302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3,414千港元 + 使用权资产折旧1,888千港元)[38][39] - 2023年集团总资产为286,230千港元,2022年为291,768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90%[40] - 2023年集团总负债为83,597千港元,2022年为78,430千港元,同比增长约6.59%[40] - 2023年新增分部非流动资产为3,557千港元,2022年为4,259千港元,同比下降约16.48%[40] - 2023年来自香港的收益为375,907千港元,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19,498千港元;2022年来自香港的收益为344,745千港元,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25,591千港元[41] - 2023年其他收入为956千港元,其他收益为126千港元,其他亏损及减值为9,500千港元;2022年其他收入为2,022千港元,其他收益为5,091千港元,其他亏损及减值为4,460千港元[42] - 2023年融资成本为65.6万港元,2022年为101.7万港元[43] - 2023年员工成本为2.0671亿港元,2022年为2.04062亿港元[43]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150.2万港元,2022年为88.8万港元[44] - 2023年除税前亏损379.7万港元,2022年除税前溢利1180.1万港元[52] - 董事会不建议就2023年及2022年派付任何股息[5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499.7万港元,2022年溢利1067.7万港元[53] - 2023年和2022年每股摊薄(亏损)/盈利与每股基本(亏损)/盈利相同[54] - 2023年集团商业物业录得重估亏损约260万港元,2022年为重估收益约510万港元[1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录得投资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平值收益约10.4万港元,2022年为公平值亏损约0.9万港元[116] - 2023年集团未出售金融资产内的任何投资,2022年已变现出售收益净额约3万港元[11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总收益约3.954亿港元,2022年约3.703亿港元,增加约6.8% [124] - 香港环境及清洁服务业务收益增加约3600万港元至约3.729亿港元,上海业务收益减少约540万港元,放债业务利息收入减少约550万港元[124] - 集团商业物业重估亏损约260万港元,2022年为收益约510万港元;放债业务应收贷款及利息减值亏损约700万港元,2022年约150万港元;2022年中国环境及清洁业务商誉减值亏损约290万港元,2023年为零;一次性补贴约80万港元,2022年约160万港元[1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销售、营销及行政开支增加约60万港元至约2480万港元,2022年约2420万港元[12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派付任何股息[12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本金总额约8820万港元的应收贷款中,有本金总额1630万港元的贷款授予独立第三方,超资产比率8% [12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030万港元,2022年约7450万港元,增加因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13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14190万港元,2022年约1472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2.7倍,2022年约2.9倍[134] - 2023年资产负债比率为11.10%,2022年为10.98% [13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存款约30万港元已抵押,2022年约60万港元[137]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账面价值约5440万港元的物业已抵押,2022年约5830万港元[138] - 年末公司雇员数量为1126名,2022年为1189名[1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员工成本及相关开支总额约为2.067亿港元,2022年约为2.041亿港元[14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资本开支主要为购置厂房及设备,约90万港元[14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环境及清洁服务合约履约保证担保为1.206亿港元,2022年为1.432亿港元[14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受限制银行定期存款约30万港元,2022年约为60万港元[1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抵押物业账面价值约为5020万港元,2022年为5370万港元[145]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及附属公司无重大投资、重大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事项[14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股份行为[148] 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环境及清洁服务收入3.91005亿港元,2022年为3.60397亿港元;2023年放债业务利息收入440万港元,2022年为993.9万港元[10] - 2023年环境及清洁服务收入为391,005千港元,2022年为360,397千港元,2023年较2022年增长约8.49%[33] - 2023年放债利息收入为4,400千港元,2022年为9,939千港元,2023年较2022年下降约55.73%[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香港环境及清洁服务收益约3.729亿港元,较上一年增加约3600万港元[73] - 2023年商业、住宅、酒店、运输、其他业务收益分别为1.40782亿港元、1.31317亿港元、1710.7万港元、6540.3万港元、1833.7万港元,占比分别为37.8%、35.2%、4.6%、17.5%、4.9%;2022年分别为1.36769亿港元、1.31329亿港元、1525.2万港元、3428.1万港元、1928.4万港元,占比分别为40.6%、39.0%、4.5%、10.2%、5.7%[7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香港环境及清洁业务纯利800万港元(不含补贴),2022年为830万港元[81] - 上海业务2023年收益约1810万港元,较2022年约2350万港元减少约540万港元[84] - 上海业务2023年净亏损约60万港元,2022年纯利约50万港元[8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有7笔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约8820万港元[100] - 约3850万港元授予2名香港企业客户,获个人及/或企业担保[100] - 约2850万港元授予2名香港个人客户,获个人担保及/或物业按揭[100] - 约2120万港元授予3名中国个人客户,无抵押品[10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7笔未偿还贷款本金总额88242千港元,减值51211千港元,本金净额37031千港元[101] - 借款人及担保人未能于到期日偿还28000000港元未偿还贷款本金[103] - 还款时间表显示,5300000港元贷款本金于2023年6月30日前偿还,12000000港元于9月底前偿还,10700000港元于年底前偿还[104] - 截至公告日期,已偿还约18078000港元贷款本金,未偿还约9922000港元[105] - 公司认为借款人及担保人极有可能于2023年底前偿还约9922000港元未偿还贷款本金[105] - 对逾期未偿还贷款本金16335000港元,于2023年6月30日作出约6780000港元(占41.5%)的减值[10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放债业务利息收入约440万港元,经营亏损约170万港元,2022年分别约为990万港元和经营溢利净额约520万港元[114] - 香港个人/公司担保贷款2023年未偿还结余总额6053.5万港元,2022年为7500.9万港元[112] - 中国无抵押未偿还结余总额从2022年的2265.2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2120.7万港元[112] - 借款人A的未偿还结余净额从2022年的2751.9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955.5万港元,占比从47.5%降至25.8%[1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约为36.8万港元,2022年为3.4万港元[117] - 阿里巴巴、美团、腾讯的投资成本分别为4.233万港元、1.402万港元、21.682万港元,市值分别为2.436万港元、1.223万港元、33.16万港元,腾讯市值占集团资产净值的0.161% [117] - 2023年阿里巴巴、美团金融资产未变现公平值亏损分别为9210港元、1790港元,腾讯为11.478万港元[118] 公司运营及业务相关信息 - 公司为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及存册的获豁免有限公司,股份自2013年6月17日起在港交所GEM上市[14]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香港及中国提供环境服务和放债业务,还投资金融资产[70][71][72] - 公司商业分部年内续约并获新合约,增加收益[74] - 公司住宅分部年内续约优质私人屋苑合约,贡献收益[75] - 因疫情缓解,香港酒店和运输业务回暖,相关分部收益增加[76][77] - 纯利减少主因劳动力供应紧张致人力成本增加、部分客户续约降价、雇员工伤及公众责任索赔增加[82] - 上海业务受疫情影响,部分客户停业、转用低价对手或要求降费,低技术劳工供应紧张[83] - 集团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及中国开展放债业务[85] - 集团以内部资源为放债业务提供资金[88] - 集团放债策略采用审慎方针,仅考虑财务能力良好的借款人[89] - 集团对潜在客户进行信贷风险评估,包括“了解您的客户”程序等步骤[89] - 公司同意以较低利率授出中国贷款,原因是协助借款人维持业务及竞争对手的类似优惠[107] - 公司根据预期信贷亏损政策对部分借款人的应收贷款及利息作出全数减值亏损[109] - 公司已对部分借款人及担保人采取法律诉讼以收回贷款[110] - 截至公告日期,公司获香港高等法院颁佈报席判决令,仍在采取申索等措施[111] - 集团平均贷款结余总额从2022年6月30日的约1.042亿港元降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8820万港元[112] - 2023年6月30日,向最大借款人和五大借款人的贷款分别占集团应收贷款净额的28.8%和100%,2022年分别为47.5%和97.6%[113] - 相应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2022年6月30日的4620.6万港元增至2023年6月30日的5121.1万港元[114] - 香港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集团面临环保及清洁服务行业高劳工流失率[118] - 集团将增强营销,扩大商业及住宅领域市场份额,整合资源专注高价值客户[119] - 预计上海业务下一财
宝联控股(08201)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