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对比 - 2023年第一季度收益为9087277元,2022年同期为6549196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3967039元,2022年同期为339792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毛利为5120238元,2022年同期为6209404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244553元,2022年同期为5244442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期内溢利为1502858元,2022年同期为3860735元[8] - 2023年第一季度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0.42分,2022年同期为1.11分[8] - 2023年第一季度客户合约确认收益为4,573,506元,2022年为52,382元[38]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来源收益为4,513,771元,2022年为6,496,814元[38] - 2023年第一季度总收益为9,087,277元,2022年为6,549,196元[38] - 2023年第一季度储能解决方案及一般建造收益为4,435,260元,2022年无此项收益[38] - 2023年第一季度来自租赁的总收益为650,149元,2022年同期为577,088元[40] - 2023年第一季度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672,742元,2022年同期为1,920,615元[40] - 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成本为3,967,039元,2022年同期为339,792元[42] - 2023年第一季度所得税开支为741,696元,2022年同期为1,383,707元[45] -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权益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068,159元,2022年同期为3,994,052元[49] - 2023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359,340,000股[49] - 2023年和2022年第一季度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49]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约909万元,同比增长约38.78%,主要因储能业务的新增[6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润约150万元,同比下降约61.14%,主要因储能和5G业务销售成本及储能业务员工薪酬费用增加[64] -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成本约397万元,较去年同期约34万元大幅增加约363万元,主要因储能业务新增成本约269万元及5G和租赁业务设备折旧和使用权资产折旧约118万元[65]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约909万元,较上年同期655万元增加约38.78%,主要因新增储能业务[67] - 报告期内集团利润约150万元,较上年同期386万元下降约61.14%,因储能与5G业务销售成本及人员薪酬开支新增[67] - 报告期内集团直接成本约397万元,较上年同期34万元大幅增加约363万元,主要因储能业务成本新增约269万元及5G和租赁业务设备折旧等约119万元[68] - 报告期内集团其他收入及收益约367万元,较上年同期192万元增加约91.15%,因退税、经营租赁、银行利息和保养服务收入增加[70][75] - 报告期内集团经营开支约298万元,较上年同期136万元增加约119.12%,主要因储能业务人员薪酬增加[71][76] - 报告期内集团行政开支约471万元,较上年同期352万元增加约33.81%,主要因储能业务人员薪酬增加[72][77] - 报告期内集团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回约45万元,较上年同期199万元减少约77.39%,因应收账款总额下降[73][78] - 报告期内集团所得税开支约74万元,较上年同期138万元减少约46.38%,因除所得税前溢利降低[74][7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12年12月7日在中国成立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2015年9月10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9][12] - 公司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自2017年5月23日起于联交所GEM上市[9][12] 公司业务范围 - 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融资租赁、保理及咨询服务等多项业务[10][13] - 2022年公司开展5G基站业务和储能业务,使业务多元化,降低风险并拓展收入来源[55][57] - 财务咨询业务加强客户筛选,为优质客户提供服务;贸易经营业务加强客户筛选并严格管理资产质量;5G业务拓展广东电信运营商基站站址市场[56][57] - 储能业务通过江苏安时开展,已开发六个自有产品,将继续开发更多产品[59][61] - 公司为储能业务租赁约3000平方米办公及生产场地[60][62] - 江苏安时已完成运营管理等平台构建,搭建标准化商用储能系统,正在建设储能产品生产基地[60][62] - 目前商用储能生产线产能达50兆瓦时每年,二期建设完成后将增至100兆瓦时每年[60][62] - 未来公司将继续开展融资租赁和咨询服务,加强风险管理,同时进一步发展5G和储能业务拓宽收入基础[63] - 公司未来将继续从事融资租赁及咨询服务,采取审慎财务管理,加强客户筛选,发展5G及储能业务扩大收入基础[66] 财务报表编制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三个月的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GEM上市规则编制[11][14]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以人民币呈列,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已由公司审核委员会审阅[21][25] - 2023年1月1日起生效的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会计政策无重大影响[23][2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要求公司披露重大会计政策资料,第2号修订本提供重要性概念应用指引[24][27]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阐明应区分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动[29][3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澄清递延税项初步确认豁免不适用于特定交易[30][33] - 编制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时管理层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性来源与2022年相同[31][34]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就报告期派付股息,2022年同期也未派付[51][52] - 董事会不建议就报告期内派付任何股息(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无)[102][105] 股权结构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北京市大苑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赵得骅先生、贡亮先生在内资股中拥有权益股份数均为8000万股,占相关类别股份百分比约66.67%,占公司股本总额百分比约22.26%[90] - 深圳众联金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非上市外资股70,445,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7.12%,占总股本19.60%;持有内资股5,000,0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17%,占总股本1.39%[91] - 海南木景诚苑科技合伙企业持有非上市外资股70,445,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7.12%,占总股本19.60%;持有内资股5,000,0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17%,占总股本1.39%[91] - 宫长久先生持有非上市外资股70,445,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7.12%,占总股本19.60%;持有内资股5,000,0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17%,占总股本1.39%[91] - 许东升先生持有非上市外资股70,445,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7.12%,占总股本19.60%;持有内资股5,000,0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4.17%,占总股本1.39%[93] - 北京优科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有非上市外资股46,714,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31.25%,占总股本13.00%[93] - 北京鑫茂立成商贸有限公司持有非上市外资股46,714,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31.25%,占总股本13.00%[93] - 郭立冬先生持有非上市外资股46,714,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31.25%,占总股本13.00%[93] - 晏文革先生持有非上市外资股46,714,2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31.25%,占总股本13.00%[93] - 北京恒盛融诚商贸有限公司持有非上市外资股32,340,6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21.63%,占总股本9.00%[94] - 武悦女士持有非上市外资股32,340,600股,占相关类别股份21.63%,占总股本9.00%[9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共发行359,340,000股股份,包括120,000,000股内资股、89,840,000股H股及149,500,000股非上市外资股[100] - 大苑天地由赵先生及贡先生分别拥有55%及45%[100] - 深圳众联由木景诚苑与宫长久先生分别拥有90%及10%,木景诚苑由宫长久先生与许先生分别拥有51%及49%[100] - 优科玉由郭先生与鑫茂立成分别拥有20%及80%,鑫茂立成由郭先生与晏先生分别拥有50%及50%[100] - 北京恒盛融诚商贸有限公司由武悦女士全资拥有[100] 公司人员及业务合规情况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监事或最高行政人员在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或债权证中无权益或淡仓[101][104]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董事、控股股东及各自紧密联系人无与集团业务构成或可能构成竞争的业务权益,无利益冲突需披露[103][106] - 报告期内,公司或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08] 董事会构成 - 截至报告日期,董事会成员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09]
富银融资股份(08452) - 2023 Q1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