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多品牌零售商,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九间零售店][9] - [公司在香港以“MI MING MART”品牌经营九间零售店,出售美容及健康产品][22] - [公司自2009年开展业务,秉持“择善美麗”理念,过去十年向顾客提供更多不同品牌产品][161] 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及毛利较去年分别增加6.4%及5.7%][10] - [公司收益从2022年约1.61亿港元增至2023年约1.714亿港元,增幅约6.4%][16][27] - [公司2023年毛利约1.10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5.7%,毛利率由约64.7%降至约64.3%][17][31] - [公司2023年拥有人应占溢利约207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3.1%][18] - [撇除非经常性因素,公司2023年拥有人应占溢利约1910万港元,因外币兑港元贬值确认约420万港元汇兑亏损][19] - [撇除相关补贴、费用及捐款,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由2022年约2380万港元减少约470万港元或19.8%至2023年约1910万港元][12] - [公司销售成本从2022年约568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6110万港元,增幅约7.7%][29] - [2023年销售货品收益占总收益约98.1%,美容服务及寄卖货品佣金收入分别占约1.7%及0.2%][28] - [公司2023年销售及分销开支约389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1.9%][33] - [公司2023年行政及经营开支约4310万港元,较上一年度增加约5.0%][34] - [公司贸易应收款项预期信贷亏损由2022年的40万港元降至2023年的0港元][35] - [公司融资成本在2023年保持相对稳定,约为70万港元][36] - [公司2022年和2023年所得税开支分别约为420万港元和430万港元,实际税率分别约为17.1%和17.2%][37] - [公司纯利由2022年约2010万港元增至2023年约2070万港元,增幅约3.1%,纯利率由约12.5%降至约12.1%][38] - [公司2023年3月31日银行结余及现金以及定期存款为7070万港元,较2022年的9230万港元减少,流动比率由4.5倍降至3.5倍][41] 收益增长原因 - [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搬迁零售店、改善客户网上购物体验、与承销商合作销售活动促成收益增长][11] 股息分配 - [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12] - [董事会建议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2022年为每股0.6港仙,总额约670万港元][20] - [董事会建议2023年末期股息每股0.8港仙,总额约900万港元,高于2022年的每股0.6港仙及总额670万港元][50] - [2023年公司已派付中期股息每股1.3港仙,总额约1460万港元,2022年为特别股息每股1.8港仙,总额约2020万港元][51] - [公司于2018年12月27日采纳股息政策,宣派及派付股息受公司章程细则及开曼群岛法规限制,不保证未来派息][144][145] 公司发展策略 - [公司认为数字化发展对未来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目标是加强客户关系、提高运营效益][13] - [公司将使用现有业务分析工具和新技术分析客户行为及需求][13] - [公司将继续利用科技提高运营效益][13] - [公司将继续物色适合的中长期投资机会以实现资本增值][13] 上市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股份发售所得上市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为4570万港元,截至2023年3月31日已全數動用][58] - [通过增设零售店及翻新现有零售店扩大零售网络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621.5万港元,实际动用1321.5万港元][58] - [购入一个仓库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318.1万港元,实际动用1318.1万港元][58] - [扩大产品组合及发掘新供应商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8.1万港元,实际动用158.1万港元][58] - [通过增加及发掘更有效的网上营销策略等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59.1万港元,实际动用1059.1万港元][58] - [完善及整合系统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53.3万港元,实际动用153.3万港元][58] - [提升集团的现有自营网上商店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100万港元,实际动用100万港元][58] - [开发及使用零售分析解决方案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00万港元,实际动用200万港元][58] - [一般营运资金计划使用所得款项净额261.4万港元,实际动用261.4万港元][58] 公司人员情况 - [袁彌明女士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于2016年11月4日获委任为董事][59] - [陈思例女士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制药行业有逾12年经验][69][70] - [曾咏仪女士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机构融资领域有逾15年经验][72][73] - [黄婉君女士于2022年12月15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银行业有逾18年经验][75][76] - [何文迪先生自2015年11月起参与公司物流工作,2017年5月出任物流部总监][77] - [麦又焜先生于2017年1月11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2022年9月晋升为首席财务官,有逾6年审计经验][79][80] - [2023年3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87名、兼职雇员11名,员工成本约4170万港元,高于2022年的84名全职、13名兼职及3890万港元成本][55] 企业管治 -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实践良好企业管治标准,以保障股东权益等][82][83] - [公司企业管治常规以联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十五企业管治守则为依据][84] - [除守则条文第C.2.1条外,公司自上市日期至年报日期已采纳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85] - [公司采纳“交易必守标准”作为董事证券交易准则,董事确认遵守][86] - [公司为可能拥有未公布价格敏感资料的雇员制定书面指引,未发现雇员不遵守事件][87] - [董事会于2022年3月31日至2023年3月31日举行六次会议,袁彌明等7位董事出席率为100%,陳思例出席率为83.3%,洪遠樺出席率为80%,黃婉君出席率为100%][91] - [袁彌明身兼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公司偏离企业管治守则,但董事会认为该安排必要且有足够保障维持权力平衡][92] - [董事会符合GEM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三分之一,且其中一人具备相关专长][93]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独立非执行董事)以三年特定任期获委任,期满可续任][96] - [袁彌明、袁彌望、黃兆祺及黄婉君将在2023年7月28日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符合资格可膺选连任][98] - [董事会负责领导、控制公司,监督运营和财务表现,确保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有效][100] - [独立非执行董事负责确保公司监管报告高水平,对董事会发挥平衡作用][102] - [董事会于2018年6月15日采纳董事会成员多元化政策,后经修订,追求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多元化][105] - [公司追求董事会成员多元化考虑性别等一系列客观准则,最终取决于候选人价值及贡献][106] - [2023年3月31日,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由50%男性成员及50%女性成员组成][107] - [董事会由八名董事组成,其中五名女性,三名男性][108] - [董事会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期望有适当比例董事具备核心市场直接经验和不同种族背景][109] - [提名委员会监督多元化政策实施并每年向董事会报告][110] - [公司为董事及高管投购责任保险,保障范围每年检讨][111] - [新获委任董事首次获委任时会获入职介绍][113] - [公司建议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鼓励出席培训课程,费用公司承担][114] - [董事会成立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各有明确书面职权范围][11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每年至少举行四次会议,2023财年举行了四次][117][120]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一次会议,2023财年举行了三次][123][125] - [高级管理层薪酬范围详情载于2023财年经审核财务报表附注10][126]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袁弥明女士为主席,2022/2023年度举行两次会议][127][129] - [提名委员会成员出席情况:袁弥明女士2/2,陈思例女士2/2,黄婉君女士0/0,洪远桦女士1/2][130] - [董事会2018年12月27日采纳提名政策,供提名委员会考虑并向股东提供推荐建议][130] - [提名新董事时,提名委员会考虑品格与诚信等六项准则][131] - [委任新董事和重选董事有相应程序,提名委员会需评估候选人并提出推荐建议][132][133]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职能,年内检讨多项公司政策及情况][134][135] - [董事会负责评估和厘定公司愿承担风险的性质及程度,建立和维持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系统][137] - [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进行风险评估,高级管理层识别风险并排列优先级,向审核委员会和董事会报告][139][140] - [董事会认为负责员工资格和经验及培训计划和预算足够,管理认为将内部审核职能外判较合适][141] - [公司制定披露政策和监控程序,确保内幕消息处理合规,2023年5月董事会确认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足够][142] 股东权益与沟通 - [股东可就重大独立事项提独立决议案,股东大会决议以投票表决,结果将公布][148] - [持有公司股本投票权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可书面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49] - [公司制定股东通讯政策,确保股东意见和关注得以解决,已年度检讨并妥善实施][151][152]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按港交所GEM上市规则附录二十编制,报告期为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155][15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12个地点,遵守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四项报告原则][156][157][158][159][160] - [董事会及管理层于2023年6月20日审阅并认可环境、社会及管治重要性评估及报告][162] - [董事会负责制定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评估和识别相关风险和机会等][163] - [公司通过行业比较等方式识别环境、社会及管治风险,从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评估风险重要性][170][171] - [公司重视与持份者沟通,制定营运策略时考虑其对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的期望][173] - [顾客期望产品质素、安全等,通过零售店、数码平台等渠道与公司沟通][174] - [供应商期望稳定业务关系、符合环境准则等,通过供应商评估、进度会议等沟通][174] - [股东和投资者期望投资回报、资讯披露等,通过财务报告、业绩公布等沟通][174] - [雇员期望职业培训、生涯发展等,通过培训、上司指导等沟通][175] - [地方社区等期望就业机会、生态环境等,公司通过慈善活动、社区投入等沟通][175] - [报告期内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物排放量为111.86吨,密度为11.19;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物排放量为1.94吨,密度为0.19,2022年范围2排放量为101.19吨,密度为10.12,范围3无排放][181] - [报告期内集团合计排放约112吨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物,相当于每月平均排放约9.3吨,2022年分别为101吨和8.4吨][184] - [2022年就范围2温室气体排放设定目标,若业务模式无重大变化,目标为维持每间零售店10.12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密度,报告期内因线下业务增长轻微超标][186] - [报告期内集团未产生有害废弃物,未向水及土地排污,不计划就减少有害废弃物设定目标,若业务模式变化涉及排放将评估设定目标的必要性][188] - [集团产生的废弃物为无害性质,实行减废措施后仅产生少量,因目前无害废弃物极少,不计划就减少无害废弃物设定目标][189] - [集团重视环境保护,定期采取措施管理排放物及废弃物,遵守适用环保法规,报告期内无相关投诉和违规][179][180] - [集团意识到气候变化风险,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经营业务,降低业务运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178] - [集团主要能源为电力,用于业务运营各方面,包括办事处、零售店和仓库的照明及设备供电][191] - [集团不就范围1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排放目标计划,若业务模式变动使排放量显著增加将评估制定目标的需要][185] - [集团将持续改善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以达到持份者期望及解决风险][177] - [2023年电力耗用量为194,965千瓦,2022年为172,783千瓦;水耗用量2023年为87吨,2022年为128吨;纸张耗用量2023年为393千克,2022年为480千克][195] - [2023年樽装容器和滴管耗用量为5.36吨,2022年为6.53吨;包装盒2023年耗用量为1.23吨,2022年为1.49吨][196] - [公司将继续追踪能源及资源消耗情况并采取纠正措施以符合环保目标][194] - [公司更新员工手册及政策加入环保概念,如鼓励员工节省能源和纸张、减少使用办公耗材及回收废弃物][199] - [公司投放资源物色环保产品和设备,如安装节水水龙头、使用节能照明设备和电器][200] - [公司保持工作场所温度舒适以减少电力浪费][200] - [公司定期举办运营培训课程培养员工环保意识][200] - [公司重复使用业务运营中产生的废弃物
弥明生活百货(08473)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