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云科技建设(09900) - 2022 - 年度财报

财务业绩 - 公司收益从2021年约951.2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约1,063.9百万港元,主要因RMAA服务收益增加[7][14] - 公司服务成本从2021年约890.7百万港元增加至2022年约1,009.2百万港元,与收益增加一致[15] - 公司毛利从2021年约60.5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54.7百万港元,毛利率从约6.4%降至约5.1%,因原材料成本增加[16] - 公司其他收入、其他收益及亏损由2021年约6.8百万港元收益变为2022年约12.2百万港元亏损,因无政府补助及金融资产亏损[17] - 公司行政开支由2021年约24.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21.5百万港元,因员工成本减少[18] - 公司2022年融资成本约为0.2百万港元,与2021年相若[20] - 公司2022年实际税率约为16.9%,与2021年的16.8%近乎相同[21] - 公司溢利净额由2021年约34.1百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约13.3百万港元,因毛利率下跌和金融资产亏损[7][22] 股息政策 - 公司董事不建议派付2022年任何末期股息[23] - 公司已采纳股息政策,宣派及派付股息由董事会厘定,无预先厘定股息支付比率[126] 市场前景与业务关注 - 公司对建筑市场前景乐观,将持续关注核心业务[8][13] 财务状况指标 - 2022年3月31日,集团银行结余及现金约5760万港元,2021年约6180万港元[2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计息借款总额约400万港元,2021年约730万港元[2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约为3.5,2021年约为3.8[2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率约为1.7%,2021年约为3.3%[25] - 2022年3月31日,集团资本承担金额为零港元,2021年为170万港元[27] 员工情况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共有240名雇员,2021年为289名[37] - 集团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总员工成本约为5850万港元,2021年为7360万港元[3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在香港有240名全职员工,较2021年3月31日的289名减少[184] - 2022年3月31日,男性员工196名占比82%,女性员工44名占比18%;2021年3月31日,男性员工246名占比85%,女性员工43名占比15%[184] - 2022年3月31日,30岁或以下员工14名占比6%,31至40岁员工35名占比15%,41至50岁员工58名占比24%,51岁或以上员工133名占比55%;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24名占比8%、42名占比14%、62名占比22%、161名占比56%[184] - 2022年3月31日,高级管理层7名占比3%,普通员工14名占比6%,合约或短期员工219名占比91%;2021年对应数据分别为10名占比3%、14名占比5%、265名占比92%[184] - 截至2021年3月31日,男性员工流失率82%,女性员工流失率18%,总体流失率74%[187] - 截至2021年3月31日,30岁或以下员工流失率109%,31至40岁员工流失率105%,41至50岁员工流失率66%,51岁或以上员工流失率63%[187] 上市所得款项 - 集团GEM上市实际所得款项净额约为5180万港元,高于估计所得款项净额约4410万港元[4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所得款项净额实际用途金额为4310万港元[40] - 公司拟将分配作履约保证金用途之所得款项净额未动用款额约870万港元用作相同用途[41] 公司管理层 - 刘家豪于2021年2月25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9月3日获委任为公司秘书,拥有逾15年企业管理等领域经验,任职于未来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和国际娱乐有限公司[45] - 苏俊文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建造业拥有逾30年经验,担任R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Limited的总监[47][48] - 陈仰德于2018年1月2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于审计等方面拥有逾15年经验,任职于多家上市公司[48][49] - 钟天于2022年1月13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执业大律师及持牌调解员,获委任为国际娱乐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50] - 黄浩贤为集团副董事,负责建筑项目运行及管理,于建造业拥有逾24年经验,自2018年10月起重新加入集团[53][54] 企业管治 - 公司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企业管治守则,除主席及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外[58][62] - 董事会由曾昭群等2名执行董事和苏俊文等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59] - 主席兼行政总裁由曾昭群担任,其负责集团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62] - 董事会授权管理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由执行董事和高管负责[63] - 董事会建立审核等三个董事委员会,各有书面职权范围[64] - 审核委员会成立于2018年1月23日,2022年3月31日由3名独董组成[66] - 审核委员会主要职责为监督财务申报、核数师及风险管理等[66] - 2022年审核委员会举行3次会议,履行审阅年报等职责[66] - 2022年6月29日审核委员会会议审阅综合财务报表等[66] - 审核委员会成员陈仰德、苏俊文、李静文出席会议率均为100%[67] - 公司于2018年1月23日成立薪酬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自2019年12月30日起生效,2022年3月31日由三名成员组成[68] - 2022年召开3次薪酬委员会会议,苏俊文、陈仰德、李静文出席率100%,刘家豪出席率约66.7%[71][7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4名高级管理层成员薪酬范围为零港元至100万港元[73] - 公司于2018年1月23日成立提名委员会,书面职权范围自2019年12月30日起生效,2022年3月31日由三名成员组成[73] - 2022年召开2次提名委员会会议,陈仰德、苏俊文、李静文出席率100%,刘家豪出席率50%[73][75] - 提名政策旨在确保董事会具备均衡且切合集团业务要求的技能、经验、知识及多元观点[77] - 提名委员会推荐委任或重新委任董事时应考虑性格诚信、资格、多元化目标等多项标准[78] - 委任新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可从多种渠道甄选候选人并评估推荐[81] - 重选董事时,提名委员会及/或董事会应检讨退任董事贡献、表现及是否符合标准并提出推荐[83] - 提名委员会将定期检讨董事会架构、规模、组成及提名政策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85] - 公司已采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行为守则,未发现董事有不符合标准守则的行为[86] - 公司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从多方面考虑成员多元化,2022年3月31日已达成该政策[87][88][90] - 本年度召开一次股东周年大会及四次董事会会议,各董事有相应出席记录[93] - 董事会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列席的会议[95] - 董事会负责履行企业管治职能,会议议程等提前送交董事[96] - 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与公司订立的协议自上市日期起初步为期三年,可续期和终止[99] - 每届股东周年大会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告退,至少每三年轮值一次,退任董事可膺选连任[100] - 新委任董事获提供入职培训,公司建议现有董事参加相关研讨会[101] - 全体董事均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参加持续专业培训,公司秘书参加不少于15小时相关专业培训[104][105][110] - 董事会负责建立、维持及检讨集团内部控制系统,认为其有效充足,目前无内部审核职能,由外部独立顾问进行审核[107][109] - 集团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方法识别、分析、评估、降低及应对风险[109] - 股东大会上重大议题提呈个别决议案表决,结果将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出[115] - 持有公司缴足股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16] - 若董事会未能在要求书递交后21天内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股东可自行召开,公司须偿付合理费用[116] - 开曼群岛公司法无条文准许股东在股东大会动议新决议案,股东可按程序以要求书方式召开特别大会[118] - 董事有责任编制综合财务报表,外部核数师对报表提独立意见[10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董事会不知悉有重大不明朗事件影响集团持续经营能力[106] - 公司已采纳股东通讯政策,设立多个渠道与股东及投资者沟通[121] - 本年度公司未对细则作任何更改,细则可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查阅[122] - 各控股股东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已遵守不竞争承诺,独立非执行董事确认无违反情况[125] 审计服务酬金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审计服务酬金1180千港元,非审计服务酬金32千港元,总计1212千港元[112]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 - 公司董事会对集团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报告承担总体责任[130]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展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报告期内集团环境及社会层面举措及表现[131] - 报告涵盖集团香港所有附属公司,核心业务为楼宇建筑及RMAA服务,该业务员工占总数约99%[132]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根据上市规则附录27所载指引编制,遵守“不遵守就解释”条文披露规定[135] - 报告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一致性原则[136] - 公司将持续评估业务对环境、社会及管治层面影响,提升透明度[132] - 公司识别业务运营主要持份者,通过多种渠道与不同持份者定期互动[138] - 公司于报告期进行年度重要性评估,目标是识别重大及相关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141]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经董事会于2022年6月29日确认及批准[144] 环境表现 - 公司大部分业务为提供RMAA服务,工作规模小,产生的排放及废弃物有限且可控[146] - 公司将部分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建筑工程指派给分包商,对环境负面影响小于多数典型建筑行业[146] - 公司严格遵守香港环保法律法规,采取空气污染及噪音控制措施和工作程序[147] - 报告期内公司未产生大量有害及无害废弃物,聘请持牌收集商处理废弃物[150] - 公司未收集有关废弃物消耗的数据,日后将加强对关键绩效指标的披露[150] - 公司提倡减排,设定初步指导性目标,将检讨进展并探索环保机会[150] - 公司未来将制定更具体的量化环境目标[150] - 2022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微粒物质排放量分别为1.18千克、365.81千克、34.27千克,较2021年的1.38千克、450.58千克、42.33千克均有下降[154] - 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25,826.4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密度为0.21千克/千港元收益,较2021年的277,435.66千克和0.29千克/千港元收益下降[154] - 2022年能源消耗总量为829,627.55千瓦,能源密度为0.78千瓦/千港元收益,较2021年的974,712.20千瓦和1.02千瓦/千港元收益下降[160] - 2022年瓶装饮用水消耗量约为31,500升,较2021年的45,000升减少[161] - 2022年用纸量约为563千克,较2021年的1,688千克大幅减少[163] - 公司将积极实施空气污染物管控、节电、节约材料等计划及措施,以维持或减少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151] - 公司将继续每年评估、记录和披露温室气体排放及其他环境数据,并评估现有措施有效性,制定减碳目标及工作计划[154] - 公司制定能源使用效益和用水效益初步方向性目标,日后将制定更具体量化环境目标[168] - 公司通过教育及培训提高雇员环境意识,推广环保意识,支持社区活动,定期评估及监察业务活动[168] - 公司制定工作机制和政策,识别及缓解气候变化问题,提升员工灾害应对能力[169] 极端天气应对 - 公司制定极端天气防范及减轻措施,如台风时提前通知关门窗等,暴雨洪涝时检查门窗等,雷电时保持接地装置良好等[174] - 公司认为酷热等极端天气可能带来慢性实体风险,如员工中暑概率增加、离职率上升、工伤,电力需求和运营成本增加[176] - 公司制定极端炎热天气防范措施,如打开窗户通风、备妥急救箱、全天24小时提供冷水[179] 职业健康与安全 - 公司重视职业健康及工作安全,设有多项政策及措施降低建筑工人意外或受伤风险,如佩戴安全设备、检查设备性能等[191] - 公司制定内部政策,工作相关意外需向实地管工及/或项目经理汇报,受伤详情由其收集并由行政员工记录,知悉意外后14日内(致命意外7日内)向劳工处备案[192] - 公司所有与劳工处往来通讯需向有关客户及/或相关保险公司提供[193] - 公司设立事件登记册和安全违规登记册,由执行董事及安全督导员每月审阅一次[195] - 报告期内无针对健康及安全法律法规的重大不合规事件[196] - 2021年工伤数目为1,因工伤损失日数为115,2020年和2022年因工死亡数目、工伤数目均为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