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勤控股(09913) - 2022 - 年度财报
智勤控股智勤控股(HK:09913)2022-07-21 16:45

合同与项目 - 公司在2022年财政年度获得16份新合同,合同总额约为11.12亿港元[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手头共有32份合同,未确认的合同金额约为13.761亿港元[8] - 公司在2022年财政年度接获16个新项目,合同总价值约为11.12亿港元,并完成了12个现有项目[1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有32个在建项目,未偿付合同总额约为13.761亿港元[13] 电子商务业务 - 公司自2021年3月起从事电子商务业务,与超过40家供应商合作,提供500种产品[9] - 公司电子商务业务在2022年财政年度贡献了约4.412亿港元收入[16] - 公司电子商务业务毛利增长了约64.5%,而建造业务毛利下降了约4.0%[16] - 公司电子商务业务与超过40家供应商和品牌商合作,提供超过500种产品[15] - 公司电子商务业务战略定位为私域电商的品牌零售商,与三家私域电商平台合作[14] - 公司于2021年3月加入电商业务,财务表现快速增长,预计电商业务将持续稳定增长[44] - 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展技术平台,增加产品种类和深化智能服务,以增加在中国电商业务的市场份额[4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财政年度合并收入约为15.743亿港元,较2021年的8.262亿港元大幅增加[16] - 公司2022年财政年度毛利为3.224亿港元,毛利率为20.5%,较2021年的7.3%增加了13.2个百分点[16] - 公司2022年财政年度销售及行政开支增加了2.189亿港元,达到2.458亿港元,主要由于电子商务业务经营开支增加[19] - 公司2022年财政年度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利润为3880万港元,较2021年的4280万港元减少了9.4%[19] - 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可供分派储备约为2.595亿港元[75]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股息[69] - 公司2022年财政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建筑业务和电子商务业务[15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公司在2022年财政年度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仍保持灵活的分包工程运营模式[8] - 公司未能保证未来能够挽留主要客户,若无法从主要客户获取新项目或项目规模大幅减少,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20] - 公司收益属非经常性质,若无法获得新项目,业务、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及未来前景将受到重大不利影响[20] - 香港COVID-19疫情可能导致新建筑项目延迟或减少,劳动力短缺、工资增加及业务中断可能影响项目进度[22] - 若建筑工地出现COVID-19感染,香港政府可能暂停工地运营,导致项目进度延迟,影响公司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22] - 公司大部分模板材料来自中国,供应商生产设施关闭、交通限制及边境管制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影响项目进度[22] - 公司现金流错配可能对流动性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因需在收到客户付款前支付多项预付成本[22] - 公司面临项目增加导致的前期成本上升,可能短期内造成大量财务资源流出[24] - 客户进度款项支付延迟或保留金未及时发放可能对公司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24] - 公司未来可能录得负经营现金流,影响流动性及从银行获取额外借款的能力[24] - 项目实际成本可能超出预算,对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表现造成不利影响[25][26] - 公司定价模式依赖成本估计,实际成本受材料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27] - 劳动力成本是建筑项目的主要成本,若大幅上涨且无法转嫁给客户,将影响财务表现[27]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层密切监控流动性,确保资产、负债及其他承诺的流动性结构满足资金需求[34] - 公司执行董事卢汉光先生拥有超过35年的建筑行业经验,负责公司的整体战略规划和业务发展[48] - 公司执行董事陈美娇女士负责监督公司的行政、人力资源和财务事宜[48] - 非执行董事陈忠洲先生拥有书法学学士学位,并担任多个艺术机构的馆长和院长职务[50]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家栋博士拥有超过40年的测量行业和物业市场经验,曾任职于多家上市公司[51][52] - 独立非执行董事陈诗敏女士拥有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并自2016年起成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53] - 陈女士在香港会计及审计行业拥有超过15年经验,曾在德勤担任经理,并在多家上市公司担任财务总监和非执行董事[54][55] - 陈女士于2012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中昱科技集团(现称树熊金融集团)的独立非执行董事[54][55] - 陈女士于2014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汇思太平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54][55] - 陈女士自2016年起担任未来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儿童护理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54][55] - 陈女士于2018年至2019年期间担任传递娱乐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负责财务、会计及秘书事宜[54][55] - 姜俊淦先生于2020年7月17日获任为智勤控股有限公司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35年中国工程业经验[56] - 朱沛辉先生自2019年7月起担任智勤控股有限公司的安全经理,拥有超过20年安全经验[57][58][59] - 朱沛辉先生于2004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安全工程文凭,并持有多个安全工程相关证书[57][58] - 朱沛辉先生曾效力协兴建筑有限公司,负责确保多个建筑项目的安全合规[59] - 公司董事的任期自上市日期起为三年,之后可连任,直至任何一方发出不少于三个月通知终止[82] - 公司为董事和高管提供了适当的责任保险,该条款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的财年内有效[83] - 卢汉光先生持有信伟有限公司的全部已发行股本,被视为拥有549,75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54.9%[90][91] - 陈美娇女士作为卢汉光先生的配偶,被视为拥有与卢汉光先生相同的549,750,000股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54.9%[90][92]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于2022年3月31日持有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券权益已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进行披露[87][88]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在相联法团中的股份权益也已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进行披露[93][94] - 公司主要股东于2022年3月31日持有的股份权益中,有直接或间接拥有10%或以上投票权的股东已进行披露[95][96] - Magnificent Faith持有智勤控股有限公司54.9%的普通股,共计549,750,000股[97] - 中天宏信策略有限公司持有智勤控股有限公司15.8%的普通股,共计158,310,000股[97] - 卢先生通过Magnificent Faith持有智勤控股有限公司54.9%的普通股,共计549,750,000股[97] - 何俊杰博士通过中天宏信策略有限公司持有智勤控股有限公司15.8%的普通股,共计158,310,000股[97] - 公司已成立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提名委员会,分别负责监督财务信息、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薪酬政策及董事提名等事务[119][120][124][126]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财务报表及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包括会计原则及常规[120][122] - 薪酬委员会在2022年举行了两次会议,审议并建议公司薪酬政策及架构,以及执行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待遇[124][125] - 提名委员会负责评估董事会组成,制定董事提名和任命程序,并评估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126][127] - 审计委员会成员在2022年财政年度内出席了所有两次会议,包括与外聘核数师的会面[122] - 薪酬委员会成员在2022年财政年度内也出席了所有两次会议[125] - 提名委员会在评估董事会组成时,考虑了技能、行业经验、背景、性别等多方面因素[127] - 公司所有董事委员会均订有书面职权范围,并可在适当情况下寻求独立专业意见[119][120][124][126] - 提名委员会在2022年财政年度召开了两次会议,审议董事会的组成及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独立性,并审议即将在2022年9月9日举行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退任董事的参选资格[129] - 公司已制定正式的風險管理政策及風險評估標準,高層管理人員每年識別影響其營運關鍵流程的潛在風險,並根據其對業務的影響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及排序[134] - 公司已委聘外部顧問對內部監控系統的選定業務流程進行檢討,檢討結果已向審核委員會滙報,並定期跟進所識別的問題[137] - 審核委員會已檢討並信納公司在會計、內部審核及財務滙報職能方面的資源、員工資歷及經驗,以及員工所接受的培訓課程及有關預算屬足夠[138] - 董事會認為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屬有效及足夠[137] - 公司制定了内幕信息监控和披露政策,确保未经授权访问和使用内幕信息被严格禁止[140][141] - 公司董事薪酬依据董事职责、责任、表现及集团业绩确定,并由薪酬委员会每年审查[142]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高层管理人员薪酬范围为500,001港元至1,000,000港元,涉及4人[144]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支付给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服务费用为1,030,000港元,非审计服务费用为150,000港元[144] - 公司股息政策要求维持足够的现金储备以满足运营资金需求和未来业务增长,股息派发需股东批准[144] - 公司董事对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负责,确保其真实反映集团财务状况[146] - 公司秘书在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参加了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46] - 公司股东有权通过书面请求要求召开特别股东大会并提出议案[146]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公司致力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取绿色实践如减少纸张消耗[33] - 公司2022年财政年度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建筑业务和电子商务业务[155] - 公司在香港及中国的办公室管理是量化环境绩效的主要来源[155] - 公司遵循香港联合交易所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进行披露[157] - 公司致力于量化及披露环境和社会范畴的关键绩效指标和数据[157] - 公司定期与各方持份者沟通以识别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议题[157] - 公司制定了有效的ESG策略,平衡环境、社会目标与业务目标[159] - 公司设有充足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系统,以应对ESG相关风险[159] - 公司通过电话会议、探访会面等方式与客户沟通,确保服务质量和客户信息安全[165] - 公司定期与供应商会面,建立负责可靠的供应链[165] - 公司通过慈善和社会投资参与社区活动,并使用环保及节能设备[165] - 公司评估了环境、社会和运营相关事项的重要性,确保业务发展符合持份者预期[168][170] - 公司重视对可持续发展表现的反馈,并提供了专门的反馈渠道[167][169] - 公司致力于通过减少业务活动、材料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来保护环境,并遵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174][177] - 公司在2022年未发现任何与排放及其他环境问题相关的法律违规或投诉[180] - 公司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染,包括在办公时间后进行产生巨大噪音的装修工程,并提供听力保护装置[181][182] - 公司优先选择低VOC排放值的物品,如家具、油漆、胶水等,以减少空气污染[183] - 公司优先使用排放较低空气污染物的燃料,以减少道路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183] - 公司在处置旧式冰箱或空调时采取措施防止温室气体或臭氧层破坏物质泄漏[184] - 公司在2022年未产生有害废弃物,主要产生无害的建筑废物,由总承包商负责处理[185] - 公司总部办公室产生的废弃物主要为无害的办公废弃物,如废纸,由物业管理部门集中收集处理[186] - 公司2022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37,869公斤,其中间接排放(范畴二)占比83%,其他间接排放(范畴三)占比17%[194] - 公司2022年每名全职员工的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为511公斤,较2021年的245公斤有所增加,主要由于新电子商务业务的开展[195] - 公司2022年设定了每名全职员工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600公斤的目标,并已达成[196] - 公司2022年产生的无害废弃物主要为废纸,总量为0.35吨,较2021年的0.93吨大幅减少[199] - 公司2022年未发现任何与空气、温室气体排放、水及土地污染相关的重大违规行为,也未支付任何大额罚款或接受非金钱制裁[198] 财务与流动性 - 公司现金流入主要来自客户的进度款项,客户一般保留合约总额最多5%作为保留金,若无瑕疵将予以发放[23] - 公司在承接项目时可能产生多项预付成本,包括分包商付款、材料成本、直接劳工成本及其他如水电和保险等成本[22] - 若项目因COVID-19疫情延迟或停工,公司可能长期无法收到客户付款,导致内部资源及现有银行融资不足以支持扩展计划[22] - 公司现金流错配可能对流动性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因需在收到客户付款前支付多项预付成本[22] - 公司面临项目增加导致的前期成本上升,可能短期内造成大量财务资源流出[24] - 客户进度款项支付延迟或保留金未及时发放可能对公司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24] - 公司未来可能录得负经营现金流,影响流动性及从银行获取额外借款的能力[24] - 流动比率从2021年3月31日的4.2倍下降至2022年3月31日的3.3倍,主要由于贸易应付款项增加[39]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1年3月31日的3.0%上升至2022年3月31日的4.2%,主要由于银行借款增加[39] - 公司持有约2.179亿港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1年3月31日的1.968亿港元有所增加[39] - 公司资本结构包括约4.036亿港元的权益和1680万港元的债务(租赁负债及银行借款)[39] - 公司拥有7000万港元的银行融资额度,其中未动用及受限制的银行融资约为5500万港元[39]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9700万港元,已全部用于项目预付款、扩充劳力和一般营运资金[41] - 公司员工人数从2021年的830人增加至2022年的1026人[42] - 公司采取审慎的现金管理策略,2022年3月31日无重大未偿还债务[39]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无资金承诺,银行存款1750万港元用于抵押银行融资[43]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无重大外币风险,主要交易以港元和人民币计价[43] - 公司于2022年3月31日无外币对冲政策,但将密切监控外币风险并考虑使用对冲工具[43] - 公司认为COVID-19疫情未对2022年财务表现造成重大影响,但长期持续可能影响业务运营和财务业绩[44] - 公司预计在线零售市场未来有持续增长空间,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和疫情深刻改变了消费习惯[44] - 公司对香港建造业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尽管面临挑战性环境和激烈竞争[45] - 公司致力于在激烈竞争和复杂商业环境中保持综合优势,持续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增长[46] 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公司五大客户合计占集团总建造收益的86.4%,最大客户占集团总收益的57.9%[79] - 公司五大分包商合计占集团分包费用总额的65.6%,最大分包商占集团分包费用总额的24.6%[80] - 公司五大供应商合计占集团材料成本总额的67.8%,最大供应商占集团材料成本总额的39.7%[80] - 公司董事、其联系人或任何拥有公司已发行股本5%以上的股东在主要客户、分包商及供应商中没有任何权益[80] - 公司与客户及工作伙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部分合作关系超过10年[28][31] - 公司管理团队稳定且经验丰富,与员工保持良好长期关系[29][31]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 公司已制定正式的風險管理政策及風險評估標準,高層管理人員每年識別影響其營運關鍵流程的潛在風險,並根據其對業務的影響及其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及排序[134] - 公司已委聘外部顧問對內部監控系統的選定業務流程進行檢討,檢討結果已向審核委員會滙報,並定期跟進所識別的問題[137] - 審核委員會已檢討並信納公司在會計、內部審核及財務滙報職能方面的資源、員工資歷及經驗,以及員工所接受的培訓課程及有關預算屬足夠[138] - 董事會認為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風險管理及內部監控系統屬有效及足夠[137] - 公司制定了内幕信息监控和披露政策,确保未经授权访问和使用内幕信息被严格禁止[140][141] 股东与投资者关系 - 公司网站提供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