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南资源(01229) - 2024 - 中期财报
南南资源南南资源(HK:01229)2023-12-06 16:40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54,10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0,712千港元[14] - 2023年同期毛利为7,752千港元,2022年为60,716千港元[14] - 2023年除税前溢利为14,806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232,532千港元[14] - 2023年期内溢利为17,371千港元,2022年为亏损241,725千港元[14] - 2023年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1,760千港元,2022年为281,355千港元[14] - 2023年基本每股盈利为2.38港仙,2022年为亏损31.53港仙[14]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20,881千港元,3月31日为332,702千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为192,831千港元,3月31日为250,912千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为57,917千港元,3月31日为82,400千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为134,914千港元,3月31日为168,512千港元[15] - 2023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24,402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25,448千港元下降0.83%[17] - 2023年9月30日非控股权益为1,154千港元,较3月31日的1,868千港元下降38.22%[17] - 2023年9月30日可换股债券为257,079千港元,较3月31日的299,372千港元下降14.13%[17]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期内盈利18,176千港元,期内全面亏损总额为1,760千港元[19] - 2023年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6,712千港元,2022年为所得现金净额26,553千港元[26] - 2023年投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14,421千港元,2022年为31,003千港元[26] - 2023年融资业务所用现金净额为4,478千港元,2022年为32,186千港元[26]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35,611千港元,2022年为36,636千港元[26]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1,023千港元,较4月1日的234,113千港元下降22.68%[26]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 - 59,385千港元,较2022年4月1日的221,538千港元下降126.80%[1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513,712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583,614千港元下降11.98%[42]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388,156千港元,较2023年3月31日的456,298千港元下降14.93%[42]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42,744千港元,较2022年的94,376千港元下降54.71%[45] - 2023年来自香港的收益为6,809千港元,较2022年的10,963千港元下降37.89%[45] - 2023年来自马来西亚的收益为1,888千港元,较2022年的1,764千港元增长7.03%[45] - 2023年来自新加坡的收益为2,556千港元,较2022年的2,723千港元下降6.13%[4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3,0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967千港元[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董事酬金除外)为16,37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7,023千港元[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摊销为3,8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929千港元[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存货成本为37,1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512千港元[50]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抵免总额为2,565千港元,2022年同期所得税开支为9,193千港元[53]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亏损)分别为18,176千港元和(241,353)千港元[59][65] - 2023年和2022年用以计算每股基本盈利╱(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763,373,584股和765,373,584股[61] - 2023年和2022年用以计算每股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均为1,765,373,584股[66] - 2023年4月1日至9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从195,991千港元变为195,392千港元,累计折旧及减值亏损从62,842千港元变为65,894千港元,账面价值从133,149千港元变为129,498千港元[67]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剥离活动资本开支分别约为5,152,000港元和11,954,000港元[68] - 2023年和2022年截至9月30日止六个月,无形资产并无减值亏损[69] - 2023年4月1日和9月30日,商誉成本为65,846千港元,累计减值亏损为61,617千港元,账面价值为4,229千港元[7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收账款(扣除亏损拨备后)为4016千港元,3月31日为4105千港元[7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应付货款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49661千港元,3月31日为63027千港元[81] - 截至2023年9月30日,计息借贷已全部偿还,3月31日为3477千港元[82][83] - 截至2023年9月30日,租赁负债为2305千港元,3月31日为2028千港元[8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使用权资产折旧支出(租赁物业)为102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39千港元[86]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约1013000港元,2022年9月30日约为1161000港元[86] - 2023年9月30日,未付及未于计量租赁负债时反映之相关租赁付款约为205000港元,3月31日约为134000港元[88] - 报告期内,公司录得收益约54,100,000港元,2022年同期约为110,712,000港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约56,612,000港元或约51.1%[115] - 集团报告期毛利约775.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296.4万港元或约87.2%,毛利率为约14.3%,较去年减少约73.9%[123] - 集团其他收益约为169.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53.3万港元或约45.7%[124] - 集团行政及其他经营费用约301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117.6万港元或约58.9%[125] - 集团报告期溢利约为1737.1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约24172.5万港元,实现转亏为盈[127] - 可换股债券公平值收益约4229.3万港元,去年为公平值亏损约26353.9万港元[129] - 汇兑亏损净额约317万港元,去年约744.2万港元[129] - 公司估计信贷评级为B,贴现率为11.97%,较2023年3月31日的13.76%有所下降[130] - 2023年9月30日非流动负债约3.30239亿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3.73898亿港元),资产负债率约2.65(2023年3月31日约2.98)[157]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资产净额约1.34914亿港元,资产净额约1.25556亿港元,3月31日分别约为1.68512亿港元及1.27316亿港元[158] - 2023年9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项目约1.81023亿港元,3月31日约为2.34113亿港元[158] - 2023年9月30日流动负债约5791.7万港元,3月31日约为8240万港元[158] - 2023年9月30日集团有142名雇员,2022年9月30日及2023年3月31日为145名[165] - 报告期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总额约1637.9万港元,2022年9月30日约为1702.3万港元,2023年3月31日约为4055.8万港元[165]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业务为煤炭开采及销售、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资讯科技外包等服务[28] - 集团可报告及经营分类为煤矿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资讯科技服务业务[34] - 煤矿业务为中国内地煤炭开采及销售[35] - 可再生能源业务为马来西亚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服务收入[35]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为香港、马来西亚等地的资讯科技咨询等服务[35]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煤矿业务销售煤炭收益为42,74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4,376千港元[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为9,59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4,532千港元[49] - 截至2023年9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煤矿业务、可再生能源业务及资讯科技服务业务三个业务分类[114] - 煤矿业务收益约4274.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5163.2万港元或约54.7%,煤炭销量约300971吨,较去年减少284905吨或约48.6%,每吨平均售价减少约19.07港元或约11.8%至约142.02港元[116] - 可再生能源业务收益约175.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5万港元或约2.5%[117]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收益约959.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约493.5万港元或约34.0%[118] - 煤矿业务报告期收益约4274.4万港元,2022年约9437.6万港元,同比减少约5163.2万港元或约54.7%[135] - 报告期售出约30.0971万吨煤炭,2022年约58.5876万吨,总销售收入约4274.4万港元,2022年约9437.6万港元[136] - 报告期混合煤销售28.9152万吨,占比96.1%;沫煤销售1.1819万吨,占比3.9%[137] - 可再生能源业务报告期服务收入贡献收益约175.9万港元,2022年约180.4万港元[138] - 资讯科技服务业务报告期服务收入贡献收益约959.7万港元,2022年约1453.2万港元[139] - 报告期已开采约29万吨煤炭,2022年约87万吨[142] - 2023年9月30日,新疆煤矿总概约储量6362万吨,2023年3月31日约6391万吨[142] 财务资料编制相关 - 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以港元呈列,功能货币为人民币,约整至最接近之千位数[28] - 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经审核委员会及外聘核数师审阅[30] - 除可换股债券按公平值计量外,财务资料以历史成本基准编制[32] - 采用新订/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集团业绩和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32] 公司业务运营相关 - 集团煤炭销售大部分需预先付款,部分客户平均信贷期为90天,可再生能源和资讯科技服务业务客户信贷期最多60天[78] - 采购商品平均信贷期最多180天,集团确保应付款项在信贷期限内清偿[81] 可换股债券相关 - 2008年3月14日公司向晋标发行本金总额2亿港元零息可换股债券,转换价每股0.20港元[91] - 2011年2月11日第一次延期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和转换期均延期36个月至2014年3月13日[91] - 2014年1月21日第二次延期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和转换期均延期36个月至2017年3月13日,现金流量贴现现值超延期前10%以上[92] - 2017年1月25日第三次延期可换股债券,到期日和转换期均延期36个月至2020年3月13日,现金流量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