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隅集团(601992) - 2022 Q4 - 年度财报
2023-03-30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度公司合并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212,673,549.71元,母公司实现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1,342,405,488.47元,截至2022年末母公司累计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5,515,527,520.34元[3] - 公司拟以2022年末总股本10,677,771,134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67元(含税),共计派发股利715,410,665.98元[3] - 2022年营业收入102,822,162,096.91元,较2021年减少16.83%[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2,673,549.71元,较2021年减少58.65%[15]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539,515,106.29元,较2021年减少132.11%[15]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65,042,669.99元,较2021年增加1.68%[15]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3,629,915,365.49元,较2021年末减少0.14%[17] - 2022年末总资产281,520,054,328.32元,较2021年末减少1.69%[17]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11元/股,较2021年的0.27元/股减少59.26%[18]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3%,较2021年减少2.87个百分点[18]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30.84亿元、319.49亿元、245.43亿元、232.46亿元[2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12.50亿元,2021年为2.77亿元,2020年为 - 0.98亿元[21]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77亿元,2021年为4.29亿元,2020年为3.79亿元[21] - 2022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05亿元,2021年为1.21亿元,2020年为0.43亿元[22] - 2022年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损益为6.12亿元,2021年为6.52亿元,2020年为5.26亿元[22] - 2022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11.52亿元,期末余额11.17亿元,当期变动 - 0.35亿元[23] - 2022年投资性房地产期初余额360.92亿元,期末余额353.82亿元,当期变动 - 7.10亿元[23]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1028.2亿元,同比减少16.8%;利润总额33.3亿元,同比减少57.8%;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减少66.6%[34] - 营业成本874.67亿元,同比减少15.54%;销售费用23.70亿元,同比减少10.87%;管理费用69.58亿元,同比增加1.69%[35] - 财务费用26.88亿元,同比增加13.34%;研发费用4.10亿元,同比增加18.29%[35] - 投资收益2.51亿元,同比减少68.27%;资产处置收益13.07亿元,同比增加1668.85%[36] - 其他收益6.13亿元,同比减少30.28%;营业外收入3.73亿元,同比减少66.15%;营业外支出1.77亿元,同比减少53.53%[36]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为4.10亿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0.4%[42] - 应收票据本期期末数为4.2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15%,较上期期末变动-40.16%[46]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76.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71%,较上期期末变动1.25%[46]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111.8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9.49%,较上期期末变动-4.91%[46] - 合同资产本期期末数为2.2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08%,较上期期末变动269.31%[46] - 长期应收款本期期末数为28.5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01%,较上期期末变动183.79%[46] - 投资性房地产本期期末数为387.0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75%,较上期期末变动7.24%[46] - 合同负债从268.23亿增长至303.58亿,增幅13.18%[47] - 长期借款从290.02亿增长至326.37亿,增幅12.54%[47] - 应付票据从32.17亿增长至36.33亿,增幅12.92%[47] - 应付短期融资券从75亿降至50亿,降幅33.33%[47] - 应付债券从335亿降至264.94亿,降幅20.91%[47] - 应收票据较期初减少40.2%,因公司加大票据管理力度[47] - 合同资产较期初增加269.3%,因已完工未结算工程项目增加[47] - 境外资产为23.40亿元,占总资产比例0.83%[48]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1848.16万元[8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房地产开发业务全年新增土地储备规划容积率面积24.3万平方米[25] - 公司2022年获取土地项目合计土地面积122283平方米,规划容积率面积243470平方米,土地金额1161150万元[26] - 公司物业运营业务主要项目整体出租率保持90%以上[26] - 公司水泥熟料产能约1.1亿吨、水泥产能约1.8亿吨,预拌混凝土产能约5400万立方米,骨料产能6200万吨,助磨剂、外加剂产能约24万吨;危废、固废年处置能力逾530万吨[29] - 公司在京津冀地区的石灰石总储量14.9亿吨[29] - 公司先后开发建设房地产项目约170个,总建筑规模达3000多万平米,年开复工规模800多万平方米[29] - 公司已进入16个城市,形成全国化开发格局[29] - 公司目前持有的投资物业面积218万平方米,其中在北京核心区域的高档投资性物业122万平方米;京内外物业管理面积1755万平方米[29] - 绿色建材板块主营业务收入782.7亿元,同比减少4.3%;毛利额100.5亿元,同比减少22.6%[34] - 2022年度水泥及熟料综合销量8687万吨,同比下降12.89%;混凝土总销量1191.7万立方米,同比减少22.03%[34] - 地产开发及运营板块主营业务收入258.5亿元,同比减少40.6%;毛利额56.3亿元,同比减少21.7%[34] - 公司全年累计合同签约额325.33亿元,同比减少12.77%;累计合同签约面积91.6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8.02%[3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土地储备总面积660.94万平方米;投资物业总面积217.9万平方米,综合平均出租率80%[34] - 绿色建材板块主营业务成本为682.28亿元,占总成本比例78.21%,较上年同期变动11.60%;地产开发及运营板块主营业务成本为202.23亿元,占比23.18%,较上年同期变动-11.97%[39]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39.70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88%;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43.85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5.03%[41] 行业数据情况 -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9556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房地产开发投资减少10%[27] - 2022年全国水泥产量21.3亿吨,同比下降10.5%[28] - 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住宅投资100646亿元,下降9.5%[28] - 以水泥为主的基础建材行业2022年受挫,恢复向好需时间;房地产行业2023年有稳需求端政策,复苏可能偏慢[56] - 2023年外需较2022年明显减弱,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大,房地产风险未根本化解[59] - 水泥行业产能发挥率不足,未来将执行更严格淘汰落后产能和环保管控政策[59] - 我国宏观杠杆率偏高,地方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制造业和房地产业面临较大资金运营压力[59] - 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需求下滑,错峰生产缓解供给压力边际效用减弱,行业整体利润下滑接近六成[59] - 房地产行业多家企业暴雷,“保交楼”风险凸显,投资增速下滑,利润下滑,去库存压力加大[59] 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 - 公司坚守“绿色环保建材制造、贸易及服务,房地产业”两大核心主业,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型商贸服务业[31] - “大建材业”以水泥、混凝土、新材产业为核心,打造绿色建材全产业链特色集群[31] - “大房地产业”以房地产开发和运营为核心,实现全链条业务开发和服务,打造“地产 + 物业 + 建材”模式[31] - 高端装备制造业依托水泥产业打造建材行业智能装备集成综合服务商[31] - 新型商贸服务业构建现代绿色供应链贸易服务,拓展新消费和智慧物流[31] - 各主业互为支撑,增强产业链规模、协同、集成、互补优势[31] - 公司突出创新核心引擎作用,做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 - 2023)》收官[31] - 2022年投资近2.7亿元实施各类大型节能技改项目[32] - 公司熟料产线标杆以上产线同比增加12.3%[32] - 2022年使用绿电超1亿度[32] - 北京金隅北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推进10万吨碳捕集、封存、利用科技示范项目[32] -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公司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落实“四个发展”战略理念[57] - 公司要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新材料产业发展“双碳”发展和数智化转型、市场化改革和重大风险防控[57] - 2023年大建材业要打赢稳增长反击战,水泥业务构建“一核一体两翼多点”格局,混凝土业务抓合同履约率等,新材业务做优存量做强增量[57] - 2023年大房地产业要打赢效益保卫战,开发业务处理好“六个关系”,运营业务强化运营能力等[57]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为1150亿元[58] - 公司将抢抓扩大内需机遇,推动核心主业稳健增长,壮大新发展动能[59] - 地产业务要向运营和品质要效益,布局城市更新业务,稳妥审慎拿地[59] - 水泥企业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统筹并购重组和提质增效,提升区域市场控制力[59] - 公司将创新融资方式,实施“三降一减一提升”行动,确保资产负债率合理[59] - 水泥业务要整合优势,提升营运水平,遏制效益下滑;房地产业务要坚持利润导向,提升资金周转率[60] 公司治理与管理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4项议案[61] - 报告期末公司董事会由10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5名,报告期内召开8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54项议案[61] - 报告期末公司监事会由6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监事3名,报告期内召开4次监事会,审议通过9项议案[61][62] - 公司2021 - 2022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为“A”,已连续八年获上交所“A”级评价[62] - 报告期内公司组织4次定期报告全球电话业绩说明会、3次网上业绩说明会、1次反向路演[62] - 上交所e互动平台报告期内及时回复投资者提问51次[62] - 2022年公司无违规买卖公司股票情形,未因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执行或涉嫌内幕交易被监管部门采取监管措施及行政处罚[62]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2年5月10日召开,决议于2022年5月11日刊登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64]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4项议案及1项无需表决的独立董事述职报告[65] - 公司董监高年初与年末持股总数均为439,300股,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为0[67][68] - 董事长姜英武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89.38万元[67] - 执行董事吴东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75.99万元,年初与年末持股数均为60,000股[67] - 独立董事于飞、刘太刚、李晓慧、洪永淼、谭建方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均为15.00万元[67] - 监事张启承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62.72万元[67] - 职工监事王桂江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61.66万元[67] - 副总经理李莉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75.99万元,年初与年末持股数均为130,000股[67] - 总经理助理孔庆辉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83.11万元[68] - 总经理助理徐传辉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为154.37万元[68] - 公司董监高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合计为1,848.16万元[68] - 2023年2月9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选举姜英武为董事长、战略与投融资委员会主任,同日姜英武辞任总经理[82] - 2022年10月28日,公司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聘任张明为总经理助理[82] - 2022年3月31日,郭燕明辞任公司第六届监事会主席、监事[82] - 2022年4月26日,曾劲辞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执行董事、董事会战略与投融资委员会主任[82] -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