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与分红 - 公司2021年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15元(含税),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9,446.8102万元,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9%[7] - 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1,400万元[7] - 公司2021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43,938.6523万股[7]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已经董事会审议批准,尚需提交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7]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7]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数额暂按目前公司总股本43,938.6523万股计算,实际派发现金红利总额将以2021年度分红派息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计算为准[7]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预案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9,446.8102万元[7]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占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09%[7]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已经董事会审议批准[7]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尚需提交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7]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注册地址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青丘巷8号[26] - 公司股票简况为A股,上市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简称为华兴源创,股票代码为688001[32]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包括《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和《证券时报》[31]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董事会办公室[31] - 公司办公地址与注册地址相同,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苏州工业园区青丘巷8号[29]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朱辰,证券事务代表为冯秀军,联系地址与公司注册地址相同[30] - 公司电子信箱为dongmiban@hyc.cn,用于信息披露和联系[30] - 公司网址为http://www.hyc.cn[29]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文源[26] - 公司外文名称为Suzhou HYC Technology CO., LTD,缩写为HYC[26] 财务数据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3%[3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3%[3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15%[37]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38%[3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5.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9%[37] - 2021年末总资产为5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28%[37]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72元,同比增长12.50%[37] - 2021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66元,同比增长26.92%[37]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7.46%,同比增加2.4个百分点[37] - 2021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40亿元人民币,显著高于其他季度[42] - 公司2021年总资产规模为515,019.36万元,较2020年增长41.28%,净资产规模为353,173.80万元,增长11.49%[54]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2,020.59万元,同比增长20.4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397.17万元,同比增长18.43%[54]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为35,280.9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17.46%,同比增长39.64%,新取得292项知识产权[55] 产品与技术 - 公司Micro-OLED系列检测设备在2021年获得终端客户首条试验线订单,保持技术和市场领先[56]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8K/5G版信号检查机,支持16K超高分辨率,具备5G无线通信功能[62] - 公司产品涵盖LCD与OLED平板显示、半导体、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具备高速、高频、高精度信号板卡设计制造能力[61] - 公司推出微米级裂纹检测设备,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检测精度达0.5微米级[66] - 公司平板显示TSP系列检测设备支持24寸以下矩阵电容屏的TSP参数测试,单点电容值测试时间5ms,相对精度0.02pF[66] - 公司C33系列色彩分析仪用于采集色坐标、亮度、屏幕闪烁度等光学数据,支持自动零校准[66] - 公司ICM-12M系列亮/色度计用于测量发光物体的亮度、色度及发光均匀分布,具备低亮度测量特点[70] - 公司Aging90UP系列设备用于MicroOLED产品高温老化检测,支持90通道同时老化,实时读取产品温度[71] - 公司SPUC系列Demura检测设备用于MicroOLED产品Mura检测与修复,支持全自动上下料及数据烧录[71] - GAMMA检测设备可实现对MicroOLED产品的全自动化Gammatuning检测与修复,设备内通过自主研发硬件回路及控制算法软件实现被测产品温度恒定在精确范围内[74] - 无线耳机气密性测试设备采用精确测量耳机指定位置的密封性,采集数据并实时上传云端服务器[74] - DFU测试机台可同时对21个智能手表产品进行固件烧录、电压电流测试、状态显示及software监控[74] - BI测试机对手表主板进行测试固件烧录,并在满负荷运行过程中对手表主板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控测试[77] - 穿戴显示TSP系列测试设备支持人工及自动Carrier上料压接,通过复杂的机构及测试软件实现数据的精密监控[77] - 耳机硅胶套声学测试设备用于TWS耳机声学测试,隔声箱隔音量为40dB(A),声学测试系统由高精度校准麦克风、全频喇叭、声卡、功放、测试软件组成[77] - 智能音箱声学测试设备可同时测量5个高音喇叭的声学指标,包括频率响应(FR)、阻抗曲线(IMP)、谐振频率点(F0)、总谐波失真(THD)以及异音(R&B)[80] - E系列SOC测试机基于ATE架构,主要用于CIS、TOF及指纹识别芯片的测试,单张数字信号板卡64通道加16通道DPS,数字通道频率为200MHz[80] - TS系列射频测试机采用PXIe架构搭建的测试平台,适用于5G射频前端芯片以及Wifi、蓝牙的测试[84] - 整车ADAS标定装置适用于新能源汽车整车传感器的参数标定,具有高精度、专业的标定图案,图案面平整度<=3MM,车辆激光定位误差<=2MM[86] - 公司车载导航通信芯片测试系统集成了FCT测试、烧录及产品编带包装功能,主要应用于车载定位芯片的生产测试环节[90] - 激光雷达测试系统通过激光光束在透镜上成像,并通过CCD镜头抓取成像光斑,综合计算激光雷达传感器的角度并标定误差[90] - 新能源汽车三电测试平台系统满足MCU/VCU/BMS/IGBTDriver/ADAS/BLDC/BCM等控制器的综合FCT/EOL测试需求[90] - 汽车ADAS相关FCT/EOL测试机具有模拟和数字信号输入输出测试、视频信号注入和图像输出测试等功能[90] - 无人驾驶车载电脑测试机全面完成新能源汽车行车电脑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测试,兼容多型号产品测试[92] - BMS测试系统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稳定可靠、灵活开放、易于扩展,支持一键自动化测试[92]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为352,809,397.66元,同比增长39.64%[160] - 公司2021年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7.46%,较上年增加2.4个百分点[160] - 公司2021年申请境内外知识产权339个,新增已获得审批知识产权292个[158] - 公司2021年在研项目“一种IC外观3D以及2D检查技术的研发”累计投入金额为1,610万元,已完成[164] - 公司2021年在研项目“8K面板检测系统与平台设计技术的研发”累计投入金额为4,257万元,已完成[164] - 公司2021年在研项目“一种PCBA自动在线测试技术的研发”累计投入金额为1,230万元,已完成[164] - 公司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29个,累计获得发明专利74个[159] - 公司2021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91个,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67个[159] - 公司2021年新增软件著作权56个,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165个[159] - 公司研发的非标EDP高速通讯接口技术实现带宽8.1Gbps,满足模组厂家对速率和Lane通道数设定的不同需求,技术处于行业领先[167] - 公司自主研发的棱镜分光式成像色彩分析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RGB滤光片符合CIE1931标准,工作状态温度控制系统处于15度[167] - 公司开发的复杂背景下十字线特征提取的高精度快速模板匹配技术达到国际同行水平,适用于平板显示产品的测试[167] - 公司研发的高精度移液技术实现96通道和单通道全自动液体转移,核心精度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67] - 公司开发的高速触屏矩阵阻容测试技术最大支持160个触控通道,适用于穿戴类触屏、移动通信类手机触屏、平板类和笔记本类触屏[167] - 公司研发的OLED裂纹检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可自动完成激光对焦、明暗视场切换、图片采集和图片算法处理功能[170] - 公司基于光场技术的视觉检测系统研发处于阶段,技术水平国内领先,适用于自动光学检测和三维形貌检测[170] - 基于被动消音箱的主动降噪技术研发完成,消音箱内本底噪声降至5dBA~10dBA,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73] - 屏幕触控电极电性能检测技术研发中,针对OLED一体式触控工艺开发出触控电极电性能检测/修复技术,技术水平先进[173] - MicroOLED显示屏驱动检测技术研发完成,满足MicroOLED新型显示特性需求,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行水平[173] - MicroLED/OLED近眼显示器光学特性及缺陷检测研发完成,实现360度任意角度光学数据快速采集,技术远超同行业水平[173] - 宽范围高精度温控装置研发完成,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使MicroOLED产品温度恒定在0℃-80℃间的任一温度,技术远超同行业水平[173] - 小尺寸OLED模组的FPC自动对位技术研发中,首次实现双Flex分割达到让产品成功入位,开辟了新的技术领域[173] - 基于自主板卡的5G射频芯片测试技术研发中,填补国内射频前端芯片测试设备仪器在7.5GHz频段的市场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3] - 新能源汽车车身域控制器测试技术研发投入1,200万元,目标满足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的车身控制器测试需求,应用前景较好[178] - 超大规模数模混合测试技术研发投入7,310万元,预计达到国际同等水平,打破国内半导体高端检测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178] - 基于多测试机并测的128site系统级芯片测试分选机技术研发投入4,330万元,提升检测UPH能力,适用于所有SIP芯片产品[178] - 基于PXIe平台的高精度高密度隔离源测量单元技术研发投入3,450万元,填补国内高端PXIe设备市场空白,具备国际领先水平[178] - 智能手表麦克风组装设备研发投入1,695万元,提高组装定位精度和生产效率,应用于iWatch智能手表的量产组装[182] - 无线蓝牙耳机气密性测试设备研发投入1,758.80万元,减少人力需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良率[18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达到82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39.01%,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4,520.20万元,平均薪酬29.65万元[185] - 公司成功研发出针对OLED平板显示器的检测设备及配套产品,柔性OLED的Mura补偿设备在国内保持累计装机量第一[186] - 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SOC测试机T7600系列技术参数达到中档SOC测试机水平,已在指纹、图像传感、MCU、TOF等芯片测试上实现量产[188] - 公司研发的PXIe架构测试机及配套四层平移式并测128工位SLT分选机EP3000已被歌尔电子等SIP厂商认可并进入大规模采购阶段[189] - 公司在2021年完成了SIP和Micro OLED的量产或小批量产订单验收[190] - 公司在智能穿戴检测领域覆盖了显示、触控、光学、信号、声学、射频、自动化等多项核心技术,并获得了国际知名公司认可[190] - 公司为新能源汽车头部客户开发了车载电脑测试机、车身控制器测试平台等设备,并在ADAS传感器领域积极布局[190] 市场与行业 - 平板显示检测行业受下游平板显示产业新增产线及生产线改造升级驱动,需求持续增长[103] - 2021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0亿美元,其中测试设备占比约8%,市场规模超过82.4亿美元[106] - SOC测试机在测试设备中占比最大,达到50%,市场规模约为41.2亿美元[106] - 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约为5.336亿部,同比增长20.0%,其中苹果出货5970万台,占比约34.9%[111] - 2021年全球AR/VR头显市场同比增长92.1%,出货量达到1120万台,Meta占据78%的市场份额[113] - 公司于2021年推出对标美国国家仪器的Sub-6G射频专用测试机,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研发Sub-6G射频矢量信号收发技术的企业[120] - 公司SOC测试机在2019年推出的一代机基础上,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升级版二代机研发,多项指标已可对标同类型爱德万、泰瑞达畅销机型[120] - 2021年公司完成了首批用于MCU测试的客户端批量装机[120] - 公司推出了支持并测128Site的先进封装系统模块测试机及分选机[120] - 中国大陆已成为芯片测试设备的全球第三大市场,未来10年内国产化率将稳步提升[108] - 新能源汽车测试设备市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而快速增长[118] - 公司已成为国内首家支持128Site系统模块测试机加配套分选机解决方案的厂商[123] - 公司的SIP先进封装模块测试系统已获得歌尔电子批量化订单并完成验收[123] - 公司的射频专用测试机已交付韦尔股份代工厂嘉盛半导体4台,顺利完成验收[123] - 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电动车厂商的多年供应商,订单逐年增加[123] - 公司已组建国内销售团队,积极开拓国内新能源汽车测试领域客户[123] - 公司已形成车载电脑测试、车身控制器测试、充电枪和充电桩测试等成熟解决方案[123] - 公司与苹果、三星、索尼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稳固的合作关系[124] - 公司凭借优秀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已成为行业领先的合作伙伴[124] - 公司已在中低端模拟测试机和分选机领域实现国产替代,高端测试机国产化进程提速[129] - 公司正在努力追赶海外行业领导企业,特别是在SOC测试机和存储芯片测试机领域[130] - 可穿戴设备市场快速发展,产品更新速度快,苹果Apple Watch 7充电速度提升33%[134] -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预计2025年将突破30%[137] - 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包括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和ADAS,国内外技术差距较小[138] 风险与挑战 - 公司面临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主要客户苹果公司及其产业链厂商的经营情况对公司影响较大[200] - 公司面临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尽管已建立完善的技术人才激励制度,但技术团队的稳定性仍面临市场变化的考验[199] - 公司面临研发能力未能匹配客户需求的风险,若无法与下游行业客户的技术创新速度相匹配,可能面临客户流失风险[198]
华兴源创(688001)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