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安旭生物,代码688075,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7][21] - 公司聘请的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李美文、卞圆媛[22] - 报告期内履行持续督导职责的保荐机构为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字保荐代表人为孙闽、朱仙掌,持续督导期间为2021.11.18 - 2024.12.31[22]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吴娅鸿,联系电话0571 - 85391552,电子信箱yahong.wu@diareagent.com[18] - 2021年11月18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6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15.89亿元,较2020年的11.99亿元增长32.47%[2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39亿元,较2020年的6.49亿元增长13.80%[23]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7亿元,较2020年的6.45亿元增长12.67%[24]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6亿元,较2020年的6.02亿元增长12.24%[24]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6.06亿元,较2020年末的8.12亿元增长221.12%[24] - 2021年末总资产为32.80亿元,较2020年末的11.01亿元增长197.98%[24]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15.62元/股,较2020年的14.11元/股增长10.70%[25]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8.20%,较2020年的133.30%减少75.10个百分点[25]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4.43%,较2020年的4.87%减少0.44个百分点[25] - 2021年营业收入158,927.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47%[26][35]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852.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0%[35]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694.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7%[35]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达328,044.37万元,较上年末同比增长197.98%[26][35] - 截至2021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60,649.75万元,较上年末同比增长221.12%[26][35]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584,356.91元,2020年为3,810,470.89元,2019年为1,858,222.98元[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变动144,871.49元,对当期利润影响11,840,165.57元[32]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8927.9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47%[123]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73852.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80%[123] - 2021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694.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7%[123] - 截至2021年末,公司总资产达328044.37万元,较上年末同比增长197.98%[124] - 截至2021年末,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260649.75万元,较上年末同比增长221.12%[124] - 营业成本5.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0.02%,因2021年新冠抗体产品价格下降、抗原产品入市较迟致毛利下降[126][127] - 销售费用3084.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86%,因销售规模增加,员工销售提成及市场推广投入增加[126][127] - 管理费用2721.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19%,因中介机构服务费及管理人员薪酬等费用增加[126][127] - 财务费用2308.50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88%,因汇率变动所致[126][127] - 研发费用7037.9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42%,因新增新冠检测等新产品研发费用投入[126][1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4%,因报告期业绩增长,经营活动资金结余[126][12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98亿元,因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以及银行存单、理财产品等投资活动[126][12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57亿元,因2021年上市发行后收到募集资金[126][127] - 销售费用本期数30,846,745.18元,上年同期数22,704,508.24元,变动比例35.86%[144] - 管理费用本期数27,210,222.01元,上年同期数18,117,504.16元,变动比例50.19%[1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675,939,933.45元,上年同期数602,200,646.39元,变动比例12.24%[14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1,056,515,540.58元,上年同期数 -6,112,231.80元[144] - 2021年货币资金20.47亿元,占比62.41%,较上期增长234.78%,因收到募集资金[145] - 2021年应收账款5.14亿元,占比15.68%,较上期增长105.41%,因四季度订单增加[145] - 2021年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0万元,较期初下降14.49%[148] - 2021年资本公积11.16亿元,占比34.02%,较上期增长1376.88%,因发行上市[146] - 2021年应付票据8722.81万元,占比2.66%,较上期增长466.21%,因四季度订单增加[145] - 2021年合同负债9953.48万元,占比3.03%,较上期增长797.47%,因四季度预收货款增加[145] 分红信息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8.80元(含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总股本6,133.34万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3,797.3592万元(含税),现金分红比例为32.22%[5] - 公司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利润分配,满足条件时每年现金分配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可分配利润的10% [200]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无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80% [200] - 公司发展阶段属成熟期且有重大资金支出安排,现金分红在本次利润分配中所占比例最低达40% [200] 业务研发与创新 - 2021年公司新增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36] - 公司依托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开发出COVID - 19系列笔形产品[36] - 公司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建立实践教育合作关系[36] - 公司成功立项两个省重大项目,分别是全自动检测一体机及超高灵敏度单增李斯特菌检测试剂盒开发和用于生物液相芯片的多重无串扰荧光编码微球研发与应用[36] - 公司累计完成200多种胶体金产品开发[73] -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灵敏度比传统胶体金提高5 - 10倍[74] - 公司基于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完成近60个产品品种开发[74] - 公司实现近百种试剂产品所需抗原抗体原料自供给,占生物原料需求半数以上[77] - 公司完成梅毒、伤寒等基因重组抗原产业化[78] - 公司完成苯丙胺、可卡因等数十个合成抗原产业化[79] - 公司完成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钙蛋白I等数十个抗体产业化[80]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专利8项,境内5项,境外3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8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64项,境内56项,境外8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86] - 2021年公司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4项、外观设计专利18项、软件著作权8项,合计49项[87] - 2021年公司新增知识产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6项[87] - 2021年公司新增认证13项,其中国际认证9项、国内认证4项,与新冠检测产品相关认证5项[87] - 截至2021年末,公司累计已取得认证111项,其中国际认证74项、国内认证37项[87] - 国内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期初数3项,新增2项,期末数5项[89] - 国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期初数22项,新增2项,期末数24项[89] - 欧盟CE认证期初数10项,新增2项,期末数12项[89] - 美国FDA(510K)期初数17项,新增1项,期末数18项[89] - 加拿大IO认证期初数37项,新增2项,期末数39项[89] - 沙特认证期初数0项,新增3项,期末数3项[89]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70,379,805.36元,上年度为58,445,483.60元,变化幅度20.42%;研发投入合计70,379,805.36元,上年度为58,445,483.60元,变化幅度20.42%;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4.43%,上年度为4.87%,减少0.44个百分点[93] - 公司本期研发人员数量143人,上期为97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本期为23.71%,上期为19.64%;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2033.91万元,上期为1450.28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本期为14.22万元,上期为14.95万元[99]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研究生2人,硕士研究生33人,本科68人,专科38人,高中及以下2人[101]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87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48人,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7人,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1人,60岁及以上0人[103]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拥有抗原抗体自主研发生产的生物原料技术平台等,形成覆盖八大领域的POCT试剂,化学发光及精准检测平台正全面布局[104] 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POCT试剂(新冠类)预计总投资1300万元,本期投入2854.35万元,累计投入4234.27万元[96] - POCT试剂(非新冠类)预计总投资12160万元,本期投入2563.04万元,累计投入5249.05万元[96] - POCT仪器预计总投资1345万元,本期投入271.61万元,累计投入926.17万元[96] - 生物原料预计总投资2260万元,本期投入954.09万元,累计投入1367.08万元[96] - 其他项目预计总投资692万元,本期投入394.89万元,累计投入394.89万元[96] - 诊断试剂生产量29980.20万人份、销售量28320.99万人份、库存量3480.08万人份,分别较上年增减79.14%、89.46%、91.12%;诊断仪器生产量6462.00台、销售量5866.00台、库存量2105.00台,分别较上年增减15.43%、6.75%、39.50%[131] - 体外诊断行业直接材料本期金额42,286.17元,占总成本比例76.99%,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84.65%[133] - 传染病检测系列直接人工本期金额5,372.73元,占总成本比例9.78%,较上年同期变动比例233.16%[134] 市场与销售相关 - 公司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等100多个国家[47] - 公司国内市场主攻公安、司法领域,开发出毒品污水初筛检测方案和基于毒品检测数据系统的涉毒人员管理系统[38] - 公司供应链管理涉及市场与客户管理、产品开发管理等六大核心管理模块[39] - 公司销售体系分为国外销售中心(按区域分5个销售组)和国内销售中心(按客户性质分4个组),销售模式分为ODM和OBM两种[56] - 2021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超1117亿美元,未来年复合增长率约4.5%[59][60][154] - 2020年我国体外诊断总体市场规模89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20.9%[61] - 2020年全国出口新冠检测试剂10.8亿人份,新冠试剂销售收入预计约50亿美元[61] - 2021年1 - 11月中国IVD试剂出口金额111.6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79.9%[61] - 2020年全球新冠检测市场603亿美元,预计2021年844亿美元,2027年增至1951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5%[61] - 外资企业占据我国体外诊断市场份额70% - 80%[61][155] - 报告期内公司凭借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积淀,开发多款新冠检测试剂,销售业绩较快增长[67] - 报告期内分子诊断、POCT快速检测行业快速发力,全产业链布局进程加快[68] - 新冠疫情期间,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欧洲大规模推广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加快POCT
安旭生物(68807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