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分红与股本变动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10元(含税),总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4,741,650.56元,占2022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0.08%[6] -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4股,总计转增31,924,710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111,736,486股[6] - 公司2022年总股本为79,811,776股[6] 年度报告与审计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详细阐述了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投资者需注意投资风险[5]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涉及未来规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7]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未发现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未发现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未发现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包含公司治理、环境、社会责任等重要事项[10] 财务表现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99亿元,同比下降1.80%[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25.09万元,同比下降15.55%[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1亿元,同比增长146.90%[24]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48亿元,同比增长5.48%[24] - 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93%,同比增加3.37个百分点[25]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5元/股,同比下降15.32%[2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82%,同比减少1.79个百分点[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4%,同比减少1.24个百分点[25] -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909.20万元,同比下降1.80%[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25.09万元,同比下降15.55%[32] - 毛利率为50.11%,较上年提升1.33个百分点[32] - 高端消费电子领域收入42,637.96万元,占比85.43%,同比下降11.26%[34] - 乘用汽车领域收入6,702.51万元,同比增长198.39%[34] - 可穿戴设备收入9,447.84万元,同比增长32.73%[3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71.86万元[32] - 资产总额为141,053.16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0.40%[32]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1,804,711.11元,主要包括政府补助9,096,963.93元和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702,201.92元[29] - 公司全年高端消费电子领域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26%,其中手机及相关配件业务、笔记本电脑及相关配件业务、智能家电业务均出现下滑,而可穿戴设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73%[35] - 乘用汽车领域业务收入达到6,702.51万元,同比增长198.39%[35] - 公司全年研发投入7,452.16万元,同比增长26.8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14.93%[38] - 公司与某重要战略客户合作研发的创新型动力电池绝缘涂层材料技术通过阶段性材料性能测试,并获客户认可[39] - 公司油墨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6.20%,并成为Google新项目油墨产品的主要供应商[43] - 公司乘用汽车业务在北美T公司、比亚迪、蔚来等新车型上实现量产[44] - 公司数字化项目落地实施,基本实现各大系统数据贯通及业务场景数字化全覆盖[45] - 公司重启国际化进程,设立松井越南生产和营销基地,辐射东南亚及印度市场[37] - 公司研发的水性涂料组合产品在业内首次实现水性超级白外观效果,并在手机、平板、笔电等领域实现量产应用[40] - 公司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获得CNAS实验室认可[41] - 公司已成功进入北美消费电子大客户、Microsoft、Google、HP、Amazon、Meta、罗技、华为、荣耀、小米、VIVO、OPPO等国际知名终端品牌的客户体系[48] - 公司在乘用汽车领域的核心客户包括北美T公司、比亚迪、蔚来、理想、吉利、广汽、上汽通用五菱、法雷奥等国内外知名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48] - 公司拥有齐全的PVD产品系列,包括镀钢、镀锡、镀铝和光学镀产品系列,广泛应用于3C行业[49] - 公司的UV色漆涂料系列可实现多彩效果和高金属质感的色漆,具有高装饰性、高硬度抗划伤、高耐磨和高耐化性[49] - 公司的水性涂料系列具有低VOC、更环保的特点,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适用于金属基材、塑料基材、皮革和复合材料等基材[49] - 公司的硅胶涂料在硅胶基材、氟硅橡胶基材和TPU基材上有良好的附着力,耐磨性能优异,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配件、穿戴产品和智能家居的电子设备中[49] - 公司的PU涂料系列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色彩丰富、耐磨性能好、耐化学药品、抗冲击性能优异,适用于塑胶、金属、皮革和复合材料等基材[49] - 公司的汽车PVD涂料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及耐水性、金属效果、高耐磨、耐大气老化、耐湿热老化等特性,适用于汽车内饰件和外饰件[49] - 公司的触感涂料具有极低的表面张力、良好的耐污性和超滑爽触感,适用于汽车内饰件[49] - 公司的汽车水性涂料系列具有优异的附着力和耐水煮性,施工配套性好,金属感好,耐化学品性能好[49]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手表表带、耳机、VR眼镜、智能音响、无人机等,客户涵盖北美消费电子大客户、华为、Google、Meta等[51] - 公司采取"交互式"自主研发和"定制化柔性制造"模式,研发和生产涂料、油墨、胶黏剂等新型功能涂层材料[54] - 公司与终端客户建立双向交互式研发信息共享机制,定制化设计推出配套产品[58] - 公司采取"战略采购、以销定采"的采购模式,核心原材料包括树脂和金属颜料[59] - 公司产品按照"定制化柔性制造"模式组织生产,配置DCS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多套柔性化生产辅助设施[60] - 公司采用"一对一定制化"深度营销模式,新客户开发周期约为1-4年不等[62] - 公司所属行业为新型功能涂层材料制造行业,工业涂料市场具有市场规模大、中高端市场寡头垄断特征[63] - 2022年全球涂料市场规模达到1797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1%,其中工业油漆和涂料市场销售额为456亿美元[65] - 2022年亚太地区油漆和涂料市场规模为630亿美元,中国主导该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5.8%[66]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涂料行业总产值将增长至3700亿元,总产量预计达到3000万吨[66] - 国内涂料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外资品牌占据近半数市场份额,但本土企业正缩小与外资企业的收入差距[66] - 消费电子和乘用汽车行业推动涂层材料向环保型、节能型和多功能型方向发展[66] - 国内新型功能涂层材料行业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深化和拓宽,供应链国产化趋势明显[67] - 涂料、油墨、胶黏剂多类别一体化产品体系优势逐步凸显,满足高端消费品定制化需求[68] - UV固化涂层材料因其环保、高效等特点,在高端消费电子和乘用汽车领域快速应用[68] - 水性涂层材料因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成为涂层材料的新兴发展方向[69] - 新型功能涂层材料行业准入难度大,需完成终端认证和模厂认证,通常需1-4年[72]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差异化价值创造,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实现关键涂层材料的国产化替代[74] -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688.7万辆,占全球比重63.6%[75][76]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比亚迪、蔚来、理想、小鹏等中国车企成为行业标准制定者,推动国产化供应链体系建设[76]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变革为国产新型功能涂层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会,特别是在研发本土化、供应当地化、响应快速化等关键环节[76] - 环保政策推动水性环保型涂层应用加速普及,到2025年环境友好型涂料占比目标为70%,溶剂型工业涂料使用比例降低20%[78] - 公司新增PCT国际授权专利1项,国家授权专利28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3项[82]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系列有机硅手感涂料技术、3D玻璃感光油墨技术、乘用汽车防雾树脂及涂料技术等,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共计24项[81] -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推动涂料行业向精细化、高端化、功能化方向发展[77] - 行业格局分化明显,头部企业在中高端领域完成进口替代,国产品牌市场份额逐步提升[79][80] - 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通过垂直整合模式降低造车难度,推动供应链革命,消费电子公司进入汽车电子领域[77] - 环保政策及品牌建设需求推动工业涂料领域“油改水”进程,涂料企业加大水性涂料等环境友好型涂料的开发和应用比例[78] - 公司2022年新增发明专利32个,累计发明专利数量达到86个[84]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总额为74,521,563.88元,同比增长26.84%[88]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93%,较上年增加3.37个百分点[88] - 公司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6] - 公司2022年新增实用新型专利3个,累计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达到30个[84] - 公司2022年新增专利总数29个,累计专利数量达到119个[84]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全部为费用化投入,无资本化研发投入[88] - 公司2022年新增PCT国际专利0个,累计PCT国际专利数量为0[85] - 水性防水涂料项目总投资2.8亿元,本期投入2434.49万元,累计投入2.79亿元,研究阶段成果可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铝合金、不锈钢和塑胶基材,适用于手机、笔记本及其配件领域[91] - 水性喷涂油墨项目总投资2.2亿元,本期投入2289.65万元,累计投入2.2亿元,研究阶段成果具有优良的玻璃附着、耐高温水煮和耐低温性能,适用于手机、平板等领域[91] - 低VOC PU面漆项目总投资1.9亿元,本期投入2862.76万元,累计投入1.81亿元,研究完成成果VOC满足国标GB30981-2020,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及配件领域[91] - PA素材上NCVM工艺项目总投资2.2亿元,本期投入3225.39万元,累计投入2.1亿元,研究完成成果适用于手机、电脑、智能家电领域[91] - 高耐磨的水性皮革漆项目总投资3.5亿元,本期投入3452.03万元,累计投入3.5亿元,研究完成成果适用于手机、电脑、智能家电领域[91] - 高亮黑UV中漆产品项目总投资2亿元,本期投入3238.03万元,累计投入1.9亿元,研究完成成果适用于手机及配件领域[91] - 高遮盖PVD处理剂项目总投资2亿元,本期投入2872.78万元,累计投入1.91亿元,研究完成成果适用于手机及配件领域[91] - 低VOC环氧底漆项目总投资2亿元,本期投入1961.76万元,累计投入1.94亿元,研究完成成果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及配件领域[91] - 耐高温高湿PVD全套产品项目总投资1亿元,本期投入1153.61万元,累计投入1.16亿元,研究完成成果适用于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电领域[91] - TPU/TPE素材上水性单涂手感漆项目总投资2亿元,本期投入1875.13万元,累计投入1.98亿元,研究阶段成果适用于智能穿戴、智能家电领域[91] - 低 VOC 硅胶涂料研发完成,VOC 满足国标 GB30981-2020,性能与高 VOC 产品相当,适用于手机配件、智能家电和可穿戴产品等领域[17] - 高附着 PVD 中漆研发完成,耐高温高湿和耐化妆品测试,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配件、智能家电等领域[18] - 高上镀高耐水 PVD 底漆研发完成,可蒸镀更厚的金属层,耐严苛高温高湿测试,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配件、智能家电等领域[19] - PA+GF 底漆涂料研发阶段,耐高温高湿和水煮测试,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配件和汽车领域[20] - 仿电镀银涂料研发完成,具有高金属质感,耐高温高湿和震动耐磨,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配件、智能家电和汽车等领域[21] - 低 VOC 耐脏污 PU 面漆研发终止,VOC 满足国标 GB30981-2020,耐脏污性能良好,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配件、可穿戴和智能家电等领域[22] - 水性键盘涂料研发阶段,水性底漆附着力良好,耐高温高湿,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及配件领域[23] - 低 VOC 复合板材高耐磨高光 UV 清漆研发完成,VOC 满足国标 GB30981-2020,耐摩擦性能良好,适用于手机及配件领域[24] - 水性低反射率 PU 涂料研发完成,反射率<2%,耐高温高湿,适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及配件领域[25] - 动力电池绝缘涂层验证阶段,提供绝缘涂料、结构胶系统解决方案,适用于 3C 消费电子、动力电池相关领域[30] - 烧结油墨项目已完成验证阶段,投资金额为2,3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2,578,888.80元,满足耐硫酸测试和耐候性要求[96] - PA绝缘涂料项目已完成验证阶段,投资金额为1,0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547,238.22元,满足电机行业耐热性和耐油性要求[96] - PCB板油墨项目处于验证/研究阶段,投资金额为2,0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510,484.17元,研发满足PCB性能要求的字符及阻焊油墨[96] - 电致变色项目处于研究阶段,投资金额为7,930,000.00元,实际支出为2,830,224.80元,开发多种颜色的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96] - 智能汽车用PVD涂料项目处于研究阶段,投资金额为2,0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1,394,276.88元,具备保护性和装饰性功能[96] - 防雾树脂性能升级项目已完成验证阶段,投资金额为2,0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1,368,697.28元,具备保护功能和良好的透光率[96] - 乘用汽车领域系列树脂开发项目处于研究阶段,投资金额为5,0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753,719.08元,开发适用于不同基材的树脂产品[96] - 车灯保护硬化涂料项目已完成研究,投资金额为1,0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230,600.80元,满足汽车主机厂车灯测试要求[96] - 汽车保险杠涂料项目已完成研究,投资金额为750,000.00元,实际支出为657,467.74元,满足汽车主机厂汽车外饰测试要求[96] - 汽车内饰耐磨哑光涂料项目已完成研究,投资金额为700,000.00元,实际支出为718,961.28元,满足汽车主机厂汽车内饰件测试要求[96]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从159人增加到199人,研发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9.70%[10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4185.78万元,平均薪酬为21.03万元[101] - 公司拥有3项PCT国际授权专利,86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103]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138,580,000元,实际支出为74,521,563.88元[98] - 公司研发项目包括双固化NCVM面漆、UV转印Hardcoat、环氧+GF素材上快干型水性PU底漆等,总投资规模为138,580,000元[98] - 公司研发团队拥有7名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74名本科和102名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101]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为30岁以下52人,30-40岁84人,40-50岁55人,50-60岁8人[101] - 公司研发项目覆盖高端消费电子、乘用汽车、特种装备等领域,开展水性涂料、特种树脂、油墨、胶黏剂等新型功能性涂层产品的前瞻性研发[102] - 公司研发成果转化高效,拥有系列有机硅手感涂料技术、系列PVD涂料技术、系列UV色漆技术、系列水性涂料技术等具有行业领先或行业先进性的技术[103] - 公司入选2022年(第29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涂料行业唯一被认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5] - 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收入总额比例分别为36.88%、29.48%和31.41%,前五大终端客户销售收入占收入总额比例分别为87.77%、75.22%和63.39%,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情形[118] - 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溶剂、金属颜料、树脂和助剂等,直接材料
松井股份(688157)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