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智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山东智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7月更名[8] - 公司是专注于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运维管理的高科技企业,提供面向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解决方案及专业服务[17] 报告审计与利润分配 - 2023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3]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163] 公司治理情况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5]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财务数据 - 报告期为2023年1 - 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476,125.4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18%[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609,191.94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06%[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610,304.08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66%[1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607,108.55元,较上年同期改善[13] - 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15元/股,较去年同期增长36.36%[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11元/股,较去年同期增长10.00%[1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79%,较去年同期增加0.70个百分点[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7%,较去年同期增加0.12个百分点[1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38%,较去年同期增加0.69个百分点[13] -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41,676,352.70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48%[13] - 2023年上半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998887.87元,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61672.46元,政府补助5694210.36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2489848.69元,其他营业外收支-111727.36元,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92832.21元,所得税影响额1227948.49元[15][16] - 报告期内订单签订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60%,营业收入增长20.18%,净利润增长37.06%[132] - 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7647.61万元,营业利润2409.11万元,利润总额2397.94万元[132] - 报告期末总资产126504.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9%;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84167.64万元,增长1.48%[132] - 报告期内对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客户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61.59%,其中国家电网及其下属企业占比53.58%[135] - 穿透至最终客户,报告期内对电网公司销售收入为36175.67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6.13%[135] - 报告期内电力行业业务收入占比为96.23%[135]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20.18%,主要系业务规模增长[138] - 营业成本2.46亿元,同比增长20.75%,因成本随收入规模增长而增加[138] - 研发费用4661.57万元,同比增长27.34%,系研发人员及高端人才增加且人均薪酬上涨[138] - 其他收益1220.98万元,同比增长69.78%,主要是政府补助增加[138] - 报告期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4.29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43.25%,比例相对较高[136] - 报告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560.71万元,去年同期 -9698.05万元,因加强回款和供应商管理而优化[136][138] - 报告期末存货账面价值2.35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23.69%,绝对金额及占比相对较高[136]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为251,884,490.97元,占总资产19.91%,较上年期末减少30.28%,主要因报告期末理财产品未赎回金额增加[142] - 应收款项本期期末为428,936,600.54元,占总资产33.91%,较上年期末增长21.43%,主要因本期业务规模增长[142] - 使用权资产本期期末为4,506,291.42元,占总资产0.36%,较上年期末增长329.92%,主要因本期新增租赁房屋[142] - 租赁负债本期期末为4,121,025.62元,占总资产0.33%,较上年期末增长503.15%,主要因本期新增租赁房屋[142] - 无形资产本期期末为29,285,309.46元,占总资产2.31%,较上年期末增长645.53%,主要因本期购置土地[143] - 其他非流动资产本期期末为101,497,753.42元,占总资产8.02%,较上年期末增长233.97%,主要因本期购买大额存单增加[143]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为222,801,696.83元,占总资产17.61%,较上年期末增长27.22%,主要因本期应付材料款增加[143] - 应交税费本期期末为15,390,125.95元,占总资产1.22%,较上年期末增长169.70%,主要因本期预计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增加[144] - 报告期对外股权投资为0元,上年同期为30,000,000元[146] 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自研算法覆盖多类识别场景,云边端协同技术支持主流AI芯片部署和集成,构建面向全行业的无人机巡检应用[17] - 公司推出智能可视化终端、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等产品,构建天空地多源感知云边协同的立体巡检解决方案[18] - 报告期内公司以计算机视觉等技术为突破,优化大数据分析应用和AI分析服务,实现人工智能在多行业场景深度应用[19] - 公司立体巡检产品由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和智能终端产品组成[19] - 一站式人工智能平台融合智能数据接入等功能,构建了完备的图像、视频、点云算法库[20] - 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具备多源异构数据融合等能力,为多行业提供解决方案[21] - 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可实现无人机全自动巡检,对采集数据实时分析并形成报告[22] - 智能终端产品集成自研AI算法和高性能芯片,实现基础感知向智能感知蜕变,广泛应用于多领域[23] - 输电线路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应用于重大项目和大型活动保电,获客户高度认可,前端智能终端累计出货量近40万台,报告期营收30910.29万元[24] - 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通过国家电网检测,应用于多个变电站现场,多项识别精度达较高水平[25] - 变电业务还包含直流电源智能监控管理系统和变电站智能辅助系统[25] - 公司自主研发数字孪生智慧水利四预系统产品体系,涵盖“2+N”水利智能业务应用体系[26]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系统为客户提供智能化运维解决方案,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27] - 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可应用于配电、应急管理等多个领域,打造新型智能运维管理模式[28] 研发情况 - 公司以市场和技术双轮驱动研发,分为战略性技术、算法类、主站平台、智能感知终端研发[29] - 报告期内总研发投入4661.5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12.38%,较去年同期增长27.34%[66] - 2023年半年度新增知识产权4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8项,占比66.67%)[66] - 报告期末公司知识产权拥有量为561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49项,占比71.01%)[66] - 公司拥有36项自主研发核心技术,本报告期新增10项[39] - 公司在输电场景持续加大人工智能应用研发,变电“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成首批合格建设单位[38]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数为46615701.54元,上年同期数为36607942.46元,变化幅度为27.34%[67]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数为46615701.54元,上年同期数为36607942.46元,变化幅度为27.34%[67]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12.38%,上年同期为11.69%,变化为0.69%[67]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34%,原因是研发人数增长、人员结构优化且人均薪酬上涨[67] - 报告期内新增知识产权中,发明专利申请数35个、获得数12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17个、获得数9个等[67] - 基于人工智能的电力站所智能巡视项目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144.58万元,累计投入880.51万元,处于试点阶段[69] - 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预计总投资1500万元,本期投入288.58万元,累计投入1060.27万元,处于试点阶段[73] - 新型智能融合终端预计总投资1000万元,本期投入0.3万元,累计投入304.44万元,处于试点阶段[75] - 蓄电池在线监测项目预计总投资360万元,本期投入0.16万元,累计投入339.04万元,处于量产阶段[76] - 铁路防灾防洪智能预警监测系统预计总投资400万元,本期投入0.97万元,累计投入373.49万元,处于中试阶段[77] - 基于5G通信的智慧融合可视化监拍装置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68.83万元,累计投入632.59万元,处于小批试制阶段[79] - 输电可视化图像监拍装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0.01万元,累计投入401.39万元,处于小批试制阶段[82] - 智洋AI开发平台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136.32万元,累计投入468.25万元,处于小批试制阶段[84] - 无人机全自动智能巡检系统预计总投资800万元,本期投入510.92万元,累计投入638.45万元,处于在研阶段[88] - 基于多目协同的输电智能可视化巡检装置预计总投资700万元,本期投入392.36万元,累计投入392.36万元,处于中试阶段[91] - 公司2023年上半年研发项目合计投入15160万元,已投入4661.57万元,预算内剩余9717.05万元[127]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5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44.64%,上年同期数量为316人,占比40.31%[128]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2838.74万元,平均薪酬8.11万元,上年同期薪酬合计2246.45万元,平均薪酬7.11万元[128] - 研发人员中博士研究生2人,占比0.57%;硕士研究生82人,占比23.43%;本科248人,占比70.86%[128]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223人,占比63.71%;30 - 40岁119人,占比34.00%;40 - 50岁8人,占比2.29%[128] - 输电领域多个项目在研或小批试制,如输电线路通道在线监测装置等[106][111] - 水利领域多个项目在研或小批试制,如水利智能识别算法技术研究等[123][124] - 地下水位在线监测系统进入量产阶段,投入200万元,已投入0.61万元,预算内剩余163.64万元[119] - 智慧水文站平台处于试点阶段,投入150万元,已投入108.94万元,预算内剩余138.48万元[122]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依托8个省级创新平台和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研发[1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350人,占公司总人数44.64%[129] - 2021 - 2023报告期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6902.19万元、8739.65万元、4661.57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0.52%、13.02%、12.38%[129] - 2023半年度新增知识产权45项,报告期末拥有量为561项,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占比71.01%[129] - 2023年公司以16项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专利在中国排名第32位[129] - 总研发投入4661.57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12.38%,较去年同期增长27.34%[133] - 2023半年度新增知识产权45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8项,占比66.67%)[133] - 报告期末知识产权拥有量为561项,其中发明专利69项(人工智能相关专利49项,占比71.01%)[133] - 2023年以16项人工智能大模型相关专利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32位[133] 采购、生产与销售 -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采购模式,采购分为原材料和外包服务两类[29] - 原材料采购分定制和标准件,建立供应商管理体系,按不同情况采购[29] - 外包服务采购包括外协加工、施工及服务外包、电信增值服务采购[29] - 公司采购的外包服务分为外协加工、施工及服务外包、电信增值服务三类[30] - 公司采用“项目订单式”生产方式,核心感知层设备采用备货式生产,非核心环节外协加工[30] - 公司主要采取直接销售模式,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商务谈判等方式销售产品,销售范围基本覆盖全国[30] - 轨道交通领域获得订单方式主要以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为主[30] - 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32] - 公司在提供产品同时重视销售服务支持,持续提升服务能力[31][32]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力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电网建设成就巨大,输电线路运维保障和智能变电站建设取得积极成效[33] - 水利领域聚焦保障安全,加快实施智慧水利项目,推进数字孪生流域等建设[33][34] - 到
智洋创新(688191)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