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代码为688426,公司简称为康为世纪[1] - 公司中文名称为江苏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为世纪[12]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春香,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泰州市医药高新区泽兰路18号,邮编225311[13] - 公司网址为www.cwbio.com,电子信箱为cw688426@cwbio.cn[13] - 董事会秘书为戚玉柏,证券事务代表为王涛,联系电话和传真均为0523 - 86200880,电子信箱为IRM@cwbio.cn[13]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有《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经济参考报》[13] - 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为www.sse.com.cn,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事务部[13]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简称康为世纪,代码688426[13] - 公司负责人为王春香,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为李福刚,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为包小菁[4] 报告期相关信息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 - 2023年6月30日,报告期末为2023年6月30日[9]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3] 公司治理与重要事项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不存在公司治理特殊安排等重要事项[5]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121,558,474.7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4.23%[14] - 2023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 9,873,625.74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09.87%[14] - 2023年1 - 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10,492.4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96.43%[14] - 2023年6月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26,266,768.64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04%[14] - 2023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为 - 0.110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107.68%[14] - 2023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4.40%,较上年同期增加23.67个百分点[14]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1,369,773.98元[1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1558474.72元,同比减少54.23%[8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111076.89元,同比减少99.06%[8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9873625.74元,同比减少109.87%[80] - 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4181.51万元,同比增长46.78%[81] - 报告期内境外销售收入为153.31万元,占比为1.26%[89] - 2023年上半年已收款2022年检测服务款项9237.9万元,仍有7754.47万元未收到[95]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1,558,474.7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4.23%;营业成本36,459,607.88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0.85%[97] - 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34,081,104.3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22%;管理费用27,504,453.0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84%[97]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 -7,742,761.8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5.56%;研发费用41,815,147.61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8%[9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10,492.4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6.4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39,506,556.11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97.9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5,711,726.7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0.93%[97] - 2023年上半年末货币资金449,272,787.31元,占总资产23.42%,较上年末下降56.45%;交易性金融资产831,706,145.53元,占总资产43.35%,较上年末增长106.59%[101] - 2023年上半年末应收款项107,391,620.07元,占总资产5.60%,较上年末下降16.73%;存货42,251,125.18元,占总资产2.20%,较上年末下降19.56%[101] - 2023年上半年末固定资产127,625,518.49元,占总资产6.65%,较上年末增长24.55%;在建工程253,409,369.21元,占总资产13.21%,较上年末增长128.49%[101][102] - 2023年上半年末使用权资产27,891,250.87元,占总资产1.45%,较上年末下降15.65%;应付账款70,111,090.08元,占总资产3.65%,较上年末增长59.09%[103] - 境外资产5,395,487.45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28%[105] 公司技术与产品情况 - 公司已形成酶原料、核酸保存等6个技术平台共23项分子检测核心技术,获17项境内发明专利等多项知识产权[17] - 公司已上市产品达七百余种,持有58项境内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证书,37项取得海外注册/备案[17] - 公司已开发128种分子检测原料酶,产品性能达或超进口产品技术水平[18] - 公司已开发核酸保存试剂70余种,其中医疗器械注册或备案产品16种[20] - 公司起草3项游离DNA保存相关行业标准和1项团体标准,游离DNA保存试剂已在一百余家下游客户中广泛应用[21] - 公司开发核酸提取试剂产品200余种,取得38个不同类型提取试剂盒的医疗器械备案证书[21] - 公司创始人王春香博士参与制定GB/T 37875 - 2019《核酸提取纯化试剂盒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该标准获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奖三等奖[21] - 王春香博士荣膺2022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得者[21] - 王春香博士是《核酸检测试剂盒质量评价技术规范》(GB/T 37871 - 2019)主要起草者之一[21] - 公司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样本类型:粪便)获我国基于粪便样本的第1张三类注册证[22] - 公司已上市多款分子诊断试剂盒,如幽门螺杆菌核酸检测试剂盒、猴痘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等,上市地包括中国和欧盟,上市时间从2022年3月至6月不等[22] - 公司在北京、上海和泰州建有第三方医学检测实验室,取得相关资质[23] - 公司依托研发能力,核心试剂可自产,开展分子检测服务项目一百余项[23] -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4生物产业”中的“4.2生物医学工程产业”[24] - 公司形成6个技术平台共23项核心技术,开发分子检测核心酶原料产品128种,上市产品达七百余种[37] - 公司开发的128种分子检测原料酶在多项指标达或超进口同类产品水平[38] - 公司开发市场上首个预期用途为“用于保存血液中游离核酸”的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多款核酸保存试剂保存性能强[38] - 公司的病毒提取试剂盒仅用4步,最快2.5分钟完成病毒提取,提取速度超同类产品[38] - 公司和创始人参与起草2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2项团体标准[39] - 公司产品获国内众多优质科研客户认可,被顶尖科研院所使用,多次被顶级系列期刊引用[41] - 公司商业客户包括多家国内外知名体外诊断企业和医学检验所[4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形成6个技术平台共23项核心技术[42] - 酶原料技术平台的高密度发酵技术使纯化出的蛋白纯度均在95%以上[42] - 酶原料技术平台的定点突变技术使逆转录酶适用反应温度高达55度,反应时间可缩短至1min [42] - 酶原料技术平台的无缝克隆技术在50℃反应5 - 15分钟即可快速实现1 - 5个片段的定向无缝克隆[42] - 核酸保存技术平台已取得核酸保存产品注册或备案16项[43] - 血液游离核酸保存技术可常温保存游离DNA长达14天[44] - 适用于免提取的核酸保存技术使裂解后的样本能在37℃下保存1周、常温下保存1个月仍满足检测条件[47] - 适用于免提取的核酸保存技术与常规提取检测流程相比,减少50%的检测时间[47] - 公司已获批38个不同类型的核酸提取试剂备案证书[48] - 公司柱式核酸提取试剂盒提取时间仅需2.5min,操作流程只需4步[49] - 公司免提取直扩技术特异性好,封闭率可达到98%以上[51] - PCR和RT - PCR试剂经冷冻干燥技术处理后,在40摄氏度50%相对湿度条件下稳定保存3个月,在室温50%相对湿度条件下稳定保存12个月[51] - 多重PCR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技术DNA起始量可低至0.1ng[51] - 多重PCR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技术的文库能够100%扩增覆盖肿瘤靶向基因区域,均一性超过95%[51] - 基于杂交探针捕获法的高通量测序文库制备技术杂交捕获的区段大,可以达到几百MB[53] - 核酸质谱技术较PCR技术可在一管试剂中实现40重检测,通量能做到一小时内完成384个样本检测[56] - 多重PCR反应酶及缓冲液体系制备技术可实现40重检测,缩短检测流程1.5小时,突变检测灵敏度达1%,对核酸样本需求量低至约1ng人基因组DNA[56][57] - 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取医疗器械产品备案3项,新获取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1项[5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58项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备案凭证,其中第III类2项,第II类2项;已取得授权专利58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自主开发取得56项软件著作权[59] - 公司有37项医疗器械产品取得了海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59] - 本期新增发明专利申请数12个、获得数1个,累计申请数65个、获得数18个[60] - 本期新增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26个、获得数8个,累计申请数76个、获得数40个[60] - 本期新增软件著作权申请数5个、获得数11个,累计申请数56个、获得数56个[6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持有4项医疗器械注册证[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持有54项医疗器械备案凭证[6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多款医疗器械产品在国内备案,如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样本保存液等[62][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有37项医疗器械产品取得海外医疗器械注册/备案[63] -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于2020.03.16在欧盟注册,2020.06.03获FDA认证,2021.04.12在巴西注册[63] - 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柱式法)于2021.10.27在秘鲁注册,2021.12.23在斯里兰卡注册,2022.05.13在欧盟注册,2020.06.03获FDA认证[63] - 核酸提取或纯化试剂(磁珠法)于2021.10.27在秘鲁注册,2022.03.29在欧盟注册[63][64] - 样本保存液(Inactivated)于2021.05.21在泰国注册,2022.03.29在欧盟注册,2020.07.24获FDA-EUA认证,2021.11.24在秘鲁注册等[64] - 新型冠状病毒(SARS - CoV - 2)快速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于2020.03.31在欧盟注册,2021.09.20在肯尼亚注册等[64] - 一次性使用采样器于2020.06.03获FDA认证[64] - 样本保存液于2021.06.03在泰国注册[64] - 新型冠状病毒(SARS - CoV - 2)及甲乙型、流感病毒快速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于2021.01.22在欧盟注册[64] - 公司多款产品医疗器械注册证包括幽门螺杆菌相关检测试剂盒、人类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等在欧盟、斯里兰卡、美国等地注册/备案[65][66] - 公司部分产品注册日期集中在2022年3 - 8月及2020年6月[65][66] - 公司已形成6个技术平台共23项核心技术,取得境内发明专利17项、境外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并有软件著作权56项[74][75] - 公司已开发分子检测酶128种[76]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上市产品七百余种[77]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完成12万份大众粪便样本的收集和检测[78] 研发投入情况 - 费用化研发投入本期为41,815,147.61元,上年同期为28,487,564.18元,变化幅度为46.78%[66] - 研发投入合计本期为41,815,147.61元,上年同期为28,487,564.18元,变化幅度为46.78%[66]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期为34.40%,上年同期为10.73%,增加23.67个百分点[66] -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本期和上年同期均为0%[66] - 报告期内研发人员增加
康为世纪(688426)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