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远锂科(68877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长远锂科长远锂科(SH:688779)2022-03-30 00:00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以实施2021年度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9元(含税)[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929,206,272股,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10,283,483.65元(含税)[7] - 公司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7] - 利润分配方案已通过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68.41亿元,较2020年增长240.25%,主要因下游需求旺盛、产品提价[29][32]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1亿元,较2020年增长538.17%,因营收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29][32]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82亿元,较2020年增长753.37%[29]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32亿元,较2020年减少1516.72%,因采购支出增加和汇票垫付投资[32]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5.23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05.44%,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投入使用[32] - 2021年末总资产93.98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101.20%,因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资投入使用[32]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44元/股,较2020年增长450.00%,因营收增长、产能利用率提升[32]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19%,较2020年减少0.89个百分点[32]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68.41亿元,同比增长240.25%;利润总额7.78亿元,同比增长571.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01亿元,同比增长538.17%[45] - 截止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4,116.73万元,较上年增长240.2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063.9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8.17%[125] - 2021年公司营业成本568,811.98万元,同比增长230.75%;销售费用14,917,438.98元,同比增长45.78%;管理费用73,713,591.76元,同比下降11.69%;研发费用286,548,269.37元,同比增长180.35%[126][130][131] - 2021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32,171,998.06元,同比下降1516.7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957,847,995.82元;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1,800,764.91元[130] - 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679,729.39万元,同比增长239.76%,主营业务成本566,456.75万元,同比增长230.18%[131] - 2021年电池材料生产量44,698.99吨,销售量42,125.12吨,库存量2,810.92吨,生产量比上年增减188.31%,销售量比上年增减159.71%,库存量比上年增减75.87%[137] - 销售费用本期数14,917,438.9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78%,因销量增长和销售队伍扩充[155] - 管理费用本期数73,713,591.7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69%[155] - 财务费用本期数 -12,053,989.08元,因利息收入增加[155] - 研发费用本期数286,548,269.3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0.35%,因加大研发投入[1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632,171,998.06元,较上年同期变动 -1,516.72%,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承兑汇票垫付支出[156]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61,800,764.91元,因收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56]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12.7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3.61%,较上期期末变动438.10%,因收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60]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22.0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3.44%,较上期期末变动127.10%,因下游需求旺盛、产品提价[160] - 应收款项融资本期期末数为1.6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9%,较上期期末变动 -72.15%,因票据列入应收票据减少[160] - 存货本期期末数为15.7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6.78%,较上期期末变动123.79%,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备货[160] - 在建工程本期期末数为8.5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9.07%,较上期期末变动1547.43%,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建设投入[160] - 应付账款本期期末数为16.8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7.96%,较上期期末变动196.19%,因采购量价上涨和项目款项增加[162] - 其他流动负债本期期末数为6.27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67%,较上期期末变动236.95%,因期末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增加[162] 非经常性损益及其他收支数据 - 2020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38,504.72和-1,204,622.94元,2019年为-896,208.28元[38] - 2020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0,409,962.26和34,746,345.21元,2019年为21,016,218.98元[38] - 2020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为50,000.00元[38] - 2021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1,120,052.91和1,497,886.08元,2019年为480,502.23元;所得税影响额为3,231,829.65和5,263,441.25元,2019年为3,090,076.94元;合计为18,259,680.80和29,826,167.10元,2019年为17,510,435.99元[40] - 2021年应收款项融资期初余额602,349,684.24元,期末余额167,783,041.38元,当期变动-434,566,642.86元;其他权益工具期初和期末余额均为1,000,000.00元,当期变动为0 [41] 研发相关数据 - 2021年公司全年新申请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新获授权专利41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47] - 2021年公司新参与起草标准发布实施8项,其中牵头起草的《YS镍钴铝锆复合氢氧化物》获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技术标准优秀奖”二等奖[47] - 2021年公司国内商标获得授权10项,国际商标获得美国商标授权证书,收到日本商标核准保护通知书,实现国际商标零的突破[47] - 2021年公司组织申报国家、省、市各级项目等40余项,已公示立项或获批17项,完成科技项目验收2项[48]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软件著作权3项,合计95项[85]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286,548,269.37元,上年度为102,210,953.38元,变化幅度为180.35% [87] - 本年度研发投入合计286,548,269.37元,上年度为102,210,953.38元,变化幅度为180.35% [87] - 本年度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19%,上年度为5.08%,减少0.89个百分点 [87] - 本年度和上年度资本化研发投入均为0,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均为0 [87] -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年增幅较大,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部分项目处于开发扩大阶段的关键时期,加大了相关产品的研发投入 [88] - 高电压钴酸锂制备技术使材料可在高电压3.0~4.5V间稳定循环[82] -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技术可缩短处理工序6 - 8道[82] - 公司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5,642万元,本期投入15,184.75万元,累计投入17,588.02万元[90]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本期为271人,上期为23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本期为18.03%,上期为22.33%[91]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6,085.90万元,上期4,099.88万元,平均薪酬本期22.46万元,上期17.23万元[9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取得92项专利和3项软件著作权[95] 公司业务模式 - 公司是从事高效电池正极材料研产销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有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钴酸锂正极材料、球镍等[54] - 采购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采模式,每月根据销售计划制定生产和采购计划[59] - 研发业务分产品研究和基础研究,有探索实验、专家评审等完备流程[60] - 生产以销定产,根据销售计划实时调整,可对产品做改性处理[61] - 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结算多采用6个月以内银行承兑汇票[64] - A、B、C级客户授信期限分别不超180日、150日、120日,D级款到发货[64] 行业市场情况 - 2016 - 2020年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从213.8亿元增至751.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36.9%[65] - 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我国正极材料市场规模达877.1亿元[65] - 正极材料成本占锂电池生产成本的30% - 40%[65] - 原材料成本分别占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成本的九成和七成左右,价格上涨冲击中游企业利润空间[68] - 报告期内我国燃料电池系统装机量同比翻番,产业链企业业绩增幅明显,但高成本制约产业化[76] - 高镍三元正极和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动力电池主力,三元正极材料向高镍、高电压、无钴化发展[74] - 以磷酸锰铁锂为代表的新型磷酸盐系材料开发取得新进展[75] - 部分企业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取得进展,加速全固态电池研发[75] - 钠离子电池商业化进程提速,但短期内材料成本优势未充分体现[75] - 2020年我国锂电池行业的CR5高达83.41%,三元材料行业对买方和供方议价能力均较弱[175] 公司行业地位与合作情况 - 公司2011年进入三元正极材料领域,是国内最早从事相关研发、生产及具备量产能力的企业之一[71][99] - 公司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供应商体系,连续三年获宁德时代“优秀供应商”称号,是2019年唯一获该荣誉的三元正极材料供应商[71][73] - 公司是亿纬锂能三元正极材料最大供应商,获亿纬锂能“2018年度战略合作伙伴”“2019年度战略合作供应商”等称号[73] - 2016 - 2020年公司稳居国内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前列,2016年、2018年位列第一名[73] - 公司基于金驰材料实现三元前驱体、正极一体化布局,金驰材料具备NCM523等前驱体量产能力[100] - 公司已成功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主流锂电池生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104] - 公司围绕高效电池正极材料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承担诸多重大科研项目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95][98] - 中国五矿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65位,为公司提供信誉背书助力业务开展[105] 公司面临的风险 - 公司面临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研发人员流失、关键技术流失、行业技术路线变动等核心竞争力风险[106][107][108][110] - 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质量问题、国际化经营不达预期等经营风险[111][112][113] - 公司报告期内关联采购金额较大,未来与关联方采购规模可能进一步增加,存在关联交易风险[117] - 公司面临下游行业需求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与产能利用率下跌等行业风险[118][119][120] - 3C市场细分市场增速有所放缓,未来增速存在波动风险[118] -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对市场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未来市场需求增速存在波动风险[118] - 正极材料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可能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形[119] - 公司“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一期项目”有序推进,“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二期项目”和“6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启动论证,面临扩产后产能利用率下跌风险[120] 税收优惠情况 - 2021年公司享受各类税收优惠总额为10,059.05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比例为12.93%,长远锂科及子公司金驰材料适用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124]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锂电行业营业收入6,797,293,860.71元,营业成本5,664,567,540.82元,毛利率16.66%,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239.76%,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230.18%,毛利率比上年增加2.42个百分点[132] - 国内地区营业收入6,727,481,019.47元,营业成本5,607,919,924.44元,毛利率16.64%,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减240.10%,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减210.51%,毛利率比上年增加7.94个百分点;国外地区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