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6,522,929,536.86元,较2020年增长20.93%[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1,839,635.01元,较2020年增长4.68%[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41,820,224.27元,较2020年增长6.38%[20]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1,784,983.49元,较2020年下降133.24%[20]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288元/股,较2020年增长4.65%[20] - 2021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3197元/股,较2020年增长23.77%[20]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81%,较2020年下降0.33%[20] - 2021年末总资产为17,875,417,769.32元,较2020年末下降0.17%[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963,259,129.22元,较2020年末增长33.70%[20]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3亿元,净利润8.52亿元[113]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5.23亿元,同比增长20.93%,2020年为53.94亿元[118] - 2021年销售费用为1505.00万元,同比减少18.56%;管理费用为2.24亿元,同比增加15.00%;财务费用为4.21亿元,同比增加40.73%;研发费用为1.79亿元,同比增加14.55%[138]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7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75%,研发人员数量为480人,占比10.80%[142]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8.29亿元,同比减少70.85%;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40亿元,同比减少63.8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2亿元,同比减少133.24%[144]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0元,同比减少100.00%;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83.68万元,同比减少99.6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83.68万元,同比减少99.64%[144]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02亿元,同比减少81.71%;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67亿元,同比减少90.8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亿元,同比减少110.48%[144]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8298.65万元,同比减少96.36%[144] - 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6360元,资产减值为 -7171.08万元,营业外收入为99.36万元,营业外支出为1611.48万元[146][147]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数为591,03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6,360元,期末数为584,670元[150] - 货币资金2021年末金额为69,407,578.47元,占总资产比例0.39%,较年初比重减少3.34%[150] - 应收账款2021年末金额为2,527,069,500.55元,占总资产比例14.14%,较年初比重增加3.48%[150] - 固定资产2021年末金额为9,619,366,862.06元,占总资产比例53.81%,较年初比重减少1.44%[150] - 受限资产合计60,122,246.22元,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0,530,559.28元、履约保证金182,864.71元、信用证保证金196.35元、资金冻结49,408,625.88元[151] - 报告期投资额和上年同期投资额均为0元,变动幅度为0%[152]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3亿元,营业利润10.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亿元[183] 公司分红与募集资金情况 - 公司计划2021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2017年募集资金总额为121,534.15万元,累计使用121,372.16万元,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26,164.16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21.53%[16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为161.99万元,以活期存款方式存于公司、西部环保、中科装备开设的募集资金专户[164][165] - 2021年度,公司非公发募集资金专户被司法划扣1,986.97万元,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被司法划扣6,109.73万元[165] - 公司84,835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投入土壤修复项目建设56,854.33万元,投入PVC生态屋及环保材料项目建设23,635.46万元,偿还银行贷款36,000.00万元,支付保荐承销费2,800.00万元,支付其他发行费用441.80万元[16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累计使用151,977.27万元,其中投入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135,448.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15,000万元,支付承销保荐费1,132.08万元,支付其他发行费用352.19万元,司法划扣6,109.73万元[166] - 土壤修复项目承诺投资总额61,752.8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6,854.33万元,投资进度92.07%,预计2022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70] - PVC生态屋及环保材料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3,781.35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3,635.46万元,投资进度99.39%,于2019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本期实现效益324.33万元[170] - 偿还银行贷款承诺投资总额36,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36,000万元,投资进度100.00%[170] - 年产30万吨聚氯乙烯及配套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27,678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35,448万元,投资进度59.49%,预计2022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70]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5,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5,000万元,投资进度100.00%[170]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承诺投资总额364,212.15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66,937.79万元,本期实现效益1,562.45万元[170] - 2019年公司使用35,000万元非公发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20年1月全部归还;2020年公司使用不超过85,000万元可转债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本报告期转入84,835万元;2021年公司延期归还84,835万元闲置募集资金并继续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22年公司归还84,835万元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17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非公发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合计161.99万元,被司法划扣1,986.97万元;可转债募集资金专户余额合计1.62万元,被司法划扣6,109.73万元,84,835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71][172]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未出售重大资产和重大股权[173][174] 各季度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6.42亿元、18.86亿元、21.36亿元、8.60亿元[24]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5.22亿元、5.38亿元、 - 4.78亿元[24]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59亿元、5.18亿元、5.37亿元、 - 4.72亿元[24]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7.45万元、458.98万元、4412.31万元、 - 2.64亿元[24] - 第一、二、三季度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0元、4.75万元、 - 72.05万元[27] - 第一、二、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848.68万元、2040.56万元、1606.94万元[27] 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规模 - 2021年3月11日,国家提出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氢能被纳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5] - 氢气能量密度为143MJ/Kg,是石油和天然气的3 - 4倍、煤炭的7 - 8倍[32] - 202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约3342万吨,2030年将提高到3500万吨,占终端能源消费约5%,2060年将增至约1.3亿吨,占比约20%[37] - 欧盟计划到2030年拥有40吉瓦生产能力,2050年将氢能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高到12% - 14%;德国经济复苏计划投入至少90亿欧元发展氢能;荷兰2025年前完成50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美国2050年本土氢能需求增至4100万吨/年,占未来能源消费总量14%[38] - 到2050年,预计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39] - 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659座,东亚、欧洲和北美分别为420座、173座和54座,我国建成255座,首批入选的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加氢站数量占比超50%[39] - 到2050年,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19%;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占全球机动车20% - 25%,创造2.5万亿美元市值,承担全球约18%的能源需求[41] - 截至2021年底,中国聚氯乙烯现有产能2712.5万吨(含糊状树脂139.5万吨),产能净增长48.5万吨,新增64.5万吨,退出16万吨[43] - 2020年PVC行业整体开工率平均为78%,2021年估算全国PVC产量约2130万吨,开工率7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45] - 2021年中国PVC表观消费量约1995万吨,同比负增长5.3%,出口累计预计达175万吨,为最大贸易量,进口为十多年来最小量[46] - 2015年12月中旬国内电石法PVC平均价为4632元/吨,乙烯法PVC均价为5291元/吨;2020年4月初,国内电石法PVC均价跌至5135元/吨,乙烯法PVC均价跌至5475元/吨;2021年10月中上旬,国内电石法和乙烯法PVC均价分别最高涨至14610元/吨和15150元/吨[47] - 2021年10月11日,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48] - 我国现有71家PVC生产企业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平均规模38万吨[49] - 全球塑料消费以包装、建材、汽车、电子电器、农用和日用为主,占比分别为35%、28%、10%、7%、7%和4%[50] - 2021年我国烧碱企业新增4家,退出4家,企业数量保持158家,总产能4507.5万吨,产能净增长37.5万吨[53] - 2021年国内烧碱产量3891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行业开工负荷达到86%[55] - 2021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达到3748万吨,同比增长6.1%[56] - 2021年下半年国内烧碱市场10月末价格达近年新高后走低,烧碱生产吨耗电2200 - 2300千瓦时,电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59] - 2021年我国烧碱产量前三区域为华北、西北、华东,合计占全国总产量近80%,西南、华南、东北分别占比3 - 5%[59] - 全国十大省份塑料制品总产量约占全国比例80%以上,未来生产区域将进一步集中[61] - 欧洲塑料消费量占全球22%,北美自由贸易区占20%,亚洲占43%[61] - “十四五”期间我国PVC消费潜力集中在拓宽传统和创新发展新兴应用领域[62] - 全球地材用量最大市场为亚洲和美国,亚洲以中国最大,未来PVC地材消费仍以两国为主[62] - 我国轻稀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包头,储量占全国总储量83%以上[64] - 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达1.3万亿斤以上,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67] -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土壤修复将转向低碳绿色技术[67][68] 公司业务体系与产业链 - 公司拥有“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和交易所”四大产业体系,形成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31] - 公司拥有“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和交易所”四大产业体系,主营产品及服务多样[71] - PVC产能110万吨/年、烧碱110万吨/年、电石162万吨/年、环保产品产能120万吨/年、PVC制品产能7万吨/年、碳酸稀土冶炼产能3万吨/年、稀土氧化物分离产能4000吨/年[72] - 公司下属研究院自2016年起开展氢能产业研究开发,拥有三种储氢方式技术[74] - 公司拟建设“年产五万吨氢能源项目”[74] - 公司子公司
ST鸿达(002002)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