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ST鸿达(002002) - 2021 Q4 - 年度财报
ST鸿达ST鸿达(SZ:002002)2022-04-30 00:00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营业收入为65.23亿元,较2020年增长20.93%[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2亿元,较2020年增长4.68%[20]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42亿元,较2020年增长6.38%[20]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2.12亿元,较2020年下降133.24%[20]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3288元/股,较2020年增长4.65%[20] - 2021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3197元/股,较2020年增长23.77%[20] - 2021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81%,较2020年下降0.33%[20] - 2021年末总资产为178.75亿元,较2020年末下降0.17%[20]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9.63亿元,较2020年末增长33.70%[20]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亿元[113]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65.23亿元,同比增长20.93%,2020年为53.94亿元[118] - 2021年销售费用为1505万元,同比减少18.56%;管理费用为2.24亿元,同比增加15.00%;财务费用为4.21亿元,同比增加40.73%;研发费用为1.79亿元,同比增加14.55%[139] - 2021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79亿元,同比增加14.55%,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75%,较2020年下降0.15%[143] - 2021年研发人员数量为480人,较2020年减少7.87%,占比为10.80%,较2020年上升0.28%[143] - 2021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8.29亿元,同比减少70.85%;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0.40亿元,同比减少63.8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2.12亿元,同比减少133.24%[145]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0元,同比减少100.00%;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583.68万元,同比减少99.64%;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583.68万元,同比减少99.64%[145] - 2021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02亿元,同比减少81.71%;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3.67亿元,同比减少90.8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5亿元,同比减少110.48%[145]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8298.65万元,同比减少96.36%[145] - 2021年资产减值为 -7171.0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为 -7.20%,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商誉减值损失[147] - 货币资金2021年末金额为69,407,578.47元,占总资产比例0.39%,较年初比重减少3.34%[151] - 应收账款2021年末金额为2,527,069,500.55元,占总资产比例14.14%,较年初比重增加3.48%[151] - 固定资产2021年末金额为9,619,366,862.06元,占总资产比例53.81%,较年初比重减少1.44%[151] - 长期借款2021年末金额为0元,占总资产比例0%,较年初比重减少6.92%[151] - 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23亿元,营业利润10.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2亿元[184] 公司分红与持续经营情况 - 公司计划2021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6] - 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并非均为负值,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未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21] 公司各季度财务数据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6.42亿元、18.86亿元、21.36亿元、8.60亿元[24]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5.22亿元、5.38亿元、 - 4.78亿元[24]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59亿元、5.18亿元、5.37亿元、 - 4.72亿元[24] - 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87.45万元、458.98万元、4412.31万元、 - 2.64亿元[24]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与政府补助数据 - 第一至三季度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0元、4.75万元、 - 72.05万元[27] - 第一至三季度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848.68万元、2040.56万元、1606.94万元[27] 氢能行业市场情况 - 2021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超过17%,氢能被纳入“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35] - 氢气能量密度为143MJ/Kg,是石油和天然气的3 - 4倍、煤炭的7 - 8倍[32] - 2020年我国氢气需求量约3342万吨,2030年将提高到3500万吨,占终端能源消费约5%,2060年将增至约1.3亿吨,占比约20%[37] - 欧盟计划到2030年拥有40吉瓦生产能力,到2050年将氢能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高到12% - 14%;德国经济复苏计划投入至少90亿欧元发展氢能;荷兰2025年前完成500兆瓦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美国2050年本土氢能需求增至4100万吨/年,占未来能源消费总量14%[38] - 到2050年,预计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至少达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产业链年产值约12万亿元[39] - 截至2021年底,全球在营加氢站659座,东亚、欧洲和北美分别为420座、173座和54座,我国建成255座,首批入选的五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加氢站数量占比超50%[39] - 到2050年,交通运输领域用氢2458万吨,约占该领域用能的19%;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占全球机动车的20% - 25%,创造2.5万亿美元市值,承担全球约18%的能源需求[41] PVC行业市场情况 - 截至2021年底,中国聚氯乙烯现有产能为2712.5万吨(含糊状树脂139.5万吨),产能净增长48.5万吨,新增64.5万吨,退出16万吨[43] - 2020年PVC行业整体开工率平均为78%,2021年估算全国PVC产量约2130万吨,开工率为79%,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45] - 2021年中国PVC表观消费量约为1995万吨,同比负增长5.3%,出口累计预计达175万吨,为最大贸易量,进口为十多年来最小量[46] - 2015年12月中旬国内电石法PVC平均价为4632元/吨,乙烯法PVC均价为5291元/吨;2020年4月初,国内电石法PVC均价跌至5135元/吨,乙烯法PVC均价跌至5475元/吨;2021年10月中上旬,国内电石法和乙烯法PVC均价分别最高涨至14610元/吨和15150元/吨[47] - 我国现有71家PVC生产企业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及直辖市,平均规模38万吨[49] - “十四五”期间我国PVC消费潜力集中在拓宽传统和创新发展新兴应用领域[62] - 全球地材用量最大市场为亚洲和美国,亚洲以中国最大,未来PVC地材消费仍以两国为主[62] 烧碱行业市场情况 - 2021年我国烧碱企业新增4家,退出4家,企业数量保持158家,总产能4507.5万吨,产能净增长37.5万吨[53] - 2021年国内烧碱产量3891万吨,同比增长5.2%,全年行业开工负荷达到86%[55] - 2021年我国烧碱表观消费量达到3748万吨,同比增长6.1%[56] - 2021年下半年国内烧碱市场价格10月末达近年新高后走低,烧碱生产吨耗电2200 - 2300千瓦时,电成本占总成本60%以上[59] - 2021年我国烧碱产量前三区域为华北、西北、华东,合计占全国总产量近80%,西南、华南、东北分别占比3 - 5%[59] 塑料行业市场情况 - 全球塑料消费以包装、建材、汽车、电子电器、农用和日用为主,占比分别为35%、28%、10%、7%、7%和4%[50] - 全国十大省份塑料制品总产量约占全国比例80%以上,未来生产区域将进一步集中[61] - 欧洲塑料消费量占全球22%,北美自由贸易区占20%,亚洲占43%[61] 农业与土壤修复相关政策与情况 - 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目标达1.3万亿斤以上,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67] - 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67] - 为实现“碳中和”,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将转向低碳排放、低能耗、绿色可持续修复技术[68] 公司产业体系与业务布局 - 公司拥有“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和交易所”四大产业体系,形成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31] - 公司拥有“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和交易所”四大产业体系,主营产品及服务多样[71] - 公司拥有“资源能源—电力—电石—PVC/烧碱/氢能源—土壤调理剂—PVC新材料—电子交易综合业务”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106] - 公司以广州为总部,在多地设有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业务覆盖多省区及全球多地[72] - 公司下属研究院自2016年起开展氢能产业研究开发,拥有三种储氢技术,拟建设“年产五万吨氢能源项目”[74] - 公司全资子公司采用电石法生产PVC、烧碱等基础化工产品,形成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75][76] - 公司有三十多年PVC制品行业生产经营经验,生产多种PVC制品应用于多行业[77][78] - 公司控股子公司新达茂稀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稀土业务体系和原材料提取应用开发优势[79] - 塑交所开展塑料现货电子交易等业务,拥有国内最大交易大厦和专用仓库[69] - 2014年“塑交所·中国塑料价格指数”通过评审,成为我国塑料原料价格风向标[69] - 公司全资子公司塑交所是全国唯一塑料电子交易所,其发布的“塑交所·中国塑料价格指数”是我国塑料原材料价格风向标[83] - 公司在广东、福建、江西、内蒙古等多地开展土壤修复和改良,“丰收延”土壤调理剂获市场高度认可[81] - 公司下设的广东地球土壤研究院是国内第一家民营土壤研究机构,本报告期与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签合同,被指定为检测机构[82] - 公司通过土壤调理剂等举措帮助广西甘蔗、海南香蕉、新疆棉花等产业提质增产,在内蒙古盐碱地种水稻成粮食示范基地[81] - 子公司乌海化工、中谷矿业位于蒙西地区,有丰富煤炭资源和电力装机容量,具资源和成本优势[107] - 公司与多所研究机构和知名学府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合作研发项目[108] - 公司是氯碱制氢龙头企业,拥有气态、固态、液态三种储氢方式技术[109] - 公司在乌海市、广州市建设运营加氢站、移动加氢站和液氢工厂[109] - 公司全资子公司西部环保自主研发系列土壤调理剂产品,创新推出“种植斗+营养土”种植模式[110] - 公司全资子公司塑交所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塑料交易所,具备供应链综合管理产业优势[112] - 2021年公司立足“氢能源、新材料、大环保、交易所”四大产业,各板块业务稳定发展[113] - 本报告期公司氯碱装置开工负荷高,氯碱产品产销量和经营效益良好[113] 公司产品产能与产量情况 - PVC产能110万吨/年、烧碱110万吨/年、电石162万吨/年、环保产品产能120万吨/年、PVC制品产能7万吨/年、碳酸稀土冶炼产能3万吨/年、稀土氧化物分离产能4000吨/年[72] - PVC设计产能110万吨/年,产能利用率83.51%,在建产能40万吨/年[99] - 烧碱设计产能110万吨/年,产能利用率72.15%,在建产能40万吨/年[99] - 2021年PVC产量501,047.89吨、销量500,172.95吨,收入4,027,680,619.55元,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上涨32.55%[123] - 2021年烧碱产量411,241.14吨、销量336,371.74吨,收入564,159,893.97元,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上涨65.85%[123] - 2021年PVC销售量同比减少16.91%、生产量同比减少16.57%、库存量同比增加93.58%[124] - 2021年氢气销售量和生产量均为10,800,000标方,同比上涨462.50%[125] - 2021年电力销售量和生产量均为938,373,760千瓦时,同比减少21.61%[125] 公司产品研发情况 - PVC产品研发获6项发明专利、67项实用新型专利[95][96] - 液氢、高纯氢气产品研发获16项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96] 公司资质证书情况 - 安全生产许可证(氢氧化钠、盐酸等)有效期为2021.12.20 - 2024.12.19[101] - 排污许可证(乌海化工)有效期为2019.9.29 - 2022.9.28[101] - 危险化学品登记证(氢氧化钠、氯等)有效期为2021.8.27 - 2024.8.26[102] -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苛性碱、液氯等)有效期为2022.1.18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