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华科技(002140) - 2022 Q4 - 年度财报
东华科技东华科技(SZ:002140)2023-03-31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发布于2023年3月[1] - 公司股票简称东华科技,代码002140,上市于深圳证券交易所[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立新,注册地址在安徽省合肥市长江西路669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9] - 公司董事会秘书为余伟胜,证券事务代表为孙政[9]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http://www.szse.cn,媒体为《证券时报》及http://www.cninfo.com.cn [9]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在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70号东华科技董事会办公室[9] - 公司组织机构代码为91340000730032602U,上市以来主营业务和历次控股股东均无变更[9] 利润分配 - 公司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708,182,622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3] 财务数据 - 2022年营业收入62.34亿元,较2021年增长3.85%[1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9亿元,较2021年增长16.03%[10]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5亿元,较2021年增长24.43%[1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8亿元,较2021年减少35.90%[10] - 2022年末总资产117.4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8.41%[10]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7.04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3.73%[10] -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7.38亿、12.77亿、16.33亿和25.87亿元[13]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40,220.25元,2021年为18,637,843.50元[13]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619,842.03元,2021年为3,592,199.54元[13]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226,942.63元,2021年为19,391,319.58元[13]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2.34亿元,同比增长3.85%,化工行业收入占比83.57%但同比降7.85%,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收入同比增189.08%[46] - 总承包收入58.94亿元,同比增1.25%,设计、技术性收入同比增52.27%[46] - 工程销售模式收入为61.17亿元,较上一年的53.80亿元增长12.05%[47] - 报告期内完工EPC总承包项目15个,项目金额为77.03亿元[47] - 报告期内未完工EPC总承包项目103个,项目金额为565.01亿元,累计确认收入264.48亿元,未完工部分金额为278.42亿元[48] - 存货中已完工未结算项目累计已发生成本为221.74亿元,累计已确认毛利为37.57亿元,预计损失为1.33亿元,已办理结算的金额为241.64亿元,已完工未结算的余额为16.33亿元[49] - 2022年末公司对项目计提减值准备余额为28,800.66万元,其中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7,539.21万元,合同资产减值准备余额6,837.90万元,预付款项坏账准备余额4,423.55万元[50] - 2022年化工行业营业成本占比83.36%,同比降9.69%;环境治理基础设施行业占比14.90%,同比增185.12%;其他占比1.75%,同比增354.26%[51] - 2022年总承包成本占营业成本比重95.44%,同比降0.23%;设计、技术性成本占比2.82%,同比增50.10%;其他占比1.75%,同比增354.26%[51] - 2022年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26.69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2.81%;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8.42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16.60%[53] - 2022年销售费用同比增3.22%,管理费用同比降3.17%,财务费用同比降1135.25%,研发费用同比增14.95%[55] - 2022年公司化工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减少7.85%,营业成本同比减少9.69%;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9.08%,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85.12%[52] - 公司总承包业务营业成本同比减少0.2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毛利率同比增长1.31%;设计、技术性业务毛利率同比增长1.00%[51]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227,775,788.52元,较2021年增长14.95%,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5%,较2021年增加0.35%[5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5,862,684,538.62元,同比增长43.86%;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5,424,868,809.89元,同比增长59.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7,815,728.73元,同比减少35.90%[59]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2,800.00元,同比减少99.90%;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307,429,388.53元,同比减少38.16%;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7,396,588.53元,同比增加33.67%[59]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88,485,752.42元,同比增长221.72%;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406,005,094.24元,同比增长172.4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82,480,658.18元,同比增长250.92%[59] - 2022年末货币资金3,313,293,383.04元,占总资产比例28.20%,较年初增加5.52%,主要因收到非公开发行股票认购款[61] - 2022年末应收账款723,680,220.85元,占总资产比例6.16%,较年初增加1.03%,因部分项目与业主确认了结算[62] - 2022年末在建工程556,794,047.82元,占总资产比例4.74%,较年初增加1.50%,因PBAT项目按计划推进投资建设[63] - 报告期投资额349,437,074.12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1.78%[66] - 募集资金实际收款892,76.65万元,报告期末按项目使用21,580.91万元,募集资金余额67,732.65万元[71] 行业环境 -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和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工程主业与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正相关[15] - 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约3%,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同比增长3%[15] - 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57.21万亿元,同比增长5.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3%,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等)同比增长9.4%[15] - 2022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产能利用率为7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16] - 2022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累计同比增长7.7%,投资同比增长19%,高于工业平均值7.4个百分点[16] - 2022年有机化学品、无机化学品、合成树脂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7%、68%、4%[16] - “十四五”期间化工新材料产品预计以6 - 8%的需求增长率快速增长[16] - 2022年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等)同比增长9.4%,增幅超出同期固定资产投资[17] - 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26748个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参加统计,工程设计企业占比89.3%[17] - 2021年度工程设计新签合同合计7347亿元,同比增长4.3%;工程总承包新签合同合计57885.8亿元,同比增长5.1%[17] - 联合国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约3%降至1.9%左右[86] -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赤字率拟按3%安排[86] - “十四五”期末,大宗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达到80%以上,化工新材料保障水平达到75%[86] - 行业将形成70个左右具有竞争优势的化工园区,化工园区产值占行业总产值70%以上[86] 业务经营 - 年度总体投标命中率达60%,EPC总承包项目中标率超40%[18] - “三新”领域合同签约占全年比重超50%[18] - 全年新签各类工程订单达165.52亿元,累计已签订未完工订单达290.78亿元[18] - 发行股票1.64亿股,募集资金实际收款8.93亿元[18] - 陕煤集团持股比例达20.77%[18] - 推进深改三年行动,完成七个大项57个小项国企改革任务[18] - 实施高端营销战略,推动传统优势化工与“三新”领域并进[18] -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完善研发平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18] - 夯实实业投资工作,推动项目运营、重整与投资布局拓展[18] - 完成非公开发行工作,引入陕煤集团优化股权结构促进合作[18] - 公司在合成气制乙二醇产品领域承建装置产能累计达1000万吨/年[20] - 公司在工程总承包营业额排序中名列第44位[21] - 公司居安徽省“服务业百强”第29位[21] - 国内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企业约80多家,占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的0.3%,公司拥有该资质[21] - 公司累计完成大中型工程项目20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项300多项,完成国家重大科研攻关课题等300多项[21] - 2022年度公司在工程领域获相关奖项8项,入选相关目录的项目及成果计8项[21] - 公司在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钛白、磷化工硫酸、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其它等多个领域有业务布局并承接多个项目[20][21] - 公司在煤制合成氨/尿素、甲醇等煤化工领域有市场优势,传统化工产品市场业务稳步提升[20] - 公司在国内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具有领军企业地位,推广“研发 + 工程 + 运营”模式[21] - 公司大力拓展园区基础设施、流域治理等业务,提高非化业务比重[21] - 公司拥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等多项业务资质证书,2022年取得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工业管道安装)资质,城乡规划编制单位甲级资质证书获得延续[22] - 2023年2月公司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叁级升贰级申报成功,安全生产许可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城乡规划编制甲级资质计划在2023年相应时间开展延续申报工作[23] - 公司业务领域包括化工、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等工程业务和环境设施运营及高端化学品生产等实业业务[26] - 工程业务为国内外工程项目建设提供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等综合服务,实业业务开展环保设施运营和高端化学品生产[26] - 工程业务产品包括工程咨询、设计、施工、总承包,较多采用EPC模式,在部分项目存在PPP、BOT、BT等模式[27] - 工程业务经营模式为订单式生产,合同价款以固定总价模式为主,由业主按约定支付[27] - 公司设置七大设计专业部室和多个职能机构,形成完整健全的工程业务体系[27] - 工程总承包项目实施中,公司将部分工作发包给分包企业,形成完善的分包管理体系[27] - 公司利用施工总承包资质拓展施工业务市场,目前施工业务体量不大,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化工项目土建业务[28] - 公司实行资质动态管理,资质维护机制健全,确保相关资质顺利延续[24] - 工程总承包是公司合同和营收主要来源,体量大、占比高但毛利率偏低[29] - 公司采取控股、参股方式投资建设12个环保运营类项目公司,8个已竣工运营[29] - 2022年6月底,公司投资控股的东华天业10万吨/年PBAT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生产装置处于升级改造中[29] - 公司投资参股的曙光绿华10万吨/年BDO联产12万吨PBAT项目、榆东科技50万吨/年DMC一期工程项目正在建设中[29] - 2022年签约工程合同达165.52亿元,同比增长37.96%,其中总承包合同161.21亿元,同比增长37.72%,咨询、设计合同4.31亿元,同比增长47.60%[39][41] - 签约国内项目合同146.41亿元,占比88.45%,签约国外项目合同19.11亿元,占比11.55%[41] - 签约化工类(不含锂电类)项目合同135.44亿元,占比81.83%,锂电类项目合同12.60亿元,占比7.61%,非化类项目17.48亿元,占比10.56%[41] - 承建的乙二醇装置产能累计达1000万吨/年以上[39] - 全年完成咨询规划类前期项目76项、初步设计项目15项、施工图设计8项[40] - 在建总承包项目50个,多个大中型总承包工程项目顺利开车[39][40] - 全年主编、参编各类标准54项,已发布实施、报批计10项[38] - 高镁锂比盐湖卤水连续制取电池级碳酸锂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38] - 获得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39] - 荣获各类荣誉称号以及工程、科技类奖励共计20多项[40] - 承揽锂电池、可降解材料、DMC、醋酸乙烯等项目,参与新能源与化工耦合项目[42] - 拓展环境市政领域业务,承揽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项目[42] - 推进境外经营,承揽巴斯夫、AP等多个境外及外资在华项目[42] 公司管理 - 2022年公司建设高水平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明确项目QA和QC质量管理组织结构[32] - 公司推进技术质量精细化管理,开发质量检查信息化模块,实现全过程信息化[32] - 2022年全年共召开质量例会95次,参加人数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