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格医药(300347) - 2022 Q2 - 季度财报
2022-08-26 00: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35.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78%[16] - 营业收入359,420.92万元,上年同期205,637.49万元,同比增长74.7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2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2%[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12%[16] - 基本每股收益为1.38元/股,同比下降4.17%[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43%,同比下降1.15个百分点[16] - 公司净利润为3.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121] - 营业利润为4.2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3.98亿元增长5.6%[121] - 基本每股收益0.43元,较去年同期0.40元增长7.5%[121] - 净利润同比下降17.1%至13.18亿元[11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至11.92亿元[11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4.2%至1.38元[119]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9%至14.57亿元[120]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降54.4%至4.13亿元[118]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4.8%至35.94亿元[11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01.01%至21.67亿元[42]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01.0%至21.67亿元[118] - 主营业务成本21.48亿元同比增长99.92%其中直接项目相关成本10.39亿元占比29.24%[36]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80%至1.11亿元[4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8%至1.11亿元[118]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9%至1.13亿元[118]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56.70%至1.62亿元[42] - 财务费用变动31.16%主要因短期借款增加及H股募资利息收入减少[42] - 支付职工现金12.72亿元,同比增长55.0%[123]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12.63亿元,同比增长168.1%[123]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69.2%,从1.79亿元增至3.03亿元[125] - 支付的各项税费同比大幅增长222.7%,从4848.7万元增至1.56亿元[12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药研发合同组织(CRO)服务[5] - 公司业务涵盖临床监查(CRA)、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等领域[5] - 公司涉及创新药临床试验业务[5]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55,284.01万元,同比增长73.34%[28]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217,214.59万元,同比增长110.16%[28] - 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138,069.42万元,同比增长35.88%[28] - 临床试验相关服务及实验室服务收入13.81亿元同比增长35.88%[33] - 公司参与遗传办国际合作审批、备案项目占总数12.5%[24] - 公司为中国56.60%的1类新药获批提供专业服务[24] - 公司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从2021年末的567个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607个,增长7.1%[29][30] - I期临床研究项目从2021年末的231个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252个,增长9.1%[30] - II期临床研究项目从2021年末的106个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117个,增长10.4%[30] - 公司注册团队服务的客户数量从2021年末的550家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582家,增长5.8%[32] - 公司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的新增注册项目同比增长67%[32] - 公司药物警戒团队在报告期内新增在研项目177个,团队规模达到128人[32] - 医学翻译业务新增客户28家包括药企12家和医疗器械企业16家[33] - 泰临研平台已被800多家公司使用涉及3000多项临床试验含80余项III期项目[33] - 实验室服务项目数量从2516个增至2664个[33] -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客户数量从163家增至208家含786个进行中项目[33] - 现场管理项目从1432个增至1469个团队规模达2503人含2108名CRC[33] - 公司收入确认采用两种结算模式:按服务收费模式FFS和按全职等量模式FTE[192] - FFS模式下收入在转移服务控制权或交付可交付单位时确认[193] - FTE模式下按可计费金额(基于员工人数和工作时数)随时间确认收入[193]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国际化业务通过香港泰格等子公司开展[5] - 公司全资子公司数量众多,涵盖国内外多个地区,包括泰格股权、泰格捷通、北京医捷通等超过40家实体[7][8] - 子公司地理分布广泛,涵盖中国(如北京、上海、杭州、苏州、漯河)、北美(美国、加拿大)、欧洲(英国、瑞士)、亚太(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及拉美(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等)地区[7][8] - 国际化布局深入,在印尼、巴基斯坦、菲律宾、老挝等新兴市场均设有控股或全资子公司[7][8] - 公司拥有26个海外子公司及超过1,100人的海外专业团队[24] - 海外员工人数增至1,151人,覆盖53个国家[27] - 公司覆盖海外53个国家拥有超过1,100名专业团队[38] - 境内主营业务收入165,442.67万元,同比增长49.30%[28]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89,841.34万元,同比增长101.63%[28] - 境外收入为18.98亿元,同比增长101.63%[43] - 境内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从2021年末的385个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400个,增长3.9%[31] - 境外单一区域临床研究项目从2021年末的132个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149个,增长12.9%[31] - 单一区域临床试验项目增至149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增至58个[24] - 境外单一区域临床试验项目数量从132个增至149个[39] -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MRCT)从50个增至58个[39] - 多区域临床试验项目从2021年末的50个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58个,增长16%[3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 公司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的临床试验志愿者招募、项目交付及回款能力风险[61] - 生物制药研发服务需求下降可能对公司业务造成不利影响[62] - 未能适应法规政策更新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受损[62] - 全球CRO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带来定价压力及盈利能力下降风险[62] - 公司面临汇率风险,主要涉及美元计价业务,无外汇对冲政策[66] - 需持续获取监管批准及证书,未合规可能导致运营终止或罚款[64] - 人才竞争加剧导致招聘及留存成本持续上升[64] - 主要客户业务关系终止可能对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64] - 海外业务受地缘政治及国际政策变动风险影响[67]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受市场波动影响显著[65] - 法律合规成本增加可能影响利润率[63] - 收购投资若未达预期将影响业务增长[64] - 公司占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份额2021年达12.50%,较2019年8.4%提升4.1%[23]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73%[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5.73%至3.59亿元[4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5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7%[12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流出扩大至15.08亿元[4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15.08亿元,同比扩大74.9%[12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4.37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1.54亿元[12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32.18亿元,同比增长67.1%[12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34.2%,从7.88亿元增至10.57亿元[125]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同比激增316.6%,从2.38亿元增至9.92亿元[1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增长99.7%,从10.26亿元增至20.49亿元[12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64.7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负42.03亿元进一步扩大[125]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76.97亿元,较期初减少8.12亿元[12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5.65亿元,较期初的68.30亿元减少3.9%[125] - 总资产为257.0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26%[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6.5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93%[16] - 按国际会计准则调整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87.05亿元人民币[17] - 总资产从年初237.41亿元增长至257.03亿元,增幅8.3%[114][115] - 货币资金由85.44亿元减少至77.75亿元,下降9.0%[11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918万元增至3557万元,增长21.9%[113] - 应收账款由8.09亿元增至8.99亿元,增长11.0%[113] - 合同资产从12.85亿元大幅增长至17.66亿元,增幅37.4%[113] - 长期股权投资由7.39亿元增至12.28亿元,增长66.2%[114] - 商誉从17.79亿元增至23.48亿元,增长31.9%[114] - 短期借款从4.92亿元大幅增至17.61亿元,增长258%[11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181.24亿元增至186.55亿元,增长2.9%[115] - 母公司货币资金由68.30亿元减少至65.65亿元,下降3.9%[115] - 货币资金为77.75亿元,占总资产30.25%,较期初减少5.74个百分点[45] - 短期借款为17.61亿元,较期初增加12.69亿元[47] - 长期股权投资为12.28亿元,较期初增加4.89亿元[47]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金额为96.78亿元[47] - 报告期投资额为15.40亿元,同比增长29.16%[50] - 委托理财发生额为12,340.09万元人民币,未到期余额为3,556.92万元人民币[55] - 银行理财产品均使用自有资金,无逾期未收回金额及减值[55] - 公司报告期无衍生品投资及委托贷款情况[56]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13亿元,占利润总额27.93%[44] - 投资收益为8644.56万元,占利润总额5.84%[44]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4.132764亿元,同比下降54.4%[65]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出售收益为1499.94万元,同比下降85.7%[6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420,628,402.63元[21] -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463,831,674.75元[21]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35,090,683.52元[21]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172,152.10元[21]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690,256.54元[21]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2,766,750.45元[21] - 所得税影响额-8,302,777.65元[21]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72,086,836.18元[21] - 境内外会计准则差异主要源于子公司股权激励相关的资本公积会计处理差异[2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报告于8月26日发布[1]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2] - 报告包含重要提示、公司简介、主要财务指标等十个主要章节[3] - 报告备查文件包括法定代表人签名的财务报表和半年度报告文本[4]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85] - 公司副总经理王如伟辞职仍在子公司任职[92]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86]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85]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84] - 公司报告期未发生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87] - 2021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55.50%[70] - 公司回购注销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中20,144股[73] - 50名激励对象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第二个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达成[74] - 389名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部分限制性股票第三个限售期解除限售条件达成[74] - 2018年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卖出1,272,604股并完成收益分配[75][77] - 2020年A股员工持股计划通过二级市场卖出181,600股并完成收益分配[75][77] - 2020年A股员工持股计划期末持有104,772股,占股本总额0.01%[75][77] - 董事Zhuan Yin报告期内持股从76,487股减至0股[77] - 2022年H股股票增值权激励计划拟授予不超过44.99万份,占股本总额0.0516%[78] - 2022年H股股票增值权激励对象人数不超过90人[78] - 公司股份回购累计回购3,909,800股占公司总股本0.4481% 成交总金额369,387,998.96元[93] - 公司计划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25,000万元不超过50,000万元[93] - 公司首次回购股份16,600股占公司总股本0.0019% 成交金额1,634,800元[93] - 公司股份总数从872,438,364股减少20,144股至872,418,220股[96]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2,466,212股至183,534,044股,比例从21.32%降至21.04%[95]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2,446,068股至688,884,176股,比例从78.68%升至78.96%[95]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3,909,800股,占总股本0.4481%,回购总金额369,387,998.96元[98] - 首次回购16,600股,占总股本0.0019%,金额1,634,800元[98] - 回购注销离职及考核不合格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共20,144股[96] - 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第二个限售期解除限售370,774股[97]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第三个限售期解除限售2,106,496股[97] - 高管锁定股中叶小平持有132,929,656股,曹晓春持有42,871,330股[99]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7,571人[100]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小平持股20.32%,共计177,239,541股[101] - 公司实际控制人曹晓春持股6.55%,共计57,161,774股,其中15,800,000股处于质押状态[101] - HKSCC NOMINEES LIMITED持股14.11%,共计123,119,479股,报告期内减持300股[101]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74%,共计102,464,769股,报告期内增持11,238,011股[101]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4.21%,共计36,716,074股,报告期内增持432,400股[101] - TEMASEK FULLERTON ALPHA PTE LTD持股2.12%,共计18,455,521股,报告期内减持505,227股[101] - 施笑利持股1.30%,共计11,306,159股,其中2,300,000股处于质押状态[101] - ZHUAN YIN持股1.18%,共计10,296,000股[101]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国证生物医药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持股0.95%,共计8,249,063股,报告期内增持261,889股[101] - 叶小平与曹晓春为一致行动人,共同构成公司实际控制人[102] 子公司与投资布局 - 公司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包括上海泰格、美斯达、杭州思默等[5] - 公司控股子公司包括方达控股、Frontage Labs、方达上海等超过20家实体,业务范围覆盖医药研发多个环节[8] - 投资板块布局清晰,设有TG Sky Growth、杭州泰煜、杭州泰珑等多个专注于投资和咨询的控股子公司[8] - 子公司命名体系规范,全资子公司多采用“泰格”、“捷通”、“TG”、“Tigermed”品牌,控股子公司包含“方达”、“Frontage”、“合亚”等品牌[7][8] - 业务领域覆盖全面,子公司涉及临床研究、实验室服务、医药技术、投资管理、咨询服务、翻译服务等多个领域[7][8] - 通过控股子公司方达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