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73.53%[4] - 营业收入为18.92亿元,同比下降1.18%[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同比下降173.53%[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4亿元,同比下降219.72%[17]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亿元[20]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8亿元[20]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73.53%[38]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8%至18.92亿元[43][46] - 净利润同比下降142.22%主要因计提商誉减值7559.41万元及存货跌价[43] - 公司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9亿元[15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7.35%至1.98亿元,主要因三十周年庆典及促销活动增加[62]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4.69%至2.67亿元,主要因环保支出增加1751万元及停工损失增加2155万元[62]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4.09%至4400万元[6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66%至1.30亿元[62] - 生物医药行业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19.77%至4.89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80.66%[57] - 生物制品行业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32.56%至2.51亿元,直接人工成本同比增长117.31%至3,104万元[57][58] - 其他行业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48.04%至7,330万元,制造费用同比增长81.72%至1,074万元[58] 各业务线表现 - 公司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收入因"替抗"政策实施保持同比增长[32] - 饲用酶制剂销售受养殖周期影响,一季度为淡季,三、四季度为旺季[30] - 水产饲料生产销售高峰期集中在每年5-10月[30] - 报告期内公司筹划出售医药业务资产,但截至期末仍在生物医药和生物农牧领域从事研发生产销售[33] - 甾体激素原料药产品营业收入占总收入48.83%且毛利润占比43.57%[42] - 生物酶制剂产品营业收入占总收入34.12%且毛利润占比35.06%[42] -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营业收入占总收入11.99%且毛利润占比19.84%[43] - 生物医药行业收入同比下降15.02%至9.24亿元[46][48] - 生物制品行业收入同比上升16.19%至6.46亿元[46][48] - 甾体激素原料药销售量同比下降19.31%至461吨,生产量同比下降43.51%至282吨,库存量同比下降52.52%至162吨[50][51] - 生物酶制剂销售量同比增长2.59%至40,638吨,库存量同比增长30.36%至3,711吨[50][51] - 功能性饲料添加剂销售量同比增长21.48%至6,298吨,库存量同比增长43.70%至408吨[50][51] - 蒸汽销售量和生产量同比下降64.45%至73,935吨,电销售量和生产量同比下降55.98%至1,328万度[50][51] - 公司正在筹划出售生物医药业务资产,未来将专注于生物酶制剂和动物营养与健康两大主业[111]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地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94.88%至3.58亿元[46] - 出口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27%至5.66亿元[4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计提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减值损失导致业绩下滑[4] - 原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对利润造成负面影响[4] - 停电限产造成生产受限影响经营[4] - 公司拟出售生物医药板块业务相关资产[4] - 生物医药板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4] - 工业酶制剂领域投入逐年加大[4] - 亏损主因包括商誉减值、资产减值、信用减值及原材料能源涨价[38][39] - 公司计划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医药板块整体剥离[163] - 公司实施财务垂直管理,一级子公司及重要二级子公司财务总监均由公司委派[163][165] - 公司建立并实施ERP管理以加强内控和效率管理[163][166] - 河南利华制药有限公司管理团队和经营业绩基本稳定[164] - 公司与医药板块子公司在经营理念和制度体系融合方面存在磨合难度[163][164] - 公司向长沙世唯及其子公司委派管理人员以加强运营协同管理[166] - 长沙世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逐步修订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165] - 公司强化研发、营销、管理人才与团队优化[16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7亿元,同比下降46.27%[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同比下降7.33%至17.70亿元[6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同比上升3.10%至15.53亿元[6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6.27%至2.17亿元,主要因医药板块收入减少及税费返还减少[6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8.25%至-2.55亿元,因购置固定资产等现金支出减少[6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863.54%至3662万元,主要因融资净流入增加[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下降101.48%至-131万元[67] - 净利润为-8543万元,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2.17亿元存在重大差异,主因减值准备影响1.64亿元[68] 资产和减值 - 资产总额为44.80亿元,同比下降4.12%[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7.93亿元,同比下降6.22%[17] - 资产减值损失达1.28亿元占利润总额144.84%,主要因计提存货跌价和商誉减值[70] - 信用减值损失3524万元,因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计提[70]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36.88%至2.05亿元,因部分项目转固定资产[73]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76.28%至808万元,因预收货款增加[73] - 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比增长76.39%至4259万元,因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增加[73]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金额为1.3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6.86%[64]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9.65%至409人,占比14.57%[64] 子公司财务表现 - 湖南鸿鹰生物科技总资产3.88亿元,净资产1.18亿元,营业收入2.06亿元,营业亏损6785.85万元,净亏损6173.70万元[106] - 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总资产15.20亿元,净资产6.45亿元,营业收入8.30亿元,营业利润4235.84万元,净利润4162.50万元[106] - 河南利华制药总资产5.80亿元,净资产3.82亿元,营业收入4.38亿元,营业利润1739.99万元,净利润1761.72万元[106] - 长沙世唯科技总资产2.91亿元,净资产2.33亿元,营业收入1.58亿元,营业利润6132.15万元,净利润5284.10万元[106] 募集资金使用 - 报告期投资额为1.5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1亿元增长21.6%[77] - 公司增资长沙世唯科技7,975万元,持股比例80%[78] - 公司新设澳门溢多利有限公司,投资金额573.39万元,持股比例70%[80] - 年产1200吨甾体药物及中间体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52,445,500元,投资进度92.19%[83] - 年产20000吨生物酶制剂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2,735,282.40元,投资进度40.22%,项目未投产[83] - 年产15000吨食品级生物酶制剂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60,418,460.46元,投资进度89.70%[83] - 2018年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净额为644,614,200元[88] - 2020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97,341,200元[89] - 截至2021年末,2018年可转债募集资金尚未使用金额为104,608,300元[86] - 2016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503,672,600元,其中91,000,000元已变更用途,变更比例18.07%[86] - 公司累计募集资金总额为1,469,737,100元,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361,041,900元[86] - 2014年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166,335,600元,截至2021年末剩余未使用金额5,641,300元[86] - 2015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净额为56,500,000元,已全部使用完毕[86] - 内蒙古年产20,000吨酶制剂项目投资进度达99.8%,累计投入9,480.71万元,但本报告期亏损665.47万元[90] - 珠海酶制剂生产基地技改项目投资进度91.31%,累计投入2,490.14万元[90] - 研发中心扩建项目投资进度112.96%,累计投入2,153.61万元,超预算247.05万元[90] - 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投资进度77.8%,累计投入1,944.97万元[90] - 新合新甾体激素GMP建设项目投资进度101.08%,累计投入31,232.19万元,实现效益3,526.84万元[92] - 年产15,000吨食品级生物酶制剂项目投资进度89.7%,累计投入16,041.85万元,但本报告期亏损2,474.59万元[93] - 年产1,200吨甾体药物及中间体项目投资进度92.19%,累计投入25,244.56万元,但本报告期亏损2,204.13万元[93]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累计投入136,104.19万元,总投资进度92.84%[93] - 收购湖南鸿鹰生物科技股权项目投资进度100%,累计投入5,650万元[92] - 收购湖南龙腾生物科技70%股权项目投资进度100%,累计投入2,100万元[92] - 内蒙古溢多利年产20000吨酶制剂项目2014年实际效益仅达承诺效益的24.94%[94] - 内蒙古溢多利酶制剂项目2015年实际效益为承诺效益的34.27%[94] - 内蒙古溢多利酶制剂项目2016年实际效益为承诺效益的61.89%[94] - 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投入进度为77.80%[94] - 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9100万元占募集资金总额17.5%[95] - 公司将年产20000吨生物酶制剂项目资金10000万元调整至年产1200吨甾体药物项目占募集资金总额15.03%[95] - 公司2014年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9402.99万元[96] - 公司2016年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5764.25万元[97] - 公司2019年使用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自筹资金14614.87万元[97] - 公司2016年使用闲置募集资金15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98]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2019年2月批准金额为3亿元,2020年2月批准金额为2.5亿元,2021年1月批准金额为1.5亿元[10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归还2021年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4500万元[100]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结余743.24万元,主要因营销服务网络建设项目海外支出减少[100] - 公司将节余募集资金742.66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00] - 新合新甾体激素GMP建设项目实际投入3.12亿元,投资进度101.08%,2017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状态[102] - 年产1,200吨甾体药物及中间体项目实际投入2.52亿元,投资进度92.19%,2021年10月31日达到预定状态,报告期实现效益-2204.13万元[102] - 年产20,000吨生物酶制剂项目实际投入4273.53万元,投资进度40.22%,预计2022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状态[102] - 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金额9100万元,占募集资金总筹资额17.5%[102] - 调整募集资金投入金额1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15.03%,从生物酶制剂项目调整至甾体药物项目[102][103] - 河南利华制药GMP改造项目实际投入3998.34万元,投资进度99.96%[102] 公司治理和股权 - 公司总股本为490,067,316股[6] - 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6]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396.43万元[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0%,同比下降10.04个百分点[17] - 公司拥有227项发明专利[40] - 公司参与制订12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0] - 公司优质直销客户超过2300家[41] - 营销网络覆盖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41] - 公司生物酶制剂为亚洲最大制造和服务企业[40] - 公司管理团队平均行业经验超过21年[40] - 公司拥有5项新兽药产品证书[40] - 重大销售合同酸性消除物与湖北共同药业合同总金额4,300万元,本期确认收入2,283万元[52] - 重大采购合同甲泼尼龙格氏物与江西宇能制药合同总金额3,285万元,已履行1,133万元[55] - 乙基锂氨物采购合同因供货延迟和价格调整未正常履行,合同金额2,100万元[5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3.7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19.94%[59]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2.66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7.71%[60] - 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最高额连带责任担保,最高保证金额为8,000万元[76] - 子公司湖南鸿鹰生物科技向银行借款300万元,并以部分机器设备抵押[76] - 子公司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向工商银行借款1,700万元,并以部分房产及土地抵押[76] - 子公司湖南新合新生物医药向农业银行借款3,000万元,并以部分房产及土地抵押[76] - 子公司湖南成大生物科技向华融湘江银行借款3,000万元,并以部分房产及土地抵押[76] - 公司向浦发银行借款14,094万元,并以8栋房产及土地使用权抵押[76] - 公司及子公司以其他货币资金2,102.58万元作质押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及信用证[76] - 公司董事会设7名董事含3名独立董事[116] - 监事会设3名监事含1名职工代表监事[116] - 公司建立独立财务核算体系及管理制度[119] - 公司拥有独立工业产权及商标等无形资产[119] - 公司通过电话专线及专用邮箱等多渠道与投资者沟通[117] - 董事邓波卿减持619,900股,占其期初持股7,897,500股的7.85%[122][123]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期末持股总数11,677,850股,较期初12,297,750股减少619,900股[122][123] - 副总裁李谏垣期末持股877,500股,持股数量在高级管理人员中位列第一[122][123] - 副总裁杜红方期末持股680,650股,持股数量在高级管理人员中位列第二[122][123] - 常务副总裁周德荣与财务总监李著均持有1,228,500股,并列高管持股第三位[122][123] -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无增持股份,总增持数量为0股[122][123] - 董事易胜文与邓波卿因董事会换届于2021年02月22日离任[122][123] - 董事长陈少美期初与期末持股均为0股,未持有公司股份[122] - 总裁助理丁思亮持股数量最少,仅1,400股[122][123] - 公司报告期内不存在董事、监事离任和高级管理人员解聘情况[122][123]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报酬总额为811.92万元[136] - 董事长兼总裁陈少美税前报酬总额为111.53万元[138] - 董事、常务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德荣税前报酬总额为86.5万元[138] - 副总裁兼财务总监李著税前报酬总额为79.51万元[139] - 副总裁杜红方税前报酬总额为80.9万元[139] - 副总裁庄滨峰税前报酬总额为77.2万元[139] - 副总裁冯国华税前报酬总额为75.93万元[139] - 副总裁朱杰明税前报酬总额为64.78万元[139] - 董事伍超群税前报酬总额为6.67万元[138] - 独立董事王一飞、李安兴、朱祖银税前报酬总额均为7.83万元[138][139]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总额为4900.67万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152][153]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可供分配利润为6.27亿元[154] - 公司2020年度
溢多利(300381)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