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世科(300422)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博世科博世科(SZ:300422)2023-04-21 00:0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22,380.49万元,同比下降16.29%[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872.3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6,604.46万元[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50,694.3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5,983.11万元[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44.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913.17万元[3]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2.24亿元,同比下降16.29%[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49亿元,同比改善12.83%[1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1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89元/股,同比改善23.93%[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7.94%,同比改善2.70个百分点[14]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119.99亿元,同比下降2.16%[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79亿元,同比下降16.39%[14] - 2022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5.14亿元,环比下降4.81%[15] - 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0亿元,环比大幅下降[15] - 2022年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03.90万元,环比下降86.45%[15] - 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为222,380.49万元,同比下降16.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872.3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6,604.46万元[49]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22,380.49万元,同比下降16.29%[134] - 2022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44,872.37万元,同比减亏6,604.46万元[134] - 2022年公司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10,412.42万元[134] - 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7.33%、15.59%和11.11%[136] - 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9,302.63万元、20,004.43万元和17,066.95万元[136] 资产与负债 - 截至2022年末,公司负债规模为945,063.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78.76%[6] - 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298,161.08万元,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总额的64.24%[6] - 截至2022年末,公司负债规模为945,063.6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78.76%[135] - 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合同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298,161.08万元,占当期期末流动资产总额的64.24%[135] - 公司未分配利润为-70,282,286.86元,同比下降3.68%,主要受本期净利润影响[79] - 公司境外资产占比较高,但未提供具体数据[79] - 公司金融资产期末数为1,441,689.50元,主要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79] - 公司受限资产总额为2,416,243,776.99元,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应收账款[80][81] - 公司报告期投资额为296,904,646.65元,同比下降62.56%[81] - 2022年货币资金为854,712,301.00元,占总资产的7.12%,同比下降4.25%,主要由于履约保函保证金、承兑汇票保证金减少[77] - 2022年应收账款为1,862,235,900.49元,占总资产的15.52%,同比增加2.91%,主要由于部分已完工项目结算进度和部分老旧项目回款不及预期[77] - 2022年固定资产为1,286,742,889.92元,占总资产的10.72%,同比增加2.11%,主要由于本期建设项目竣工转固[78] - 2022年短期借款为2,070,307,258.21元,占总资产的17.25%,同比下降2.01%,主要由于偿还银行贷款[78] - 2022年合同负债为417,720,913.83元,占总资产的3.48%,同比增加1.36%,主要由于预收合同款增加[78] 业务收入与成本 - 公司2022年环境综合治理收入为13.28亿元,占总收入的59.70%,同比下降8.83个百分点[32] - 水处理业务收入为11.44亿元,占环境综合治理收入的51.44%,同比下降6.59个百分点[32] - 土壤修复业务收入为1.01亿元,占环境综合治理收入的4.55%,同比下降5.95个百分点[32] - 专业技术服务收入为2.13亿元,占总收入的9.58%,同比增长1.22个百分点[32] - 运营收入为6.73亿元,占总收入的30.26%,同比增长11.18%[32] - 环境综合治理收入为13.28亿元,同比下降27.08%,其中水处理收入为11.44亿元,同比下降25.78%[57] - 土壤修复收入为1.01亿元,同比下降63.75%[57] - 运营收入为6.73亿元,同比增长11.18%[57] - 华东地区收入为3.74亿元,同比增长23.00%[57] - 东北地区收入为1.45亿元,同比增长616.23%[57] - 海外地区收入为1.12亿元,同比下降59.29%[57] - 环保行业营业收入为2,223,804,929.02元,同比下降16.29%,毛利率为11.20%,同比下降4.50%[58] - 水处理产品营业收入为1,144,016,007.02元,同比下降25.78%,毛利率为4.83%,同比下降4.43%[58] - 华南地区营业收入为1,147,279,098.47元,同比下降11.88%,毛利率为15.05%,同比下降1.19%[58] - EPC销售模式营业收入为1,070,502,799.22元,同比下降30.41%,毛利率为1.10%,同比下降4.44%[58] - 运营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为550,513,090.48元,同比增长23.25%[60] - 环境综合治理主营业务成本为1,285,159,082.48元,同比下降22.35%[60] - 土壤修复主营业务成本为134,111,539.86元,同比下降47.65%[60] 研发与技术 - 公司多项核心技术荣获国家及省部级荣誉,核心装备列入国家鼓励发展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2] - 公司在工业治污领域的厌氧、芬顿、砂滤技术不断优化,新型抗钙化厌氧反应器得到大规模应用[24] - UBEF生物强化滤池技术已在广西、广东多地正式投运,性能完全满足设计要求[25] - 催化电解技术已完成高浓高盐化工废水、化工回用膜浓水、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等环境下的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达到预期目标[25] - 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及纸浆无元素氯漂白关键技术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海外输出零突破[25] - 新型热解系统(OTTU)在新疆阿克苏油泥处置项目、宁波富海含油废弃物无害化处置项目中实现处理后渣土含油率低于0.3%[25] - 重金属污染土壤一级淋洗效率可达90%以上,淋洗废液中可回收50%以上生物淋洗剂[25] - 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回收技术实现镍钴回收率99.3%以上,锂回收率90%以上,工艺废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27] - 系列二氧化氯固态消毒剂和消毒装备已在50多个项目中推广应用,涵盖医院、工业和市政给水排水消毒等领域[27] - 新能源洗扫车、新能源清洗车、新能源路面养护车、多功能抑尘车和智能扫路机等全新产品已完成研发[28] - 铝电解大修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已完成小试、中试实验和产业化应用示范[26] - 微生物土壤增质提效材料在广西南宁、崇左、百色、贵港等地完成示范推广应用[26]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440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34] - 公司新增发布8项团体标准,累计牵头和参与发布国家、行业等各项标准14项[34] - 公司自主研发的环保设备及相关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项目遍布华北、华中、华南、西北等地,部分设备出口海外[34] - 公司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法和组合还原剂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工程化技术,解决了纸浆清洁漂白中的关键技术难题[34] - 公司构建了上流式多级厌氧-好氧-异相催化氧化的废水处理技术路线,成功应用于国内外近100家企业[34] - 公司开发直热式链板型热脱附系统,攻克了油泥热处置效率低和达标率低的双重难题[34] - 公司已建成7,000多平方米国家CNAS、CMA双重资质研发及分析检测实验室,拥有300多台套精密仪器装备[35] - 公司拥有研发人员1,245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27.36%[35] - 公司拥有高级职称136人,中级职称465人,博士30人,硕士176人[35] - 公司共有9家子公司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子公司获得广西瞪羚企业认定[35] - 公司及子公司参与或主持了10个国家级科研项目,涉及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治理等领域,其中7个项目为在研状态[37] - 公司及子公司参与或主持了10个省部级科研项目,涉及污水处理、土壤污染防控等领域,其中5个项目已验收[37]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已取得授权专利440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367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38]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使用权66项,包括发明专利7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9项[38] - 新增发明专利包括电镀废水预处理方法、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反应器等[38] - 新增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土壤汞砷消解装置、地下水采样装置等[38] - 公司参与的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涉及锑矿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37] - 公司主持的2020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涉及锑矿区锑砷污染源阻断剂生态治理技术示范[37] - 公司参与的2021年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涉及高盐高浓制药废水处理技术[37] - 公司主持的2022年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涉及典型锑矿区污染土壤原位阻控技术[37] - 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将促进公司吸引行业高端技术人才,搭建高端科研平台[42] - 公司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广西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将持续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引领带动示范作用[43] - 公司获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全资子公司湖南博世科获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44] - 公司2022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245人,同比下降17.77%,研发人员占比为27.36%,同比下降0.82%[75] - 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70,669,510.04元,占营业收入的7.67%,同比下降0.14%[75] - 公司计划加强研发创新及成果转化,扩容关键技术储备[136] 市场与订单 - 公司在手工业类设备供货订单约22.86亿元人民币(含已中标)[5] - 公司2022年新增销售合同31.48亿元,其中工业水处理合同金额15.54亿元,占比49.37%[51] - 公司2022年工业水处理订单15.54亿元,同比增长106.37%,其中海外订单5.09亿元,同比增长375.70%[51] - 公司在手工业类设备供货订单约22.86亿元人民币,其中海外订单14.12亿元[51] - 公司2022年实现销售回款21.19亿元,同比增长11.23%,其中老旧项目回款近9亿元[51] - 公司2022年完成61个项目竣工验收工作,涉及有效合同金额22.98亿元[51] - 公司2022年完成送审项目77个,送审金额22.82亿元,完成审定项目90个,审定金额14.77亿元[51] - 公司2022年运营回款达2.77亿元,呈逐年递增态势[51] - 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403,246,441.01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18.75%[61] - 公司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为186,769,755.38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10.82%[63] 运营与项目 - 公司正式进入商业运营的特许经营类项目23个,试运营阶段项目8个,固废运营项目18个,油泥治理及土壤处置终端运营项目5个[52] - 公司全资子公司科清环境将投资新建2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总投资约1.41亿元[52] - 公司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国轩电池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合作[53] - 科清环境将技改“北部湾资源再生项目”,增加2万吨/年的电解铝大修渣资源化利用设备配套[53] - 公司通过压缩管理成本、加强项目动态成本管控、优化组织结构和人员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54] - 公司通过可控管理费用支出与销售收入或新增订单挂钩等手段,严格控制收付比,确保现金流稳健[54] - 公司未在2022年承接新的PPP项目,并成立了工作专班推进在手PPP项目的实施和审计结算[135] - 公司已完成7个PPP项目退出协议签订[136] - 公司通过实施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降低各类安全生产风险[136] - 公司成立了专业的运营团队,制订切实可行的事故防范措施,排除潜在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136] 行业政策与趋势 - 水处理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聚焦管网、处理设施、再生利用设施、污泥处置四大方向[20] - 土壤修复行业在“十四五”期间将受到《“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推动[20] - 2022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20] - 2022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印发《工业水效提升行动计划》,提出要突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高盐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20] - 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要达到60%左右,分类收运能力达到70万吨/日左右[21] - 到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1.3万亿元[21] - 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132]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从传统的水污染治理向环境综合治理的各个环节渗透,从国内单一市场向全球化、国际化发展[22]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工业环境治理、市政环境综合治理、土壤修复、固(危)废处置、智慧环卫等[23] - 公司服务范围覆盖咨询、设计、环评、检测、研究开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投资运营等环保全产业链[23] - 公司未来将优化业务构成,提升核心技术与设备销售占比,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和环境综合服务[131] - 公司将继续保持传统工业治污领域的核心竞争优势,重点拓展半导体、制药、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废水处理市场[131] - 公司计划聚焦乡镇、村屯污水处理项目,以改善水源环境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31] - 公司逐步降低工程项目比重,将业务重心转移至优质EPC项目和设备销售类项目上,减少资金占用、应收账款累积、融资成本和坏账计提损失[132] - 公司成功开发出大修渣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实现危废“脱帽子”并进一步建材资源化利用[133] - 公司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形成废旧锂电池湿法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核心技术体系,开拓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市场[133] - 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水处理、土壤修复、清洁化生产、固废处置等主营业务,贯彻“全产业链服务”战略理念[133] - 公司积极拓展工业市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领域,逐步向石化、食品酿造、制药为主要拓展方向[133] - 公司继续深耕印尼、印度、美国市场,积极拓展俄罗斯、东南亚、南美市场,做大做强海外业务[133] - 公司通过自研核心技术打通“废电池回收-锂及其他高价金属再生-产品作为电池原料制造”高价金属产业链循环闭环[134] - 公司积极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加强供应商管理并实施集中采购等方式控制原材料成本[135] - 公司将回款作为年度最重要的经营任务之一,将回款与高管和各事业部绩效考核直接挂钩[135] - 公司通过打造北美研发中心,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推进重大技术突破,布局全球市场[134] 公司治理与股东 - 公司修订了《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制度》《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制度[140] - 公司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名,副董事长1名,独立董事3名[140] - 公司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4个专门委员会[140] - 公司设立了审计中心,配备了7名专职人员,负责定期检查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并评估内控制度执行效果[142] - 公司董事会办公室设置专线电话(0771-3225158)和专用邮箱(bskdb@bossco.cc),确保与投资者的沟通渠道畅通[142] - 公司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博世科环保”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互动易”平台及时发布公司动态并回复投资者问题[142]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