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昊志机电(300503) - 2020 Q4 - 年度财报
昊志机电昊志机电(SZ:300503)2021-04-30 00: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为8.74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3.52亿元增长148.75%[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463.52万元人民币,较2019年亏损1.5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增长148.13%[19]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87,437.69万元,同比增长148.75%[96] - 公司2020年利润总额9,010.74万元,同比增长149.40%[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3.52万元,同比增长148.13%[96]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874,376,903.61元,同比增长148.75%[10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63.52万元,同比增长148.13%[118] - 公司2020年营业收入同比增加52286.29万元,增幅达148.75%[18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营业成本481,332,470.50元,同比增长123.18%[112]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79.28%至7348.85万元[122] - 管理费用同比增加67.84%至1.059亿元[122] - 研发费用同比增加22.65%至6265.88万元[12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主轴业务收入36,046.02万元,同比增长37.96%,占营收比重41.22%[96] - 转台等功能部件业务收入16,875.55万元,同比增长2,531.95%[97] - 运动控制产品收入25,851.76万元,占营收比重29.57%[97] - 维修及零配件业务收入8,595.39万元,同比增长2.83%[97] - 转台、直线电机、减速器等功能部件收入168,755,524.60元,同比增长2,531.95%[108] - 运动控制产品收入258,517,580.44元,占营业收入比重29.57%[108] - 主轴产品收入360,460,204.34元,同比增长37.96%[108] - 收购Infranor集团贡献营业收入25,851.76万元,占比29.57%[118] - 口罩机零部件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463.37万元,占比13.11%[118] - 口罩机零部件业务新增销售收入11463.37万元[187][188] - 收购瑞士Infranor集团新增运动控制产品销售收入25851.76万元[187] - 扣除特殊因素后公司原有业务销售收入50122.56万元,同比增长42.59%[187]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地区收入235,637,394.43元,同比增长1,852.73%[108] - Infranor集团在瑞士、西班牙、法国设销售部门,在美、英、意、德、法等国设销售与技术支持子公司[56] - 瑞士Infranor集团主要经营区域为欧洲,受疫情影响面临经营不确定性[190] - 公司海外经营涉及瑞士、西班牙、法国等7个国家[18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0年半年度投资者关系活动围绕经营情况、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展开[193] - 公司2020年12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重点关注重大资产重组项目整合事宜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项目[194] - 疫情导致与Infranor集团的现场业务整合受阻,仅能远程沟通[184] - 口罩机零部件业务因市场需求回落已不具备可持续性[189] - 公司存在未决诉讼事项,执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191] - 主轴业务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面临行业竞争加剧风险[18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2020年研发投入7021.7万元,占营业收入8.03%[82] - 研发人员265人,占员工总数16.19%[82]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拥有专利514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416项,外观设计13项[86] - 2020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86] - 境外子公司Infranor集团拥有主要专利55项[88] - 2018至2020年研发投入分别为5988.16万元、5421.81万元、7021.70万元[8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2018年12.97%、2019年15.42%、2020年8.03%[82] - 研发投入7,021.70万元,同比增长29.51%,占营收比重8.03%[98]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合计拥有专利514项,其中发明专利85项[98] - Infranor集团拥有主要专利55项[98] - 研发投入金额为7021.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8.03%[123]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资产总额为20.46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末18.05亿元增长13.3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60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末8.90亿元增长7.89%[19] - 股权资产本报告期增长54.18%,因新增对广东省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创新中心投资[78] - 无形资产增长50.65%,主因收购Infranor集团纳入合并范围[78] - 货币资金下降63.19%,因支付收购Infranor集团股权投资款[78] - 应收票据增长113.01%,因销售业绩增长及商业承兑汇票增加[78] - 商誉增长788.57%,因收购Infranor集团纳入合并范围[78] - 长期借款增长453.75%,因Infranor集团合并及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借款增加[78] - 未分配利润增长35.65%,因本报告期利润增长[78]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3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4%,较年初下降13.32个百分点[132]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2.92亿元,较年初增长20.55%[132] - 存货期末余额3.78亿元,较年初增长12.24%[132]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1.98亿元,较年初增长74.26%,占总资产比例上升3.37个百分点[132]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1.11亿元,较年初增长453.75%,占总资产比例上升4.31个百分点[13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50.95%[182] - 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共计474.0207百万元[182] - 流动负债为704.7802百万元[182] - 商誉账面价值224.7173百万元,其中Infranor集团并购形成199.4275百万元[183] 现金流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4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负3272万元增长661.70%[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661.70%至1.838亿元[125][12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688亿元,同比减少199.09%[125] 收购与投资活动 - 公司全资子公司昊志香港持有Infranor集团100%股权[10] - Infranor集团自2020年1月起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10] - 收购Infranor集团金额2.56亿元,占净资产比例5.68%,当期盈利1101.34万元[80] - 报告期投资额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36%[138] - 公司收购Infranor集团投资金额2.41亿元,持股比例100%[140] - 禾丰智能制造基地项目累计实际投入金额1.12亿元,其中募集资金和自筹资金占比未披露[143] - 禾丰智能制造基地二期项目累计实际投入金额6944.45万元,全部为自有资金[14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5.33万元,累计投资收益为零[145] - 其他金融资产(债权投资)期末金额1303.26万元,初始投资成本1147.38万元[145] - 其他金融资产(权益工具)期末金额55.36万元,初始投资成本100万元[145] - 2019年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2.57亿元,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84亿元[148][149] - 募集资金变更用途金额2.07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比例80.55%[148]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7381.43万元,其中7000万元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148] -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使用金额5673.7万元[148] - 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65,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3,364.99万元,投资进度64.55%[15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5,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5,001.11万元,投资进度100.02%[153] - 公司募集资金承诺投资项目合计承诺投资总额7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8,366.1万元[153] - 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因国家设计规范变更及市场环境影响延期至2021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53][154] - 2020年公司变更募集资金用途,将项目产品调整为转台、减速器和伺服电机,调整后计划投资总额67,051.20万元[155] - 公司先期以自筹资金投入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5,274.87万元,并于2019年完成募集资金置换[155] - 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本报告期投入金额5,673.7万元[153] - 禾丰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投入总额20705.55万元[158] - 禾丰项目本报告期实际投入金额5673.7万元[158] - 禾丰项目截至期末实际累计投入金额13364.99万元[158] - 禾丰项目投资进度达64.55%[158] - 子公司东莞市显隆电机有限公司净利润2719.82万元[162] - 子公司Infranor集团净利润1101.34万元[163][164] - Infranor集团总资产25622.52万元[163] - Infranor集团营业收入25851.76万元[163] 非经常性损益与特殊项目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2414.10万元人民币,占净利润的32.3%[25] - 债务重组损失为3040265.99元[26] - 其他营业外收入为4224477.88元[26] - 所得税影响额为3733674.62元[26]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45087.52元[2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4606243.86元[26] - 资产减值损失为5006.91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55.57%[129]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55.88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73%[129] - 公司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212万元[130] - 公司营业外收入为337.66万元,占总收入比例为3.75%[130] - 2020年公司确认存货跌价损失27.9491百万元,较上年大幅下降[180] - 2020年公司合计形成坏账损失22.12百万元[181] 产品与技术详情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速精密电主轴及其零配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维修服务[29] - 公司产品线已扩展至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和伺服驱动等运动控制领域核心产品[30] - 2020年公司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波焊接系统等口罩机核心部件[30] - 公司转台产品分为力矩电机转台和谐波转台两大类[33] - 力矩电机转台(四轴转台)于2017年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33] - 力矩电机转台最高转速可达250rpm,定位精度±3",重复精度±1"[34] - 转台旋转跳动精度≤2μ,刚度比普通轴承高3.9倍[34][36] - 立式四轴转台最高转速达3,000rpm,分度精度±10",重复精度±2"[34] - 谐波减速器定位精度±15",重复定位精度±5"[36] - 谐波减速器形成6大系列、9种规格、6大减速比产品系列[37] - 谐波减速器负载时同时啮合齿数达总齿数约30%[39] - RV减速器传动误差≤60弧秒,传动效率达85%-92%[39] - 气动手指经100万次测试精度无损失,快换模块响应时间0.1秒[40] - 直线电机推力密度提升,过载能力增强[41] - 转台车削铝合金表面光洁度达Ra0.04-0.1[34] - 伺服电机堵转转矩范围从0.18Nm至82Nm,可扩展至250Nm[43] - 精密交流伺服电机最高转速达11000RPM,工作温度范围-40℃至+75℃[43] - 低压无刷伺服电机最高转速3000RPM,供电电压范围10-60VDC[43] - 防爆直流伺服电机最大转速5000RPM,适用于易燃易爆场合[44] - 紧凑型交流伺服驱动器峰值电流范围:230驱动器5-17Arms,400驱动器8-100Arms[45] - 通用型交流伺服驱动器最高可控转速25000rpm[46] - 运动控制器显示屏尺寸覆盖6寸至19寸,支持2D/3D HMI及多种操作系统[47] - 超声波焊接系统可自动焊接5层厚面料或5层薄面料,经大批量客户验证[48] - 高速风机产品处于内部测试和客户试用阶段,应用于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49] - 公司提供上百种主轴维修服务,覆盖PCB行业及消费电子行业不同品牌[50] - 公司研发部门包括技研部、机器人事业部、高速风机事业部、直驱事业部和生产运营部工艺课,并设有专业研发小组[51] - 公司境外研发资源包括Cybelec瑞士、Infranor法国和Mavilor,分别专注于运动控制器、伺服驱动和伺服电机的开发[51] - 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LBF研究所等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52] - 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涵盖PCB钻孔机、数控雕铣机等10余个领域[89] - 正在研发新产品包括RV减速器、摆头、高速风机等[89] 生产与采购模式 - 境内采购模式包括自主采购(按市场价格)和指定采购(按客户要求)[53] - 境外子公司Cybelec瑞士、Cybelec中国、Infranor法国和Mavilor均实行本地化采购并建立合格供应商体系[53] - 境内生产采用"以销定产、安全库存"模式,专用非标零件自主生产,通用标准件外购[54] - 境外子公司以定制化生产为主,运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采用自主生产(核心工序)与外协生产结合模式[55] - Mavilor伺服电机生产全部自主完成敏感部件以满足定制化小批量需求[55] - 销售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客户包括机床制造商、终端用户、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和终端用户[56] 行业与市场数据 - 中国机床行业总产值从2005年1259.6亿元增长至2010年5536.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4.46%[62] - 十一五期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26.3%[63] - 2018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仅增长0.7%[63] - 2019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13.2%[63] - 2020年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518907亿元,同比增长2.9%[63] - 政策目标2020年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及服务机器人产品化[5] - 政策支持研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等核心功能部件[3] - 通过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支持机器人应用推广[4] - 鼓励发展四轴以上联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配套系统[6] - 政策要求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技术瓶颈[3] - 2019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人均消费额15.9美元,远低于日本的47.2美元、德国的95.2美元和意大利的72.1美元[64] - 2017至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进口数量分别为1.37万台、1.44万台和1.03万台,进口规模分别为29.08亿美元、33.79亿美元和28.98亿美元[66] - 2017至2019年数控机床进口平均单价逐年上升,分别为21.24万美元、23.45万美元和28.08万美元[66] - 201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12.1万台,2018年增至42.2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16.90%[69] - 预计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达59.1万台,2019-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1.97%[69] -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14.76万台,2016-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42.80%[70] - 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从2014年不足10%提升至2018年的28%[71] - 四大国际机器人巨头(ABB、发那科、库卡、安川)占据中国近60%市场份额[71] - 《中国制造2025》目标2020年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中高档功能部件占有率50%[68] - 目标2025年高档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占有率超80%,中高档功能部件占有率80%[68] - 2018年中国通用运动控制行业市场规模达120亿元,较2014年增长64.5%,复合年增长率13.25%[74] - 2018年国内通用运动控制器市场规模达6.4亿元,2014-2018年复合年增长率12.12%[74] - 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166] - 2019年机床工具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降低2.7% 利润总额同比降低23.8%[167] - 2020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规模预计达2.98万亿美元[168] - 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额达165亿美元 装机量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