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增长28.81%[2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81%至1.11亿元[5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8.8%至1.110亿元(2020年同期:0.862亿元)[17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5.38万元,同比增长51.15%[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2654.27万元,同比增长70.79%[23] - 净利润同比增长51.1%至0.277亿元(2020年同期:0.183亿元)[173] - 基本每股收益0.53元/股,同比增长43.24%[23]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43.2%至0.53元(2020年同期:0.37元)[17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04%,同比上升1.44个百分点[2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2.38%至3977.14万元[55]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2.4%至0.398亿元(2020年同期:0.300亿元)[171]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75%至2170.83万元[5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7%至0.217亿元(2020年同期:0.183亿元)[171] - 财务费用为负值-0.586亿元(2020年同期:-0.298亿元)[171]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至-0.014亿元(2020年同期:-0.003亿元)[173]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加,从2020年上半年的35,158,482.95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49,915,852.61元,同比增长41.9%[180] - 支付的各项税费大幅增加,从2020年上半年的8,561,304.57元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19,564,660.89元,同比增长128.5%[180] 各业务线表现 - 微生物检测技术系列产品收入4474.88万元(毛利率58.57%)[57] - 隔离技术系列产品收入1647.88万元(毛利率49.99%)[57] - 灭菌技术系列产品收入2920.21万元(毛利率69.33%)[57] - 有机物分析技术系列产品收入854.07万元(毛利率70.31%)[57] - 公司主要业务为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产品和有机物分析仪器的研发、制造和销售[30] -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统由集菌仪、培养器、无菌隔离器、无菌传递舱、VHPS灭菌器等产品组成[33] - 集菌仪与培养器结合使用用于注射用制剂的无菌检查[33] - 无菌隔离器为药品生产和检测提供密闭无菌操作空间[34] - 无菌传递舱用于物料从外部传递进入无菌制剂洁净生产车间[34] - VHPS灭菌器通过汽化过氧化氢进行空间灭菌控制生物污染[35] - 有机物分析技术系列包括TOC分析仪用于制药用水检测分析[35] - 固体燃烧装置用于环保污泥和土壤等样品的有机物检测分析[35] - 生物降解测试系统用于材料生物降解能力的检测分析[36] - 公司推出针对细胞治疗产业化和生物降解检测领域的新产品[82] - 产品线包括集菌仪、培养器、无菌隔离器、无菌传递舱、VHPS灭菌器、TOC分析仪等[82] - 公司主要经营活动为微生物检测系列、隔离技术系列、灭菌技术系列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98] - 公司产品包括孔径测定仪、集菌培养器、隔离系统、集菌仪(除医疗用)、微生物限度检验仪等[198] - 公司生产消毒器械(气态过氧化氢、干雾过氧化氢)、总有机碳分析仪、滤膜完整性测试仪等设备[198] 各地区表现 - 公司通过拓宽海外市场应对市场竞争加剧风险[7] - 公司采用直销为主并大力发展区域经销商渠道的销售模式[83]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净利润1480.28万元,营业收入4498.71万元[76] - 子公司浙江泰林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净利润1059.57万元,营业收入5524.80万元[76] - 子公司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净利润346.51万元,营业收入1103.85万元[76] - 子公司浙江泰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净亏损13.15万元,营业收入0元[76] - 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总资产1.21亿元,净资产4061.22万元[76] - 浙江泰林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总资产7173.89万元,净资产832.93万元[76] - 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资产1923.28万元,净资产1612.13万元[76] - 公司子公司浙江泰林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78] - 公司子公司浙江泰林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78] - 公司子公司浙江泰林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78] - 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包括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等4家子公司[19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行业监管政策变化可能导致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周期性波动[5] - 医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周期性震荡上行特征[6] -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周期性震荡上行特征,在法规整改节点前集中需求[79] - 公司面临技术人员流失和技术失密风险可能削弱技术优势[6] - 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存在产业化及盈利不确定性风险[7] - 细胞治疗和生物降解检测等新业务存在市场开拓不及预期风险[7]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产品市场秩序受到冲击[7] -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领域产品需求预计将进一步增加[7] - 公司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保持核心技术骨干稳定[81] - 公司面临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风险,需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81] - 制药装备产品生命周期较短,需持续技术创新适应市场需求[81] - 公司采取多元化市场策略并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应对政策风险[80] - 公司面临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医药制造业监管趋严可能加剧竞争并影响固定资产投资[78] 客户和市场 - 公司客户数量达数千家,覆盖制药企业、食品药品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机构等多个领域[45] - 公司拥有制药企业客户近1400家[46] - 公司服务医疗卫生单位400余家及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机构200余家[46] - 公司产品可应用于无菌药品生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大健康产业领域[31] - 公司服务涵盖食品、药品生产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成果转让[198] - 公司从事室内环境净化工程、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安装业务[198] - 公司经营批发零售五金、电器、净化设备、分析仪器等产品[198] - 公司业务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及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198] 研发和技术 - 公司研发团队由188名研发人员组成,其中超过50%具有本科以上学历[44] - 公司每年将占比销售收入10%以上的资金投入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44] - 公司已储备248项技术专利,包括24项发明专利和51项软件著作权[44] - 公司参与制定2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13项标准为第一作者[44] - 公司承担三项"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4] 生产和销售模式 - 公司产品采用直销为主模式,同时通过中间商和贸易商拓展销售渠道[38] - 标准化产品采用备货生产模式,包括培养器、集菌仪、TOC分析仪等[38] - 定制化产品采用以销定产模式,包括无菌隔离器、细胞制备工作站等[38] - 培养器作为一次性耗材类产品保持安全库存以备应急所需[38] 资产和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8.20%至51.46%,金额为2.92亿元[59] - 应收账款占比增长2.91%至6.22%,金额达3531万元[59] - 存货占比上升4.60%至16.30%,金额为9249万元[59] - 合同负债占比增加3.75%至12.02%,金额达6817万元[60] - 总资产5.67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0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3.89%[23] - 货币资金余额为291,949,498.74元,较期初下降9.4%[163] - 应收账款余额为35,311,807.46元,较期初增长97.5%[163] - 存货余额为92,495,853.31元,较期初增长46.4%[163] - 应收款项融资余额为5,580,648.04元,较期初下降28.9%[163] - 其他应收款余额为5,756,708.86元,较期初增长97.5%[163]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5.40亿元增长至2021年6月30日的5.67亿元,增幅5.1%[164][166] - 流动资产从4.26亿元增至4.49亿元,增长5.3%[164] - 合同负债从4466.55万元大幅增长至6817.12万元,增幅52.7%[165] - 未分配利润从1.44亿元增长至1.61亿元,增长12.0%[166]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3.08亿元减少至2.82亿元,下降8.4%[168]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472.38万元增至3821.05万元,增幅54.5%[168] - 母公司存货从2525.53万元增至3255.84万元,增幅28.9%[168] - 母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从299.99万元减少至118.51万元,下降60.5%[169] - 母公司应交税费从697.53万元大幅减少至93.76万元,下降86.6%[169]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1.26亿元减少至1.23亿元,下降2.8%[170] - 公司股本为5.197亿元人民币[186] - 资本公积为22.801亿元人民币[186] - 盈余公积为2.026亿元人民币[186] - 未分配利润为14.399亿元人民币[18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44.424亿元人民币[186]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765亿元人民币[186] - 对股东的利润分配为1.039亿元人民币[187]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增至16.125亿元人民币[18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增至46.150亿元人民币[187]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46.150亿元人民币[187] - 公司股本从期初的38,970,000元增加至期末的51,970,000元,增长33.3%[188][189] - 资本公积从期初的43,081,625.80元大幅增加至期末的228,017,080.53元,增幅达429.3%[188][189]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的130,015,319.35元下降至期末的117,128,830.50元,减少9.9%[188][189] - 所有者权益总额从期初的229,105,616.51元增长至期末的414,154,582.39元,增幅80.8%[188][189]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8,295,511.15元[188] - 所有者投入资本增加197,935,454.73元,主要通过普通股投入实现[188] - 利润分配中对股东的分配为31,182,000.00元[189] - 盈余公积保持稳定,期末余额为17,038,671.36元[188][189] - 公司2021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6,877,652.98元[19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利润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10,394,000.00元[191]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422,984,780.35元[193] - 公司2020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898,309.97元[195] - 公司2020年通过发行普通股增加资本13,000,000.00元[195] - 公司2020年资本公积增加184,935,454.73元[195] - 公司2020年上半年对股东分配利润31,182,000.00元[195] - 公司2020年上半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398,149,304.03元[196] - 公司注册资本为51,970,000.00元[197] - 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股为38,970,000股[19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16.65万元,同比下降131.21%[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131.21%至-1216.65万元[5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0年上半年的38,979,117.57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12,166,452.66元,同比下降131.2%[18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进一步恶化,从2020年上半年的-155,058,556.65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195,248,112.02元,同比下降25.9%[180]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从2020年上半年的168,414,010.40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10,988,000.00元,同比下降106.5%[18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1,619,619.56元,较期初的319,983,476.09元下降68.2%[181] - 母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下降,从2020年上半年的79,479,377.85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33,682,152.63元,同比下降57.6%[183]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0年上半年的30,965,285.93元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1,097,097.91元,同比下降103.5%[184]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7,530,626.32元,较2020年上半年的-151,539,749.31元下降36.9%[184]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92,018,568.91元,较期初的307,095,584.99元下降70.0%[184]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1.7%至1.283亿元(2020年同期:1.149亿元)[179]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111.11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125.47万元[27] - 报告期政府补助金额125.47万元[27] 募集资金使用 - 受限资产包含定期存款1.88亿元及保函保证金16.55万元[61] - 募集资金累计变更用途比例达55.31%,金额1.09亿元[64] - 生产基地项目投资进度65.61%,累计投入9185万元[66] - 细胞治疗项目投资进度仅0.63%,本期投入37.7万元[66] - 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5995万元转向细胞治疗装备制造项目[69] - 尚未使用募集资金6026万元,其中5000万元用于现金理财[67] - 委托理财发生额总计2.76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募集资金各1.38亿元[72] - 未到期委托理财余额1.88亿元,其中募集资金部分为5000万元[72] - 委托理财无逾期未收回金额且未计提减值[72]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大林和倪卫菊夫妇合计直接持有59.32%股份[83] - 叶大林通过高得投资间接控制公司7.22%股份[83]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277,000股,占比从74.99%降至68.68%[144]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3,277,000股,占比从25.01%升至31.32%[144] - 境内自然人持股减少2,577,000股,占比从66.42%降至61.46%[144] - 境内法人持股减少700,000股,占比从8.56%降至7.22%[144] - 公司总股本保持51,970,000股不变[144] - 本期解除限售股数合计4,390,000股,占总股本8.4472%[144][145] - 叶大林持有27,800,000股限售股,限售至2023年1月15日[146] - 宁波高得股权投资持有3,750,000股限售股,限售至2023年1月15日[146] - 夏信群解除限售530,100股,新增限售397,575股[146] - 方小燕新增限售159,000股,预计2021年11月1日解除[14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8,368户[149] - 实际控制人叶大林持股比例为53.49%,持股数量为27,800,000股[149] - 宁波高得股权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为7.22%,持股数量为3,750,000股[149] - 倪卫菊持股比例为5.83%,持股数量为3,030,000股[149] - 潘春晓持股比例为2.89%,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1,500,000股[149][150] - 公司股东叶大林倪卫菊高得投资承诺股份限售期至2023年1月13日[103] - 锁定期满后12个月内减持股票数量不超过持有数量的25%[105][107] - 锁定期满后第13至24个月内减持股票数量不超过第13个月初持有数量的25%[105][107] - 减持价格不低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除权除息
泰林生物(300813)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