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大环境(300864) - 2022 Q4 - 年度财报
南大环境南大环境(SZ:300864)2023-04-26 00:0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简称南大环境,股票代码300864[8] - 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陆朝阳[8] - 公司注册地址为南京市六合区科创大道9号A6栋5层,邮政编码211500[8] - 公司办公地址为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金银街16号科学楼9楼,邮政编码210003 - 210037[8] - 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是www.njuae.cn,电子信箱为dmb@njuae.cn[8] - 董事会秘书姓名为李良,联系电话025 - 83685680,传真025 - 83682796,电子信箱dmb@njuae.cn[8]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办公地址在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106号万达广场商务楼B座19 - 20楼,签字会计师为王静、孙伟[8] - 公司控股股东是南京大学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南京大学[6] - 报告期为2022年1月1日 - 2022年12月31日,上年同期为2021年1月1日 - 2021年12月31日[6] - 公司改制后深耕环境技术服务行业11年,成为我国高校规划设计企业和环境技术服务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15] - 公司在高分辨率高精度排放清单技术等细分领域具备行业领先或先进技术水平[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664,776,720.41元,较2021年增长28.17%[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521,974.49元,较2021年增长32.85%[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10,184,219.79元,较2021年增长34.44%[9]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6,701,549.24元,较2021年增长55.58%[9] - 2022年末资产总额1,576,506,282.25元,较2021年末增长8.35%[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171,831,986.07元,较2021年末增长5.13%[9]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80元/股,较2021年增长33.33%[9] - 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0.78元/股,较2021年增长30.00%[9]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84%,较2021年增长2.30%[9]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3,337,754.70元[13]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664,776,720.41元,同比增长28.17%;营业成本428,179,339.97元,毛利率35.59% [26][27] - 2022年销售费用5402429.65元,较2021年的4265670.13元增长26.65%,主要因业务规模增长[30] - 2022年管理费用65192893.39元,较2021年的49045007.09元增长32.92%,因业务规模增长[30] - 2022年财务费用 -18088005.73元,较2021年的 -13356444.64元降低35.43%,因利息收入增加[30] - 2022年研发费用52234213.91元,较2021年的39719544.73元增长31.51%,因研发投入增加[30] - 2022年研发人员105人,较2021年的99人增长6.06%,占比12.46%,较2021年降低0.81%[38] - 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2022年为52234213.91元,2021年为39719544.73元,2020年为33721296.37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7.86%、7.66%、6.97%[38]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6701549.24元,较2021年的87868510.36元增长55.58%,因销售商品、劳务现金增加[39]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65547433.67元,较2021年的 -349355011.89元增加52.61%,因资金理财减少[39] - 2022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79241836.42元,较2021年的 -51088856.85元降低55.11%,因向股东派发现金红利[39]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108087720.85元,较2021年的 -312575358.38元增加65.42%[39] - 非主营业务中投资收益1291.16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9.1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3.24万元,占比 -1.44%;资产减值 -256.96万元,占比 -1.82%等[40] - 2022年末货币资金2.4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5.38%,较年初比重减少8.58%;应收账款1.69亿元,占比10.74%,比重增加0.58%等[40][41] - 报告期投资额12.76亿元,上年同期投资额17.31亿元,变动幅度 -26.33%[42] - 2020年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7.75亿元,本期已使用募集资金1.29亿元,累计已使用3.71亿元,尚未使用4.28亿元,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占比14.57%[44] - 2022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6707.45万元,本期支出6868.6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000万元等[47]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数3.15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3.24万元,期末数4.55亿元[41] - 超募资金初始金额为20,037.43万元,6,000万元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剩余14,037.43万元未指定用途[54] - 2022年公司来自江苏省内的业务收入为56,525.33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85.03%[65]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16,936.78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5.48%[65] - 报告期末,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5.59%[65] - 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52197449亿元,母公司实现净利润为1.1304958124亿元[108][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报表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9320965283亿元,母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为2.6663987929亿元[10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分产品来看,环境调查与鉴定收入191,742,905.19元,同比增长22.41%;环境研究、咨询与设计收入290,096,626.73元,同比增长31.41%;环境系统集成收入148,887,522.13元,同比增长28.02%;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收入34,049,666.36元,同比增长36.35% [26] - 分地区来看,江苏省内收入565,253,308.05元,同比增长37.75%;江苏省外收入99,523,412.36元,同比下降8.13% [27] - 服务业人工成本160,310,293.42元,占营业成本37.44%,同比增长22.93%;服务采购成本211,131,544.22元,占营业成本49.31%,同比增长25.29%;项目费用56,737,502.33元,占营业成本13.25%,同比增长17.13% [27] 公司业务开展情况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16] - 报告期内公司在苏、皖、沪等地13个地市开展重点流域、湖泊和河道排污口排查工作[18] - 报告期内公司在多个重点流域开展污染物监测溯源及整治[18] - 报告期内公司为5个地市的10余个区县开展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18] - 报告期内公司获批设立“管网健康诊断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 -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全面排查诊断污水管网400余公里[18] - 考核评估8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473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负责30余个重点工业园区或区域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19] - 全国工矿地块污染场地调查覆盖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承担土壤相关方案编制或效果评估30余项,涉固废案件司法鉴定等100余例[19] - 推进中的30余项调查发现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200余种,省市级新分布物种10余种[19] - 为6个地市的22个区县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率提供技术支撑,编制20余项城市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助力300余个城镇建设污水处理达标区[19] - 设计各类工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站14座、管网439公里[19] - 承担26项地市级或区县级“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19] - 承担国家级、省级规划环评12项,涉“两高”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50余项,承担近100项环保专项规划等[20] - 助力创成省级美丽海湾1个、国家级及省级节水园区或节水县区7个[20] - 在沪、苏等地开展近70项VOCs废气治理项目[20] - “鸟类智能监测系统”在南京、连云港等3地成功应用[20] - 智慧化监管运维127套分散式农污处理设施[21] - 新承接30余项环保管家服务项目,开展50余场环保专题辅导培训、2000余人次环保专项检查,为700余家企业提供生态环境咨询服务[21] 公司人员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员工269人,子公司员工548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11人[23]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1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1名省双创博士,1名省环科学会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名南京市紫金山英才,3人入选南京留学人员科技创新项目[23] - 公司拥有各类高水平执业资格人员269人次,国家级、省市级专家库成员437人次[23] - 报告期内,公司连续5年获评“江苏省服务业百强机构”[23]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269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548人,在职员工合计817人[103] - 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817人,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人数为0人[103] - 专业构成中技术人员752人,财务人员9人,行政人员56人[103] - 教育程度方面硕士及以上511人,本科249人,大专及以下57人[103] - 公司董事(独立董事除外)、监事不发放董事、监事津贴,独立董事发放独立董事津贴[103] - 公司员工薪酬采取年薪制,标准由管理层根据员工工作职责与绩效等因素制定并审议确定[104] - 公司高管薪酬标准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根据岗位情况制定,由董事会审议确定[104] - 2022年公司组织内部培训超50场,参训超2000人次,安排超100人次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在线集训或定制小班培训超60次,全员新增在线学习超5000学时[106] 公司利润分配情况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155,040,00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2] - 每10股派息6元(含税),分配预案股本基数为1.5504亿股,现金分红9302.4万元,占利润分配总额比例为100%[108] 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承诺投资3.34亿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06亿元,投资进度31.68%[48] - 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承诺投资5856.12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247.82万元,投资进度38.38%[48] - 本地化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3249.23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3313.73万元,投资进度101.99%[48]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1.5亿元,已累计投入1.5亿元,进度100%[48] - “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33,394.67万元,实际累计投入10,580.13万元,投资进度31.68%[59] - 公司使用2,630.32万元募集资金置换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扣除以自筹资金支付的发行费用293.10万元[56] - 公司拟使用最高不超过5.2亿元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到期的闲置募集资金总额为36,100.00万元[58] 公司募投项目调整情况 - 2020年9月23日,公司拟将“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实施地点从南京市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变更为南京市鼓楼区南京大学科学楼[55] - 2022年公司对“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式、主体及投资金额进行调整,增加全资子公司为实施主体[55][59] - 因对“环境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内部投资结构调整和增加实施主体,实施进度较原计划延后[53][60] - 因“环保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实施地点变更,实施进度较披露计划延后[53] 公司经营计划与风险 - 公司计划2023年实现主要经营指标在2022年的基础上增加25 - 35%[63] - 公司经营计划包括市场开发与营销、研发及技术管理、人力资源、公司治理、资金筹措与运用、资本运作等层面[64] - 公司可能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经营区域集中、项目管理和质量、人力资源、应收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