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净利润为负,主要由于资产减值准备计提[3] - 公司持续扩大云计算平台核心资源储备规模,但新投资项目折旧成本较高,导致净利润下滑[3] - IDC及增值服务业务新增需求缩减,存量业务资源复用率下降,导致毛利下滑[3] -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业务毛利率下降,因客户成本控制及项目交付延迟[4] - 2022年营业收入为441,299,005.76元,同比增长47.33%[2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370,911.39元,同比下降234.55%[29]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383,290.98元,同比下降248.07%[29]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525,975.16元,同比增长52.93%[29]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5107元/股,同比下降222.32%[29]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82%,同比下降10.08%[29] - 2022年末资产总额为1,277,213,843.23元,同比下降17.50%[29]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87,439,907.85元,同比下降6.19%[29] - 2022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437,105,865.41元,同比增长48.41%[31] - 2022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141,699.50元[31] - 公司2022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2,086,295.05元,较2021年的4,958.32元有显著增长[34] - 2022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59,869.60元,较2021年的3,010,844.05元大幅减少[34]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在2022年为236,712.33元,较2021年的435,494.93元有所下降[34] - 2022年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272,508.49元,较2021年的172,500.41元有所增加[34] - 2022年所得税影响额为78,423.72元,较2021年的542,215.42元大幅减少[34] -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41,299,005.76元,同比增长47.33%[90] - 互联网行业收入为362,356,353.91元,占营业收入的82.11%,同比增长100.18%[90] - 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收入为211,421,416.90元,同比增长124.61%[90] - 公司IDC及增值服务业务毛利率因大额投资所产生的折旧成本较大而有所下降[76] - 公司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业务因个别项目体量较大,导致收入增长明显,但毛利率下降[76] - 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未发生调整[94] - 2022年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未大于劳务收入[94] - 2022年公司软硬件采购成本为189,548,093.08元,占营业成本的51.23%,同比增长146.79%[96] - 2022年公司网络成本为50,242,454.63元,占营业成本的13.58%,同比增长29.15%[96] - 2022年公司电费为20,944,370.36元,占营业成本的5.66%,同比增长19.61%[96] - 2022年公司折旧及摊销为38,278,909.42元,占营业成本的10.35%,同比增长12.68%[96] - 2022年公司技术服务成本为31,618,969.63元,占营业成本的8.55%,同比增长29.00%[96] - 2022年公司租赁成本为13,060,350.79元,占营业成本的3.53%,同比增长263.18%[96] - 2022年公司人工成本为20,671,927.64元,占营业成本的5.59%,同比增长147.34%[96] - 2022年公司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金额为207,369,636.54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7.44%[97] - 公司2022年销售额前五名客户合计为207,369,636.54元,占年度销售总额的47.44%[98] - 公司2022年采购额前五名供应商合计为163,969,508.00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4.81%[98] - 公司2022年销售费用为11,573,653.85元,同比增长55.30%,主要由于子公司销售人员增加导致人力成本上升[98] - 公司2022年研发费用为19,920,978.92元,同比增长18.24%[98]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为576,166,693.84元,同比增长47.20%,主要由于系统集成业务回款及时且收入增幅较大[103]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601,692,669.00元,同比增长35.01%,主要由于系统集成业务采购付款增幅较大[104] - 公司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525,975.16元,同比增加52.93%,主要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幅较大[105] - 公司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为31,940,958.80元,同比减少89.77%,主要由于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金额变动较大[106] - 公司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为94,540,738.21元,同比减少69.07%,主要由于采购云平台设备等长期资产支付的款项增幅较大[106] - 公司2022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9,920,978.92元,占营业收入的4.51%,研发人员数量为80人,占比21.98%[10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比2021年减少1073.59%,主要系采购云平台设备等长期资产支付的款项增幅较大所致[10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比2021年增加127.97%,主要系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权益性投资收到的现金增幅较大所致[10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022年比2021年减少33.50%[10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25,575,975.16元,本年度净利润为-68,481,500.44元,差额为-42,955,525.28元[109] - 资产减值损失为-65,664,824.11元,占利润总额比例90.94%[113] - 货币资金2022年末占总资产比例13.34%,较年初下降3.12%[114] - 应收账款2022年末占总资产比例15.44%,较年初增加6.57%[116] - 存货2022年末占总资产比例11.05%,较年初下降3.54%[116] - 固定资产2022年末占总资产比例22.80%,较年初增加9.83%[117] - 在建工程2022年末占总资产比例1.16%,较年初下降1.58%[118]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按照募投项目投资计划,持续扩大公司云计算平台核心资源储备的规模[3] - 公司2022年持续扩大云平台建设规模,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赢得客户好评[57] - 公司完善“专属云”业务模式,替代传统“私有云”建设模式[57] - 公司参与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设计,明确未来以能源电力行业为重点发展方向[57] - 公司形成“三个底座、五个支柱”的业务组织模型,提升业务运营效率[57] - 公司积极寻求IDC业务全国布局,扩大业务规模,扩充云计算平台业务承载能力[144] - 云计算平台项目已临近建设尾声,资源池基本达到预期规模[146] - 公司将重点面向大中型国资企业客户,建设示范性项目,提供技术支撑服务[147] - 公司通过资本运作方式融合社会资源,推进边缘计算、网络信息安全等新生业务的发展[149] - 公司持续加强技术研发,重点投入云数据中心可靠性、云计算和云存储等领域[150] - 公司通过社会和高校渠道引进专业人才,增加研发、销售和运维方面的人才储备[151] - 公司主营业务需要先期重资产投入,短期内对经营业绩有负面影响[144] - 公司自建云计算平台将逐步向高性能计算云演进,提供基础算力、智能计算、超算算力[143] -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云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应用软件开发服务[45][46][47] - 公司通过自建和租赁标准化电信级机房,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互联网带宽和虚拟专用网接入服务、云服务等[46] - 公司采用直销模式,通过投标、商务谈判、展会等方式直接拓展客户[48] - 公司采购模式为按需采购,IDC业务采购能源、电力、机房房屋、设备及带宽、IP地址等通信资源[48][49][50] - 公司与华为、新华三(H3C)、Juniper等知名厂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采购品质及效率[51] - 公司服务模式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标准化或定制化的IDC服务和IDC及云平台信息系统集成服务[52][53]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及精细化运营提升带宽资源可靠性和复用率,降低电费等运营成本[55] - 公司在云服务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将IT基础资源整合为资源池,客户按需付费[55] - 公司在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中,通过为客户制定解决方案和实施技术服务实现盈利[56] - 公司在SaaS服务中,客户按采购用户许可数量付费,收益来自销售用户许可或与软件开发商分成[56] - 公司新拓展了北京建工集团、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等一批大型北京市属国资企业客户[68] - 公司顺利通过《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环境等保三级认证》和《云平台等保三级认证》[71] - 公司建设运营的云计算平台完成了募投项目三、四期资源扩容及云平台安全资源池的建设工作[79] - 公司优化资源配置,组建了集销售、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业务团队,提升运营效率[89] -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技术研发水平[88] - 公司坚持轻重资产业务并举的发展路线,积极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新的业务领域[87] - 公司IDC业务计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寻求发展合作机会[142]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预计到2025年中国整体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2,683亿元[37] - 预计到2025年IaaS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6,766亿元[37] - 预计到2025年PaaS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883亿元[37] - 公司所处行业在2022年取得显著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云计算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36] - 公司所处行业中,工业互联网体系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36] - 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与参与主体快速壮大[39] - 到2023年,工业企业及设备上云数量比2020年翻一番[39] - 工业云平台成为企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方向[39] - 工业大数据市场进入快速增长阶段[39] - 人工智能在工业制造、企业服务、生活消费等领域广泛应用[39] - 元宇宙整合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39] - 新型数据中心作为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设施[39] - 北京市计划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0%左右[40] - 北京人均算力目标达到3000GFlops[40] - 北京市建设国际领先的新一代超算中心、新型数据中心等数据智能基础设施[40] - 公司主要客户所处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行业和政府事业单位[42][44] -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42] - 2022年,银行处理电子支付业务2789.65亿笔,金额3110.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和4.5%[44] - 截至2022年末,流通中数字人民币存量达136.1亿元[44] - 2019-2021年国有六大行年平均金融科技投入增长率(21.77%)是营收增长率(6.96%)的三倍以上[44] - 2022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同意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成渝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41] - 我国移动网络的终端连接总数已达35.28亿户,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42] - 互联网正从人与人连接的时代进入到万物互联的时代,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度拓展[43] - 金融行业正在从“科技赋能”逐步向“科技引领”转型,进行新的理念升华和实践创新[44] - 全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相继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的有关规划[44]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明确其为高技术、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58] - 数据中心从支撑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中心转变为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算力和能力中心[59]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转增1股,不派发现金红利[5] - 公司对未来经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实质承诺[5] - 公司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主要财务指标、行业趋势、所处行业景气情况未发生不利变化[4]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重大风险[4] - 公司对部分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根据资产所对应的项目现状、客户资信情况等综合因素,对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及往来款项回收的可能性进行了审慎的评估
铜牛信息(300895)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