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30,804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7,910千港元下降54.64%[5] - 同期毛利1,839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917千港元下降4.0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36,166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36,894千港元下降1.9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93,274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08,007千港元下降13.64%[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42,247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40,871千港元上升3.37%[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资产净值87,130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03,674千港元下降15.96%[6] - 2023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225千港元,2022年为16,963千港元[9] - 2023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177千港元,2022年为 -500千港元[9] - 2023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869千港元,2022年为 -5,003千港元[9] - 2023年期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4,264千港元,较期初的45,535千港元下降2.79%[9] - 公司收入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6790万港元减少约54.6%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3080万港元[47] - 公司直接成本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6600万港元减少约56.1%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2900万港元[48] - 公司毛利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190万港元减少约4.1%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180万港元[49] - 公司行政开支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1100万港元减少约9.4%至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约1000万港元[5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约为165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850万港元增加,归因于收入减少及确认诉讼亏损拨备930万港元[52]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约4430万港元,已抵押银行结余约112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2.2倍[54]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约为1.294亿港元,总负债约4230万港元,股东权益约8710万港元[54] 客户收入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客户A、B、C、D收入分别为373千港元、2,543千港元、5,098千港元、2,496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4,699千港元、13,106千港元、34千港元、1,807千港元[20]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客户A、B、C、D收入分别为373千港元、4,118千港元、12,656千港元、6,564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20,923千港元、27,567千港元、34千港元、5,487千港元[20] 其他收入及成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其他收入及收益为49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20千港元;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为68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07千港元[21]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融资成本为64千港元,2022年同期无;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为6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1千港元[22]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除税前亏损扣除核数师薪酬174千港元、董事薪酬875千港元等;2022年同期扣除核数师薪酬188千港元、董事薪酬875千港元等[24]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除税前亏损扣除核数师薪酬348千港元、董事薪酬1,740千港元等;2022年同期扣除核数师薪酬375千港元、董事薪酬1,999千港元等[24] - 合资格集团实体首2,000,000港元溢利按8.25%税率征税,超过部分按16.5%税率征税;不符合的按16.5%固定税率征税,有关期间无应课税溢利,无所得税拨备[25] - 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三个月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4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630千港元;2023年截至12月31日止六个月为16,54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8,510千港元[28] - 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795,940千股[28] 固定资产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厂房及设备款项约为883,000港元,2023年6月30日约为800,000港元[18] - 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固定资产成本从5897千港元增至6172千港元,累计折旧从5097千港元增至5289千港元,账面价值为883千港元[29] 贸易款项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为1851千港元,较6月30日的7386千港元减少[30] - 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为2551千港元,较6月30日的5936千港元减少[32] 股本及购股权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法定股本于2023年6月30日及12月31日为20000千港元,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7959千港元[32] - 2023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购股权从16800000降至0[36] - 公司股东于2016年3月9日批准及采纳购股权计划[86] - 截至2023年7月1日购股权总计1680万个,于2023年内全部失效[88] 董事薪酬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月,董事薪酬为875千港元,较2022年的1125千港元减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董事薪酬为1740千港元,较2022年的1999千港元减少[37] 履约担保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提供履约担保约10758000港元,与6月30日持平;第三方提供履约担保约28749000港元,较6月30日的37729000港元减少[38] - 2023年12月31日银行提供履约担保约1075.8万港元,与2023年6月30日持平;第三方提供履约担保约2874.9万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3772.9万港元有所下降[69] 诉讼相关情况 - 2022年12月5日,明凯投资对借款人逾期借款15000000港元等提起诉讼,已收取部分未偿利息[41] - 一家分包商对另一家分包商和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提起诉讼,涉及款项10328249港元,公司提出9300000港元附带条件付款要约待接受[42] - 2022年12月5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明凯对借款人逾期借款1500万港元等提起诉讼,已收回部分未偿还利息[67] - 有分包商对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提起诉讼,涉及款项1032.8249万港元,公司提出930万港元附带条件付款要约待接受[68] 公司业务项目情况 - 公司在有关期间递交11份建筑项目投标书,管理2个主要项目,监察5个过往年度大致完成项目进度[44] 员工相关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36名雇员,较2022年12月31日的44名减少;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员工成本约81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170万港元降低[70] 股东持股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董事郭栋强先生通过受控法团权益持有2.5亿股股份,持股百分比约31.41%[74] - 2023年12月31日郭栋强先生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相联法团Best Brain 7500股股份,持股百分比100%[76] - 2023年12月31日主要股东Best Brain实益拥有2.5亿股股份,持股占比31.41%;廖朗实益拥有6000万股股份,持股占比7.54%;高浚晞先生实益拥有5960万股股份,持股占比7.49%;叶善敏实益拥有5456万股股份,持股占比6.85%,另有5456万股可供借出[77] 证券交易及股息情况 - 有关期间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0]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4] 企业管治相关情况 - 有关期间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相关规则[82] - 全体董事确认有关期间已全面遵守董事证券交易操守准则[83] 审核委员会相关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审核委员会由两名成员组成,2024年1月12日梁子煒先生获委任为成员[89] - 审核委员会认为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业绩符合相关要求并已充足披露[91] - 2023年11月29日吴文理先生调任后,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为两名,低于规定的三名最低要求[92] - 2024年1月12日梁先生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后,公司符合GEM上市规则规定[92] 公司人员构成情况 - 公告日期执行董事为郭栋强先生等四人,非执行董事为黄煦榆女士,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邵廷文先生等三人[92] 公告相关情况 - 本公告将自刊登日期起最少七日载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93]
宏强控股(08262) - 2024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