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和集团(00513) - 2024 - 中期业绩
恒和集团恒和集团(HK:00513)2024-02-26 21:45

财务收益与亏损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200,183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69,864千港元有所下降[1] - 期内亏损为35,5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659千港元[1]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之每股亏损为4.64港仙,2022年同期为0.92港仙[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综合收益为200,18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9,864千港元[13] - 2023年和2022年同期综合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35,503千港元和7,640千港元[13] - 2023年与客户合约产生的收益为187,901千港元,2022年为262,237千港元[1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总额为86,000港元,税率为16.5%,2022年同期为19,000港元[1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31,67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6,261,000港元[1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综合收益由去年中期的269,864,000港元减少约69,681,000港元或25.8%至200,183,000港元[2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每股基本亏损为4.64港仙,2022年同期为0.92港仙[25] - 期内亏损主要归因于收益及毛利减少约69,681,000港元及23,161,000港元,以及香港利率上升导致财务成本增加约9,323,000港元[25] 资产与负债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2,701,064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2,697,577千港元略有增加[3]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为982,984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027,066千港元有所减少[3]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为1,204,989千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1,022,162千港元有所增加[3] - 2023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净值为222,005,000港元[5]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有银行贷款1,045,997,000港元,其中约695,121,000港元将於一年后到期或须按要求偿还或续期[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投资物业账面金额为2,078,220,000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2,078,100,000港元略有增加[20]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发展中物业账面净额合共约668,039,000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657,777,000港元有所增加[2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收款项未审核结余为64,718,000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64,591,000港元略有增加[2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贸易应付款项未审核结余为71,886,000港元,较2023年6月30日的75,679,000港元有所减少[2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0.330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163.7万港元,其他借贷约为1.28618亿港元,银行贷款约为10.45997亿港元[3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以港元计值银行贷款为10.27897亿港元,以美元计值银行贷款金额相当于1810万港元[39] - 2023年12月31日,公司就借予附属公司银行贷款提供8.53902亿港元担保[40] 营运资金与财务状况评估 - 公司有作营运资金用途的未提取银行信贷融资超过350,000,000港元[5] - 公司董事会认为集团将有足够营运资金以履行到期财务义务[5] 各业务分部情况 - 公司识别出珠宝业务、物业投资及发展、采矿业务和投资四个可呈报分部[1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珠宝业务收益由去年中期的2.62237亿港元减少约7433.6万港元或28.3%至1.87901亿港元,该业务应占分部亏损为880.4万港元,去年中期为溢利1559.9万港元[27] - 物业方面,期内租金收入约为1038.3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39.5万港元增加498.8万港元[27] - 公司持有“恒汇中心”75%权益,该大厦为28层高、总楼面面约86970平方呎的高级写字楼及零售综合楼宇;拥有长沙湾地盘90%权益,已发展为“恒珀”项目,总楼面面约29147平方呎;于2021年收购界限街物业,地盘面积约5054平方呎,可发展总楼面面约25270平方呎[27] - 公司持有元朗青山道及九龙赫德道的投资物业,期内已全数租出[28] - 采矿分部红庄金矿运营规模极小,回顾期内无收益,未进行大规模资本投资[29] 成本与费用情况 - 2023年财务成本为25,122千港元,2022年为15,799千港元[14] - 2023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50,295千港元,2022年为196,815千港元[15] - 2023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286千港元,2022年为1,967千港元[15] - 2023年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992千港元,2022年为2,913千港元[15] - 2023年出售金融资产亏损为247千港元,2022年为3,118千港元[15] - 2023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益为782千港元,2022年为1,096千港元[1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派付任何中期股息[36] 公司运营策略 - 公司预计随利率环境缓和逐步复苏,将保持客户关系、优化定价和商品价值定位[30] - 公司将根据消费者偏好和市场趋势评估产品,优化运营流程和实施成本管理措施[31] 市场环境与展望 - 2023年香港房地产市场面临挑战,预计2024年经济增长受阻碍,但物业市场有望逐步复苏[33][34] 人员与股权情况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共聘用约478名雇员,较2023年6月30日的502名有所减少[42] - 2023年12月31日,2010年购股权计划下有效而尚未行使购股权涉及1220万股股份[44] 证券交易情况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47] 企业管治情况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1《企业管治守则》,但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执行董事陈伟立兼任主席[48][49]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设立内部审核功能,认为现行架构和管理可提供足够监控[53]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规定[54]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五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已审核并批准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综合中期财务报表[55][56] 风险管理情况 - 集团借贷以港元、美元及人民币计值,采用远期外汇合约减低英镑汇率波动风险,资本结构无变动[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