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年度收益大幅下降至1053.3万港元,较上年的6834万港元减少84.6%[6] - 公司总收益从2021年的6834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053.3万港元,同比下降84.6%[15][20][21] - 公司2022年总收益约1053.3万港元,同比下降84.6%[84] - 年度净亏损收窄至1.02693亿港元,较上年的1.40133亿港元改善26.7%[6] - 公司整体除税前亏损为1.0269亿港元,较2021年的1.4013亿港元亏损有所收窄[15] - 除稅前虧損為102,691千港元,較2021年140,133千港元減少26.7%[3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亏损约9460.7万港元,较上年亏损1.3126亿港元收窄[86]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2.25港仙,较上年的3.12港仙改善27.9%[6] - 每股基本虧損為94,607千港元,較2021年131,259千港元減少27.9%[38]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亏损扩大至1875.3万港元,较上年的4150万港元改善54.8%[6] - 行政开支为5352.8万港元,较上年的5568.8万港元减少3.9%[6] - 行政开支降至5352.8万港元,同比下降3.9%[90] - 銷售成本總額為29,286千港元,較2021年109,840千港元下降73.3%[30] - 销售成本降至2928.6万港元,同比下降73.3%[85] - 電影及電視節目版權成本為20,835千港元,較2021年65,694千港元下降68.3%[30] - 新媒體業務成本為8,079千港元,較2021年43,529千港元下降81.4%[30][32] - 員工總成本為29,777千港元,較2021年28,531千港元增加4.4%[30] - 應收貿易賬款減值虧損為3,322千港元,2021年為零[30][40] - 电影版权及在製影片及电视节目减值亏损为1234.8万港元,相比2021年3349.6万港元减少63.1%[46] - 公司在制片方面确认的减值亏损从2021年的3349.6万港元减少至2023年的1234.8万港元[1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新媒体电商分部收益从2021年的3522.3万港元锐减至2023年的529.7万港元,同比下降85.0%[15][21] - 电影、电视节目及网络内容分部收益从2021年的3163.7万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487.4万港元,同比下降84.6%[15][21] - 艺人管理分部收益从2021年的148万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36.2万港元,同比下降75.5%[15][21] - 电影发行业务收益从2021年的2690.5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26.2万港元,同比下降99.0%[21] - 新媒体电商分部业绩亏损从2021年的2595.1万港元扩大至2023年的4599.2万港元[15] - 电影电视及网络内容分部收益487.4万港元,同比下降84.6%[87] - 新媒体业务收益约529.7万港元,同比下降85.0%[89] - 艺人管理分部收益36.2万港元,同比下降75.5%[88] - 公司网络电影业务采用"投资+宣传+发行"模式,通过介入宣传发行业务增加营销及发行收益并促进项目及时回款[61] - 音乐版权代理发行业务与QQ音乐、酷狗音乐等国内主流音乐平台展开合作,并与全国近百家广播电台成为业务合作伙伴[65] - 新媒体电商业务因头部主播税务问题、高投流成本和高佣金分成等因素未能站稳,现重新调整策略[67] - 开发"琥珀"APP构建视觉版权运营拍卖平台,采用区块链技术为短视频提供版权保护[69][70] - 琥珀APP已在百度、华为、苹果、安卓等各大应用商店上架,通过拍卖版权资产发现价值[72] - "寻找中国根源音乐计划"因疫情及防疫政策限制陷入停滞,公司将适时重新启动[66] - 音乐版权可收回金额低于资产成本,管理层已作出相应减值[65]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从2021年的6761.7万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053.3万港元,同比下降84.4%[18][21] - 中国大陸稅項虧損為284,608千港元,較2021年381,663千港元減少25.4%[36] - 计划将影片推广至全国32个省份300多条农村院线[59] - 中国版电影《忠犬八公》定档2023年3月全国影院公映,公司作为承制方及出品方参与该项目[61] - 投资联合出品项目《风再起时》已于2023年2月在全国影院公映[61] - 与腾讯影业等达成联合投资开发协议,联手打造《藏地密码》系列电影[61] - 2022年中国电影市场总票房300.67亿元,同比下降36.4%[74] - 网络电影正片有效播放量同比缩减13%[75] 资产和负债变化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3193.8万港元,较上年的5066.6万港元下降37.0%[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3193.8万港元,同比下降37.0%[91] - 电影版权及在制影片资产减少至2610.3万港元,较上年的5650.3万港元下降53.8%[8] - 电影版权及在製影片及电视节目账面价值从2021年5650.3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2610.3万港元,下降53.8%[44]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减少至1.61855亿港元,较上年的2.85948亿港元下降43.4%[8] - 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021年2.859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1.619亿港元[119] - 非控股权益改善至-777.8万港元,较上年的-1125.1万港元改善30.9%[8] - 非流动资产总额从2021年的1.418亿港元下降至2023年的1.094亿港元,同比下降22.8%[18] - 应占联营公司亏损增加至1039.1万港元,较上年的616.9万港元扩大68.4%[6] - 應收貿易賬款總額為7,571千港元,較2021年16,556千港元下降54.3%[40] - 逾期365天以上應收貿易賬款為4,970千港元,2021年為零[42]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中85.7%来自逾期超过一年的未偿还结欠[53] - 应付贸易账款从2021年84,000港元减少至2022年80,000港元,下降4.8%[48] - 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从2021年24.5%上升至2022年43.5%[119] - 公司资本承担从2021年4055.9万港元减少至2022年2475.9万港元[122] 公司结构和运营实体 - 公司通过结构性合约安排间接控制4家中国媒体内容制作及发行实体[96] - 结构性合约要求运营实体每年支付相当于其税前利润100%的服务费[104] - 合约安排包括独家业务合作协议、独家购买权合同等5类法律文件[101] - 运营实体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等关键牌照[111][113] - 独家业务合作协议初始期限为10年且可每10年自动续期[103] - 根据中国法规,外商投资媒体内容制作必须与本地投资者合作[95] - 运营实体主要从事动画/电视节目制作发行(政治新闻除外)[111][113] - 公司执行董事梁伟信负责监督运营实体的日常运营[100] - 运营实体还用作投资电影或产生业务协同的公司的投资工具[112] -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颁发的许可证允许运营实体在两年内从事相关业务[113] - OPCO4持有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4年8月19日[114] - OPCO4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有效期至2022年7月29日(因疫情延期至2023年5月换证)[114][115] - OPCO3在2022年贡献收益524.2万港元(占总收益49.8%)[115] - OPCO3在2021年贡献收益3258.4万港元(占总收益47.7%)[115] - 公司总资产中OPCO3占比18.4%(4125.9万港元/2022年)和26.8%(9249.5万港元/2021年)[115] 财务管理和投资活动 - 2022年电影版权转拨至影片及电视节目版权1659.2万港元[44] - 2022年结转至销售成本2039.1万港元[44] - 减值亏损中84.9%来自存疑项目的不可收回投资成本[52] - 2022年添置影片及电视节目成本为50.48万港元[44] - 公司2022年未派付任何股息[49]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4,209,131,046股[118] - 公司共有69名雇员(中国66名,香港3名)[124] 公司治理和审计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包括林长盛(主席)周亚飞和吴伟雄[136] - 周亚飞担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其他成员均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6] - 审核委员会负责审阅年报财务报表季度报告及中期报告[136] - 审核委员会监管财务汇报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程序[1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年业绩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136] - 初步业绩公布数字已由核数师香港立信德豪核对一致[137] - 核数师工作不构成香港审计准则下的核证工作[137] - 香港立信德豪未对初步业绩公布提供任何核证[137] - 执行董事为Colin Xu及梁伟信非执行董事为邹晓春周亚飞及李雪松[137] - 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吴伟雄林长盛及王炬[137]
拉近网娱(08172)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