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方锰业(01091) - 2023 - 中期业绩
南方锰业南方锰业(HK:01091)2023-11-29 19:2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应占联营公司亏损70,000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溢利346,000港元,公司拥有青岛锰系16.00%股权、北部湾运河公司49.00%股权、北部湾大宗商品交易20.00%股权[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净流动负债为6.48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63亿港元,净流动负债减少因银行及其他借贷结余略减[9] - 2023年6月30日定息及浮息借贷分别为30.52亿港元和12.64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35.347亿港元和9.257亿港元,定息借贷利率2.24%至8.25%,浮息借贷较中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溢价最高10% [11] - 2023年7月1日至9月30日集团成功重续或取得新银行贷款金额为14.464亿港元,董事认为集团具备足够营运资金应付未来十二个月需要[15] - 2023年6月30日应收客户A贸易款项为2.327亿港元,占集团应收贸易款项总额24.0%,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2.325亿港元和21.8%,款项已悉数逾期及全额拨备[17] - 2023年6月30日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与2022年12月31日相比维持不变,净负债比率有所改善,因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的溢利[1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含抵押存款)为17.05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6.063亿港元;借贷为43.16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604亿港元;借贷扣除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10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541亿港元[2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应收贸易款项及票据减少3.212亿港元至11.62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84亿港元[26]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总借贷减少至43.16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604亿港元[30] - 2023年6月30日,与物业、厂房及设备相关的使用权资产以租赁持有356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070万港元;银行结余质押7.558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08亿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等质押5.60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165亿港元;应收贸易款项质押534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40万港元[3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及联营公司的控股公司为联营公司担保的银行融资为8.677亿港元,已动用5.997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9.044亿港元和6.273亿港元[3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比率为0.91,2022年12月31日为0.89;速动比率为0.65,2022年12月31日为0.63;净负债比率为82.6%,2022年12月31日为90.1%[34] - 2023年上半年,实际税率为24.7%,2022年上半年为21.6%[4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集团溢利为1.349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3.832亿港元[4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盈利为0.0393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0.1118港元[44]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任何中期股息,2022年上半年也无派息[45] - 2023年上半年收益为77.32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0.086亿港元减少14.2%[67]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6.55亿港元,2022年上半年为11.345亿港元;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5%,较2022年上半年的12.6%减少4.1个百分点[67]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841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6.305亿港元减少70.8%[6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349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832亿港元减少64.8%[67] - 2021年12月31日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过往汇报为20.099亿港元,经重述后为21.96653亿港元[60] - 2021年12月31日应付税项过往汇报为2.06723亿港元,经重述后为3.28713亿港元[60] - 2021年12月31日储备过往汇报为27.64519亿港元,经重述后为27.65355亿港元[60] - 2021年12月31日非控股权益过往汇报为 - 6278.9万港元,经重述后为 - 3.72368亿港元[60] - 2022年其他开支过往汇报为 - 539.2万港元,经重述后为 - 2369万港元;财务费用过往汇报为 - 9783万港元,经重述后为 - 1.06855亿港元[62] - 2022年期内溢利过往汇报为4.24979亿港元,经重述后为3.97656亿港元[62]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额4977435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123159千港元有所下降[7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额6388392千港元,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6327465千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7036533千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073730千港元略有减少[71]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净额为-6481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6265千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额1495682千港元,低于2022年12月31日的1544608千港元[72] - 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2833612千港元,略高于2022年12月31日的2832286千港元[72] - 2023年7月1日至9月30日,集团成功重续或取得新银行贷款1446.4百万港元[73]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盈利为64026千港元,2022年为102353千港元[9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43821千港元,2022年为109507千港元[94] - 2023年上半年用作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公司拥有人应占盈利为134903千港元,2022年为383199千港元[9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为969438千港元,减值拨备为272362千港元,净额为69707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款项为1065902千港元,减值拨备为268116千港元,净额为797786千港元[99]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46571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6226千港元[99] - 2023年6月30日一个月内、一至两个月、两至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应收款项分别为896325千港元、293800千港元、143377千港元、843796千港元,总计2177298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分别为1003397千港元、378559千港元、39302千港元、727594千港元,总计2148852千港元[10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收益、其他收入及盈利为7786402千港元[112]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177373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43821千港元,期内溢利为133552千港元[112]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1365827千港元,总负债为8532215千港元[112]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773253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008594千港元[114] - 2023年上半年须于五年内悉数偿还之贷款之利息9727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3019千港元;贴现应收票据之财务费用159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2196千港元;租赁负债之利息开支632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31千港元;其他财务费用3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09千港元[118] - 2023年上半年已出售存货之成本70616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858544千港元;撇减存货至可变现净值净额1588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553千港元[118] - 2023年上半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932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7969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711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0671千港元;无形资产摊销25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27千港元[118]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成本483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5108千港元;核数师薪酬226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489千港元;雇员福利开支37732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02362千港元[118] - 2023年上半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项目之盈利 -52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12335千港元;外汇净额89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16215千港元[11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及票据一个月内为453427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60460千港元;一至两个月为13600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53434千港元;两至三个月为4747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745千港元;超过三个月为6017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51147千港元[12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款项及票据总计69707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97786千港元[127]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7732.5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9008.6百万港元减少14.2%[130][135]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654.96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1134.497百万港元减少42.3%,毛利率从12.6%降至8.5%[1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溢利为184.1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630.5百万港元减少70.8%[130][13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77.373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507.163百万港元减少65.0%[130]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为133.552百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397.656百万港元减少66.4%[13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减少37.4%至64.0百万港元[145]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毛利为6.55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42.3%,整体毛利率为8.5%,较2022年上半年减少4.1个百分点[169]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开支增加14.7%至8450万港元,行政开支减少22.4%至3.121亿港元[171]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财务费用为1.196亿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11.9%[17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中国政府公布“绿色刺激计划”规模接近1950亿美元,加速发展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等产业,为公司正极电池材料提供市场及机会[4] -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电解金属锰生产商及供应商,预计2023年下半年该分部前景充满挑战,参与者推出限产等措施[3] - 公司是中国最大电解二氧化锰制造厂,对电池材料生产领域乐观,持续进行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4] - 2023年销售货品总收益7732538千港元,其中锰矿开采581908千港元、电解金属锰及合金材料生产1615881千港元、电池材料生产926713千港元、其他业务4608036千港元[88]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7402396千港元,占总收益的95.73%[88] - 货品在某时间点转归客户确认的收益为7732538千港元[88] - 2023年上半年锰矿开采收益581908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39561千港元;电解金属锰及合金材料生产收益1615881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263223千港元;电池材料生产收益926713千港元,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