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收益为143,779千港元,2022年为127,730千港元[2] - 2023年毛利为60,789千港元,2022年为57,924千港元[2] - 2023年经营溢利为27,393千港元,2022年为41,246千港元[2]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为22,039千港元,2022年为34,929千港元[7] - 2023年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6.5港仙,2022年为8.7港仙[3] - 2023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28,103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6,064千港元;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41,432千港元,所得税开支为6,503千港元[7] - 2023年研发开支总额为人民币3,021,000元,2022年为人民币3,125,000元[15] - 2023年年内经调整溢利为37,402千港元,2022年为38,828千港元[11] - 2023年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2,039千港元,2022年为34,929千港元[17] - 2023年及2022年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均为400,000千股[17]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5港仙,2022年为8.7港仙[17]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为44,291千港元,2022年为41,707千港元[19]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即期金额为32,761千港元,2022年为21,879千港元[2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按港币计值为23,127千港元,2022年为9,842千港元[20]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按美元计值为21,135千港元,2022年为31,462千港元[20] - 2022年已付股息使股份溢价减少16,000千港元,2023年减少10,511千港元[23] - 2023年贸易应付款项为4,812千港元,2022年为1,034千港元,同比增长约365.38%[27] - 2023年进口贷款的银行融资总额约31,000,000港元,2022年为1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106.67%[30] - 2023年未提取融资约22,907,000港元,2022年为15,000,000港元,同比增长约52.71%[30] - 2023年银行借款—进口贷款为8,093千港元,2022年为0[34] - 2023年已宣布及派发的中期股息为0千港元,2022年为8,000千港元;建议末期股息为16,000千港元,2022年为16,000千港元[36]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总销量分别为43,346套和125,926套,降幅65.6%[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收益达1.438亿港元新高,较2022年度的1.277亿港元增加12.6%[66] - 销售成本从2022财年约6980万港元增加18.9%(1320万港元)至报告期8300万港元[85] - 行政开支从2022财年1590万港元增加95.0%(1510万港元)至报告期约3100万港元[87] - 报告期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约为2200万港元,2022财年约为3490万港元[88] - 剔除转板上市非经常性开支约1240万港元后,报告期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为3440万港元[88]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490万港元,较2022年的5100万港元增加约7.6%或390万港元[89]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约为1.4亿港元,2022年为1.228亿港元;流动负债为1700万港元,2022年为550万港元;流动比率为8.2倍,2022年为22.3倍[9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银行借款约810万港元,2022年为零;资产负债比率为5.5%,2022年为0%[9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已动用约2720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120万港元未动用[95] - 2023年销售成本、销售及分销开支及行政开支总额为1.17319亿港元,较2022年的8838.4万港元增加[120] - 2023年所得税开支为606.4万港元,其中即期所得税616.1万港元,递延所得税 - 9.7万港元[122]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雇员96名,较2022年12月31日的82名增加14名[137]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须为银行融资维持至少1000万港元银行存款,较2022年12月31日约500万港元增加500万港元,其中500万港元已抵押[138] - 2023年无派付中期股息,2022年中期股息每股2.0港仙,金额达800万港元[144] - 董事会建议2023年度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总金额达1600万港元,与2022年相同[144]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24,863千港元,2022年为26,422千港元[18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139,994千港元,2022年为122,766千港元[184] - 2023年资产总值为164,857千港元,2022年为149,188千港元[184] - 2023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47,660千港元,2022年为143,565千港元[184] - 2023年非流动负债为148千港元,2022年为79千港元[18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17,049千港元,2022年为5,544千港元[184] - 2023年负债总额为17,197千港元,2022年为5,623千港元[18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有三名客户个别贡献集团总收益10%以上,2022年为一名[196] - 2023年客户A贡献收益26,799千港元,2022年为28,856千港元[196] - 2023年客户B贡献收益15,733千港元,为新客户[196] - 2023年客户C贡献收益15,020千港元,为新客户[196] - 2023年集团总收益为143,779千港元,2022年为127,730千港元[197] - 2023年新加坡收益为44,043千港元,2022年为51,216千港元[197] - 2023年菲律宾收益为33,637千港元,2022年为12,806千港元[197] - 2023年香港收益为32,204千港元,2022年为35,799千港元[197] - 2023年马来西亚收益为18,906千港元,2022年为18,676千港元[197] - 2023年台湾收益为4,326千港元,2022年为912千港元[197] - 2023年中国收益为4,261千港元,2022年为1,064千港元[197] - 2023年日本收益为3,974千港元,2022年为3,030千港元[197] - 2023年越南收益为1,670千港元,2022年为2,482千港元[197] - 2023年新西兰收益为31千港元,2022年为983千港元[197]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回转支承ODM销量分别为4,043套和3,813套,增幅6.0%;OEM销量分别为86套和112套,降幅23.2%;OBM销量分别为147套和85套,增幅72.9%;其他销量分别为4,816套和2,808套,增幅71.5%[63]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零部件ODM销量分别为5,417套和109,767套,降幅95.1%;其他销量分别为28,768套和9,291套,增幅209.6%[63]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销量分别为34,185套和119,058套,降幅71.3%;其中机械单项销量分别为69套和50套,增幅38.0%[63]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回转支承收益为7030万港元,较2022年的7530万港元减少500万港元,减幅6.7%[64] - 2023财政年度,为客户采购回转支承产生的收益约为1100万港元,较2022财政年度的约1720万港元减少约620万港元,减幅36.2%[65]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回转支承ODM收益分别为5671.8万港元和5675.9万港元,降幅0.1%;OEM收益分别为27.6万港元和36.2万港元,降幅23.8%;OBM收益分别为232.5万港元和99.6万港元,增幅133.4%;其他支承收益分别为1098.3万港元和1722.7万港元,降幅36.2%[68]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零部件ODM收益分别为664.1万港元和895万港元,降幅25.8%;其他收益分别为1697.2万港元和1611.6万港元,增幅5.3%[68] - 截至2023年和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机械收益分别为2361.3万港元和2506.6万港元,降幅5.8%;其中机械单项收益分别为4986.4万港元和2732万港元,增幅82.5%[68] - 回转支承销售额因采购业务减少620万港元,被OBM业务增加130万港元抵销,报告期和2022财年OBM业务总收益分别约为230万港元及100万港元[70] - 报告期和2022财年ODM业务收益分别为5670万港元及5680万港元,数量增加230套,客户总数分别为23名及25名,新增7名ODM客户贡献收益约480万港元[70] - 自产回转支承销售额占报告期和2022财年总收益分别约48.9%及59.0%,占毛利总额分别65.2%及69.1%[71] - 机械零部件收益由2022财年的251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5.8%或15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2360万港元[72] - 按ODM基准的机械零部件收益报告期和2022财年分别约为660万港元及890万港元,采购机械零部件收益分别约1700万港元及1610万港元[74] - 机械零部件分别占报告期和2022财年集团总收益约16.4%及19.6%,占毛利总额约12.8%及17.5%[74] - 报告期和2022财年来自重型机械销售的收益分别约为4990万港元及2730万港元,分别占机械收益的约34.7%及21.4%[75] - 采购机械的销售额由2022财年的约2730万港元增加约2260万港元或82.5%至报告期的约4990万港元[76] - 对香港承包商的机械销售额由1760万港元增加至2230万港元,对菲律宾批发商及制造商的销售额增加500万港元至报告期的1870万港元[76] - 报告期总收益1.43779亿港元较2022财年的1.2773亿港元增加1604.9万港元或12.6%,其中菲律宾收益增长162.7%,台湾增长374.3%,中国增长300.5%[78] - 东盟三个主要国家收益从2022财年约8270万港元增加16.8%(1390万港元)至报告期9660万港元[80] - 菲律宾市场收益从2022财年约1280万港元增加162.7%(2080万港元)至报告期3360万港元[80] - 马来西亚市场收益从2022财年约1870万港元增加1.2%(20万港元)至报告期1890万港元[80] - 新加坡市场收益从2022财年约5120万港元减少14.0%(720万港元)至报告期4400万港元[80] 公司上市相关 - 公司于2023年成功由港交所GEM转往主板上市,GEM最后交易日为2023年9月28日,主板于2023年9月29日开始买卖[38] - 公司于2023年3月30日申请股份转板在主板上市,申请获批,GEM最后交易日为20
永联丰控股(09882)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