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交大慧谷(08205) - 2022 - 年度业绩
交大慧谷交大慧谷(HK:08205)2023-03-21 21:2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1998年5月4日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26] - 1999年10月26日,公司增加注册资本2000万元[27] - 2001年8月31日,公司定向增资600万元,增资后注册资本为3600万元[27] - 2002年7月7日,每股面值1元内资股拆细为十股每股面值0.1元内资股[28] - 2002年7月31日,公司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外资股1320万股,计1320万元;部分股东提呈配售1200万股,计120万元,发行后注册资本增加至48000万元,股份增加至48000万股[2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份为48000万股,未上市流通股份34800万股,占比72.50%;已流通H股社会公众股股份13200万股,占比27.50%[29] -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和一般项目[30] - 公司业务主要为商业应用解决方案及应用软件、安装及维护网络与数据安全产品、电器产品与配件销售[31] - 公司报告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括交大慧谷(香港)有限公司等,上海慧谷智睿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清算,上海市慧谷信息人才专修学院暂停业务[32]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及相关政策 - 公司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自报告期末起12个月内有持续经营能力[34][35] - 公司会计期间为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38] - 公司经营业务营业周期较短,以12个月作为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划分标准[39] - 公司及其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境外业务以所在地货币为记账本位币[40] 金融资产与负债分类及处理政策 - 公司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特征,将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等三类[43] - 同时符合特定条件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初始计量,以摊余成本后续计量[44] - 同时符合特定条件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初始计量[45] - 除上述两类外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初始计量[48] - 公司将满足收取现金流量合同权利终止等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予以终止确认[50] - 金融工具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显著增加,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未显著增加,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56] - 通常逾期超过30日,认为金融工具信用风险已显著增加,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未显著增加[56] - 公司将金融负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负债,除特定几类情况外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58]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确认的或有对价形成的金融负债,按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进行会计处理[59] - 金融负债现时义务全部或部分解除时,终止确认该金融负债或义务已解除部分[60] - 公司以主要市场价格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无主要市场则以最有利市场价格计量[61] - 公允价值计量输入值分三个层次,优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61] - 公司对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有限情况下成本可代表公允价值恰当估计[62]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资产负债表内分别列示,同时满足特定条件时以相互抵销后净额列示[63] - 金融资产整体或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按相应规则将相关差额计入当期损益[52][53] 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信用风险政策 - 应收账款逾期超过六个月通常表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公司通常给予六个月信用期[69] - 应收账款逾期情况对应的违约损失率:未逾期为0%,逾期1 - 6个月为0%,逾期>六个月为100.00%[74] -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 - 收入准则》规范的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68] -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其他应收款,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5] - 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或购买/源生已发生信用减值的其他应收款,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75] - 公司按金融工具类型、信用风险评级等特征对应收账款分组评估信用风险[70] - 公司按金融工具类型、信用风险评级等更多特征对其他应收款分组评估信用风险[76] - 预期信用损失是以发生违约风险为权重的金融工具信用损失加权平均值[71][77] - 若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大于当前减值准备账面金额,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反之确认为减值利得[72] - 若其他应收款预期信用损失大于当前减值准备账面金额,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反之确认为减值利得[78] - 逾期未逾期和逾期六个月的违约损失率为0%,逾期>六个月的违约损失率为100%[80] 长期股权投资相关政策 - 公司直接拥有或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含)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时,通常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95] - 持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下表决权的,需综合多方面事实和情况判断对被投资单位是否具有重大影响[95] - 通过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报表中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6] - 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分步取得股权形成企业合并,非一揽子交易时,初始投资成本与相关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则冲减留存收益[97]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8] - 非同一控制下多次交易分步取得股权形成企业合并,非一揽子交易时,按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初始投资成本[99] - 除企业合并外,以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投资者投入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分别按实际支付价款、证券公允价值、合同约定价值作为投资成本[100] - 公司对不同类型投资采用不同核算方法,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对合营及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101] - 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追加投资时增加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102] - 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随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调整账面价值,确认净损益份额时需对净利润进行调整[103] -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权益法核算的部分按相应基础处理[104] 存货、合同资产与合同成本相关政策 - 库存商品等可变现净值按存货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82] - 合同资产是公司已向客户转让商品而有权收取对价的权利,且该权利取决于时间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83] - 公司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包括合同履约成本和合同取得成本[88] - 合同履约成本需满足与合同直接相关、增加未来履行履约义务资源、预期能够收回三个条件才能确认为资产[89] - 合同取得成本中增量成本预期能够收回的,作为资产确认;摊销期限不超一年的,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90] - 公司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采用与该资产相关的商品收入确认相同的基础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91] 使用权资产与租赁负债相关政策 - 使用权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成本初始计量,包括租赁负债初始金额等四项[109] - 使用权资产后续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自租赁期开始日起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为直线法[110][112][113] - 公司按租赁期开始日尚未支付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对租赁负债初始计量[119] - 计算租赁付款额现值时,优先采用租赁内含利率,无法确定时采用增量借款利率[121] - 租赁期开始日后,公司按原则对租赁负债后续计量,按固定周期性利率计算利息费用[122][123] - 租赁期开始日后,特定情形下公司重新计量租赁负债并调整使用权资产账面价值[124] - 公司对租赁期不超12个月的短期租赁和低价值资产租赁,选择不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141] 收入确认相关政策 - 公司营业收入包括销售商品等收入,在客户取得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126] - 合同含多项履约义务,按各单项履约义务单独售价相对比例分摊交易价格计量收入[127] - 满足特定条件公司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否则在某一时点履行[1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36,002,830.52元,较2021年约人民币50,527,661.11元减少28.75%[4]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21,838,255.21元,2021年亏损约人民币4,485,769.33元[4] - 2022年董事不建议派发末期股息,2021年亦无[4] - 2022年货币资金为20,197,211.85元,2021年为19,492,197.64元[6] - 2022年应收票据为5,047,920.71元,2021年为5,985,080.94元[6] - 2022年长期股权投资为11,911,238.82元,2021年为16,067,617.43元[7] - 2022年固定资产为69,075.29元,2021年为69,433.77元[7] - 2022年应付票据为9,197,180.73元,2021年为5,631,758.22元[8] - 2022年应交税费为4,097,443.64元,2021年为3,506,807.14元[8] - 2022年应付债券为2,225,656.16元,2021年为3,711,595.84元[9] - 2022年流动资产合计26,198,135.28元,较2021年的36,431,195.19元有所下降[10] - 2022年非流动资产合计46,872,840.89元,较2021年的63,930,126.14元减少[10] - 2022年流动负债合计19,267,482.28元,较2021年的13,920,263.18元增加[11] - 2022年非流动负债合计21,493,138.44元,较2021年的17,631,859.02元上升[11] - 2022年营业总收入36,002,830.52元,较2021年的50,527,661.11元降低[13] - 2022年营业总成本53,547,140.54元,较2021年的58,583,321.17元减少[13] - 2022年营业利润为 - 21,962,500.50元,较2021年的 - 5,936,854.27元亏损扩大[14] - 2022年利润总额为 - 21,838,255.21元,较2021年的 - 4,485,769.33元亏损增加[14] - 2022年净利润为 - 21,838,255.21元,较2021年的 - 4,485,769.33元亏损加剧[14] - 202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 21,838,255.21元,较2021年的 - 4,485,769.33元亏损扩大[14] - 2022年营业收入为36,002,830.52元,2021年为50,527,661.11元[16] - 2022年营业利润为 - 21,042,809.96元,2021年为 - 5,274,446.49元[16] - 2022年净利润为 - 20,918,564.67元,2021年为 - 3,823,361.55元[16]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0.0455元/股,2021年为 - 0.0093元/股[15] - 2022年稀释每股收益为 - 0.0455元/股,2021年为 - 0.0093元/股[15]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38,232,287.09元,2021年为51,492,796.45元[18]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48,745,212.19元,2021年为60,507,985.97元[18]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0,512,925.10元,2021年为 - 9,015,189.52元[18] - 2022年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为114,221.58元,2021年为 - 51,363.17元[15] - 2022年归属于少数股东的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 21,724,033.63元,2021年为 - 4,537,132.50元[15]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8231880.20元,2021年为51492780.13元[20]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47855241.09元,2021年为59845561.87元[20]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9623360.89元,2021年为 - 8352781.74元[20]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1102161.95元,2021年为11008863.33元[19][20] - 2022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11073752.36元,2021年为989858.22元[19][20] - 2022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4221.58元,2021年为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