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13163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61192亿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2.7%,2022年同期为31.3%[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1438.6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234.7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906.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4.7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4.53港仙,2022年同期为6.47港仙[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为2.4110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49286亿港元[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权益总额为2.00536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07814亿港元[4][5]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2615.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2145万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6.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116万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 - 1436.9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 - 247.2万港元[7]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13,149千港元,期内溢利9,063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8,969千港元和12,947千港元[20][21]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收入净额1,97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3千港元[21] - 2023年上半年存货成本43,986千港元,存货减值亏损拨备84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67,302千港元和2,761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32,78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40,939千港元[22] - 2023年上半年税项支出4,086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022千港元[2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906.3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294.7万港元;每股基本盈利4.53港仙,2022年同期为6.47港仙[25] - 2023年6月30日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2562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2804.4万港元减少8.64%[2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2664.5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2900.9万港元减少8.15%;亏损拨备213.4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259.5万港元减少17.76%[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2836.1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2764.9万港元增加2.57%[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613.1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562.5万港元增加9.00%;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2912.6万港元,较2022年末的3033万港元减少3.97%[2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1.13163亿港元(2022年:1.61192亿港元),毛利3704.7万港元(2022年:5045.6万港元),除所得税前溢利1314.9万港元(2022年:1896.9万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净溢利906.3万港元(2022年:1294.7万港元)[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毛利率约为32.7%(2022年:约31.3%)[4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销售开支约为48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840万港元减少约43.7%[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行政开支约为1910万港元,同比减少约260万港元,占总收益约16.9%(2022年:约13.5%)[5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约120万港元(2022年:约210万港元)[5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收入净额约2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5.3万港元增加[5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应占联营公司亏损约3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350万港元减少[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溢利约91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1290万港元减少约390万港元[56] - 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464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48亿港元增加[57] - 2023年上半年,资本支出约为116.4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158.9万港元减少[5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汇兑收益约6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40万港元增加[62] - 2023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约为3280万港元,较2022年上半年的约4090万港元减少[71]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OEM业务客户产品收益106,695千港元,自家品牌产品收益6,468千港元,总计113,163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150,581千港元、10,611千港元和161,192千港元[18] - 2023年上半年OEM业务客户产品毛利34,666千港元,自家品牌产品毛利2,381千港元,总计37,047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7,003千港元、3,453千港元和50,456千港元[20][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OEM业务收益约1.067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506亿港元同比减少约29.1%[4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优优马骝业务收益约65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1060万港元减少约39.1%[47] 股权及股息相关 - 法定及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数目均为38亿股,金额分别为3.8亿港元和2000万港元,2022 - 2023年无变化[30] - 2023年3月17日,董事会宣派末期股息及末期特别股息合共每股普通股6港仙,总额为12百万港元,已于2023年6月29日派发,2022年无[24]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發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81] 关联方交易数据变化 - 2023年上半年与关联方交易中,鹏辉管理费用开支10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16.3万港元减少6.28%[31] - 2023年6月30日向Kwong Fai及鹏辉租赁物业使用权资产总账面价值369.1万港元,租赁负债总账面价值378.3万港元[32] - 2023年上半年向Kwong Fai及鹏辉支付租赁付款分别为30万港元和190万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36.5万港元和188.3万港元[32] 购股权相关 - 2021年6月7日,公司向集团董事、高级管理层及若干雇员授出600万份购股权[38] - 2021年6月7日,公司向集团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若干雇员授出600万份购股权,以认购合共600万股股份[7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以股份为基础付款26.8万港元(2022年:68.3万港元)[39] 外部市场环境影响 - 2023年上半年,美国自中国的进口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约25%[43] - 2022年中国出生率为数十年来最低水平,令行业产品需求结构性减弱[76] - 公司拥有BRH2 Plastics, LLC 40%的股份,其业绩受宏观经济环境负面影响[77] 公司业务发展情况 - 集团核心业务OEM业务主要客户减少订单,未来将面临挑战,但会积极发展该业务[73][75] 公司合规及审核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董事均遵守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必守标准[79]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采纳及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82] - 公司审核委员会与管理层及核数师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并建议董事会批准[83]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阅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资料[84] 业绩公告及报告发布 - 本中期业绩公告刊登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适时刊登[85] 员工数量变化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聘用634名全职雇员,少于2022年6月30日的744名[69] 税务相关 - 香港利得税按16.5%的税率计提,中国企业所得税按现行税率计算[22]
万成集团股份(01451)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