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11.46亿元,较2022年减少6.97%[2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亿元,较2022年增长15.38%[23] - 2023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4亿元,较2022年增长12.00%[23] - 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08亿元,较2022年增长79.86%[23] - 2023年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较2022年增长16.67%[23] - 2023年稀释每股收益0.42元/股,较2022年增长16.67%[23] - 2023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37%,较2022年增加1.17%[23] - 公司2023年资产总额为2,872,322,343.82元,较调整前增长4.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274,464,846.22元,较调整前增长8.94%[24] - 2023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33,614,336.05元、320,140,182.82元、302,634,453.43元、289,790,213.73元[26] - 2023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7,104,006.79元、89,024,484.13元、50,229,772.13元、37,111,275.67元[26] - 2023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分别为20,436,824.01元、80,873,996.66元、48,292,523.60元、34,806,445.88元[26] - 2023年各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7,758,281.33元、109,858,205.12元、19,756,247.03元、90,405,355.53元[26] - 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9,059,748.57元,2022年为11,682,319.11元,2021年为37,770,471.84元[29] - 公司2023年营业总收入11.4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97%;营业利润2.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4.64%;利润总额2.29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7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38%[40] - 2023年营业收入11.46亿元,同比降6.97%,工业收入占比97.87%,出口销售占比53.97%,经销模式占比91.77%[52] - 逆变电焊机与配件收入11.22亿元,占比97.87%,同比降7.25%,毛利率29.29%,同比升4.41%[52][54] - 2023年生产量77.8万台,同比降23.60%,销售量77.2万台,同比降31.27%,库存量11.7万台,同比升5.43%[55]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2.96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25.83%,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1.73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8.98%[59] - 2023年销售费用5708.68万元,同比升1.58%;管理费用5734.45万元,同比降3.81%;研发费用6720.11万元,同比降6.39%[61] - 2023年财务费用 -5993.83万元,同比升23.92%,主要因汇率变动致汇兑收益减少[61] - 工业营业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89.81%,金额7.12亿元,同比降13.67%[57] - 出口销售毛利率37.77%,同比升4.37%;国内销售毛利率18.87%,同比升2.68%[54] - 经销模式毛利率30.63%,同比升4.68%;直销模式毛利率9.26%,同比降2.46%[54] - 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67201076.16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86%,研发人员数量157人,占比15.38% [62][63]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230677329.97元,同比增9.16%,现金流量净额307778089.01元,同比增79.86% [64] - 2023年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93698888.70元,同比降224.99%,主要因购买理财产品增加及赎回减少[64][65] - 2023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125129426.70元,同比升40.32%,受取得借款减少等因素影响[64][65] - 2023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403528.04元,同比降100.28%,因购买理财及归还借款[64][66] - 2023年投资收益3664446.59元,占利润总额1.60%,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187823.35元,占3.13% [69] - 2023年末货币资金1494134069.50元,占总资产52.02%,较年初降3.46%,因购买理财及还款[71] - 2023年末在建工程144558156.56元,占总资产5.03%,较年初增4.28%,因基础建设增加[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数1.32亿,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4.2万,本期购买额2.76亿,本期出售额1.56亿,期末数2.56亿[74]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初数5910.93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5291.72万,其他变动595.28万,期末数6506.2万[74] - 报告期投资额879.58万,上年同期投资额2369.3万,变动幅度 -62.88%[77] - 子公司摩仕达注册资本400万,总资产9752.77万,净资产6524.34万,营业收入1.54亿,营业利润1147.61万,净利润1015.77万[84] 利润分配 - 公司以475,849,805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4元现金红利(含税)[4] - 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475,849,805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190,339,922元,现金分红总额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139] 公司风险 - 公司现阶段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市场竞争加剧、应收账款等风险[4] -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2.08亿,存在坏账风险,公司将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和管理[90] - 公司理财投资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利率波动会影响收益;持有美元资产,汇率波动影响汇兑损益,将采取措施减少风险[91] 行业情况 - 公司主营焊接和切割设备,下游应用广泛,我国每年用于焊接加工的钢材数量超全球总量50%[33] - 国内通用焊机领域技术取得突破,产品被国外广泛接受;高端工业焊机领域与国际企业有差距,头部企业努力追赶[34] - 国内焊割设备行业企业多、集中度低,缺乏创新能力的小企业将被淘汰或兼并[35] - 焊接行业新的高质量、高效率技术涌现,自动化和数字化是大势所趋[35] 公司业务 - 公司是国内焊割设备制造行业领先企业,自主研发的JET20系列使公司成为国内通用焊接领域全系列推出数字化产品的首家企业,EVO20系列进军国际市场获积极反响[38] - 公司主营业务为焊割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焊割配件、焊接材料和焊接机器人销售,产品涵盖气保焊等多个系列[39] - 公司实行授权经销商销售模式,供应链中心统一编制采购计划,实行“以销定产”生产模式[40] - 公司收入下降因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减弱和产品市场竞争加剧,国内销售收入下降;利润指标上升因原材料采购成本下降、国际销售收入占比提升、股份支付费用减少、理财收益和利息收入增加[40] - 国内营销中心完善产品价格体系,深化营销管理体系改革,催缴回收应收账款,推进工业机团队和线上渠道建设[41] - 国际营销中心加强区域市场数据采集分析,加大业务人员出差力度,借助行业展会展示新产品和新业务[42] - 品牌中心加强市场调研拟定销售政策,对品牌视觉体系标准化设计,组织展会和营销活动,加强新媒体宣传[43] - 公司各类研发项目正常推进,衍生客户版本,工业机产品陆续登场接受市场检验,开展研发体系建设及流程优化工作[44] - 公司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改善计划模式,完成年度供应商评审,推进精益生产,提升劳动生产率,品质中心提升产品质量[45][46] - 公司产品覆盖焊割设备、配件、材料和机器人,国内外设研发中心,有领先实验室和认证资质[47][48] - 载有互联网功能的全数字多功能焊割机(EVOLVE系列)处于客户样机生产中,目标为批量生产[62] - 手持激光焊项目(第一阶段)和在JET20、EVO20、MAX20等平台生成衍生机型项目均已批量生产[6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持续强化主营业务核心竞争优势,以国际视野布局全球焊割设备市场,拓展焊接相关新业务[85] - 2024年公司将加快国际化进程,推动从本土公司向国际化公司转变,推进各业务销售提升[86] - 公司将加强新市场开发,推进电商业务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87] - 公司将推行预算控制和全员绩效考核,降低成本压力,提升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87] - 公司将推进常州配件工业园建成收尾和惠州亿沃佳士工业园建设工作[88] 公司治理 -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治理状况符合要求[96] - 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潘磊先生,公司在多方面独立运行[98] - 公司董事会由7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3名,下设多个专门委员会且运行良好[99][100]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监事认真履行职责[101] - 公司建立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总经理等严格履职[102] - 公司严格按要求披露信息,制定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并执行良好[103][105] - 公司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与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潘磊完全分开,具备独立完整业务及自主经营能力[107] - 公司设有完整独立财务会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建立独立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制度,能独立作出财务决策[108] - 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125]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董事建议被采纳[127][128] - 第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均一致通过所有议案[130] - 监事会在报告期内监督活动中未发现公司存在风险,对监督事项无异议[132][133] 人员情况 - 报告期末母公司在职员工905人,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116人,在职员工合计1021人[134]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生产人员537人、销售人员141人、技术人员158人等[134]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中硕士及以上19人、本科176人、大专179人、中专以下647人[134] - 公司建立科学绩效管理体系和弹性薪酬体系,制定年度效益奖金分配方案[135] - 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支付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共计485.17万元[123] - 董事长、总裁潘磊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2.98万元[124] - 副董事长、副总裁、财务总监夏如意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7.57万元[124] - 董事、副总裁罗卫红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7.57万元[124] - 独立董事蔡敬侠、邱大梁、曾斌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为10.00万元[124] - 监事会主席张志英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9.82万元[124] - 职工代表监事蒋婷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5.44万元[124] - 监事齐湘波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0.44万元[124] 股权激励与员工持股 - 2023年7月27日,公司调整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股份授予价格,首次授予由2.86元/股调为2.76元/股,预留授予由6.26元/股调为6.16元/股[140] - 2023年,公司向符合首次授予股份第三个归属期归属条件的166名激励对象办理5,526,063股限制性股票的归属,向符合预留授予股份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的13名激励对象办理400,000股限制性股票的归属[140][141] - 2023年,公司作废首次授予部分已授予但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票共278,022股[140][141] - 董事长、总裁潘磊和董事张瑞敏报告期内可行权股数分别为1,600,000股和400,000股,均已行权,行权价格为2.76元/股[142]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不含独立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6人参与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股票总数为1,496,000股,占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比例为0.30%[143] - 2023年8月17日,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三个锁定期届满,可解锁股份数量为1,494,563股,占本员工持股计划持有公司股份数量总额的40%,占公司总股本的0.30%[144] - 报告期内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费用摊销金额共计996,789.82元[145] - 2023年8月30日,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全部出售完毕并提前终止,已完成收益分配和资产清算等工作[146] 内部控制 - 公司建立健全了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基本覆盖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各方面和环节[1
佳士科技(300193) - 2023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