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对比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1.2492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1.25459亿港元略有下降[1]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3336.1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730.8万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4418.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57.4万港元[1] - 2023年上半年本期溢利为388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456.3万港元[1][2] - 2023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4.89港仙,2022年同期为1.83港仙[1] - 2023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3893.5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317万港元[2]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为1.2492亿港元,2022年同期为1.25459亿港元[28][29] - 2023年上半年综合除税前溢利为4418.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1757.4万港元[28][29] - 2023年上半年雇员成本为5885.2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5898.2万港元[30]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净额为1082.3万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净额为1969.6万港元[31]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开支为534.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301.1万港元[33] - 2023年中期期后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7港仙,2022年为每股1.83港仙[35] - 2023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3884万港元及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7.94634亿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为1456.3万港元和7.94634亿股[35] - 2023年每股摊薄盈利根据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3884万港元及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7.94634亿股计算,2022年对应数据为1456.3万港元和7.94932亿股[36] - 2023年上半年电子商务业务总收益7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7.8%[47] - 2023年GETS业务收益7000万港元,较去年轻微下跌5.1%[47] - 2023年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收益9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24.5%[47] - 2023年首六个月电子商务可呈报分部溢利2110万港元,按年下跌29.4%[47] - 2023年首六个月GETS市场整体较去年同期收缩16.3%[48] - 2023年首六个月电子舱单服务业务收益增长约23%[49] - 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项目收益下跌超70%[50] - 2023年首六个月身份管理业务收益从2230万港元升至2940万港元,按年上升31.9%,溢利从240万港元升至660万港元,飙升逾1.7倍[57] - 2023年首六个月项目收益达1520万港元,eKYC和PKI项目分别贡献约45%及41%,PKI项目收益较去年同期攀升逾3.5倍[58]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服务业务收益从1760万港元降至1660万港元,按年下跌5.6%,可呈报分部溢利从930万港元增至1010万港元,增长8.6%[63] - 2023年首六个月智能销售点及相关业务收益由去年同期的580万港元下跌10.9%至510万港元[64] - 2023年首六个月GETS相关服务业务收益为115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80万港元下跌3.0%[65] - 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24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跌0.4%或50万港元[69] - 2023年上半年折旧前经营开支为872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3.9%或330万港元[70] - 2023年上半年雇员成本为589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0.2%或10万港元[71] - 2023年回顾期内,集团的经营溢利为334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10.6%或390万港元[72] - 2023年首六个月,集团录得其他收入净额1080万港元,而2022年同期则录得其他亏损净额1970万港元[73] - 集团2023年首六个月未经审核除税后溢利为3880万港元,是去年同期1460万港元的2.6倍以上[75] - 董事会已议决向股东宣派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3.7港仙,较去年同期增加每股1.87港仙[77]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3441.7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086.9万港元有所增加[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4.75629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5.01125亿港元有所减少[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1.61113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4142亿港元有所减少[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3.44628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64413亿港元有所减少[3] - 2023年6月30日递延税项负债为108.6万港元,2023年1月1日为100.6万港元[37]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及合约资产为3779.9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4209.3万港元[38]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2722.8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713.4万港元略有增加[39] - 2023年6月30日应付账款等负债总计16029.2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6348.1万港元有所减少[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股东应占资本及储备为3.446亿港元,较2022年底减少约1980万港元[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向政府提供两项共220万港元的银行担保,以220万港元存款押记作抵押[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尚待履行且未于财务报表拨备的资本承担为320万港元,较2022年底的190万港元增加[83] 财务准则相关 - 本会计期间生效多项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业绩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12][17]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7号取代第4号,规范保险合约确认等规定[13]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明确会计政策与估计变动区别[14]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缩小初始确认豁免范围并引入支柱二所得税规定[15][16] 业务相关 - 公司主要业务为提供政府电子贸易服务,全部收益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畴内[23] - 公司可呈报分部包括电子商贸、身份管理和其他服务[24][25][26] - 收益及开支参考可呈报分部费用等分配,业绩计量方式为除利息、税项及折旧前溢利[27] - 2023年全年GETS业务预计收缩,但收缩幅度远小于市场,下半年业务量将超上半年[53] - 现有GETS合约年期延长至2027年底,为业务提供至少四年确定性[54] - 供应链应用方案业务年内业绩预计改善,6月获回头客新订单,预计未来数月有类似订单[55] - 电子商务分部表现下滑趋势将延续至年底,2023年整体呈温和下滑[56] - 身份管理业务下半年有望保持上升趋势,公司积极推广数码签署方案,接洽多个潜在客户[60] - 升级版电子开户解决方案获金融机构查询增加,有望与一家国际银行短期内确认订单[61] - 公司对身份管理业务2023年大幅增长持乐观态度[62] 其他财务事项 - 公司核数师对财务报表报告无保留意见[11] - 公司已将预期用于抵减长服金的强积金供款权益作视作供款入账并应用可行权宜方法[21] 法规影响 - 取消强积金与长服金抵销机制条例2025年5月1日生效,公司正评估新指引影响[18][22] 资产出售 - 2023年7月24日出售南方20%权益完成,确认出售收益约680万港元[44] - 2023年7月24日,出售南方的交易完成,确认出售收益约680万港元[74] 人员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用244名雇员,较2022年6月30日的263名减少,期内雇员成本为5890万港元[84] 董事会相关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召开两次董事会会议,全体董事出席3月20日会议,10名董事出席6月30日会议[87][88][90] - 公告日期公司董事会成员包括非执行董事、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99] 股息与股份登记 - 董事会已议决向2023年9月25日名列公司股东名册的股东宣派中期股息每股3.7港仙,2022年为每股1.83港仙,派息率约为集团期内溢利的75%[94] - 公司将于2023年9月25日至9月27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96] - 为符合收取中期股息资格,填妥的股份过户表格及有关股票须于2023年9月22日下午4时30分前送交公司股份过户登记处登记[96] 信息披露 - 中期业绩公告分别于公司网站及香港交易所披露易网站刊发[97] - 公司2023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于上述网站刊发[97] 通讯方式 - 公司鼓励股东选择以网页版接收公司通讯[98] 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95]
贸易通(00536) - 2023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