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创环境(03989) - 2023 - 中期业绩
首创环境首创环境(HK:03989)2023-08-17 22:5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达201.74亿元,同比增长0.18%;营业收入19.09亿元,同比下跌22.02%;期内溢利1.35亿元,同比下跌60.54%;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0亿元,同比下跌44.41%[11] - 回顾期内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净额约1.50386亿元,比去年同期约2.70512亿元下跌约44.41%[25] - 收益下跌主要因国内部分项目建设完工、国内子公司资产减值以及出售新西兰业务,无已终止经营业务溢利[25] - 持续经营的废物处理及废物转化能源业务收益约为19.0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4.47亿元减少约22.02%[26] - 集团毛利率约为34.2%,较去年同期的约28.5%有所上升[28] - 持续经营业务的销售及行政费用减少约15.8%,至约2.03亿元[29] - 融资成本较去年同期的2.44亿元减少约8.7%,至约2.23亿元[3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约为201.74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资产净值约为62.97亿元[32] - 资产负债率为67.49%,较2022年底的66.81%轻微上升不足1个百分点[32] - 流动比率约为2.26,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3有所上升[32] - 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核期内溢利为1.35亿元,2022年同期为3.43亿元[42] - 期内其他全面收入(除税后)为 - 1207万元,2022年同期为 - 2.01亿元[52] - 期内全面收入总额为1.23亿元,2022年同期为1.43亿元[53] - 2023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以及有抵押银行存款约为10.67216亿元,较2022年底的15.50032亿元减少约4.82816亿元[6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偿还借款约为104.86945亿元,较2022年底的91.07493亿元增加约13.79452亿元,定息借款及浮息借款分别约占总借款的32%及68%[6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未提取借款融资约为24.80814亿元[66]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持续经营业务收益为19.0854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24.47367亿元减少[8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之期内溢利为1.3549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92512亿元减少[84] - 2023年上半年客户合约收益为1,639,24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194,925千元人民币[101] - 2023年上半年特许经营权金融资产实际利息收入为269,295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52,442千元人民币[101]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益、其他收入及收益总计1,908,540千元人民币,2022年同期为2,447,367千元人民币[101]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为37,274千元,2022年同期为166,603千元[104] - 2023年上半年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溢利相关成本中,根据服务经营权安排提供服务之成本为867,048千元,2022年同期为1,456,343千元[104] - 2023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223,134千元,2022年同期为244,356千元[106] - 香港利得税按16.5%计提拨备[106] - 2023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之期内税项(抵免)为3,644千元,2022年同期支出为44,279千元[107] - 2022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1,197,667千元,期内溢利为150,878千元[110] - 2022年上半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现金流量净额为2,569千元[117]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时所用的期内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为14,294,733,167股[118][121] - 2023年已宣派末期股息131,590千元,2022年无[12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购买资产成本为8,157,000元,2022年同期为166,214,000元[12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因服务经营权安排产生的其他无形资产增加人民币846,192,000元[12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就遂川首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及福州首创海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计提减值人民币48,900,000元及人民币38,900,000元[125] - 2023年公司就一个转运项目计提特别亏损拨备人民币4,049,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39,751,000元)[127] - 2023年6月30日,特许经营权金融资产及相关合约资产的亏损拨备经评估为人民币51,266,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44,424,000元)[127]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为人民币2,185,223,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1,855,352,000元),扣除亏损拨备后为人民币2,102,777,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1,801,960,000元)[136] - 2023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为人民币1,651,711,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1,786,155,000元)[137] - 公司贸易应收款结余包括应收四川青石建设有限公司款项人民币32,509,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32,342,000元)[136] - 公司贸易应付款结余包括应付北京首创大气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款项人民币34,612,000元(2022年12月31日:人民币7,533,000元)[139] - 一年内须偿还的账面价值为544,463千元(2023年6月30日)和1,233,041千元(2022年12月31日)[140] - 一年后但不超过两年须偿还的账面价值为546,891千元(2023年6月30日)和524,552千元(2022年12月31日)[140] - 两年后但不超过五年须偿还的账面价值为5,195,909千元(2023年6月30日)和3,242,131千元(2022年12月31日)[140] - 五年后须偿还的账面价值为4,199,682千元(2023年6月30日)和4,107,7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140] - 2023年6月30日须偿还的账面价值总计10,486,94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07,493千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项下一年内到期款项为544,46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33,041千元[140]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为9,942,48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7,874,452千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有抵押银行及其他借贷为6,479,99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870,464千元[140] - 2023年6月30日无抵押银行及其他借款为4,006,95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237,029千元[140] - 2023年6月30日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计10,486,945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9,107,493千元[140] 银行贷款及债券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情况有多项变动,如部分银行贷款金额较2022年12月31日有增减,平安资管贷款7亿元已偿还,北京首创生态贷款从13.7亿元增至31.7亿元等[1][2][4][5] - 公司2020年5月发行的公司债券于2023年5月按面值赎回,2022年12月31日负债10.15881亿元,2023年6月30日为0[6] 法律诉讼情况 - 后续期间,公司附属公司扬州首创投资与第三方就2132.9万元土地使用权代价发生诉讼纠纷[7] 项目储备与运营情况 - 公司国内储备65个项目,总投资额约190.81亿元,2023年6月30日前已投入166.52亿元,总设计规模年处理垃圾约1450.6万吨、年拆解电器及电子设备约120万件[13] - 期内公司运营、试运行项目达55个,上半年实现生活垃圾处理量488.69万吨,危险废弃物处理量2.43万吨,拆解量49.34万台,提供上网电量12亿千瓦时[13] - 驻马店焚烧、南乐焚烧完成72 + 24小时试运行,正推进收尾工作;加快普洱和农安焚烧项目建设;南昌焚烧三期推进前期工作;方城焚烧推进项目筹建[15] 采购管理情况 - 上半年完成滤袋袋笼等4个品类集采工作,搭建建设期设备集成采购流程,加强招标采购管控,对集采供应商考核评价及分类管理[17] 业务运营进展情况 - 唐河焚烧上半年进入商业运行,驻马店、吉首和南乐焚烧转商工作按计划推进;上半年签署16份垃圾处置协议,实现特许经营权外垃圾进厂量6万余吨;针对垃圾焚烧开展两个课题,建立厌氧项目对标指标体系[17] 业务签约中标情况 - 上半年焚烧配套及衍生业务5个项目签约,合同总额5.54亿元;环卫业务中标5个项目,服务合同总额22.47亿元;场地修复业务中标4个项目,合同总额1.51亿元[18] 技术研发与认证情况 - 中国环博会发布2项固废领域技术产品,6项课题同步研究,1项完成调试和消缺;上半年取得授权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20] - 北京首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入围“科改企业”名单;惠州等5个焚烧厂获运营服务一级认证,北京首创环境投资有限公司获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营服务能力特级认证[21] 项目落地与技术调研情况 - 新乡焚烧供热项目落地,完成南昌等6个项目协同处置项目工艺方案;拟开展餐厨厨余垃圾固液分相资源化回收技术,围绕三个方向开展调研[22] 公司战略部署情况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全面贯彻相关战略部署,坚持“四精”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各项工作任务[24] 财务资料编制情况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简明合并财务资料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应与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一并阅读[90] - 编制中期简明合并财务资料采用的会计政策与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一致,仅首次采纳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91] 会计政策应用情况 - 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及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实务报告第2号(修订),预计影响年度合并财务报表会计政策披露[94] - 公司对2023年1月1日或之后的会计政策及估计变动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对财务状况或表现无影响[94] - 公司于2022年1月1日将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应用于租赁相关暂时差额,对其他交易按未来适用基准应用[95] - 公司追溯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国际税务改革-支柱二立法模板”,因不在规定范围内无影响[96] 报告分部情况 - 公司仅一个报告分部,即中国的废物处理及废物转化能源业务[100] 服务经营权安排相关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若干银行融资的担保包括服务特许经营权安排下的若干收益、392.1万元的银行结余及3634.1万元的租赁土地[68] - 按地方政府要求抵押银行存款3780.4万元用于经营服务的担保[6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服务经营权安排下的建筑工程有1.40942亿元资本承担,已订约但未在合并财务报表内作出拨备[7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就国内项目之建设进度及持续运营向中国政府机构提供履约担保约1.7847亿元[71] - 服务经营权安排所用实际利率介乎5.00%至6.56%[127] - 2023年6月30日,所应用的违约概率介乎0.08%至1.89%(2022年12月31日:0.06%至1.19%),估计违约损失率为45%(2022年12月31日:45%)[127] 员工情况 - 2023年6月30日,集团共雇用约3631名雇员,主要驻于中国大陆及香港[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