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收益为25,292千港元,较2022年的60,969千港元下降58.51%[1] - 2023年毛利为4,050千港元,较2022年的3,235千港元增长25.19%[1] - 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11,675千港元,较2022年的52,610千港元收窄77.81%[2] - 2023年本年度亏损为11,724千港元,较2022年的50,160千港元收窄76.63%[2] - 2023年基本及经摊薄每股亏损为0.45港仙,较2022年的2.75港仙收窄83.64%[3] - 2023年非流动资产为42,476千港元,较2022年的81,545千港元下降47.91%[4] - 2023年流动资产为93,944千港元,较2022年的97,500千港元下降3.65%[4] - 2023年流动负债为32,584千港元,较2022年的19,561千港元增长66.58%[4]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28,498千港元,较2022年的149,619千港元下降14.12%[5]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11,252千港元,较2022年的130,855千港元下降15.00%[5] - 2023年收益中某一时点确认的为24,489千港元,随时间确认的为803千港元[16] - 2022年收益中某一时点确认的为60,344千港元,随时间确认的为625千港元[17] - 2023年利息收入为2,699千港元,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 - 1,136千港元,财务成本为 - 172千港元,未分配开支净额为 - 4,584千港元[16] - 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70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68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收益10,738千港元,出售金融资产亏损1,386千港元等[18] - 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总计474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1,394千港元,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13,863千港元等[18] - 2023年所得税支出597千港元,2022年为428千港元[29] - 2023年和2022年均未派發或建議派發股息[30] - 2023年持续经营业务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2,745千港元,2022年为52,410千港元[31] - 2023年存货7,335千港元,2022年为12,882千港元[32] - 2023年应收贸易及其他账款40,765千港元,2022年为33,969千港元[32] - 2023年应付贸易及其他账款23,875千港元,2022年为9,779千港元[36] - 2023年总收益约25,000,000港元,较2022年约61,000,000港元减少约59%[37] - 2023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000,000港元,2022年约为51,000,000港元[38] - 2023年财务成本约172,000港元,较2022年约12,000,000港元下降[43] - 回顾期内,集团金融资产按公平值计算收益约1100万港元,2022年公平值亏损约1390万港元[83]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投资公平值约3400万港元,2022年约2200万港元[8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金总额约为910万港元(2022年约2400万港元),流动资产约为1.31亿港元(2022年约9800万港元),流动负债约为3700万港元(2022年约2000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约为9400万港元(2022年约7800万港元)[100]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短期或长期负债(2022年无),本年度财务成本约为17.2万港元(2022年约1200万港元)[10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无重大资本承担(2022年:零)[108]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记录在案的或然负债为100万港元,未作拨备,附属公司作为原告要求分包商赔偿至少50万港元成本及530万港元利润损失[11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全球聘用约34名全职及兼职员工,2023年度雇员成本约为1120万港元(2022年:约1420万港元)[112]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2022年:无)[114] 业务线经营情况 - 2023年客户合约收益中,销售文化产品收益为0千港元(2022年为3,238千港元),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为12,181千港元(2022年为44千港元),科技—设计及销售可再生能源产品及方案为13,111千港元(2022年为6,914千港元),成品油贸易及相关业务为0千港元(2022年为50,773千港元)[1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集团停止销售及租赁充电业务产品经营;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停止现有系统产品销售、软件授权及租赁业务经营[13] - 集团有销售文化产品、科技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科技可再生能源、成品油贸易及相关业务、策略性投资五个经营及可报告分类[14][1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对外销售及总收益为25,292千港元,分类业绩为 - 8,482千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为 - 11,675千港元[16]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对外销售及总收益为60,969千港元,分类业绩为 - 35,493千港元,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除税前亏损为 - 52,610千港元[17] - 2023年北京明信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3,515千港元,年内亏损2,100千港元,出售已终止经营业务亏损(扣除税项)后溢利为548千港元[25] - 2023年北京明信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 - 616千港元,投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 - 999千港元,融资活动使用现金净额为1,959千港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344千港元[25] - 2022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41,302千港元,期内溢利2,878千港元[28] - 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预计增加每日240万桶,中国占增长的60%[47] - 沙特4月自愿减产每日50万桶,7月将再次削减每日100万桶至每日900万桶[47][48] - 香港政府2022年4月27日起将FiT上网电价降低16.7% - 25%,影响太阳能发电系统业务销售[52] - 太阳能发电系统业务销售中,村屋项目合约金额1199千港元、仓库项目4675千港元、将军澳影片厂项目3633千港元、上网电价收入803千港元,合计10310千港元[52] - 2023年2月公司收到欧洲客户首批逆变器采购订单,发货6月完成,收入约2800000港元[53]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中,项目A收益6633千港元、项目B收益5463千港元、智慧城市—其他85千港元,合计12181千港元[59] - 回顾年度内公司未进行任何成品油贸易业务[45] - 北海油价跌至接近2022年高位的一半[46] - 尼日利亚等地季节性增加每日330千桶生物燃料供应,致整体价格下降[47] - 自2019年起公司开始布局参与数据中心业务[60] - 2023年初公司与甘肃客户订立服务合约,预计2024年2月起带来收入,为未来三年提供稳定收入[61] -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预期毛利率达15%至25%,互联网数据中心相关项目毛利约4%至6%[63] - 2023年6月30日公司以750万元人民币出售北京明信全部股权,停止电池管理和充電业务[65] - 2023年5月2日公司签订协定,以4590万港元出售东莞酒店项目相关权益,预计所得4490万港元作营运资金[66][67] - 2023年7月18日出售事项决议案经超50%赞成票通过,将在6个月内完成[6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存货中文化产品价值约126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约为811.8万港元[71] - 2023年6月30日文化产品数量为225件,与2022年6月30日持平[72] - 2023年9月,集团与承包商签订约5000万港元合同,为香港一所大学设计、供应和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86] - 2023年6月,集团与广州公司签订约480万人民币服务合同,与广东公司签订约650万人民币服务合同,预计均于2023年11月完成[90] - 2023年7月公司与兰州国企和中国上市国企分别签订服务合同,金额约为1亿人民币和3900万人民币,项目预计2023年12月完成[93] - 深圳团队由十名专家组成,有助于开拓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业务新机会[94] - 公司预计2024年恢复柴油交易业务,因原油价格预计不再受疫情影响大幅波动、全球柴油需求预计增加、俄乌战争影响可能减小[97] - 2021年公司出售3件纯金饰品及其他纯金产品,以把握文化产品变现时机[98] 公司融资情况 -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完成融资筹得约8670万港元,5000万港元用于偿还贷款,2000万港元用于行政及营运开支等,1500万港元用于互联网相关项目[102] - 2018年7月10日供股接获合共1.51806462亿股供股股份的接纳及申请,包销商最终承购7613.7154万股认购不足股份[104]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完成融资筹得约2.05亿港元,1.26亿港元用于偿还贷款,4100万港元用于偿还应付承兑票据,2280万港元用于成品油贸易业务,8200万港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105] - 2019年融资所得约2000万港元行政及营运开支及借款利息付款中,贷款利息740万港元、贸易业务现金流量830万港元等[103] - 2021年12月6日,公司接获543,873,330股供股股份和114,287,801股额外供股股份的有效申请,共658,161,131股,包销商最终承购1,393,331,413股认购不足股份[106] 公司放贷业务情况 - 放贷服务由中国附属公司偶然提供,不属公司主要或核心业务[73] - 放贷限于固定利率定期贷款,用闲置资金贷给熟人,需经信用评估和多层审批[74][75] - 贷款评估需收集借款人背景资料,包括核实身份、住址、税务等,还需进行财务评估[76][77]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贷款收取不少于中国贷款最优惠利率两倍的利息费用[78] - 公司中国附属公司与独立第三方签订240万元人民币贷款合同,年利率6%,于2023年9月按时全部偿还[82] 公司合规与审核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整个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19] - 全体董事确认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遵守标准守则[120]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的年度业绩已获审核委员会审阅[122] 公司证券交易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公司或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的情况[116] 公司重大事项情况 - 2023年6月30日以后无影响集团的重大事项[115] 会计准则应用情况 - 公司未提早应用多项已颁布但未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部分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部分自待定日期、部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8][9] - 董事预期应用新订及修订准则在可见将来不会对集团综合财务报表金额及披露造成重大影响[10] 公司股权出售情况 - 2023年6月30日公司出售北京明信100%股权,现金代价为8,095千港元,出售收益为2,648千港元,出售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为1,289千港元[19][20][21] - 2021年11月9日公司出售看通59.04%股权,出售的净资产为111,449千港元,已收代价为59,072千港元,出售附属公司亏损385千港元,出售附属公司净现金流出56,968千港元[21][22]
冠军科技集团(00092) - 2023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