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约为人民币71.26亿元,同比下降9.8%[2] - 公司2022年总收入为71.2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79.04亿元人民币下降9.8%[16] - 总收入为人民币71.262亿元,同比下降9.8%,主要因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减少[29][30] - 公司2022年收入为人民币71.26亿元,毛利为人民币16.04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4.82亿元[57] - 毛利约为人民币16.04亿元,同比下降35.6%[2] - 毛利同比下降35.6%至1,604.4百万元,毛利率下降9.0个百分点至22.5%[4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4.82亿元,核心净利润约人民币7.63亿元,同比下降45.6%[2]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亏损为人民币4.819亿元,相比2021年利润人民币12.763亿元,转盈为亏[22] - 净亏损人民币462.4百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481.9百万元[51] - 公司拥有人核心净利润降至人民币762.8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639.0百万元[51] - 公司拥有人核心净利润为人民币7.63亿元(剔除非经营性摊销及应收款项减值拨备等因素)[5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加2.0%至5,521.7百万元[41] - 安保、维护、清洁及绿化成本为21.0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8.92亿元人民币增长11.4%[19] - 雇员福利开支为31.33亿元人民币,占总支出的39.6%[19] - 2022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人民币31.3亿元[67] - 行政开支下降至人民币743.7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5.5百万元[46] - 销售及营销开支增至人民币99.5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0.8百万元(44.8%)[47]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增至人民币1,542.1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346.6百万元[48] - 金融资产减值净亏损大幅增至人民币15.42亿元(2021年:人民币1.96亿元)[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大幅增加至15.42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1.96亿元人民币增长687.8%[19] - 财务收入净额降至人民币77.7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61.3百万元[50] - 所得税费用由2021年的4.26亿元人民币转为2022年的所得税抵免1.79亿元人民币[20] 各业务线表现 - 核心业务(物业、社区生活及商业运营服务)毛利占比提升至95.9%[2]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53.65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45.39亿元人民币增长18.2%[16]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53.653亿元,同比增长18.2%,占总收入75.3%[30][31]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30.26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26.82亿元人民币增长12.8%[16]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521亿元,同比下降60.8%,占总收入14.7%[30]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同比下降60.8%至1,052,059千元,其中案场服务收入504,037千元(占比47.9%)[35][36] - 社区生活服务收入为47.48亿元人民币,较2021年的5.07亿元人民币增长836.5%[16] - 社区生活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5%至560,657千元,其中便民服务收入281,067千元(占比50.1%)[37][38] - 社区生活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约11%[59] - 商业运营管理服务收入减少28.0百万元至148.1百万元,但剔除收入确认调整影响后实际增长25.4百万元[40] - 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下降2.7个百分点至23.0%[43] - 非业主增值服务毛利率大幅下降29.4个百分点至6.2%[43][44] - 社区生活服务毛利率下降9.8个百分点至35.8%[44] 管理规模及市场拓展 - 合约建筑面积约3.93亿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积约2.44亿平方米,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37%[2] - 在管建筑面积达2.43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3.4%[31] - 合约建筑面积达3.93亿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积为2.44亿平方米[57] - 第三方在管面积占比约为37%[59] - 在管建筑面积达243,585千平方米,其中住宅物业占比82%(198,595千平方米),非住宅物业占比18%(44,990千平方米)[34] - 物业管理服务总收入为5,365,337千元,其中住宅物业收入4,100,550千元(占比76%),非住宅物业收入1,264,787千元(占比24%)[34] - 市场拓展签约项目单年合同额达人民币10.8亿元,其中超千万项目金额占比32%(较2021年提升12个百分点)[59] 现金流和应收应付款项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人民币38.78亿元(2021年:人民币53.04亿元)[7] - 银行存款及现金总额降至人民币3,990.1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388.3百万元[54]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43.07亿元(2021年:人民币43.61亿元)[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净额降至人民币4,368.6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197.7百万元[52]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人民币50.500亿元,同比增长25.1%[24][26]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增至人民币5,050.0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012.9百万元[52] - 来自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项约为人民币33.6779亿元,同比增长10.9%[25] - 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原值在2022年下半年减少,经营性现金流转正[58] - 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9.675亿元,同比增长35.7%[27][28] - 合约负债总额为14.50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三方客户占比98.1%[18] - 流动比率降至2.0倍(2021年:2.2倍)[54] 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值下降至人民币124.93亿元(2021年:人民币134.68亿元)[7] 股东回报和公司治理 - 宣派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13.7分,合计约人民币4.19亿元,占核心净利润55%[2] - 建议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137元,股息总额约为人民币4.1879亿元[23][24] - 建议宣派2022年末期股息每股人民币13.7分,总金额约人民币4.19亿元[63] - 末期股息预计于2023年6月15日以港元派付[63] - 为确定股息资格,2023年6月6日至12日暂停股份过户登记[63] - 2022年股份回购总数22,892,000股,总代价约87,243,660港元[64] - 1月回购1,300,000股,每股价格区间6.63-7.36港元,总代价9,160,300港元[65] - 5月回购21,592,000股,每股价格区间3.18-4.00港元,总代价78,083,360港元[65] - 股东周年大会计划于2023年5月31日举行[62] - 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为汪孟德先生[73] - 公司执行董事包括曹鸿玲女士及杨曼女士[73] - 公司非执行董事包括路鹏先生及高曦先生[7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王励弘女士、姚宁先生及赵中华先生[73] - 公司注册名称为融创服务控股有限公司[73] 关联方和客户依赖 - 来自融创中国及其关联方的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42.0%下降至2022年的18.0%[17] - 与融创中国续签物业管理协议至2024年12月31日[66] 商业运营和ESG - 商业运营项目全年销售额维持在同期90%的水平,租金收入与2021年持平[59] - 新开业淮安INS PARK销售额达人民币2500万元,客流量突破36万人次[59] - 公司开展光伏发电合作项目实现年减少碳排放量1.45万吨[60] 审计和报告 - 公司2022年度经审计综合财务报表已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数字复核[71] - 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未对公告发出鉴证意见[71] - 公司2022年度报告将通过联交所网站及公司官网发布[72] - 公司2022年度报告将于股东周年大会通函中寄交股东[72] - 业绩公告发布日期为2023年3月20日[73] 雇员信息 - 2022年末集团雇员总数27,952名[67]
融创服务(01516) - 2022 - 年度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