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公司收益约89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354亿港元减少约73.2%[1] - 2022年公司毛利约为76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2850万港元减少约73.3%[1]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为7790万港元,较2021年的亏损约280万港元增加约2682.1%[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1年约为1.8%[3] - 2022年销售成本为8213.4万港元,2021年为3.06892亿港元[4] - 2022年存货减值亏损为4243.2万港元,2021年为零[4] - 2022年非流动资产为1.35982亿港元,2021年为1.78012亿港元[5] - 2022年流动负债为784.7万港元,2021年为1949.4万港元[5]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5.25657亿港元,2021年为6.32572亿港元[5] - 2022年除税前亏损80286千港元,2021年除税前亏损3608千港元[33][34]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6694千港元,2021年为溢利2642千港元[37] - 2022年所得税抵免2339千港元,2021年为784千港元[38] - 2022年年内亏损77947千港元,2021年为2824千港元[42] - 2022年总员工成本18360千港元,2021年为8715千港元[41] - 2022年以股权结算的股份支付开支10393千港元,2021年为0[41] - 2022年贸易应收款项70688千港元,2021年为88544千港元[43] - 2022年已付供应商之保证金(扣除信贷亏损拨备)114686千港元,2021年为126280千港元[43] - 2022年其他应付款项6862千港元,2021年为7429千港元[45] - 本年度公司总收益约为89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354亿港元减少约73.2%[48][56][59] - 本年度公司净亏损约779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280万港元增加约2682.1%[48] - 本年度销售成本约为821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069亿港元减少约73.2%[60] - 毛利从2021年约2850万港元减少约2090万港元或约73.3%至本年度约760万港元,毛利率约为8.5%与2021年持平[61] - 本年度其他亏损净额约为670万港元(2021年:收益约260万港元),汇兑净亏损增加约1060万港元(2021年:收益约420万港元)[62] - 本年度销售及分销开支约为1360万港元,较2021年约1260万港元增加约7.9%[63] - 本年度行政开支约为2040万港元,较2021年约1830万港元增加约11.5%[64] - 本年度无分占联营公司溢利(2021年:约110万港元)[65] - 年内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拨备约460万港元(2021年:减值亏损470万港元)[66]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减值亏损拨备约4240万港元(2021年:无)[67] - 本年度所得税抵免约为233.9万港元(2021年:约78.4万港元)[68] - 本年度亏损约为7790万港元,较2021年约280万港元增加约2682.1%[69]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544亿港元(2021年约1.502亿港元),32.0%(2021年16.8%)为港元,68.0%(2021年57.3%)为人民币,0(2021年25.9%)为美元[8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贷款或其他借款(2021年约1140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零(2021年约1.8%)[86][87]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有25名雇员(2021年27名),本年度员工成本约1840万港元(2021年约870万港元)[90]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股东权益约为52570万港元(2021年:约63260万港元)[104]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将总账面价值约1300万港元(2021年:约2420万港元)的楼宇及使用权资产抵押[105] 股息分配情况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2022年末期股息,2021年也无派息[2]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本年度末期股息[129] 公司法律诉讼相关 - 2020年11月16日,证监会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呈请,涉及公司及两名前董事周凌和戴海东[16] - 2015 - 2018年,周先生和戴先生被指在收购事项和虚假交易中违反职责,周先生获2600万港元利益[17][18] - 公司案件聆讯日期预定为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覆核定于2024年4月16日进行[19] - 2020年11月17日,公司获送达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4条提交的呈请,涉及公司及两名前董事[117] - 第一答辩人在收购恒雅国际15%权益事项中秘密获利2600万港元[119] - 证监会申请第一答辩人向公司支付2600万港元及利息[120] - 案件管理会议定在2022年8月24日和12月2日举行,审判预定在2024年7月30日至8月7日,审前复审聆讯预定在2024年4月16日[121] - 2020年11月17日,公司获送达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4条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的收购事宜呈请盖印副本[138] - 现阶段公司无法就收购事宜呈请所指称事宜得出结论性调查结果或结论[139] 公司收购与出售业务情况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完成对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的收购,成本分别为9500万元和4725万元,分别持有50%和15%权益[20] - 2021年2月10日出售赛科国际25%股权,2022年出售全部股份,2021年底权益公平值约5381.6万港元[22] - 2021年公司出售所有维健国际股份,无任何权益[23] - 2022年8月15日,公司出售赛科国际25%股权,代价约5410万港元,出售后不再持股,确认公平值亏损约370万港元[80][81] - 2015年和2017年公司完成对赛科国际和维健国际的收购,成本分别为人民币9500万元和4725万元[13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出售维健国际所有股份及赛科国际25%股权[136] - 本年度公司出售赛科国际剩余25%股权,出售后不再持有赛科国际权益[137] 公司股份买卖情况 - 2022年3月22日公司股份恢复买卖,须达成四项复牌条件[24] - 公司股份自2017年10月6日上午9时起暂停买卖,原因是证监会认为公司收购赛科国际50%权益和维健国际15%权益的公告可能含重大失实、不完整或具误导性资料[107] - 2022年3月21日,证监会允许股份恢复买卖,但须达成四项复牌条件[109] - 公司已通过2022年3月21日的公告达成第一项复牌条件[110] - 对于第二项复牌条件,公司已加强内部监控政策及程序,将促使哲慧进行跟进审视并提交报告[111] - 董事会现任成员及公司高级管理层已作出承诺,达成第四项复牌条件[112] - 2022年3月22日上午9时起,股份恢复买卖[114] - 2017年10月6日起公司股份暂停买卖,因收购赛科国际50%权益和恒雅国际15%权益公告可能有重大失实等问题[132] - 2022年3月22日起公司股份恢复买卖,但调查未完成且无最新进展公告[134] 公司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收益83754千港元,2021年为329621千港元;2022年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收益6017千港元,2021年为5759千港元[29] - 2022年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亏损44979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部溢利5560千港元,总计亏损39419千港元;2021年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分部溢利18514千港元,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分部溢利5321千港元,总计溢利23835千港元[33][34] - 2022年客户A收益15993千港元,客户B收益21818千港元,客户C收益9240千港元;2021年客户A收益83285千港元[36] - 医药产品分销及贸易本年度收益约838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3.296亿港元减少约74.6%[56][57] - 提供营销及推广服务本年度收益约600万港元,较2021年的约580万港元增加约3.4%[56][58] 财务报告准则相关 - 2022年公司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和表现无重大影响[26] - 多项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将分别于2023年1月1日、待定日期、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生效[27] - 公司董事预期应用其他新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本,不会对可见未来的综合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8] 公司投资情况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康健国际投资的公平值约为447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8.3%,年内确认公平值亏损约710万港元,获股息收入约17.6万港元[72]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香港上市证券投资(康健国际股份除外)公平值约390万港元,年内收购约140万港元,确认公平值亏损约700万港元[76]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HCMPS约14%股权,公平值约1550万港元,占总资产约2.9%,确认公平值亏损约420万港元[82] - HCMPS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9个月未经审核综合溢利约310万港元[83] 目标公司相关情况 - 目标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约5880万港元),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注资40%、39%及21% [95] - 中国新锐、伙伴A及伙伴B分别注入初始资本1950万元人民币(约2290万港元)、2000万元人民币(约2350万港元)及1050万元人民币(约1240万港元)[96] - 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向目标公司提供股东贷款约480万元人民币(约560万港元)、约468万元人民币(约550万港元)及约252万元人民币(约300万港元)[97] - 2023年1月16日目标公司注册资本增至5630万元人民币,中国新锐、伙伴A及伙伴B分别注资2200万元人民币(约2550万港元)、2250万元人民币(约2620万港元)及1180万元人民币(约1380万港元)[98] - 补充协议修改股东贷款金额,伙伴A、中国新锐及伙伴B分别授出约950万元人民币(约1100万港元)、约920万元人民币(约1080万港元)及约500万元人民币(约580万港元)[9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目标公司约39%股权,公平值约为2550万港元,占集团资产总值约4.7% [102] 公司合规与审核情况 - 本年度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A.2.1条,因行政总裁王秋勤兼任董事会主席[125][126] - 本年度公司或附属公司未购入、出售或赎回公司上市证券[128] - 外聘核数师认为除保留意见基础所述事项影响外,综合财务报表真实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等[131] - 范围限制影响公司确定综合财务报表内关连方交易及结余披露完整性的管理层陈述是否可靠的能力[140] - 公司无法确定是否须对综合财务报表内披露资料进行调整以使披露符合香港会计准则第24号规定[141]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同意初步公告所载本年度集团综合财务状况表等财务数据与经审核综合财务报表所载数字相符[143]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履行的工作未构成相关核证委聘工作,未就初步公告发表意见或核证结论[144] - 公司本年度年度业绩已由董事会审核委员会审阅[145] 公司业务展望 - 公司预计药品定价压力及市场份额损失将持续,产品销量或进一步减少,平均利润率下降[46] - 公司拟寻求收购新产品分销权,改善产品组合,提升销售及营销能力,专注核心业务并寻求潜在并购机会[52][53][54] - 集团未来或考虑出售非核心业务下的业务或资产[106] 带量采购价格变化 - 第四批带量采购入围品种平均价格比原招标平均价格降低约52%,最大降幅品种降约96%[49] - 第五批带量采购入围品种平均价格比原招标平均价格降低约56%,最大降幅品种降约98%[
新锐医药(06108) - 2022 - 年度业绩